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专题1_第1页
教育法律专题1_第2页
教育法律专题1_第3页
教育法律专题1_第4页
教育法律专题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宁师范学院

田振国

教育法律讲座

第一讲教育法律基础理论法的概念教育法的含义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违法法律责任法律制裁教育法律体系主要教育法律概述2一、法的概念1.什么是法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并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我国的法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由国家机关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2.法的概念的四个要点(1)法的国家意志性。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国家意志。(2)法的国家强制性。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3)法的普遍性。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所规范的界限内,法具有使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一体遵行的法律效力。(4)法的客观性。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关系,这是法的深层次的质的规定性,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方面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教育法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1)教育法是一种行为规则。(2)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3)教育法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4)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则。(5)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5三、法律规范1.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法律规范有三大类:(1)应当做什么。《教育法》第4条:“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2)可以做什么。《教育法》第12条:“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3)不准做什么。《义务教育法》第16条:“禁止侮辱、欧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62.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相应关系。从逻辑结构上看,法律规范通常由三个要素构成:(1)法定条件(假定),指法律规范运用的条件和情况。(2)行为规则(处理、指示),指法律规范中指明的行为规则的基本要求。(3)法律后果,指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做出或没有做出“行为规则”要求的某种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时,应承担的后果、责任。7四、教育法律关系1.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指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关系。我国教育法律关系包括四类:(1)行政法律关系。(2)经济法律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特殊法律关系。82.教育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者。(2)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教育法律关系客观表现形式。(3)教育法律关系内容,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依法成立的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应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9五、违法1.违法的概念违法是人们违背法律的、对社会有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1)客观上,违法是人们违背法律的行为。(2)违法是对社会有危险性或有害的行为,有被侵害的客体,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3)主观上,行为人有过错。(4)违法主体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人。102.违法的种类(1)刑事违法,就是犯罪,是指触犯行律、应受到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2)一般违法,是指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其社会危害性较小,情节较轻,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一般违法又可以分为两种:行政违法,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受到行政制裁的行为,包括职务过错,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民事违法,即违反民事法规,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民事义务或违反民事义务造成对方损失的行为,包括债不履行和侵权行为两种,侵权行为是指加害人不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或财产的行为。11六、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法主体对违法行为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其主要特点是:(1)法律责任是法律上有明确规定的。(2)法律责任是以国家名义对违法者作出的一种谴责。(3)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刑事违法行为要负刑事责任,民事违法要负民事责任,行政违法就要负行政责任。12七、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国家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法律制裁有以下三种情况:(1)刑事制裁。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2)民事制裁。主要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3)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经济处罚(劳动教养废除2013.12)。13八、教育法律体系1、教育法的渊源,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规章等《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0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04.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0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0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0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1995.12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教育行政法规。142、教育法律的层级第一层《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第二层教育基本法《教育法》第三层教育单行法律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第四层教育行政法规条例、实施办法第五层地方性教育法规第六层教育规章15九、主要教育法律概述(一)、《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已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共84条。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161教育法法律地位

《教育法》是教育的根本大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是位于国家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下的国家基本法律之一,与《刑法》、《民法》等国家基本法律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教育法》的颁布,为健全内容和谐一致、形式完整统一的教育法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育法律体系中,《教育法》处于“母法”和“根本大法”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其他单行的教育法规只是调整和规范某一方面的教育关系或某一项教育工作,都是“子法”。各种单行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应以《教育法》为依据,不得与《教育法》确立的原则和规范相抵触。我国教育工作应当全面置于《教育法》的规范之中,它所规定的内容是我们全面依法治教的基本法律依据,是我国依法治教之本。172、教育法主要内容《教育法》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对教育事业各方面进行了总体规范,具有全面性、导向性、原则性等。全文共十章八十四条。适用范围教育性质与方针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管理体制教育基本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与社会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等全面的规定。1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法》1993年10月8届人大4次会议通过,共9章43条.重点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资格和任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教师的待遇、教师的考核与奖励等方面作出了规定。19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第三条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3)教师的使命教书育人。

201)教师权利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12

2)教师的义务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222、教师的资格和任用教师的资格和任用制度是教师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教师法》在第三章对教师的资格条件、认定办法、过渡办法、职务制度、聘任制度等几个方面作了规定,构成了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教师劳动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师资格制度和任用制度。

231)、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是公民获得教师工作应具备的特定条件和身份。《教育法》、《教师法》都规定了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9月23日教育部发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了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教师资格分类与适用,教师资格考试、认定、罚则等。只有具备教师资格的人才能担任教师,否则不允许从事教师职业。教师资格一经取得,即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有效,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非依法律规定不得丧失。24(1)、教师资格的构成要件

