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光辉历史,感受其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充分把握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厚内涵,获得崇高的体验。2.结合历史背景研读相关作品,在历史与现实的关照中把握作品的内涵,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表达艺术,感受文章的独特魅力。3.把握政论文、新闻、纪实性回忆录等不同体式作品的风格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4.学习这些作品中对材料的巧妙运用,通过大量阅读以及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有用的素材,服务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表达的需要。单元主题——伟大的复兴本单元是高中选择性必修阶段的第一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伟大的复兴”。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体会革命志士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人格,感受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获得革命传统的浸润,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育人导向·高考印证]伟大复兴梦,青年齐奋斗(全国模拟卷满分作文)“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在这个最接近百年目标的时刻,在这个社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时刻,在这个世界联系空前紧密的时刻,为了我们的民族梦,请带着执着与理想踏上求学之路。虽艰辛,或坎坷,或风雪载途,莫畏难,莫退缩,莫言弃。助力中国梦,青年先立志。林和靖先生有言:“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自古以来,欲成大事者,必先立下凌云之志。曹操一生志向从未改变,哪怕到暮年依旧“壮心不已”,意图一统天下。司马迁不为外物所动,虽受宫刑,仍忍辱偷生,终成史家之绝唱。周恩来总理自小立志,立誓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一生为之奋斗。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卓有建树,不过更让人钦佩的,应是他们对理想的坚守,而这,也是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当时的他们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而现在的我们,也应在肩上放上沉甸甸的责任,坚定志向,勇往直前,有一分热发一分热,有一分光发一分光。助力中国梦,知识不可少。饭可一日不吃,觉可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书籍始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留下了智慧,留下了真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望见更遥远的地方,撷取更高处的果实。古有孔子“韦编三绝”,当代有毛主席“闹市读书”、鲁迅先生卖奖章买书,他们圣益圣。现如今,物质条件已极大提高,我们不再需要如宋濂般雪天求学,也没有必要伴着齑菜冷粥诵读,但那份潜心向学的心思却应留下来。我们要从书中汲取养分,获取能量,我们要从书中通晓过往的教训。我们读书,而后自己一点点变得优秀强大。助力中国梦,坚韧不回头。村上春树写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确立志向,为国献力”,在你未真正为之努力前,即使被吹嘘得再天花乱坠,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脆弱如泡沫,一戳即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踏上征途,便只顾一路向前。苦难当然有,挫折也不少。每个人都有懦弱的一面,痛苦和难堪也不可避免。重要的是在大哭后能擦干眼泪,继续奔跑。我们应当做不移的磐石,而不是韧如丝的蒲苇。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经历苦难后的中国一定会重现往日的华光。而为之助力的,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们,他们志向坚定、潜心向学、坚韧不拔。他们会用尚且稚嫩但已结实的双肩扛起那几代人的梦想。他们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朝晖,磅礴东方!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字正腔圆读字音1.单音字。zhūwǔhàixiè2.多音字。二、方方正正写汉字三、文从语顺用词语1.词语辨析。(1)保障/保证填一填①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______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②安全是生产的_____,只要安全上不出现问题,我们就能______提前完成任务辨一辨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或指起保护作用的事物保证:担保、担保做到,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或指作为担保的事物保障保障保证(2)不屈不挠/百折不挠填一填①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_________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②战争年代,他与敌人进行过_________的斗争;如今,面对疫苗的研制,更离不开坚韧的精神,岂止是_________,千万次失败都屡见不鲜辨一辨两个词语都有“在困难、挫折面前不屈服”的意思,但二者侧重点不同,不能混用。“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侧重于从不屈服。“百折不挠”指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比喻意志坚强,品节刚毅,侧重于愈挫愈勇不屈不挠不屈不挠百折不挠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语境强调爱国英雄永被后人牢记,用“流芳百世”更恰当。一点也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表示完全明确肯定。×
