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解析版)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分)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图甲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2.(2分)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的;若以岸为参照物,白鹭是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3.(2分)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汽车行驶了半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4.(3分)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则动车速度是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s。5.(3分)在这次疫情期间,小明在家中学习,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声喧哗,原来是一个不戴口罩就要出小区的人,被保安拦住而发生了争执,于是关紧了窗户,在自己的房间放起了音乐,对小明说他家还有婴儿正在睡觉,希望不要放音乐。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关紧窗户是从(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小明放的音乐对于邻居来说属于(选填“噪声”或“乐音”)。6.(3分)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用手拨弦,使弦发出声音;古筝和琵琶合奏《春江花月夜》时,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不同;古筝校音时把弦调紧点,是为了升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7.(2分)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边来8.(2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3()A.2:1 B.1:2 C.3:4 D.9:29.(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C.改变试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10.(2分)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1.(2分)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12.(2分)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A.3.805cm B.3.81cm C.3.83cm D.3.80cm(多选)13.(2分)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家中步行到学校,刚好在学校大门口相遇,他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同学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B.10~12min,甲处于静止状态 C.12~16min,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甲的速度始终比乙的速度大14.(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15.(2分)如图1所示,是一辆客车与一辆小汽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在如图2所示的s﹣t坐标系中分别描述出小轿车和客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大致运动情况图象。16.(2分)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6分,第18题5分,第19题8分,共19分)17.(6分)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金属片,其好处是:。(3)如图所示,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cm,若AB段用时0.9s,则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4)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则小车在AC段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5)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18.(5分)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电铃的声音将会。(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小电铃的声音将会。(3)此实验说明了。(4)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5)如果在用“土电话”远距离通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19.(8分)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1)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如图甲,这说明;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选填“能”或“不能”)弹开。以上两个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图甲装置还可以探究(填字母)。A.响度与振幅的关系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2)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用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选填“音调”或“响度”)。(3)如图丁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2,3,4,5,6,7,”的声音来,其中音调最高的是(填字母)瓶。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7分,第21题8分,共15分)20.(7分)一列长为600m的火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驶过一长直隧道,小雨坐在车内座位上测得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60s,求:(1)隧道的长度;(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21.(8分)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司机听到回声,(1)此时汽车距山多远?(2)还需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分)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图甲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2.70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349.2s。【分析】(1)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起始刻度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而是1.7cm的刻度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3.7cm,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L=4.70cm﹣1.00cm=2.70cm;(2)图丙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5.5min,指针在5min和3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因此秒表读数为:t=6min49.2s=349.2s;故答案为:8mm;2.70cm。【点评】刻度尺和秒表是常用的测量工具,要学会正确使用和读数,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停表没有此要求。2.(2分)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静止的;若以岸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一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白鹭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是对称的,像与白鹭间没有位置的变化;以岸为参照物,白鹭与岸的位置不断变化。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点评】此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3.(2分)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80km/h,汽车行驶了半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80km/h。【分析】由图示速度计可以求出汽车速度,求出汽车的路程,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由图甲所示速度计可知,汽车的速度为80km/h,由图甲与图乙所示可知,汽车的路程s=768km﹣728km=40km,汽车的平均速度v===80km/h;故答案为:80km/h;80km/h。【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计的读数、求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由速度计获取所需信息,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平均速度。4.(3分)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动车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则动车速度是50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23s。【分析】(1)被研究的物体和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2)①知道大桥的长度和通过大桥的时间,根据v=求出动车速度;②动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是动车长度与桥长之和,求出动车的路程;③已知动车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解答】解:小明以动车为参照物时,车窗外的树木与动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动车的速度:v===50m/s。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s=s桥+s车=1000m+150m=1150m。由v=得,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t′===23s。故答案为:动车;5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及速度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具有一定长度的物体过桥(或钻洞)的速度的问题,关键是该物体实际行驶的路程等于该物体的长度与桥(或洞)的长度之和。5.(3分)在这次疫情期间,小明在家中学习,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声喧哗,原来是一个不戴口罩就要出小区的人,被保安拦住而发生了争执,于是关紧了窗户,在自己的房间放起了音乐,对小明说他家还有婴儿正在睡觉,希望不要放音乐。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响度(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关紧窗户是从传播过程中(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小明放的音乐对于邻居来说属于噪声(选填“噪声”或“乐音”)。【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和物体振动幅度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3)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为噪声;【解答】解: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声喧哗”描述的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关紧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小明放的音乐影响了他人的休息,故对于邻居来说属于噪声;故答案为:响度;传播过程中。【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调和响度、音色的区分,噪声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理解乐音三个特征的含义和特点是正确判断的关键。6.(3分)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用手拨弦,使弦振动发出声音;古筝和琵琶合奏《春江花月夜》时,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音色不同;古筝校音时把弦调紧点,是为了升高音调(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分析】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越紧、越短、越细,音调越高;同一琴弦振动频率相同,用更大的力拨动,振幅更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用手拨弦;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与弦的松紧、粗细有关、越短,音调越高,把弦调紧点;同一琴弦振动频率相同,振幅更大。故答案为:振动;音色。【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及乐音的三要素的知识,属于基础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7.(2分)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边来【分析】运动在物理学中称为机械运动,即物体位置发生了改变叫做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我们说的静止实质上是相对静止;事先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解答】解:A、霜叶红于二月花,不是机械运动;B、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机械运动;C、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机械运动;D、孤帆一片日边来,是机械运动。故选:A。