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逻辑的力量》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0bc41ba31810b154b18107da42ee36/650bc41ba31810b154b18107da42ee361.gif)
![【高中语文】《逻辑的力量》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0bc41ba31810b154b18107da42ee36/650bc41ba31810b154b18107da42ee362.gif)
![【高中语文】《逻辑的力量》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0bc41ba31810b154b18107da42ee36/650bc41ba31810b154b18107da42ee363.gif)
![【高中语文】《逻辑的力量》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0bc41ba31810b154b18107da42ee36/650bc41ba31810b154b18107da42ee364.gif)
![【高中语文】《逻辑的力量》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0bc41ba31810b154b18107da42ee36/650bc41ba31810b154b18107da42ee3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一:初识逻辑
1.逻辑是什么?
《现代汉语》释义为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我们称之为逻辑学。
逻辑通过概念、判断来进行推理、论证,所以要学习逻辑,我们首先要了解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2.何为“概念”①含义: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②概念的组成(内涵+外延)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比如说“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工具的动物”。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比如“古今中外以及将来的一切人”就是“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有什么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这就是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
例如,“钢笔”这个概念的内涵,比“笔”的内涵要多。“钢笔”有笔的一般特点外,还增加了“笔尖用金属制成,钢性的,用墨水书写”这一特点。那么,“钢笔”的外延比“笔”的外延要小,它把毛笔、铅笔、圆珠笔等都排除在外。概念的组成:内涵、外延概念之间的关系不相容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反对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相容关系全同关系矛盾关系:“非此即彼”(一)相容关系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指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外延重合情况的不同,相容关系又分为三种情况:全同关系、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a=babbaab全同关系(外延完全重合)也叫同一关系包含关系(部分外延包含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也叫种属关系交叉关系(部分外延重合)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又叫全异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男人”和“女人”。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大学生”和“小学生”、“黑色”和“白色”。(二)不相容关系a、b全异a+b=C矛盾关系对立无中ababa、b全异a+b<c反对关系对立有中互为反义词不一定是矛盾关系,但一定是不相容关系。说说下列句子的毛病,并修改1.他的家乡是江苏南京人。2.公园里的松柏、桃花等树木枝繁叶茂。3.图书角里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4.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5.人类的骨骼如同一个框架,保护着心脏、肺、内脏等器官。6.醉驾司机主要是高学历者、中等收入人群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人员。答:1.“家乡”和“人”是不相容关系,删去“的家乡”或删去“人”。2.“桃花”是花,与“树木”不相容,应改为“桃树”。3.《中国少年报》属于报纸,不能算是课外书,应删去。4.“黄瓜”是蔬菜,与“水果”不相容,应删去或改“水果”为“果蔬”。5.“心脏、肺”和“内脏”存在包含关系,删去“内脏”。6.“高学历者、中等收入人群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人员”这些不同概念中存在着交叉关系。
可改为“醉驾司机主要是高学历、中等收入的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人员”概念混乱反馈练习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三、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2.转移论题或偷换议题