语境强调在阐述观点时不容许别人插嘴,用“不容置喙”更恰当。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四、扎扎实实学语法——并列成分语序(词序)不当[示例]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民主党派,国外华侨,各地区和各民族。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分析]句子中的并列成分之间往往存在着因果、先后、轻重、大小等关系,应根据句意判定其次序是否恰当。本句存在并列短语次序不当的问题,结合语境分析,句中“民主党派”应放在“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的前面,“国外华侨”应放在“各地区和各民族”的后面。[名师点拨]并列成分次序不当的常见类型及辨析技巧常见类型并列词语次序不当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接受、理解”从逻辑上讲存在着先后顺序,应改为“理解、接受”并列短语次序不当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应为“更严格的监管、更严肃的问责、更严厉的处罚”并列成分前后不能对应文件对经济领域中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理论上”应照应“深刻的说明”,“政策上”应照应“详细的规定”续表辨析技巧(1)认真分析并列成分之间的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成绩名次、法定位置、对应承接等逻辑关系,看有无违反逻辑关系(2)倒序检查:对句中并列成分问题如一时无法判断,可将语序前后调换一下,如通顺,则说明原顺序有问题;反之,则无问题。因为并列成分组织时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语言习惯[即时训练]请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语病,并加以分析。1.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碰撞、融合、交流”顺序不当,应为“碰撞、交流、融合”。2.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表达权、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渠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表达权、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语序不当,应为“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1914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1946年夏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号召和领导全国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1949年9月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续表主要作品文章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诗词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人物评价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军事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二、写作背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开幕词。同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六千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中国人民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三、文学常识开
幕
词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旨在阐明会议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开幕词有如下特点:一是简明性。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二是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三是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者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具有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四是鼓动性。开幕词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起参与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四、文化常识辛亥中国传统纪年法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8年称“辛亥年”。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中国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五、名人轶事两失拖鞋一次,毛泽东在长沙居住,理发师周福明见南方潮湿,待主席休息后,将其所穿的拖鞋拿到阳台吹风,晾晒。毛泽东将起床时,周去取鞋,结果鞋不见了。周十分着急,赶忙询问住地值勤员,对方一听,二话没说,飞跑出去,不一会儿,把鞋拿了回来。原来,他巡逻时,发现阳台上有双鞋,心想,谁把一双破鞋放在主席住房旁?实在不雅,便把鞋扔到垃圾中,却想不到竟是主席的鞋。1967年,毛泽东从武汉到上海,在住处搬行李时,装鞋的袋子未封口,鞋从袋中滑落到去卧室的路上。当地警卫巡逻时发现鞋后,怎么也搞不清此处为何会有如此破烂不堪的拖鞋,便随手捡起扔了。毛泽东的生活秘书清理行李袋时,发现少了拖鞋,忙寻找打听。扔鞋的警卫大吃一惊,赶紧去把鞋捡了回来。两度失鞋,主人不知。捡鞋人先是吃惊,后是感动。一、整体把握知主旨1.文脉架构。阅读全文,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参考答案:①会议背景②会议性质和职能③光明前景展望2.主旨归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开幕词,宣布了大会开幕。回顾过去,论证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立足当下,对国家的发展大计作出规划;展望未来,描绘出民族振兴的蓝图。在历史转折的伟大时刻,抒发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无限豪情。二、任务分解析特色任务(一)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分析阐述的内容及各部分的关联[任务导引]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开幕词中,作者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时刻,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开幕词行文严谨,表达严密。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阐述了哪些具体内容,各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关联,以及这样安排的意图和效果。[任务设计]1.文章第3、4段的内容,在时间上似乎存在“先后颠倒”的现象,将两段的内容位置互换一下好不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不好。①从与上下文的衔接来看,第2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第3段承接这一结论,论述“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衔接紧密;而第4段论述“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的原因,显然不能跟第2段衔接。第4段结尾归结到“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与下文交代会议议程与工作内容也能自然流畅地衔接在一起。②从表达的中心主旨来看,该部分内容以“全国人民大团结”与“恢复政治协商会议”为论述中心。