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问题研究回顾与评述_第1页
中国老龄问题研究回顾与评述_第2页
中国老龄问题研究回顾与评述_第3页
中国老龄问题研究回顾与评述_第4页
中国老龄问题研究回顾与评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老龄问题研究回顾与评述内容摘要2009年,是我国迈入老龄社会十周年,老龄研究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超过以往。本文通过对国内主要人口学刊物的文章检索,对2009年的老龄研究进行简单的回顾和评述,以求全面了解、认识、把握老龄研究的重点及进展,进而预测未来老龄人口研究的趋势。关键词老龄问题;回顾;评述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0华诞,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也是我国迈入老龄社会十周年,重阳节前夕“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部署会议”的召开,将老龄问题的解决提升到“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对于老龄研究来讲,2009年,也是成果众多丰收的一年,无论是研究的深度还是研究的广度都超过以往,鉴于此,我们对2009年的老龄研究进行简单的回顾和评述,以求全面了解、认识、把握老龄研究的重点及进展,同时,客观预测未来老龄人口研究的趋势。本文回顾的依据是通过对国内主要人口学刊物发表的老年文章检索。纵观一年来的老龄研究文献,在研究内容上,我国老龄研究日益多元化,涉及到老年问题的方方面面,如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权益保护、地区及国际比较等等;在研究的数量上,共有62篇文章,其中,老年人的经济问题仍是研究重点,共有25篇文章(包括经济状况和老年保障),占总数的40%,其次是老年人的健康照料研究,占了近五分之一(见表1)。从各个刊物看发表的文章看,《人口研究》侧重于老年人的健康照料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与经济》和《西北人口》侧重于老年经济研究,《南方人口》在老年人参与方面的文章较多,而《人口学刊》涉及面较广。总体来看,2009年的老龄研究既注重了宏观上对老龄现状及政策应对的把握,同时也加强了微观上对特殊老年群体问题的研究,并且,理论和统计分析也更加成熟。表12009年主要人口学刊物发表关于老龄人口论文的分类统计《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与经济》《人口学刊》《西北人口》《南方人口》总计经济状况21317老年保障235818健康照料422412权益保护22社会参与224老龄理论1326养老方式与意愿111115女性老人研究1113精神慰藉112老龄化地区比较33总计114101122462一、老龄理论的研究及宏观政策的把握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否应该描述为“未富先老”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莫龙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定量研究,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并长期居世界各国较高水平(莫龙,2009)。米红等通过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比较,发现“未富先老”并非我国所特有,而是在发展中国家带有一定普遍性,认为“渐富先老”更符合我国老龄化的特征(米红周伟,2009)。如何应对我国的老龄化?学者纷纷提出各自的看法。原新等认为老龄政策的目标是调整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的矛盾,全方位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各项准备(原新,2009)。米红等认为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养老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必须建立公正、合理、有效的国家制度安排和社会应对机制(米红周伟,2009);林宝指出,中国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人口转变,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必须要在思想上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真正重视,实现人口政策和人口工作的重心从控制人口数量向数量与结构并重转变(林宝,2009);还有一些学者提出要营造敬老爱老养老的道德风尚,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积极发展老年产业(刘清芝,2009)。二、老年人经济状况及其社会保障研究经济供养是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基础,一直以来,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2009年也不例外,如老年保障研究的文章数量处各类之首,达18篇。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社会,因此,无论在经济支持上,还是在社会保障的安排上,都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对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一些学者认为退休金来源出现问题在改革初期的制度设计上就已经潜伏(姜向群,2009;孔铮,2009);目前,新旧制度的交替导致的隐性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养老保障发展的瓶颈(蔡亦男,2009),因此,要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调整企业退休金,适当降低企业的缴费负担,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国有资产的返还(王飞鹏,2009;姜向群,2009;阳义男,2009)。另外还有学者建议调整现行退休政策,或者针对不同人群分别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缓解当前的矛盾(张雄,2009;田青张水辉,2009)。农村老年保障制度的建设,近年来刚刚开始,作为新事物,人们一直处在探索之中。杨一帆结合国际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比较分析,探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运行机制及制度创新(杨一帆,2009)。赵德余等利用农业普查数据,以上海郊区为个案,分析农民对农保和镇保参与率的差异及其决定因素,认为村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征地规模和经济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赵德余梁鸿,2009);何文炯等运用寿险精算与非寿险精算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模型,认为农村退休年龄不变、退休后不缴费的政策,必然导致基本医疗保险“系统老龄化”这一趋势(何文炯等,2009)。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批政策下的独生子女父母渐渐步入老年,因为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刚刚开始,所以老年人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因此,针对农村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如何规避养老风险,学者们也在献计献策,如优先把为国家发展做出过特别贡献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纳入社会养老保障;发展非政府组织的援助功能;增强独生子女父母储蓄意识等等(唐玉萍,2009;于长永,2009)。