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_第1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_第2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_第3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_第4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负数》是五年级的第一课,负数是小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新的数。在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了解认识负数的必要性。教材由温度和海拔高度引入负数的学习,因为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认识正负数,认识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在教学中,我没有抓住可能出现的问题,只看到表面现象,以为学生都掌握了。但课后作业中我发现,对于温度计上的零下温度掌握不好,不知道负数排列的顺序是和正数相反的,仍然按照正数的排列顺序排列。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在上课之前要更细心钻研教材,以达到更深沉层的挖掘教材。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这节课教学《认识负数》的第二课时。新课前提问复习了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在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了解认识负数的必要性。因为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认识生活中的盈亏问题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在教学中,我没有抓住可能出现的问题,只看到表面现象,以为学生都掌握了。但课后作业中我发现,对于温度计上的零下温度掌握不好,不知道负数排列的顺序是和正数相反的,仍然按照正数的排列顺序排列。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在上课之前要更细心钻研教材,以达到更深沉层的挖掘教材,深入浅出,便于学生掌握。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1课时我设计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小组讨论)--推导出结论—练习—总结—布置作业,但我在实施这个流程时发现几个问题,第一、我让学生在预习再猜想学生很多答案都是固定的,有的直接照书本上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讲课中语言过于啰嗦、重复。第三、每个环节与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说的不太自然,太生硬有的甚至没有过渡语,直接跳到下一个环节。第四、练习题没有根据学生发展顺序及知识的难易循序渐进,先出示的问题比较难,后出示的问题相对容易。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有些措手不及。通过分析出现的这些问题原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课前没有充分备课,没有充分备学生。没有对这节课的教案课件熟悉,课件与思路都是分家的,出示课件与讲课的速度不统一,导致效果不一致。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2课时在教学中,我课前让学生准备了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课上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自己动手进行拼摆,看一看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接着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由此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3课时课上孩子们都学得比较主动,每个人都能积极地投身于小组的讨论、全班的汇报交流、独立自主地练习中,没有人在等待,没有人在观望。不管结果怎样,孩子们课上积极表现的欲望是强烈的,小手林立,眼睛里充满了期待,行动里充满了快乐。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吗?我的心里喜悦满满。当然,在实践“问题导学”的这段时间里,我在不断的观察孩子们课上的表现,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孩子们能否预习好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如何培养孩子的预习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将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学习同行们的经验做法,不断地完善自己,真正地将培养孩子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落实到实处。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4课时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是对前面所学的几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今后学好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他们完全有能力利用的所学的方法进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提供给学生几种不同形状的梯形去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有了操作和讨论作铺垫,公式的推导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让他们自己归纳公式。在“操作、观察、分析、讨论、概括、归纳”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亲历了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5课时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领会转化的教学思想,为今后学好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处理第7题时,先引导学生理解“横截面”的意思,知道要求的是哪一块面积。有了操作和讨论作铺垫,公式的推导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让他们自己归纳公式。在“操作、观察、分析、讨论、概括、归纳”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亲历了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会灵活应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6课时在认知“公顷”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只是起着设疑、激趣、点拨、解惑的作用,而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认识到1公顷”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但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学习中意识到1公顷有多大。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学校、教室等场所的占地面积出发,让学生把们的面积与1公顷比一比大小。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大约要200个自己的教室、或者个我们学校的操场合起来才有1公顷,学校虽然看上去很大,但是占地面积还不到1公顷。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计算与比较中体会到1公顷确实是很大的,公顷是用来计量大面积的面积单位。通过学生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比较深刻地体会了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7课时在教学时,我先从估计教室的面积入手,让学生感受测量教室的面积用平方米比较适合,大约是50平方米。引出如果测量我们徐州市的面积,还用平方米合适吗?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去研究更大的面积单位。在认识平方千米时,我明确地告诉学生1平方千米=100公顷,举例说明:10个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最后,我还搜集了一些较著名的大型建筑物的名称及占地面积介绍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这两个大单位有更深的认识。在练习环节,我发现有的学生还是对公顷的认识有点模糊,例如在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和上海市的面积单位选择的时候,学生都填写了平方千米作单位。在小结时,我告诉学生,如果测量体育场、大型广场、湖泊的面积时,选用公顷比较适合,如果测量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或更大的陆地面积、海洋面积时用平方千米比较适合。