【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不要和政治运动、生物运动、分子运动相混淆。8.(2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3()A.2:1 B.1:2 C.3:4 D.9:2【分析】要判断速度之比,要根据速度公式v=,由题目的路程、时间之比来求速度之比。【解答】解:甲、乙的路程之比s甲:s乙=3:1,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7:3,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甲乙速度之比:==×=×=2:2。故选:D。【点评】本题是由路程和时间之比,求速度之比,与计算速度一样,都是根据速度公式来求解。9.(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C.改变试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分析】(1)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解答】解: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从而会增大响度;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且瓶内的水越多,相应的音调越低;C、对着试管口吹气,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和频率,以及响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区分判断声音的特征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易错点。10.(2分)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分析】这是一种研究方法:放大法。即将细小的不易观察的放大到可以观察。【解答】解: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对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能够在实例中识别,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应用。11.(2分)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再结合选项中的说法,运用速度的公式,可得出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乙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甲的运动速度为v===10m/s;D、由图象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10s﹣30s;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发;故选:C。【点评】准确分析图象中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2分)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A.3.805cm B.3.81cm C.3.83cm D.3.80cm【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解答】解: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3.9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3.81cm。故选:B。【点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多选)13.(2分)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家中步行到学校,刚好在学校大门口相遇,他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同学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B.10~12min,甲处于静止状态 C.12~16min,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甲的速度始终比乙的速度大【分析】(1)计算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2)由两同学的s﹣t图象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知道路程、时间,可求速度;乙先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中间有一段时间静止,最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速度公式可求0~10min、12min~16min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甲,刚好在学校大门口相遇、所用的时间都相同可知甲乙二人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相同;BCD、由图象可知,v甲===1m/s;乙先是在0~10min做匀速直线运动,v乙8===5.8m/s;在12min~16min做匀速直线运动,v乙2===2m/s,故B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分析物体的s﹣t图象、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14.(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分析】声音有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解答】解:A、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物体振幅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墙壁是固体,说明固体能传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同时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特点,平时学习中要经常背诵这部分的内容,做到熟能生巧。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15.(2分)如图1所示,是一辆客车与一辆小汽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在如图2所示的s﹣t坐标系中分别描述出小轿车和客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大致运动情况图象。【分析】根据题意确定两车的位置情况与速度大小关系,然后画出s﹣t图象;【解答】解:小轿车和客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小轿车超过了在前面的客车,即相同时间内小轿车的路程大【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物体描述的方法,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t图象和s﹣t图象的画法是本题的关键。16.(2分)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由图1可知,则振幅是原来的一半,则频率不变【点评】此考查了影响音调、响度大小的因素,能从图上分析物体的频率和振幅是关键。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6分,第18题5分,第19题8分,共19分)17.(6分)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v=。(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金属片,其好处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3)如图所示,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45.0cm,若AB段用时0.9s,则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0.5m/s。(4)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则小车在AC段的速度大于(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5)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C。【分析】(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其中s是路程,用刻度尺测量;t是时间,用秒表测量;(2)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使小车运动的路程相等;(3)根据刻度尺分度值确定A、B点的刻度,注意要有估计值,求出SAB,根据v=求上半程的平均速度;(4)由图得出SAC和全程所用时间,根据v=求全程的平均速度;(5)根据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的大致情况。【解答】解:(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v=;(2)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故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3)由表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厘米、45.0cmSAB=45.0cm﹣5.0cm=45.0cm,测得AB前半段用时2.9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0.7m/s;(4)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SAC=100.3cm,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0.625m/s;小车在AC段的速度大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5)根据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的大致情况应是速度越来越大,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v=;(2)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3)45.0;(4)大于。【点评】本题测平均速度,考查所用的器材、注意事项、长度的测量及平均速度的求法和物理意义。18.(5分)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电铃的声音将会逐渐变小。(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小电铃的声音将会逐渐变大。(3)此实验说明了真空中不能传声。(4)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D。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5)如果在用“土电话”远距离通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根据实验现象和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实验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答】解:(1)(2)(3)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传播所需的介质逐渐减少,反之;此实验验证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向外抽气,由此可知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结论;(5)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从而无法传递振动。故答案为:(1)逐渐变小;(2)逐渐变大;(4)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理解,是一道实验基础题,难度不大,只要掌握好基本的知识点即可解决。19.(8分)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1)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如图甲,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弹开。以上两个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图甲装置还可以探究A(填字母)。A.响度与振幅的关系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2)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选填“音调”或“响度”)。(3)如图丁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2,3,4,5,6,7,”的声音来,其中音调最高的是h(填字母)瓶。【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此实验需要利用放大法进行分析,即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2)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音的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解答】解:(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放大音叉的振动;图乙中,敲响右边的音叉时,通过空气传递给左边的音叉,则乒乓球会弹起来,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乙中两音叉之间为真空,所以不能看到此现象,甲中的小球会被弹开,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0679:2025 EN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 - Mar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 Testing of ship biofouling in-water cleaning systems
- 我的家乡叙事课程设计
- 弦乐小夜曲课程设计
- 中西医执业医师模拟试卷16
- 矿井灌浆设计课程设计
- 站姿坐姿课程设计
- 花艺烘焙课程设计
- 药品验收入门课程设计
- 互联网行业安全管理实践
- 领导班子与教学院校协调计划
- 实验室(化验室)管理规定
- GB/T 44481-2024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范
- 班主任月考成绩质量分析总结与反思
- 小学五年级家长会-主题班会
- DB11T 211-2017 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 木本苗
- 【3套试卷】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 单词连连看答题闯关游戏课堂互动课件1
- 中山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2024年广州市南沙区初中语文毕业班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物业服务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表格模板)
- 2024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