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生态养殖技术-鳜鱼病害防治技术_第1页
鳜鱼生态养殖技术-鳜鱼病害防治技术_第2页
鳜鱼生态养殖技术-鳜鱼病害防治技术_第3页
鳜鱼生态养殖技术-鳜鱼病害防治技术_第4页
鳜鱼生态养殖技术-鳜鱼病害防治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鳜鱼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的防治鳜鱼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的防治目录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0102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0101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该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快、死亡率高,又被称为“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鳜鱼虹彩病毒病”等。1.病原病毒。2.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鱼眼球突出,头部充血,尤其是口腔周围、眼、鳍基充血明显,鳃贫血而呈粉红色或呈花斑状,鳃上粘液多。01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

腹部呈“黄疸”症状,大肚。解剖可见肠道充血发红,肠内有黄色流晶样物质。01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

胃内无食、胃腹水,胃壁斑块状充血。01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肝脏肿大发黄,甚至发白或有许多出血点。组织病理变化最明显的是脾和肾内细胞肿大,形成巨大细胞。01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3.流行与危害该病主要以水平传播为主,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上鳜鱼。其流行具有以下特点:(1)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发病早期一口塘每天死亡十几尾,1周内可增至每天每口塘几百尾、上千尾,甚至全军覆没。(2)具有明显季节性水温20℃以下很少发病,28~30℃是该病最适流行水温。该病主要发生于6~10月高温季节。01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3)外部条件的刺激是疾病暴发流行的诱因携带病毒的鳜鱼在发病季节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期,持续阴雨低温天气、水体出现“倒藻”时,该病容易高发;水质恶化、用药不当或密度过大等均可诱发或加剧病情发展,养殖户有“越下药,死亡越多”、“越换水越死亡”等说法。(4)致病病毒可单独感染也可并发多种寄生虫、细菌的感染,且病情易反复。(5)最先发病死亡的往往是个体相对较大、肥满度较好的鳜鱼,同一口塘的其它鱼类并无此病的症状。01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4.诊断方法(1)发病塘水突然变浊,即发生所谓“倒水”或“倒藻”现象;(2)鳃丝粉红或发白或呈花斑状;(3)胃壁呈斑块状充血,肠道充血发红或呈环状充血;(4)肠内容物呈黄色流晶状;(5)发病鱼离群漫游,呈明显的“黑头黄身”现象;(6)发病鱼血液不凝固。临床实践证明凡发病鱼塘有符合上述3~4种临床症状时,基本可以判断为鳜鱼病毒性出血病。进一步确诊需通过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诊断。01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5.防治方法该病早期治疗有一定的效果,核心是及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养殖池塘未发生“转水”现象,且漫游鳜鱼数量较少,可采取如下办法进行控制:先使用“水鲜”[1000克/2.5~4亩·米]全池泼洒,2~4小时后再使用高碘酸铁或10%聚维酮碘全池泼洒,第2~3天连续使用“贵鱼康”2次,每天一次,隔天后使用一次芽孢杆菌、多元有机酸、过磷酸钙调节水质。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0202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1.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等。2.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往往沿池边漫游而死,其下颌、鳃盖、眼、肛门周围和鳍条基部出现点状和块状的轻度出血。解剖可见胃和肠壁有出血点、无食物,胆囊肿大,腹腔内结缔组织或脂肪充血,腹水较多,肠道内容物稀薄并充有气体,肝脏充血发紫或色泽不均。有时患病鱼体表也表现出无出血症状的特点,但有大量腹水,活体解剖时腹中发出恶臭,肝脏呈土黄色,易碎,其它内脏器官无明显病变。02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3.流行与危害2~11月均可发病,7~9月为发病高峰期,流行水温为26℃以上,发病呈急性型,从开始发病至大量死亡仅需1星期。如果不及时采用合适措施会导致全军覆没。发病塘中氨态氮、亚硝酸氮明显高于非发病塘。4.诊断方法(1)发病鱼塘无“转水”或“倒藻”现象发生;(2)发病塘可能同时有其它鱼类如麦鲮鱼、鲫鱼等死亡。确诊时需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或借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方法进行。02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5.防治方法首先全池泼洒“水鲜”[1000克/2.5~4亩·米]或隔2~4小时后再泼洒4.5%氯氰菊酯[100毫升/3~4亩·米]或10%甲苯咪唑溶液[100克/1~1.2亩·米],第二天全池泼洒苯扎溴铵和戊二醛[500毫升/2~3亩·米]或二氧化氯[500克/2~3亩·米],病情严重时第三天再全池泼洒“贵鱼康”[500/克2~3亩·米]。病情稳定后需用芽孢杆菌和矿物质肥料改良水质,以防病情反复。鳜鱼病害预防技术鳜鱼病害预防技术目录把握放苗关和环境关0102做好消毒工作03调节好水质04做好药物预防把握放苗关和环境关0101把握放苗关和环境关1.把握放苗关选择优质的鳜鱼苗种是预防鳜鱼病害的重要环节。应避免近亲交配,放养的优质苗种应该要规格一致,游动活泼,体色鲜亮,无伤无病害。放养密度适宜。2.把握环境关池塘可移植一些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等净化水质。在投喂饵料鱼时,适当增加鲢、鳙鱼等在池塘中的剩余量,控制水质肥度。种植茭白、莲藕、水花生等经济水生植物来改善水质,或进行池塘鱼、虾,蟹等主要品种的换养和轮养,以利于病害防治。做好消毒工作0202做好消毒工作包括池塘、鳜鱼种工具和饵料鱼的消毒。池塘一般用生石灰彻底消毒;鳜鱼种一般使用食盐水或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消毒;工具、网具一般用10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浸泡10分钟或用5%漂白粉溶液浸泡洗刷后,用清水冲洗净使用。对投喂的饵料鱼也必须加强检疫和进行药物消毒。调节好水质0303调节好水质1.培育良好水质,保持池塘适当肥度在高密度池塘养殖时,保持池塘的适当肥度是鳜鱼疾病防治的关键点。一方面,塘水呈绿色、褐绿色或暗绿色等水色,才有适量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来满足鳜鱼的需要。