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8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前复习旧知,先从基本图形入手,复习旧知,再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除了基本图形还有许多组合图形,让学生体会到组合图形是由几个基本图形组成的,而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又该怎么求呢?从而产生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和感悟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伴其一生,受用一生。为此,在新授环节中,我的想法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完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讲解方法,教师只在适当时机进行点拨。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9课时从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探索欲望很强,在小组中能大胆发表意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本课我很好的给学生渗透了数学里的“分割与添补”等转化思想,由这些思想才衍生出求组合图形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学生在做课本自主练习的时候,我却被学生们完成的情况打击得体无完肤!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个别学生的组合图形割补方法错误;(2)个别学生的割补方法不是最优方法;(3)个别学生会割补不会列式。对于组合图形的割补原则讲述不到位。在课堂上我只是粗略地说过:“组合图形的分割应本着把复杂变简单,把未知变已知”。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10课时教学《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必须先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然后顺势提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这一全课的核心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猜测、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伴随着问题的圆满解决,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满足。还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11课时这节课主要带领小数复习学过的面积公式,理解相互间的推导过程。从而引发学生的猜测、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伴随着问题的圆满解决,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满足。还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因第3题操作题是考试必考题型,课上重点讲解,让学生掌握画图,努力做到人人过关。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12课时这节课主要带领小数复习学过的面积公式,利用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第12题,组织学生4人一小组探索4本书摞成长方体后,面积是否变化,进而思考20本书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的感受更深,更易接受。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学过小数,其教学目标是“会读写小数,知道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所以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没有深入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从复习一位小数入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一位小数意义的总结过程和计数单位的产生过程,之后,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师生共同交流总结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对小数的意义进行概括,降低了教学难度。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在总结小数的意义后,我接着进行了有关小数和分数之间互化的抢答练习,经过边主任的指导,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比较灵活的问题,如:某个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单位?成为本课中突破重点的关键环节,还有在小数计数单位和进率的学习中也和整数串成一串,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新课前,我先带领学生复习了整数35的各个数位,分析这个数的组成,以此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自然地揭示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在教学例3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先在正方形中图出0.6和0.06,明确0.1和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再通过观察比较得知计数单位间的大小关系,进率以及各个计数单位所处的位置。教学例4主要是让学生读题,写小数,再引导学生分析此数的组成。例四的教学使学生有能力去填写数位顺序表。但不足的是若是在教学中能给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取名字,给枯燥的规定性知识以尽可能多的意义,这样会使学生更牢固的记忆,同时提供给学生一个想象、创新、主动探索的机会。进率(主要表现在计数单位之间)的补充式重点教学,为学生减少解题的困难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3课时学生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小数相等。他们的单位都一样,所以我们把数字抽出来。板书(0.1=0.10=0.100)。由原来的解决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一组小数0.3和0.30的大小的比较,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的教学设计把学生限制在了准备的两个学具里,其实这个环节可以完全放手与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方法探究,可以用刚才比较0.1、0.10、0.100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这个地方不给学生设限更好。讲课时没有给学生强调正方形看做1,强调是把1平均分,这个1可以使1米,是1吨,1分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强调0.3和0.30他们的大小相同,意义是不相同的。在练习的设计上保证有层次。既有知识的巩固,又有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还有拔高练习。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4课时整节课以比较为主线。首先通过学生主持炫我两分钟带领大家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因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与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有相同之处,都是从高位比起,按照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能比出大小,就不再往下比了。但是当整数数位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这点与小数大小比较方法不同,小数大小与位数无关.因此本课先复习整数大小比较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做准备。最后明确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一样,都要从最高位比起,一位一位的比下去,知道能分出大小。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5课时这节课主要教学数的改写,让学生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课的开始带着学生复习了将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学生门完成的很顺利。当我出示将384400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时,孩子们觉得有困难了,有的学生指出“老师,这个数的末尾没有连续的4个0,没法改写”我趁机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把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学生们兴趣高昂,学习的也很顺利。