在使用概念做出判断,或者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如果违反同一律,把不同的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叫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例1:这幅画中的蒙娜丽莎是人,而人是会动的,所以这幅画中的蒙娜丽莎是会动的。混淆概念是无意识违反同一律要求的行为。偷换概念是有意违反同一律要求的行为。
在论证中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没有使论题保持始终如一,这样的逻辑错误,叫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例2:学习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习题做得多,学习成绩就比较好;而对英语,我没有兴趣,怕读怕背,成绩就比较差。转移论题指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使论证偏离论题。表现为文不对题。偷换论题则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用另一个论题代替原本的论题。
又叫不矛盾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互相矛盾和互相反对。
互相矛盾:两个命题互相矛盾,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互相反对:两个命题互相反对,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eg:小明是个男孩子。小明是个女孩子。
这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一假;小明在写语文作业。小明在写数学作业。
这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的,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abab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2)矛盾律任务二:逻辑规律
古代有位国王,抓到一个反对他的人,准备处死,但又装出仁慈说:“允许你讲一句话,讲对了,我就放了你,讲错了,你受极刑。”国王的如意算盘是,无论你说什么,我都说讲错了,还是可以处决对方。最终的结果是,犯人说出了一句话,国王无可奈何,只好放了犯人。试问这个犯人说了什么?“你不会放了我”国王要么放了犯人,要么不放。如果不放,犯人就讲对了,那么按约定,国王只能放了他。也就是说不放会导致国王的自相矛盾,如果他信守承诺的话,就必须放人。例如: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运用逻辑的不矛盾律相关知识,补充下列句子。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质。”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
?”年轻人哑口无言。答案: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违反此定律,可能导致模棱两可。一依据上述学习内容,对不矛盾律和排中律进行比较。中国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对于两者的差异有着非常精辟的概括:矛盾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舍”。排中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取”。例如:这场战争,既不能说它是正义的,也不能说它是非正义的。(违反了排中律)这场战争既是正义的,又是非正义的。(违反矛盾律)1、网友评论:这位流量明星的演技是真的不行,眼睛无神,表情僵硬
。
粉丝:你行你上啊,不行就不要说。2、某重点高中的一位高中生自杀了。网友留言:所以说名校学业压力太大了,我们的教育体制太糟糕了。3、某明星在演唱会上被曝出假唱,招致网友的负面评价。他的粉丝:为什么要这么黑他,你知道他有多不容易吗?你知道他一路走来多努力吗?
谬误:偷换论题,违反同一律
谬误:强加因果,违反充分理由律谬误:诉诸情感,违反充分理由律巩固练习请你结合语境发现潜藏的逻辑错误4、以我国撤侨为背景的电影《万里归途》在国庆上映了,有的人说电影非常好看,拍得真实又感人,有的人说这就是一部烂片,情节缺陷明显。我觉得你既可以说它好看,也可以说它不好看。谬误:模棱两可,
违反排中律5、甲:你在提意见的时候容易情绪激动,希望今后注意。乙:难道我连给别人提意见的权利也没有了?6、爸爸:怎么这么迟回家?儿子:你怎么老是挑我的毛病呀。7、一位男孩发微信给女朋友:我爱你爱得如此之深,以致甘愿为你赴汤蹈火。星期六若不下雨,我一定来。8、历史老师:你是怎样认识孙中山的学生:我根本不认识孙中山。9、某电影台词:兔兔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兔兔。谬误:歪曲观点,违反同一律谬误:偷换论题,违反同一律谬误: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谬误: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谬误:诉诸情感,违反充足理由律巩固练习请你结合语境发现潜藏的逻辑错误任务三:赏析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
