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话题十三科技之光——反思中外科技发展利弊增强绿色发展理念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也影响了国际格局,是大国实力消长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高考试题精选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题材,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伦理取向和教育功能,体现命题的时代性和历史学科功能。与社会史有关的史料和知识点大量出现在高考中,切入微观,以小见大,科技创新增强绿色发展理念,一直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学术前沿·史学新论话题串讲·深化认知权威预测·创新应用学术前沿·史学新论关注点1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留给我们的启示[史学新论]
17世纪中叶,世界科学中心开始从意大利向英国转移。当时英国不但出现了像哈维、玻义耳和牛顿这样的科学巨人,而且科学研究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重视。1660年,伦敦的一些科学家举行了一次会议,正式提出成立增进物理数学实验知识的学会。后来,查理二世正式批准成立皇家学会,并将英格兰的许多小型学会并入该会。皇家学会的基本宗旨是以增进自然知识为目的,贯彻培根的学术思想,注意搜集经验事实,注重实验、发明和实效性研究。皇家学会虽然有皇家许可证,并由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财政资助,但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民间组织。——摘编自陈吉明编《科学技术简史》发现问题英国近代的成功,工业革命的发生得益于近代科学的进步。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成立皇家学会,为科学研究营造浓厚氛围和提供可靠保障,反过来又促进了科学研究,从而为英国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激活思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的背景:英国科技发展的独特优势条件;英国科技成就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认识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关注点2
19世纪成为“科学世纪”[史学新论]
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这不仅是因为自然科学在19世纪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因为科学本身的面貌、它与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成了一种社会建制,即科学事业已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成为一种职业。科学内部分工也越来越细,越来越专门化。同时,科学也更加国际化。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技术的发明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知识。这样,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成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给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发现问题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一直影响到今天。在这一时期生产发生巨大飞跃,其重要原因在于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与技术、生产紧密结合。激活思维分析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的缘由;19世纪科学发展的背景及产生的影响;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进一步理解科技创新是决定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革命力量。话题串讲·深化认知一、理性反思中国古代科技和生态问题1.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与迟滞(1)中国四大发明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①早在西汉时,我国劳动人民就已造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很快被应用推广。纸的发明为欧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②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③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④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为他们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①思想上: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②内容上:农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成就突出,实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③研究方法上:注重对传统典籍的整理与经验总结,重经验、轻实验。④运用上:主要服务于发展生产和巩固统治,缺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具有封闭性。⑤地位上:阶段性明显,明清以前长期居于世界前列,明清时期逐渐落后于西方。2.中国古代生态的改善与恶化(1)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农业环境的改善①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水利设施的兴建就是改善环境的举措。战国时期,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②在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古代劳动人民充分发挥创造力,因地制宜,兴建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2)中国古代曾出现的环境的恶化①元朝对环境的破坏甚为罕见,内迁的游牧民族对耕地进行大面积的破坏,大面积的放牧加剧了北方土地的荒芜。②明朝政府提倡“屯垦”,掀起了大规模的毁林、毁草、开荒高潮,环境遭到严重破坏。③清代人口猛增,又开放了东北、西北及江南许多草原或山地,垦为农田,造成草原退化、沙漠扩展、林木破坏与水土流失,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3)中国古代重要的环保措施及环保法①周代曾制定保护自然资源的《野禁》和《四时之禁》。西周政府把对人口居住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列入朝政范围。②秦朝的《田律》中有一部分专门讲述资源与环境保护。③《唐律》具体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措施及对违反者的处罚标准。唐代把山林川泽、苑囿、打猎、城市绿化等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围。④北宋十分重视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官府屡次颁布这方面的禁令,保护的对象包括山场、林木、植被、河流、湖泊、鸟兽等。⑤明清两朝的法律多沿用唐律;都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令并有所发展。清代设有专管水利的官员,并设堡专门保护水道、河堤。二、辨证看待近代以来中国与三次科技革命1.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厂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对中国的影响:①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六十年代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气时代”。对中国的影响:①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2.近现代中国的生态问题及对策(1)清末民国时期:内忧外患频繁,国家无力兴修水利,以致河防失修、灌区萎缩、京杭运河中断,水利处于衰落时期。