首先以第3段分析“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交代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基础;然后以第4段的内容,阐述此次会议为什么被称为“政治协商会议”。这样安排内容,符合人们的认知逻辑。2.作者为什么要用第3、4两段文字“回顾过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特定时代背景的需要。旧的秩序被推翻,新的时代即将到来。破旧立新这一特定的时代环境,决定了作者要在开幕词中对“过去”进行回顾。②强调“团结”这一写作目的。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团结”,而“团结”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又是实现全国人民大团结的重要前提。因此,回顾过去对反动派的斗争,就成为文章写作的必然。③解释“政治协商会议”名称的由来。本次会议是政治协商会议,为什么叫“政治协商会议”?必然要写到“三年以前”那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及其结果。3.文章第5段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句话有三个要点,这些要点与文章前4段中哪些内容相关联?句中要点关联内容会议的基础是“完全新的”有别于“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基础上召开的会议的性质是“代表全国人民”①会议是“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②参考答案:①与会的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②全国人民都“渴望”这次政协会议召开;“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拥护新的政府;“三年以前”的那次政治协商会议“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懂得了和国民党反动派妥协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协商,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协商。4.作者“展望未来”是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三个方面来谈的。作者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特点:主要问题详写,次要问题略写,由主到次,详略有别。在三个问题中,经济建设是主要问题,所以详写;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是次要问题,所以略写。经济建设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计,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没有条件掀起“文化建设的高潮”,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有没有实力建设强大的国防。因此,经济建设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主要问题。好处:这样写详略有致,避免了平均用力致使行文僵化呆板。任务(二)庄严宣告激越豪迈——体会宣告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及自豪之情[任务导引]1949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阅读本文,要注意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历程,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体会毛泽东这一宣告的深刻意义,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任务设计]5.第6段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这一段先指明现状,说明意义,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自豪之情跃然纸上;接着回顾过去,指出“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说明中国人的抗争历程并透露出自信;最后展望未来,流露出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信心和期盼。6.结合全文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的保障并不断提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如何运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作者运用层进式论证结构,首先开门见山地宣布了会议开幕、参会人员的构成,主体部分从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命名的原因、会议的性质和职能、会议的意义、革命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对未来的展望等方面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结尾部分发出呼告。层进式论证就是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变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能体现出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基本的层进式格式: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大到小、由自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能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层进式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1.由此及彼,环环相扣。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怎么才能做到。2.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选择这种结构形式时,必须对论述的层次内容有明确的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由浅入深,是不是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用技法·写片段]请以“严于解剖自己”为中心论点,写一个运用层进式论证结构的作文提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自己。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一)层递结构,思路明晰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世间怕有无数称自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坦然面对贬谪的苏轼的清高。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谢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唯独庄子安然身外。