另外,对农村留守老人老年群体的关注一直在继续,周祝平在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状况时,指出在没有外部政策干预的情况下,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将有恶化的可能(周祝平,2009)。同样,这一观点在其他学者的文章中也得到了证实(叶敬忠贺聪志,2009)。三、养老方式及照料问题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在社会转型及人口转变的背景下,老年人家庭结构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目前,中国传统福利模式正逐步走上社会化发展的道路,社会福利事业通过独办、联办、合资、合作等形式创办了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为机构养老创造了可能性(刘红,2009)。在农村,赵立新认为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更加符合农村实际,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赵立新,2009)。而有些学者则指出轮养方式已经成为部分农村老人养老的习惯性选择(伍海霞,2009),王跃生指出,轮养方式覆盖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王跃生,2009)。轮养作为多子老人养老的一种“保底”方式,能够使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但是,这种方式同样存在子女对老人的身心健康缺少关心的现象,致使部分被轮养老人的生活充满了无奈与悲凉,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伍海霞,2009)。在养老方式发生变化的同时,老年人的照料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新世纪应对老龄问题最大的挑战。在照料需求的评估上,曾毅等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成本和临终前照料成本纳入到研究视野,在健康照料研究方面开创了新的视角(蒋承顾大男柳玉芝曾毅,2009)。近年来国际上提倡使用健康累计赤字指数来综合反映某个人的健康全貌,顾大男基于中国高龄调查数据,验证了该指标在我国的适用性,这为老年健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顾大男,2009)。张文娟、等利用Sullivan方法,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老年人口的健康预期寿命及其变化趋势(张文娟杜鹏,2009)。而巫锡炜通过组基发展建模的方式,对中国高龄老人的残障发展轨迹进行了研究(巫锡炜,2009)。在照料需求上,姚远从北京市残疾人视角反映了我国残疾老年人具有多群体跨群体需求(姚远,2009)。在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地区差异,但是,农村老年人照料的稳定性和充分性难以保障,因此,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马林靖张林秀,2009)。对于老年照料问题的解决,我国的老龄照料体系亟待完善是许多学者的共识(贺银凤周英华,2009)。为实现老有所养的基本目标,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加强照护工作(董红亚,2009),将志愿者服务体系引入养老服务中来等等(张静张丽霞,2009)。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及权益保障研究促进老年人广泛而有效的社会参与能够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这几年,老年人参与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姜振华从多角度分析了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原因,指出社区自治程度、组织状况、老年人的闲暇、社区参与收益以及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等影响着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姜振华,2009)。王英等指出“非正规”老年教育能更有效地适应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是促进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王英谭琳,2009)。在农村,随着人口的流动,虽然农业生产的主体越来越女性化和大龄化,但真正掌控农业生产的还是男性和青壮年劳力(毛学峰等,2009)。社会参与中的老年人是需要法律来保障其权益的。近年来的一些地方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意识比农村老年人高,但大部分的城乡老年人的人身自由权利都得到较好的保障(陆淑珍,2009)。姚远等以老年残疾人为对象,分析弱势群体的弱势特征,提出了社会政策支助体系的设计框架,以保障弱势老年残疾人的权益(姚远范西莹,2009)。五、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及女性老年问题的研究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中,不仅涉及到经济方面,还包括精神方面,2009年老年人精神慰藉方面的文章并不多,主要以生活满意度评价为主。刘晶认为,老年人的主观满意度评价与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子女的帮助和支持对老年人的生活也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方面(刘晶,2009)。李振纲等强调在养老的同时更要尊老敬老,这对解决好老有所养问题具有重要的思想保障作用(李振纲吕红平,2009)。众所周知,老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女性老人的问题。2009年,学者们从性别视角加强了对女性老年群体的研究。姜向群和杨菊华对老年女性的人口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老年妇女寡居生活对该群体影响很大;经济来源的不足、从业比例的偏低及行业过于集中都影响了老年妇女的健康福利(姜向群杨菊华,2009)。在健康状况上,李建新等认为,日常活动的参与中,女性老年人的健康远不如男性老年人。但如果女性老年人对生活有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则她对自己的健康评价也更高(李建新李毅,2009)。社会保障方面,老年人的“性别歧视”也备受关注,两性的养老金性别利益随着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发生改变,在养老保险的享有、收入数目及收入来源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政府应通过政策调整实现社会公正的最大化,对女性提供合理而有效的保护(陈婷丁建定,2009;石燕,2009)。六、一点评论总而言之,2009年老年学者对于老龄问题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代表性或者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但是,研究中也存在一些有待继续加强和完善的地方。从1999年到2009年,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已经10年,这10年,是开拓的十年,也是取得很多成就和汲取教训的十年,对于这些成绩和教训,需要学界认真总结和思考。