但是海禁渐开,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传入中国,成立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等水利院校,培养了水利技术人才。(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规律,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3.改革开放新时期、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1)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路子。(2)生态文明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状态。(3)各级社团组织、志愿者广泛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活动,增强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三、宏观认识世界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近现代世界生态问题(1)工业革命与生态问题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流行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2)全球化面临的生态问题①经济全球化导致地球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运往其他国家。③发达国家的这些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对世界生态问题(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程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为克服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选择。(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互相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3)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①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环境合作,推动着环境的全球化管理。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其带来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迅速凸显,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②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可持续发展观念、全球意识增强,加强环境合作共同应对生态问题的需求上升,全球环境管理的制度在迅速形成。权威预测·创新应用1.如图是我国古代某工具的剖面图。这一工具可用于(
)A.炼制丹药B.制作纸张C.印刷书籍D.测定方向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中“磁石”、“针”等信息可以判断指的是指南针,因此可用于测定方向,D项符合题意。2.明后期,传教士利玛窦与徐光启共同翻译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其创立的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名词一直沿用至今。这表明(
)A.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B.基督教主动融入中国社会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D.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产生答案:A解析:根据“利玛窦与徐光启共同翻译古希腊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可以看出,随着“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中国传统科技借鉴了西方的内容,给中国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基督教的影响,排除B;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排除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3.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皇家学会、法兰西科学院等先后成立。这些科学社团旨在“把先前分散孤立的科学家集合起来以便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帮助”,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献被封为贵族。这说明英法两国(
)A.政府对科学家的控制加强B.科学开始从宗教神学中独立C.科学研究成果领先于世界D.科学研究的组织化和规范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皇家学会、法兰西科学院把科学家集合起来进行研究,说明英法两国政府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研究更加规范化和组织化,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科学研究的支持,而非对科学家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科学与宗教神学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科学社团的成立,未涉及科学研究成果,排除C项。4.[2022·广东省深圳市一模]有科技史研究学者认为,瓦特只是工匠,蒸汽机是与科学基本上无关的发明,“科学受益于蒸汽机制
,要比蒸汽机受益于科学的要多”。他意在强调(
)A.个人的努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B.科学与技术没有必然的联系C.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D.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进步答案:D解析:据材料“科学受益于蒸汽机”可知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进步,故选D项;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排除A项;据材料“科学受益于蒸汽机……蒸汽机受益于科学”可知科学与技术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材料未提及,排除C项。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京津地区历史大事简表(部分)时间事件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由恭亲王奕
担任总理大臣1867年崇厚在天津创立天津机器局,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兵工厂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宣传维新思想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1903年袁世凯在天津重视市政建设,创设巡警制度、着手建造天津北站1903年清政府颁布《奖励公司章程》,提出奖励工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绿色建筑施工现场环保施工监管合同3篇
- 2024年度高端摩托车租赁服务合作协议2篇
- 2024年武汉地区记账代理业务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绿色施工与节能要求3篇
-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材料与工艺(陶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水利工程围板定制与水利设施保护协议3篇
- 2024年标准个人借款与连带责任担保协议版B版
- 2024年版智能交通系统研发与实施合同
- 2024年度实习培训生岗位实习协议书模板集锦2篇
- 2024年度室内木门行业联盟合作发展合同3篇
- 环境工程的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
- 道路运输达标车辆客车货车核查记录表
- 儿童诗儿童诗的欣赏和创作(课件)
-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共3页)
- 五笔常用字根表3746
- 新生儿肺气漏
- 气管切开(一次性气切导管)护理评分标准
- 保安工作日志表
- 姜太公钓鱼的历史故事
- 数控车床实训图纸国际象棋图纸全套
- 电子政务概论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