《教师法》第10条第二款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构成要件包括国籍、品德、业务、学历和认定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253教师任用制度

《教师法》第16条中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是我国教师任用的重要制度,教师职务是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任用制度的实施,从法律的高度确定了教师地位及其职业的不可替代性,促使教师队伍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促进教师工资福利等待遇的改善,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这对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的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6我国教师职务根据岗位设立,即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情况设置职务;教师职务与工资待遇挂钩,并有数额限制;教师职务要经过全面考核,以确定其是否称职;教师职务不适用于离退休教师,教师离退休时职务同时解聘。

27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目前我国教师职务系列设置: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中等专业学校设教员、助教、讲师、高级讲师;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设一、二、三级教师和高级教师;技工学校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职务设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生产实习课教师职务设高级、一级、二级、三级、实习指导教师。各级成人高校执行同级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284教师的待遇

教师的待遇是指教师的工资、津贴、住房、医疗、退休等方面的总和。教师的待遇是《教师法》的一个重点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待遇偏低,不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而迫切需要提高教师的待遇。所以,《教师法》第六章专门对教师待遇作了具体规定。

29(1)、工资《教师法》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的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教师工资应提高的目标。国家以具有较高水平的最稳定的国家公务员工资为参照的依据,可见国家对改善教师工资待遇的决心和行动。建立正常的晋级增薪制度,可以改变长期以来教师晋级增薪的不正常、不定期的状况,为提高教师待遇提供法律保障。此外,国家还规定,教师应享受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等。

30(2)、住房

《教师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长期以来,由于教师职业属于低薪职业,教师的住房条件较差,而工作特点又需要安静的工作环境,《教师法》、《教育法》将解决教师住房问题的政策上升为法律,体现了国家要解决教师住房困难的决心,也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提供了执行教师住房优惠方面的法律依据。

31(3)、医疗保健

《教师法》第29条规定:“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结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医疗保健是教师生命健康的重要保证。法律将教师的医疗保健规定为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从而使教师的医疗保健得到法律的保障。

32(4)、养老保险

《教师法》第30条规定:“教师退休或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教师在其退休离职后,国家给予良好的安置,是社会对教师的尊敬和回报。这对稳定教师队伍、解决教师退休后的生活待遇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

33第二讲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意的法律问题以及法律责任

34一、教师与未成年人保护法

1991.9.41、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1)保障权益原则2)尊重人格原则3)适应身心原则4)教保结合原则352对教师的要求1)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2)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3)充分发挥教师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中的特殊作用36二、教师与民法一)、民法1986.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民法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4等价有偿原则2自愿原则5诚实信用原则

3公平原则

6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37三)、民事权利

1、财产所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2、债权

3、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

4、人身权(人格权、身份权)四)、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违约的民事责任与侵权的民事责任。38五)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又称为民事责任的形式,是指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措施。

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

(4)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

(6)修理、重作、更换。

(7)赔偿损失。

(8)支付违约金。

(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10)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39三教师与刑法1)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2)刑法基本原则罪刑法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403)犯罪概念。根据该13条规定,概括地说,犯罪是指违反我国刑法、应受刑罚惩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社会危害性,即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二)刑事违法性,即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三)应受刑罚处罚性,即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上述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414)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5)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6)刑罚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7)具体的犯罪十大类犯罪,大约430多个具体罪名42

四、教师违法惩罚学生的原因、危害及其纠正的对策教师对学生的违法体罚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43(1)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这种心罚的违法性在于以各种方式侮辱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他们为人的自尊。常见的表现有:在批评学生时,训斥、谩骂、挖苦、讥讽、丑化、嘲弄、侮辱、歧视等。有的教师批评学分秒生不是耐心开导,而是拿大话威胁、恐吓,什么下次再犯就不让上课、记处分、送校长办公室处理等等,使得学生惶惶不可终日,提心吊胆,挫伤学生的进取心,学生养成怯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这些对学生心理上、精神上、人格上所造成的后果是极为不良的。44(2)体罚。即对学生身体的惩罚。常见的有:殴打。罚站。罚跪。罚跑。捆绑。体罚还有罚晒、罚冻、罚雨淋、罚饿、罚喝水,让学生自己,或学生排队轮流打一个学生等等。45(3)变相体罚。即并不直接对学生人身诉诸拳脚和工具,而是以各种借口并以其他形式间接地对学生进行处罚。变相体罚虽不同于直接体罚,但是它的非人道性有时也不亚于直接体罚。这种“额外的负担”,同样造成了对学生身体的损害。变相体罚常见的有:罚做作业。罚劳动。剥夺时间。46(4)经济惩罚。对学生物质上、经济上进行的处罚。这里所指出的,不是学生损坏了学校的设施而应当赔偿的那种经济支付,而是指与此无关的经济上的非合理性处罚。最常见的就是罚款,迟到罚款,不上操罚款,不值日罚款,考试不及格罚款,上课说话罚款,等等。这对于学生来说,自己无力支付,只能用父母的经济收入来支付,学生被处罚,家庭受牵连,而且,也容易引起家长迁怒于学生,回到家里可能受到身体或精神上的惩罚。47