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中的睿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荀卿的自我反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的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幸福的方法。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二)交错运用肯定句与否定句面对滔天巨浪,成熟的船长从不会害怕,而是沉着面对,因为他要亮剑;面对残酷的侵略战争,士兵们绝不会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因为他们要亮剑;面对艰难的比赛,运动员们即使倒下了,也会迅速站起来,继续前行,因为他们要亮剑……亮剑,亮出的是一种气质,亮出的是一种性格,亮出的是一种不服输的决心。亮剑是李清照“恨非男儿身,跃马挥戈,驰骋疆场”的豪情,亮剑是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信心,亮剑是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高尚品质。[写法共鸣]这段文字将肯定句和否定句结合起来使用,把文章的中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敢于亮剑”清晰地表达出来。为了充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用了排比式肯定句,赞颂了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感情激越,内容充实。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作者也交错运用了肯定句与否定句,如“决无……”“必然……”“从来……”“一切……”“必将……”等语句,给人一种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之感,充满信心与希望。怀想天空仰望夜空,想起曾经的天空。历史的天空,出现过多少闪亮星辰。其中最明亮耀眼的一颗,划破了几千年的黑暗,成为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这颗星,人们称之为“大救星”。古之夜行者,在茫茫如漆的暗夜,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仰望天空。只有找到北斗星,才不致迷失方向。在“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的岁月,也有一个人,经常仰望天空。深邃的目光,仿佛要把宇宙洞穿。这个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没想过做官,没想过发财,而凭他的超人禀赋,只要他想要,这一切如囊中探物,要筑起一个温暖的个人安乐窝,对他来说太容易了。是什么让他把目光轻轻掠过尘俗的名利、安逸的享受,从此瞟也不瞟一眼?因为这世上有太多的受苦人,面对哀鸿遍野的现实,流离失所的人民,他不忍心丢弃他们,虽然他可以很轻松地推脱:“这些是政府的事,不关我的事。”然后凭“本事”独享安乐。然而,他还是把这个天大的责任义无反顾地扛在了自己的肩上,“无非一念救苍生”。天塌下来,他这个高个子就是要去顶着,就是要把漆黑的天空捅一个窟窿,就是要换一个不一样的天空。他的天空,是寻求解放的天空。他真傻呀。我仿佛听到无数“理性经济人”,在发出这种聪明无比的声音。选择了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是随时要掉脑袋的,对个人有什么好处?完全是赔本的买卖嘛!还怎么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分明是“个人利益最小化”,甚至“个人利益趋零化”!干点别的有什么不好?真傻!但是,假设中华民族从来不曾诞生这样的“傻子”,现在又会怎样呢?我不敢想象。这个人,在青年时代,在长沙的橘子洲头,仰望天空,神游八极,思接万仞。面对“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充满生机、充满和谐的大自然,人类历史的天空倏然在他脑中闪过,当年的“万户侯”已经皆成粪土,人间的不自由、不平等依旧存在,人民依旧在遭受着剥削和奴役。他感慨万端,心潮激荡,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千古浩叹。也许他仰望天空时,想到了宇宙的真理法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想到了人世间的秩序是多么不合理:“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想到了几千年历史,一次又一次有人揭竿而起,“替天行道”,而结果无一例外,始终逃不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轮回……他是一个夜行者。他在人类的文明天空中,寻找那颗能指明方向的北斗星。他要去唤醒太阳,用光明驱散黑暗和赖黑暗以生的百年魔怪。他找到了夜行的同伴,结伴而行,互壮胆气,一起赴汤蹈火。历史眷顾了他们那颗人类历史天空上最明亮的星。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下子给黑暗中的夜行者照亮了方向。于是在“万木霜天红烂漫”的时节,他“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在“寥廓江天万里霜”的重阳日,“战地黄花分外香”;在“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悲壮征途上,他带领红军战士“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尽枪林弹雨、艰苦卓绝,终于杀出一条血路,突破重围;在“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六盘山,居高远眺,怀着“今日长缨在手”的自豪,展望“何日缚住苍龙”的胜利前景。他藐视一切反动势力,“欲与天公试比高”;他最相信的是人民的力量,“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带领的人民军队,赶跑了日本侵略者,打垮了蒋介石,不久又痛揍了美帝黑心狼。“一唱雄鸡天下白”,黑暗终于被击退,黎明终于来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洋溢的喜悦和自豪,是获得解放、当家作主的人民心底流露出来的。翻身的滋味,当家作主的滋味,没有经历过被压迫的我们可能体会不深,那就问我们的父辈或祖辈吧,他们仍然保留着清晰的记忆。而这个崭新的天地,明朗的天地,是用数千万优秀儿女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巨大的牺牲中,就包括了他自己的六位亲人。愚公移山【注】(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毛泽东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今后的任务就是领导全党实现党的路线。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代表们对三个报告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许多同志作了自我批评,从团结的目标出发,经过自我批评,达到了团结。这次大会是团结的模范,是自我批评的模范,又是党内民主的模范。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天,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作帝国主义,一座叫作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天的。这个上天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昨天有两个美国人要回美国去,我对他们讲了,美国政府要破坏我们,这是不允许的。我们反对美国政府扶蒋反共的政策。但是我们第一要把美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相区别,第二要把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相区别。