良好水质:肥活嫩爽

03调节好水质另一方面,鳜鱼的代谢产物在池塘中不断增多,加上清水塘水体自净能力差,会导致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超标,鳜鱼容易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抗病力下降。因此,必须培育良好水质,保持池塘适当肥度。不良水质

03调节好水质培育良好水质要注意以下事项:(1)在清塘灌水后,鳜鱼苗种下塘前,应施用肥水类或含纤维少、易腐烂的青草料沤肥,将池水培育成嫩绿色。同时可适量施用利生素或光合菌以快速培肥水质。(2)养殖中后期为保持池塘的肥度,可施用有机肥转化素或芽孢杆菌复合制剂或水产有机酸肥等。03调节好水质2.适时改良水质与底质水质与底质的改良是预防鳜鱼疾病的重要措施。(1)关注氨氮、亚硝酸盐的日变化。氨氮、亚硝酸盐是水体中氮循环的中间产物,也是培养水体初级生产力必须的营养要素,水体中不能没有它们的存在,否则水体中的物质循环就会受阻。如果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在鳜鱼耐受范围内,且含量没有日变化,就必须使用水质改良制剂改良水质。如果超过其耐受范围,需首先使用“水鲜”(商品名)或氨离子螯合剂降低其含量,然后再使用芽孢杆菌复合制剂或EM菌改良水质。03调节好水质(2)维持水体弱碱性,pH值在7.0~8.0之间,且日变化不超过0.5。如果日pH值变化过大,则表明水体中酸碱平衡系统已经被破坏,水体极易发生巨变。pH值过低时可全池泼洒生石灰;若pH值过高,可全池泼洒腐殖酸钠等。

03调节好水质(3)保持池水溶氧在4mg/L以上。鳜鱼高密度精养池必须配备足够的增氧设备,并适时开动增氧机。一般情况下,晴天下午15:00~17:00开机2~3小时,消除池塘氧债;阴雨天、低气压的闷热天气应及时开动增氧机,并注意通宵开机。缺氧急救时应使用过碳酸钠干撒。增氧机增氧