危害

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往往交织在一起,对学生身体和心灵的损害是极其严重的。(1)违反了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身体发展是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心理发展是认识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个方面。而且身心两个方面的发展又是统一的。一个人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心理的发展,反之,身体的发展也要受到意志、情感、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影响。因此,只有同时调动学生身心两个方面的力量才能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这是不可违背的规律。而体罚、心罚学生不仅使学生的肉体受到痛苦,而且脑神经也受到极大损害,身心都得不到正常发育。其危害是极大的。48(2)危害学生心理发展。体罚、心罚对学生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危害,不但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唤起自尊心、调动他们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反而容易使他们产生“戒备”、“敌意”的对立情绪,或在教师权威、意志的压服下,会逐渐形成一种畏缩、孤僻、多疑、恐惧的变态心理,变的具有退缩个性的人。从表面上看简单、粗暴的办法,有时似乎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得某些调皮的学生一时变得“老实”、“服从”、“听话”,但实际上,他们的心理状态是不正常的,其内心世界缺乏稳定、乐观、积极的心境,情绪多波动,却又不敢表现于外。这种转变的表现实际上孕育着许多心理危机,有的可能丧失信心,变的胆怯、自卑、唯唯诺诺,没有青少年那种朝气蓬勃的活力;有的可能当面老实一会儿,过后旧病复发,养成一种表里不一的坏作风;有的可能自暴自弃,甚至因情绪激化铤而走险。同时由于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不成熟,模仿性强,教师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们,他们也学着粗暴的对待别人,形成了恶性后果。49(3)体罚、心罚、经济惩罚全是违法行为。我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刑法》有关的法律规定了这一点。另外,在我国罚款只能由司法机关,依法行使。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所谓的罚款,没有法律依据,所以是一种违法行为。50教师违法惩罚学生的原因。这方面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原因(1)旧师生观的影响。(2)教师修养低、教育经验不足。(3)应试教育的影响。(4)学校管理不严,助长了体罚学生之风。51为了防止和杜绝体罚、心罚等行为的发生,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主要有:(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教育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2)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52教师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既要管教管导,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为祖国的富强而勤奋学习。对于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对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绝不能采取简单、粗暴和压制的方法,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53(3)学校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学校对教师要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违法行为,对查出的问题一定要加以解决,该行政处分的要给予行政处分。如果构成犯罪的一定要配合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体罚学生现象隐瞒不报、姑息纵容的,应当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4)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在教育系统,特别是学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开展法律教育,尤其是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让广大教师明确依法执教,让全体学生懂得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创造出一个民主的、法制的、尊师爱生的校园环境来。让心罚、体罚、变相体罚等违法性惩罚学生的现象成为历史。54教师违法行为(义务教育法)(1)超标准教学,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损害。(2)擅离课堂,随意停课。(3)偷取或泄露考题。(4)违法对学生进行负面宣传。(5)对学生乱收费、乱罚款。(6)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7)随意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①随意开除学生;②随意停止学生上课。(8)泄露学生隐私。55(9)奸污学生。(10)对学生进行伤害。①由于教师的精神和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伤害;②为获钱财,绑架残害学生;③为泄私愤,伤害学生。(11)对在校学生未尽到监护责任。(12)对学生实施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56学生违法行为(义务教育法)(1)违反校规校纪。(2)校园暴力。①对教师的暴力事件;②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③毁坏学校设备事件。(3)赌博。(4)吸毒。(5)盗窃。(6)抢劫。(7)敲诈及诈骗。(8)性犯罪。(9)故意伤害他人。(10)故意杀人。57第三讲典型案例1[案情介绍]1994年12月7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团到k市检查工作。12月8日18时由k市教委、新疆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组织在文化艺术中心友谊馆举办专场文艺汇报演出。全市7所中学、8所小学的教师、学生及有关领导共796人参加。演出至18时20分左右,舞台正中偏后北侧上方倒数第二道光柱灯(1000W)烤燃纱幕起火。火灾发生后,由于电工被派出差,火情没有及时处理,迅速蔓延至剧厅,火势越来越猛,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而通往剧场的七个安全门,仅开一个。演出现场的组织者不积极组织指挥疏散,火灾现场秩序大乱。致使323人死亡,13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800余万元。立案侦查证实这起特大火灾的发生是由于被告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