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6课时这节课教学求小数的近似数,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课始复习求下列各数近似数986413、35628、65214、90088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接着出示例9,导入新课,告诉学生精确到十分位,也就是保留一位小数,要看百分位来判断,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保留二位小数,要看千分位来判断,精确到个位,也就是保留整数数,要看十分位来判断,掌握了这一方法,学生判断起来就更容易了。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7课时这节课主要复习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注重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回归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比较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体会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要掌握比较的有序性、相对性和传递性,从而培养辩证思维。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位数多的小数一定比位数少的小数大”这句话对吗?我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8课时这节课主要带着学生本单元的知识,回顾图写分数,以及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这就运用了小数的意义。让学生说说对右边一组图的理解,明确这组图形可以看作两部分,左边两个涂色正方形表示整数2,右边一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100小格,其中的6小格有颜色,它表示0.06合起来就是2.06。在处理第二题的时候,我让学生明确直线上每个大格子表示0.1;两个大格表示2个0.1;三个大格表示3个0.1、、、每个大格又被平均分成了10个小格子,因此每小格表示0.01、、、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这节课主要教学小数的加、减法,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先通过让学生计算两道整数和减法题,让学生回忆、交流整理加减法的算法,出示情境图学生列出横式后,我先让学生试做,学生计算时自主的迁移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不自觉地把小数点对齐,即把小数加减法转化成整数加减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最后再通过提问,交流、巩固“小数点对齐”的题使学生明白,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如果盖上小数点,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让学生学会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掌握新问题的解决办法。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2课时这节课主要教学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减法。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练习内容回归生活,商场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3课时这节课主要复习小数加、减法的练习。小数加减法不难,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相同.问学生应该怎么计算时,他们都会说的非常好,可是实施起来却上错题不断!对于这种情况,我上了一节关于小数加减法的纠错练习课。课上,我就拿出一道类型错题,让学生观察,同学很快会发现了这道题有错误,顺势我让学生说应该怎样处理?学生知道先找出错题的原因再进行改正,让学生了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并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学习。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课时这节课主要教学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按出纯小数的简便按法,教学中应尤其注意整数部分是0和小数末尾是0的情况.我力求使孩子们对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按键方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让孩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怎样按键更准确、更快速.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之后,让孩子们结合具体的例子反思:是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用计算器计算?使孩子意识到“能够口算的就口算,能够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稍复杂的题目就用计算器计算”,能够进行算法的比较和选择,达到有效计算。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5课时这节课主要复习小数加减法的相关内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按出纯小数的简便按法,教学中应尤其注意整数部分是0和小数末尾是0的情况.让孩子们结合具体的例子反思:是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用计算器计算?使孩子意识到“能够口算的就口算,能够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稍复杂的题目就用计算器计算”。练习中的第7题属于常考题型,我先让学生弄清楚竹竿分为露出水面部分,在水中部分和插入泥里三部分,理解这三部分后学生解题就容易多了。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1课时这节课主要教学小数乘整数。课上用学生常见的购买西瓜图引出,学生交流信息,分别列出算式计算在冬、夏不同季节购买3千克西瓜所需的钱数。学生列式后引导学生理解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是两个数的末尾对齐还是放手让孩子们自己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算法,明确算理,让学生明白,把2.35看成235个0.01,乘3是705个0.01,也就是7.05。这个环节中,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先算整数乘整数,再点上小数点。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2课时本节课主要教学《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学重点是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正确应用规律。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最满意之处是加深理解规律这一环节。首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等这些文字的意思,我让每位学生起立扮演“我是一位会动的小数点”角色,让学生听从老师指令做出正确动作指示。接着依照一个数为基准随意变换这个数的小数点,在这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学生真正体验到了乐中学和学中乐。今天的教室里不时传出朗朗的笑声,我发现差生逐渐从慢步伐到完全跟上步伐,发现从未在课堂上举手的同学今天屡屡举手,看到这景象,我诧异了,同时我也在反思:认为只有发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真正体验,学生才能感受领悟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才是兴奋的、快乐的并收获着。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3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计算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要着重说明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例如,除到个位余3,把3化成3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6合在一起,是36个十分之一。除的时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由于要除的数是用小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数,以后的商也应该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因此,要在商的个位数字的右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从而说明了商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4课时《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部分知识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往往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难以掌握。我在课中通过“为什么不相等、移动的变化规律、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怎么办”三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教学“小数点移动”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通过“考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到底变化有什么规律呢?”