逻辑学的这些逻辑规律,能让我们辨析信息,理性的发表看法。但是在某些具体的语境中,为了情意表达的特殊需要,故意违反思维规律的例子不少,虽违反逻辑,但表达的情意准确清晰,这不仅没有造成思维混乱,反而能够获得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违反逻辑:违背了不矛盾律,情意表达需要:表达诗人内心对精神不朽、虽死犹生的鲁迅先生的敬仰。2、网友:仙女小编,你要红了。新华社:我一直很红,我们新华社的人都有红色气质。知道什么是红色气质吗?如果还不了解,欢迎网上搜索新华社去年拍摄的微电影《红色气质》,你回来会给我鼓鼓掌举高高的。”违反逻辑:违背了同一律,情意表达需要:成功将话题引入“红色气质”,进而宣传了新华社的精品报道。任务三:赏析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低头走路”“抬头走路”的“路”是指现实生活中的道路,“上坡路”“下坡路”的“路”是国家的发展之路,这两个路不是一个概念,周恩来总理的话虽违背了同一律,但堪称语言艺术,有力地还击了对方的挑衅。4.齐高帝尝与王僧虔赌书,毕,问曰:“谁为第一?”曰:“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
齐高帝的意思是自己与王僧虔相比谁是第一,但王僧虔故意曲解,把人分成两类,让齐高帝和自己都得了第一,既保全了皇帝的颜面,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没有违背自己眼中的事实,不因为对方高高在上就阿谀逢迎,也没有为了无关体统的事就冒上犯颜,体现了较高的语言艺术。
逻辑谬误和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是有区别的。前者为无意为之,后者为有意为之。后者虽然违反了逻辑的规律,却让人体会到高妙的语言艺术,让人会心一笑。任务三:赏析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
小结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第二模块:常见的谬误类型:歪曲观点、偷换论题、假二择一、两可两不可、不当预设轻率归纳、不当类比、强加因果、循环论证知识回顾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又称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李子如甜
必无李
树在道边树多子
树在道边李必苦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前提推出新结论的过程。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三段论必要条件推理排除法(选言推理)充分条件推理二难推理推理常见逻辑推理形式假言推理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从一般推出个别)(从个别推出一般)(从一个个别到另一个个别)常用的演绎推理形式是“三段论”,由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性质简单的判断连接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简单判断作为结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演绎推理11.“三段论”直言推理金属是导体(大前提),铁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铁会导电(结论)。从一般的规律到个别的具体现象的推理即为演绎推理。?示例1:前提:所有的虚词都是词,
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
结论:所有的介词都是词。示例2:前提: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
结论:借代是比喻。这两个推理的前提都为真,但1的结论为真,2的结论为假。1.三段论1.这两组推理都有三个概念,前提中有一个概念是重复的。2.重复的概念的位置不一样,导致结论的真假不同。第一组中“词”和“虚词”,“介词”和“虚词”都是包含关系,推理结论一定为真;而第二组中的“比喻”和“借代”是反对关系,推理结论则为假。词虚词介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
示例1歌德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的文艺大师。有一位与其文艺思想相左的文艺批评家,生性古怪,态度傲慢,一天,歌德与他“狭路相逢”,不期而遇。这位文艺批评家见歌德迎面走来,不仅没有有礼貌地打招呼,反而目中无人,高傲地往前直走,并卖弄聪明地大声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面对这十分尴尬的情景,歌德镇定自若、笑容可掬,谦恭地闪一旁,并机智而礼貌地答道:“
”故作聪明的文艺批评家顿时怔然,讨了个没趣,只得默然离去。呵呵,我可恰恰相反。三段论PPT模板http:///moban/清代剧作家朱㿥(hé)的《十五贯》中过于执的推理,其推理过程为:
大前提:杀死尤葫芦的罪犯有十五贯钱 小前提:熊友兰有十五贯钱
结论:熊友兰是杀死尤葫芦的罪犯其大前提其实是“有十五贯钱的是杀死尤葫芦的罪犯”(所有M都是P),大前提本身是错误的。并不是所有符合三段论定义的推理形式都是有效的。有的三段论是无效的三段论。判断“大前提”的真伪性是辨别三段论有效与否的方法之一。示例2三段论改革是新事物,当然避免不了要遇到前进中的困难。大前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前提:改革是新事物。结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事物都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改革避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可以将大小前提或结论任意省略和紧缩。我们共产党人是不怕批评的。——结论省略大小前提:大前提:共产党人是不怕批评的小前提:我们是共产党人注意“常项”和“变项”课堂检测(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肯定大前提的后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①如果一个数的末位是0,那么这个数能被5整除;这个数的末位是0,所以这个数能被5整除。②如果一个图形是正方形,那么它的四边相等;这个图形四边不相等,所以,它不是正方形。
所谓“充分条件”,就意味着有这个条件,就一定有相应的结果或结论;