03调节好水质(4)高温养殖期定期强化水质和进行底质的改良高温养殖期每隔15~20天选用过氧化氢或二氧化氯等改良水质。底泥是池塘的肥源库,应定期使用过硫酸盐复合物或芽孢杆菌复合制剂等,促进池塘有机质的转化与无机物的释放,改善池底的氧债,维持池水的“肥、活、嫩、爽”。做好药物预防0404做好药物预防鳜鱼细菌性、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大多与寄生虫病感染有关。应根据寄生虫的发病规律做到提前预防。可全池泼洒“杀车灵”(商品名)或硫酸锌粉剂,防治锚首吸虫病时可全池泼洒甲苯咪唑或伊维菌素。鳜鱼寄生虫病的防治鳜鱼寄生虫病的防治目录车轮虫病的防治0102斜管虫病的防治车轮虫病的防治0101车轮虫病的防治1.病原由车轮虫属或小车轮属的种类寄生引起。车轮虫运动时犹如车轮旋转,故称车轮虫,虫体侧面观如毡帽状,反面观为圆蝶形。根据车轮虫的侵袭部位和致病情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侵袭体表的,另一类为侵袭鳃瓣的车轮虫。01车轮虫病的防治2.症状及病理变化少量车轮虫寄生在规格较大的鱼体上时,没有明显的症状。当大量车轮虫(显微镜下一个视野10~15个以上)寄生于苗种鳃、体表、鳍条等处时,会引起寄生部位粘液增多,造成患病鱼呼吸困难,在进水口或增氧机附近游动的现象。濒临死亡的“殃胚鱼”在池塘水体岸边很容易被发现。病程较短时,鳃部充血发紫、附着的淤泥与鳃丝界限清晰。病程较长时,鳃丝末端腐烂,鳃丝与淤泥混淆,常继发细菌性烂鳃病。在水中可观察到患病鱼体色加深、离群独游,小于5厘米苗种经常性上漂、游动失去平衡、贴池边死亡等。01车轮虫病的防治3.流行与危害危害各种规格鳜鱼。其中,对鳜鱼苗种危害最大,常造成大批死亡。在池塘面积过小,水位过浅,水质过肥,饵料鱼不足,放养密度过大,换水频繁,连续阴雨低温天气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车轮虫病的流行水温为20~28℃,一年四季均可发病,5~10月为流行季节,6~9月为发病高峰期。01车轮虫病的防治4.诊断方法小规格苗种时期可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成鱼养殖时期可剪下鳃丝或从体表刮取少量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发现虫体数量较多时,可诊断为车轮虫病。01车轮虫病的防治5.预防措施(1)彻底清塘消毒①生石灰清塘②漂白粉清塘01车轮虫病的防治(2)药物预防①对于苗种,可采用每立方米水体0.7克硫酸铜全池泼洒进行预防。②在水温15~20℃的情况下,每立方米水体用8克硫酸铜配制成溶液,浸洗苗种10~20分钟,浸洗时间视鱼的耐受程度灵活掌握。③在每亩1米水深池塘中,用30斤苦楝树枝叶扎成捆均匀沤入池塘进水口(若池塘较大可多扎几捆,具体捆数视池塘大小而定),一周更换一次,连续使用3~5次。01车轮虫病的防治6.药物治疗(1)用复方鱼虫净(250~300g/亩.米)+渔经混杀星(20ml/亩.米)+硫酸铜(350g/亩.米),全池泼洒,连续2天。(2)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0.5+0.2)

g/L全池泼洒。对于车轮虫病严重的鱼塘,可以连续用药2~3次。(3)病鱼用2%~3%食盐水浸浴5分钟左右,可根据气温、鱼体的耐受程度具体灵活掌握。01车轮虫病的防治(4)每亩1米水深用枫杨树叶50~60斤煎汁均匀全池泼洒。(5)每亩水深1米用苦楝树枝叶50~60斤煮水或打浆均匀全池泼洒。(6)每亩1米水深用生韭菜6~10斤,捣烂后加入0.5斤食盐,拌匀后全池泼洒。斜管虫病的防治0202斜管虫病的防治1.病原由鲤斜管虫寄生而引起。虫体有背腹之分,背部稍隆起。腹面观左边较直,右边稍弯,左面有9条纤毛线,右面有7条,每条纤毛线上长着一律的纤毛。腹面中部有一条喇叭状口管。大核近圆形,小核球形,身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伸缩泡,一前一后。02斜管虫病的防治2.症状及病理变化斜管虫寄生在鳜鱼的体表及鳃上,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鳜鱼的鳃及体表上分泌大量粘液,严重时会导致鳃丝末端腐烂,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而死,一般无特殊症状。镜检可见病原体。大量实践表明,车轮虫与斜管虫不会同时以优势种群数量感染鳜鱼。02斜管虫病的防治3.流行与危害当水温在16~23℃时,斜管虫会迅速繁殖造成大批鱼苗死亡,是鳜鱼鱼苗阶段危害极大的病害,尤其在小水体培育过程中更易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