通过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二、探索、猜想、验证。教学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觉得本节课学生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正。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5课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部分知识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往往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难以掌握。我在课中通过“为什么不相等、移动的变化规律、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怎么办”三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在处理思考题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再由学生来讲解此题,我似机进行点拨,最后进行总结,让学生抓住解决这题的关键是抓住“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6课时“小数乘小数”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以前教学这类课,我往往把重点放在讲清计算方法上,并把一定量的时间放在记忆计算法则上,从而忽视了生生之间的交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7课时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在小数和小数相乘列竖式时,应该把两个因数的末一位齐,而不是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当积的末尾有“0”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划去“O”。整节课的学习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较好。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8课时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在例9教学后,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加深理解: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9课时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而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同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不同,教学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可以消除学生心目中为什么乘纯小数之后,积会小数第一个因数的疑惑。通过让学生估算5.48×0.8的积,确定积比5.48小,慢慢迁移到一个数乘小于1的一位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是多少?接着出示5.48乘0.25表示什么?5.48乘0.003表示什么……,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纯小数的含义。5.48乘1.3表示什么。对比之后是学生明白一个数乘大于1的带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10课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他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的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的的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的运用,尤其是移动被除数和除数小数点中的一类特殊情况:被除数位数不够时,需要在被除数末尾“0”补足再除同时重点考查竖式计算能力。学生在之前已经对竖式计算的能力有了很深的练习巩固,而一个数除以小数则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减少再次反复,讲解竖式计算的时间而把竖式计算的知识直接运用于小学除以小数的教学。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11课时由于本节课有一定的难度,我首先布置提前预习,小组说出与戏中的困惑,为本节讲解降低了难度。看来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确实可以提高课堂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教学中我运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有效地减少反复教学所花的时间,还可以在学习新课的同时复习除数是整数除法的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对一个数除以小数进行竖式运算时,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完全,可能会发生除数和被除数移动的小数点的位数不一致,从而导致结果出现问题。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12课时今天我讲了“求商的近似值”一课,这是一节计算课,它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是,“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也加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根据教材,求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确定商的近似值,学生带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独立去探索,去思考,最后得出结论。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13课时“求商的近似值”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是,“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也加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因此这节课我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例题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45元的足球?试一试,126名同学乘船,每次限乘15人,至少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确定商的近似值,学生带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独立去探索,去思考,最后得出结论,顺理成章教学了两种新的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去尾法和进一法。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14课时本节课是建立在两个旧知识的基础上的一节新授课:一是独立的小数四则运算,二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所以这节新授课看上去比较像是一堂练习课。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的重要作用。选用的符号不同,排列顺序不同,有括号与无括号,或虽都有括号,但位置不同,都决定了最后的结果不同,让学生认识到在做计算时,审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都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自己编题,并写在黑板上,学生就会感到特别可信,在编题的过程中就是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15课时这节课主要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的重要作用。选用的符号不同,排列顺序不同,有括号与无括号,或虽都有括号,但位置不同,都决定了最后的结果不同,让学生认识到在做计算时,审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完成第7题前,先是帮助学生复习了运算律,然后指导完成简便计算,对于一些常见的简便运算题型重点指导练习。思考题,先是小组交流,再在全班讲解。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16课时这节课主要复习小数的乘、除法相关内容,课上先留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本单元的易难点,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的重要作用。选用的符号不同,排列顺序不同,有括号与无括号,或虽都有括号,但位置不同,都决定了最后的结果不同,让学生认识到在做计算时,审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完成第2题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试着总结转化前后积/商中小数点的位置。