通常用“如果p,那么q”的形式表示p(前件)是q(后件)的充分条件,有p就一定有q。肯定前件否定后件2.假言推理(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在充分条件命题中如果P(前件),那么q(后件)——原命题(真)
例如:如果你喜欢语文,那么你学习语文会很投入。
肯定前件就可以推出对于后件的肯定逆否命题:若非q,则非p。——若原命题真,那么逆否命题为真
你学习语文不投入,所以你不喜欢语文。(否定后件√)
否定后件则可以推出前件的否定“否定前件”和“肯定后件”都不能有效推出任何结论①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前提前提结论如果楚国是狗国,那么当从狗门入楚国不是狗国不当从狗门入如果楚国是狗国,那么当从狗门入楚国不是狗国不当从狗门入推理形式前提:如果p,那么q并非p并非q结论: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如果p,那么q→有p,定有q。例如:如果你喜欢语文,那么你学习语文会很投入。→如果你不喜欢语文,那么你学习语文不会很投入。(否定前件×)→你学习语文不投入,所以你不喜欢语文。(否定后件√)规则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如果p,那么q→并非q,并非p。例如:如果得肺炎,就会发烧。→小刚没发烧,所以他没得肺炎。(否定后件√)→小刚发烧,所以他得了肺炎。(肯定后件×)
常见逻辑推理形式运用练习1.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袁滋的逻辑推理形式,概括其推理过程。
冯梦龙的《智囊全集》里记载了一个令人称奇的故事:唐代有一个农夫耕田时挖到一瓮马蹄形黄金,乡里(古代居民组织单位)立刻派人送到县衙去,县官担心公库防护不严,就放到自己家里。隔夜打开检验,发现都是土块。瓮金出土时,乡里人都曾去见证。县官无法辩白,最终承认将黄金掉包的罪名。就在快要定案的时候,事情传到了一个叫袁滋的官员耳里,袁滋说:“我怀疑这案子里有冤情。”州府长官让他重新调查。他点验出瓮中“马蹄金”共二百五十多块,请金铺铸造同样形状和大小的马蹄金,才造出一半数目,总重就达三百斤了,又了解到当初是两个农夫用竹扁担抬着瓮到县府的。算一下,如果这二百五十多块是真金,就不是两个人能抬得动的。这说明在运到县衙之前,金子就被换成土块了。至此案情大白,县官洗清冤屈。(1)逻辑推理形式:_____________(2)概括推理过程: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如果县官以土换金,那么不可能只有两个人用竹扁担抬送金子到他那里→但事实上,运“金”的只有两个人,用的是竹扁担→所以县官收到的不是黄金,不可能以土换金。课本第96页否定后件则可以推出前件的否定PPT模板http:///moban/练一练根据下面的内容,说说数学老师的推理的结论和过程。
三位老师小聚,化学老师说:“我取两颗葡萄,一颗枣。现在,我分给你们一人一颗,我自己留下一颗。请你们根据自己手上的水果来推出对方手里拿的是什么。”当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拿到水果时,起先都呆了一下,好像推不出来。随后,数学老师说:“我猜到了。”如果英语老师手里是枣(p),那么不会呆一下(q);英语老师呆了一下(非q),所以英语老师手里不是枣(非p)。充分条件推理有一次,孔融在众人广坐之中有上佳表现,陈韪却说:“小时了了(聪明),大未必佳。”孔融反唇相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陈韪的意思是,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优秀。孔融的意思是,(看你现在不优秀),想必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慧。如果小时候聪明(前件),长大了不聪明(后件)长大了不聪明,小时候聪明——肯后不能推肯前主持人问男嘉宾:“区分不同区域是如何考虑的?”男嘉宾称,如果划入红区,一定是他感到“气场很强的”。1号女嘉宾说:“如果我未被划入红区,那说明我气场不强咯。”
如果划入红区(前件),说明气场强(后件)未被划入红区,说明气场不强——否前不能推否后(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后件。①只有肥料足,菜才长得好。这块地的菜长得好,所以,这块地肥料足。②育种时,只有达到一定的温度,种子才能发芽。这次育种没有达到一定的温度,所以种子没有发芽。进行推理的命题是一个必要条件命题。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两个例子中的大前提都是一个假言判断,所以这种推理尽管与三段论有相似的地方,但它不是三段论。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列出推理过程: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入;我是出使楚国(非出使狗国);所以,我不从狗门入。——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前提:只有杂种水稻的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大前提)
它的后代发生分离
(小前提)结论:它的后代是杂种水稻第二代
(它本身是杂种水稻第一代)