58[案件评析]新疆k市学生特大伤亡事故造成危害后果是严重的,是近些年来我国学生伤亡事故最大的一起案件。危难之时,不是及时地疏散、救助孩子们,而是只顾自己逃命,他们的责任心、他们的爱心荡然无存。它给行政官员、学校、教师留下了多少沉痛的教训和思考。

此案有关的责任人14人触犯了我国《刑法》已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玩忽职守罪,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592[案情介绍]2002年9月23日18时50分,某市某中学发生了特大学生伤亡事故。现已查明,事故的原因是因教学大楼走廊无灯,学生晚自习结束后—拥而下,前面的学生被挤倒,后面的学生又蜂拥而上,互相挤压,造成21名学生当场窒息死亡,43名学生受伤,教学楼一楼楼梯扶栏下端也因拥挤严重扭曲变形。事故发生后,市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指挥开展救治工作。受伤人员被分别送到8家医院进行抢救。43名学生全部脱险。60[案例3]刺脸[案情介绍]生性顽皮好动的王某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1999年10月中旬,在上体育课时,因为他从同学的文具盒里拿走子10元钱,便被班主任崔老师用锥针在左脸颊上刻了个“贼”字,并涂上红墨水,以示“训诫”。提起当时刻字的情景,小王某至今心有余悸。王:“她两个腿把我手一夹,把我按到桌子上,脚踢不起来,也蹬不着她,就被她刻上了。”隐瞒了部分事实经过的小王某回家后,又被父亲打了一顿。然而,家长并没有发现孩子脸上是一个字,他们还以为又是孩子和别人打架被抓伤的。一个礼拜之后,小王某的父母才从别的孩子家长口中听说了这件事。王某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父亲又身有残疾。孩子就是他们惟一的希望,而这件事对他们家庭的打击真是太大了。王某的同学们都说他是“贼娃子”,有时候想踢足球,但是踢足球不可能捂着脸.所以就不去了,同学叫他踢足球他都不去了。

61崔老师从事教学工作l0多年,一直是学校的优秀教师,一大堆的荣誉证书,足以证明她以前的工作成绩。像王这样顽皮落后的孩子也曾让崔敏叶花费了不少心血。崔老师讲:“(王)这个学生纪律差、学习差,坏毛病特别多,为了教育本人,也为了对咱社会负责,以后不至于出现一个……铁窗里多一个这样一个分子。就这种心理,所以我当时较了一个劲。”“这个字是不太光彩的一个字,也是一个很丢人的字。说刺激一下他,从他的心灵上挽回一些自尊心.然后呢,使他学会自爱。”崔老师的这种教育学生的行为,在学校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0月18日,愤怒的王家人向当地公安局报了案,经鉴定认为王所受为轻微伤害。王的遭遇通过大量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和学生家长纷纷来信或寄来礼物,要他一定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崔老师的这一招的确让小王受到了刺激,但也同时深探地刺痛了他的家人。他们已将班主任崔老师告上法庭,希望通过法律来讨个公道。后来,当地的一家美容院免费为王做了整容手术。62[案件评析]崔老师的这种办法能对教育孩子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不管崔老师的目的如何,她的行为是违法的。我国的《义务教育法》的第16条就明确地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15条也是很明确地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师法》第三十七条也明文规定,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崔老师给学生脸上刺了个“贼”字,给学生造成了肉体和心灵上的很大伤害,违反有关的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63[案例4]某中学初中生死亡事件2001年11月25日是个星期天,按学校规定这一天学生不能回家。下午没有自习课,全校自由活动,冬日的阳光洒在操场上,一些同学在打篮球。操场的南边,有一个放倒了的篮球架,它的篮筐铁圈儿坏了被搞下送去修理,学校就把这个没有蓝筐的球架暂时放在这里。它的篮板竖立着,整个篮球架侧躺在地下,远远看去像—个侧卧而睡的巨人。15时许,初二(6)班的男生王某和另外三个男同学在这个球架上爬上爬下,嬉戏玩耍,突然,不知一股什么力量使这个侧卧着的篮球架猛然“翻了个身”,砸了王某头部一下,王某立时瘫倒在地。“哎呀,王某砸着了!”同学们把他送到医院,医院抢救无效死亡。64评析学校修理篮球架将其侧倒在地,就应当注意安全。王某等在篮球架上玩耍,篮球架翻倒造成王某死亡,主要责任在学校,学校管理不善、存在过失。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