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件旅游的现状与发展
1突出节事旅游主题根据getzhorth的说法,活动包括会议活动、体育比赛、文化庆祝、政治活动和个人活动。事件旅游专指以各种节日、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也有学者称其为“节事旅游”或“节庆事件”旅游。节事旅游(节日事件旅游Festival&SpecialEventTourism,简称FSE旅游),指以一次性或定期举办的节日庆典为核心吸引力,营销或提升目的地的特殊旅游活动形式。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和积极筹办,我国对类似大型事件活动的认识和研究亟待加强。本文从旅游角度,将事件及事件旅游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研究进展,以期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的方向。2学科类别分布作者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两个主要数据库所收录的所有学科类别的文献,以“节事旅游”和“事件旅游”为关键词,以1999年—2008年为检索时间段,进行模糊检索,剔除重复部分,得到1999年以来有关节事旅游的文章38篇,事件旅游的文章250篇。2.1国内关于“北京奥运会”背景下我国研究的现状从表1、表2可见,文献主要集中发表在2002年以后。随着悉尼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国人也开始关注节事旅游的巨大作用。特别是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即将到来,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滞后。西方最早从旅游角度研究节日(festival)、特殊事件(specialevent)、体育(sports)和仪式(ritual)的文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2.2非旅游专业人员对事件及事件旅游的关注从文献发表的刊物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与非旅游专业的研究者对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相关研究相比,专业旅游刊物对事件及事件旅游的关注要少的多。在时间上,旅游专业研究人员对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大大迟于非旅游专业人员。从表3、表4可见,在节事旅游的文献中,60%—70%的研究文献是出自非旅游专业杂志;而事件旅游的相关文献,有70%以上的文献是非旅游专业杂志,且研究者的学科背景较复杂,以旅游、地理和财经类为主。3区域经济发展基础研究由于我国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较分散,无法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可分为基础型研究和深入型研究。基础型研究,如基本概念的界定及其作用、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深入型研究,如出现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管理、事件及事件旅游形象影响、后续效应等领域。3.1节事旅游管理我国节事旅游管理经历了3个阶段,见表5。在发展初期,节事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都不够,对企业无经济利益可言。但随着节事影响力和参与度的不断扩大,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主动参与节事活动。政府开始淡出,节事旅游由部分市场化过渡到完全市场化,从而实现政府引导、企业办节、节促旅游、节旅互动,政府、企业和受众多赢的良性局面。刘太萍、殷敏分析了我国节事旅游营销管理的缺陷与原因,指出在我国政府干预过多是存在的基本问题,同时指出旅游节事活动缺乏市场调研,忽视了节事活动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呼吁节事主题体现传统性和文化性,品牌化运作节事旅游。吴书锋等认为,除了要政府主导外,还要加强对参与大型事件外围服务的企业及其人员的管理,避免有损国际声誉的事情发生。邹积艺将旅游节事视为项目,将项目管理模式引入旅游节事开发中。目前,对节事旅游的研究我国总体上还处在初期阶段。3.2节事旅游与相关市场发展的关系研究对大型活动的影响和评价研究一直是西方各国事件旅游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我国也开始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影响包括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其中社会文化影响包括了当地居民的态度,文化遗产的丧失,传统文化的保护,舒适性的丧失或增加,公众行为,美感的改变。影响分为有形和无形的影响,无形的影响是难以衡量的,包括对社会生活和团体福利的影响,激发自豪感,对一个地方或目的地形象所造城的长期影响。节事旅游作为旅游活动的一种,有着与旅游相似的影响。针对节事旅游的影响,国内研究较多关注的是节事活动对当地旅游经济的影响、社区形象影响和影响的后续效应。旅游经济影响:罗秋菊总结了大型事件活动(奥运会)的影响,正面影响方面包括旅游人数增加、增加旅游外汇收入、创造无限商机、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国际形象、增加客源带动相关产业、完善城市的市政建设、基础建设、城市旅游设施和自然环境等硬件设施,提高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负面影响,如城市物价上涨、交通噪音、废弃物等方面影响当地人的正常生活。李绍刚、李思东对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界博览会的长期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要深入了解Megaevent对旅游发展及未来旅游目的地的长期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评估其价值和意义。