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第17课时这节课主要复习小数的乘、除法相关内容,课上先留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本单元的易难点,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讲解练习常见的的简便运算题型,为了方便计算要求学生记忆“25×4=100,125×8=1000,125×4=500”等常用算式的答案,让学生认识到在做计算时,审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完成第2题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试着总结转化前后积/商中小数点的位置。第12题帮助学生弄清花边的全长包含8个4.5厘米和7个1.2厘米。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第1课时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我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不只是出现一个现成的统计表,而是带领学生一起经历了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首先让学生讨论复式统计表该如何设计,学生已有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所以很快就能想到一些表中的内容。但这时学生的思维是零散的、片面的,我再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一起设计出复式统计表,在设计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感知“表头”的设计。在认识统计表时,我先让学生认识这张统计表的整体结构,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表中数据表示什么。接着让学生说出不同格子所表示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先看横栏,再看竖栏。为下面在统计表中填写数据打下基础。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第2课时让学生讨论复式统计表该如何设计,学生已有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所以很快就能想到一些表中的内容。但这时学生的思维是零散的、片面的,我再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一起设计出复式统计表,在认识统计表时,我先让学生认识这张统计表的整体结构,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表中数据表示什么。接着让学生说出不同格子所表示的意义,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是巧妙地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第3课时在教学的时候,因为通过上一堂课的教学我已经知道即使的比较后进的学生,也是可以进行简单的画图的,所以在画图的时候,只是让学生回顾,结合学生的回顾,接着展开讨论,该怎么画?引导到复式条形统计图,这是,巧妙地直接用和前面的一样的方式划上(现在想想其实完全可以跟着学生的思路展示),在大家不同的想法中听到不同的声音。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两种数量是需要区分的,每个数量之间是需要挨得近一点的,这样使便于比较。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第4课时在教学这节课时,学生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单式、复式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信信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不足之处由于前面导入新课时用的时间过多,导致最后学生绘制复试条形统计图时间不够。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环节设计,我是围绕外出郊游活动这一情景展开的,(一)根据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花圃的情境,提出问题"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引导学生分别用小棒摆一摆,再列表格填一填,得到结果,还让学生算出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随后进行了同步的练习.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一列举"的具体思考方法,感受其必要性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用"一一列举"中分类列举的方法解决种花问题,突出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这一环节的例子采用了既与情景相符又是能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些游戏活动,关键紧扣本课重点,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又一次经历了"一一列举"的这一过程,进一步积累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给学生以新的印象,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思考.二,探求新知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加深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三,拓展应用,采用不同的形式进一步体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3课时上完课后,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以下不是:1,处理信息时,信息出示太快,未留充分的思考时间,就让学生来解决问题.2,在共同讨论例2种花这题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表格,但是出示表格后并没有细细指导如何来看这张表格,以致在练习环节中,学生独立列表出现了一些问题.3,最后一个环节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时,还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记录方法,如符号,数字,字母等,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同时也节省了记录时间.4,在学生反馈环节的处理还欠妥当,要是再细些可能会更好一些.5,评价性语言过于溃乏,不能适时地做出最好的评价.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第1课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周长与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以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彼岸是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第1道例题通过摆三角形,逐步抽象出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个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摆三角形所用的小棒的根数,使学生初步理解字母可以表示任何自然数。第2道例题通过实际问题,逐步抽象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第2课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作业的活动中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一般方法,同时进一步理解式子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数是有一定限制的,并能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出整个式子的值.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的要求,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宗旨,重视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出发,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同时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节课还存在不足:如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讨论用字母表示数应如何分析数量关系.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第3课时第1道例题通过摆三角形,逐步抽象出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个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摆三角形所用的小棒的根数,使学生初步理解字母可以表示任何自然数。第2道例题通过实际问题,逐步抽象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练一练”第1题是练习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第2—4题依次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