另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上许多国家比我国更早进入老龄社会,他们在老龄化应对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因此,对国际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综合性战略对策措施进行比较研究,也是摆在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另外,随着我国老龄化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以及老年人队列的不断更新,老年人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都会带来新的挑战,学界应从多个方面探讨新世纪的老龄问题,宏观来讲,有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老龄产业问题,人口老龄化与文化发展问题,老龄化与政治问题,年龄友好型社会建设等等;具体看,有新世纪老年人家庭结构及代际关系问题,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问题,老年社会福利改革与发展问题,长期照料制度安排问题,农村老龄问题,老年法制建设问题,老年人社会参与及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老年人宗教问题,流动老年问题等等。我们知道,衰老是一生的过程,因此,对老年人的研究,更加强调历时性,应多些纵向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上的老年研究结构,也都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纵向数据,但在我国的研究文献上,这方面的成果还需要加强;另外,近年来,很多新的统计分析方法已在其他学科应用,如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等等,但在老年研究中使用的文献非常少,在第五版和第六版的《老龄社会手册》中,都是在第一章强调该种方法应用的必要性。2010年,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新的环境,新的期待,我们衷心祝愿老龄研究也会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多开创新的成果。参考文献[1]莫龙.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人口研究.2009;3[2]米红、周伟.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相对速度的国际比较.西北人口.2009;4[3]原新李志宏党俊武孙慧峰.中国老龄政策体系框架研究.人口学刊.2009;6[4]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西北人口.2009;4[5]林宝.人口转变完成后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西北人口.2009;4[6]徐蒙陈功.宗法制度对中国古代尊老、恤老制度的影响.西北人口.2009;2[7]蒲新微.中国城市老年群体的社会分层及其结构——以长春市为例.人口学刊.2009;1[8]周祝平.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状况研究.人口学刊.2009;5[9]叶敬忠贺聪志.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经济供养的影响研究.人口研究.2009;4[10]姜向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革及政策思考.人口研究.2009;2[11]孔铮.发达国家公共养老金制度分析及其政策启示.西北人口.2009;4[12]蔡亦男.关于江苏养老金“空帐问题”解决的一些思考.西北人口.2009;3[13]王飞鹏.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责任主体与政府职能界定.西北人口.2009;3[14]阳义男.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的深度分析.人口与经济.2009;3[15]张雄.退休年龄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西北人口.2009;6[16]田青张水辉.建立合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动态合意替代率作为参照系的探讨.人口与经济.2009;1[17]杨一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困境、反思与展望——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的研究.人口与经济.2009;1[18]杨一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创新与农村人口发展.西北人口.2009;6[19]赵德余梁鸿.农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行为选择及其保障水平的因素分析——来自上海郊区村庄层面的经验.中国人口科学.2009;1[20]何文炯徐林荣傅可昂刘晓婷杨一心.基本医疗保险“系统老龄化”及其对策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9;2[21]唐玉萍.“5%退休金”引发的思考.人口研究.2009;2[22]于长永.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及其保障.西北人口.2009;6[23]刘红.中国机构养老需求与供给分析.人口与经济.2009;4[24]赵立新.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人口学刊.2009;6[25]伍海霞.当代农村老年人口的轮养分析——以河北经验为基础.人口研究.2009;4[26]王跃生.农村老年人口生存方式分析——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中国人口科学.2009;1[27]贺银凤周英华.我国老龄照料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人口学刊.2009;4[28]姚远.老年残障对我国家庭养老功能变化的影响.人口研究.2009;2[29]姚远.我国老年人群体的多标志特征及相关政策构建——基于北京市老年残疾人视角.人口与经济.2009;2[30]蒋承顾大男柳玉芝曾毅.中国老年人照料成本研究——多状态生命表方法.人口研究.2009;5[31]顾大男.中国老年人健康累计赤字指数及其效度分析.人口与经济.2009;5[32]马林靖张林秀.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研究.西北人口.2009;2[33]董红亚.构建以照护为重心的基本养老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西北人口.2009;3[34]张静张丽霞.将志愿者服务机制引入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西北人口.2009;1[35]张文娟杜鹏.中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变化的地区差异:扩张还是压缩?.人口研究.2009;5[36]巫锡炜.中国高龄老人残障发展轨迹的类型:组基发展建模的一个应用.人口研究.2009;4[37]姜振华.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原因探析.人口学刊.2009;5[38]王英谭琳.“非正规”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社会参与.人口学刊.2009;4[39]毛学峰刘靖.农地“女性化”还是“老龄化”?——来自微观数据的证据.人口研究.2009;2[40]陆淑珍.城乡老年人权益保障状况——基于广州市两次老年人的调查分析.南方人口.2009;2[41]姚远范西莹.从我国弱势群体的弱势特征看社会政策支助体系的设计框架——基于北京市老年残疾人视角的分析.南方人口.2009;1[42]刘晶.城市居家老年人主观生活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西北人口.2009;1[43]李振纲吕红平.中国的尊老敬老文化与养老.人口学刊.2009;5[44]姜向群杨菊华.中国女性老年人口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人口学刊.2009;2[45]李建新李毅.性别视角下中国老年人健康差异分析.人口研究.2009;2[46]陈婷丁建定.从“性别中立”到“性别歧视”——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的养老金性别利益差异.人口与经济.2009;2[47]石燕.社会性别视野下的老年女性养老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