盖宏君、周静言研究了事件旅游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指出除了积极影响外,事件旅游活动还给非受益人群带来生活受损、低谷效应和挤出效应等消极影响。朱明芳、刘思敏将在经济金融领域广泛使用的ARIMA改进版—TRAMO/SEATS方法运用到危机事件的旅游影响评估中,并对SARS的旅游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重大危机事件对旅游人数的影响更为长期。依绍华对“非典”对旅游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指出“非典”虽然给旅游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但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所受的冲击和损失是有限和短期的。张丽、郭英之研究了事件活动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事件的规模不同,所产生的旅游效应也不同。传统旅游具有季节性,受淡旺季的影响,节事活动能弥补这一不足,既可吸引游客,又可调节旅游资源结构,较好地解决了旅游淡旺季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蒋恩德通过对加拿大节事旅游的介绍,指出节事旅游不但可以使游客量大幅增加,而且能提高旅游管理的能力、城市知名度和促进旅游业升级。目的地形象影响:约翰·艾伦等认为,重大事件活动的无形影响是难以衡量的,包括对社会生活和对团体福利的影响、事件所激发的自豪感,以及对一个地方或旅游目的地形象所造成的长期影响,并认为举办重大事件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塑造和延伸形象,特别是针对目的地区域或吸引主题来塑造形象,以此来扭转原来的负面形象。Getz认为,在无形影响中,重大事件活动对举办地形成的形象影响是重要的表现之一,以往的研究主要着重于经济影响。周常春、戴光全通过对1999年昆明世博会的形象影响研究,将形象影响作为独立的要素进行了研究,指出大型节事活动提高了举办地的知名度,有助于形成较高的形象认同度,并通过了解游客的重游意愿和口碑效应来衡量长期的、潜在的形象影响。戴光全、保继刚则通过量化研究,得出“世博会”对昆明的形象产生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影响后续效应:怎样延长事件活动对当地的积极影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戴光全提出“后事件效应”,指出重大事件活动具有特大的号召力,但是这种号召力只能在断时间内促进事件发生地旅游人数“爆炸性”增长,随后必然引起后事件效应,即事件结束后旅游人数的萎缩。在此基础上,李艳、闻扬等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解释了悉尼奥运会后奥运会效应产生的成因以及对澳大利亚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奥运会场馆闲置,旅游设施供需失衡,并提出了北京奥运会后续效应的对策。有学者通过对丽江成功发挥和利用“东巴文化节”这一节事活动的后续效应的实例,指出发挥节事长期效应的基本策略包括节事规模的等级化、节事类型的多样化、节事时间的持续化等三个方面,最根本的是使活动成为地区的标志性事件。其它:罗秋菊、保继刚运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指出不同主题的展览活动终端客户端的感知不同,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盲目举办节事活动的。余青等提出城市节事活动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与各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经济水平、旅游环境和市场发展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对节事旅游发展条件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有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宏观和微观条件;也有人从事件旅游角度出发,把SARS疫情当作一种突发性的旅游事件。在全面研究其旅游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后危机管理手段”的研究。戴光全、保继刚对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整理,归纳出社会学、影响研究、决策研究、IPA方法统计和臭氧、三角剖分研究及互联网运用等6大类方法。杨兴柱在探讨大型节事旅游的开发流程中,提出了应分析大型节事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包括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态势和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状况等。4节事旅游动机与特征研究总之,对于节事旅游的研究,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研究相比还远远滞后,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的需要,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我国的节事旅游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是:①由于事件及事件旅游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活动。不同的节事活动,其参加者的旅游动机及行为特征与其它旅游活动是否存在差异还有待我们去研究。②研究方法单一,国内大多数研究只是论述性的。我国的研究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并探索出适合本国节事活动特点的新方法。③节事旅游研究不系统,理论研究滞后,需要更多的学者关注,需要从旅游角度对各种节事活动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为研究的系统化做必要的准备工作。④研究较多的是关注节事活动的积极影响,特别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