我对这两个美国人说:告诉你们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我们解放区禁止你们到那里去,因为你们的政策是扶蒋反共,我们不放心。假如你们是为了打日本,要到解放区是可以去的,但要订一个条约。倘若你们偷偷摸摸到处乱跑,那是不许可的。赫尔利已经公开宣言不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到我们解放区去乱跑呢?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说明了美国反动派的猖狂。但是一切中外反动派的阻止中国人民胜利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现在的世界潮流,民主是主流,反民主的反动只是一股逆流。目前反动的逆流企图压倒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的主流,但反动的逆流终究不会变为主流。现在依然如斯大林很早就说过的一样,旧世界有三个大矛盾:第一个是帝国主义国家中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个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个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帝国主义宗主国之间的矛盾。这三种矛盾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发展得更尖锐了,更扩大了。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所以虽有反苏反共反民主的逆流存在,但是这种反动逆流总有一天会要被克服下去。现在中国正在开着两个大会,一个是国民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一个是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两个大会有完全不同的目的:一个要消灭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势力,把中国引向黑暗;一个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中国封建势力,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把中国引向光明。这两条路线在互相斗争着。我们坚决相信,中国人民将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大会的路线的领导之下,得到完全的胜利,而国民党的反革命路线必然要失败。【注】本文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闭幕词,与《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并称为“老三篇”,收录于《毛泽东选集》。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共产党以愚公自诩,表示我党坚决反帝国反封建的决心。[以文化人]毛泽东在这篇著名演讲中,主要从“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人生信念、“毫不动摇,挖山不止”的意志品质、“不断工作,感动上天”的道德情怀、“把中国引向光明”的价值追求等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愚公移山”这一寓言的革命意蕴。此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愚公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本文简短精悍,以小见大,所体现的价值、主张、追求,具有超时空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在推进事业中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青年毛泽东的一篇作文一九一二年六月,十九岁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读高中时写过一篇作文。这篇作文不长,仅四百六十五个字,但对了解青年毛泽东的法治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全文抄录如下: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文明国民闻之,当以捧腹而笑、嗷舌而讥矣。呜呼!吾欲无言。要想弄明白青年毛泽东这篇作文的意思,先要了解“徙木立信”的故事。这个故事源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其内容摘述如下:商鞅从青少年时期就喜爱法家思想。秦孝公起用他以后,他想变法,就对秦孝公说,治理国家不能总是一个办法,不能所有的国家都按古人的做法办,商朝的汤王、周朝的武王不按前人的治国之策办,而成为强势的统治者;夏朝和殷朝始终按旧办法治理国家,一点不改变,最后都灭亡了,所以,采用同古人不一样的办法是不能说错的,一切都按旧办法办是不会长久的。秦孝公说,好。于是,商鞅制定了变法青年毛泽东又在作文中发表评论说,法令是用来保护人民幸福生活的。法令如果是善法,它给人民带来的幸福也就必然很多,人民都担心不公布这样的法令,或者担心公布后不发生效力,必然竭尽全力保护这样的法令,维持这样的法令,想尽一切办法使其更加完善。政府和人民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哪会有让人民不相信的道理?法令如果不是善法,对人民不但没有幸福可言,恐怕还会带来危害,人民一定会竭尽全力以阻止这样的法令。虽然想让人民相信,又哪有让人民相信的道理?引经据典,借古喻今,写出这样一篇赞赏改革家商鞅、宣传依法治国法治思想的作文,可以看出青年毛泽东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本领。他当时的国文教员柳潜阅后,忍不住感慨,在这篇作文上多处撰写评语,多达一百四十三个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解决方案:智能城市管理
- 消防应急避险
- 3.2.3离子反应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糖尿病个人教育与护理
- 传统毛笔课件教学课件
- 日常生活食品安全
-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培训教材
- 布谷鸟节奏游戏教案反思
- 弧度制说课稿
- 海水的运动说课稿
-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 2024版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培训课件
- 2024第五轮营商环境考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 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设方案-2024
- GB/T 44539-2024萤石技术规范
- 带音标单词表(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广东省珠海市紫荆中学2025届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屋顶分布式光伏场站设备运维规程
- 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课件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弧故障检测装置(AFDD)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GB/T 44395-2024激光雷达测风数据可靠性评价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