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从遗传学的分离律观点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今年它的后代既然发生分离,那么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解析: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袁隆平的这一则推理就是典型的必要条件肯定后件式推理,推理过程如下:①肯定前件,必定肯定后件现在天下雨,所以地上湿了。②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现在地上湿了,所以天下雨了。③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现在天没下雨,所以地没湿。④否定后件,必定否定前件现在地上没湿,所以天没下雨。天上没下雨,地上不一定不湿地上湿了,不一定是天上下雨造成的例如:如果天下雨,地上就会湿。推理规则:充分条件推理规则:①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②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③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④否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必要条件推理规则:①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②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③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④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充要条件推理规则比较:充分条件推理与必要条件推理的不同规则3.选言推理(排除法)
所谓选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是选言判断,并且根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而推出结论的推理。分为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两种。A、相容选言判断(可以同真)如:工作没有做好,或者是由于主观原因,
或者是由于客观原因。
一般形式为:P或者qB、不相容选言判断(不可同真)如:要么明天下雨,要么明天不下雨。
一般形式为:要么p,要么q。①他是教师或律师,他不是教师,他是律师。第一组推理中,“教师”和“律师”是相容的关系,他可以既是教师又是律师,这种推理就是相容选言推理。②他是教师或律师,他是教师,他不是律师。①要么小李得冠军,要么小王得冠军小李没有得冠军,小王得冠军。②要么小李得冠军,要么小王得冠军小李得了冠军,小王没有得冠军。第二组推理中“冠军”只有一个,这种推理就是不相容选言推理。3.选言推理(排除法)►一件事共有n种可能,排除(n-1)种,剩下最后一种就成为必然。
3.选言推理(排除法)“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河中石兽》)
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使用排除法,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他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石兽要么在原处,要么在下游,要么在上游
→石兽不在原处,也不在下游
→所以,石兽在上游
(排除法
排中律的运用)选言推理注意事项:1.注意前提中有没有穷尽所有可能,否则容易犯“假二择一”的错误。2.注意前提中列出的可能,彼此之间是否相容。
推理过程:如果寄征衣,你就不会回家,非我所愿
如果不寄,你会受寒,非我所愿
或者寄征衣,或者不寄征衣
总之,不能如愿。如果p,那么r如果q,那么rp或者q总之r
4.二难推理
《凭阑人∙寄征衣》
姚燧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二难推理适用于一件事情有诸种可能,而诸种可能都会导致同一种情况的情形。③《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前提1前提2结论如果楚国是狗国,那么当从狗门入楚国不是狗国不当从狗门入如果我此刻进去,怕他烦恼郁结于心如果我此刻不进去,恐他过于伤感我进去和不进去,皆足致疾推理形式前提:如果p,则r;如果q,则rp或q所以r结论:(二)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概括为:S1是p→S2是p(……Sn是p)→所有S是p
根据前提所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考查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不完全归纳推理则仅仅考查了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归纳推理的前提是真实的,但结论却未必真实,也有可能为假。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②火灾原因有很多,燃放烟花爆竹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天干物燥、吸烟、气温过高导致汽车自燃等等,也会引发火灾。
③环境污染的原因也很多,如“三废”排放、汽车尾气等。(不完全归纳推理)反馈练习
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或“类比”。推理的一种形式。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从个别到另一个个别)(三)类比推理
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杂志对于()相当于()对于农民A.报纸果农B.传媒农业C.书刊农村
D.编辑菠菜明确:通过代入我们发现“杂志对于编辑相当于菠菜对于农民”,两者间都是“产品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是D。
由两个事物一个(一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另一方面也相似的推理。注意:结论与前提分属不同的范畴。例如: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的这番话,结论是“王之蔽甚矣”,他是如何推出的呢?其推理过程可概括如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
齐王妻→私——→宫妇左右妾→畏——→朝廷之巨客→有求——→四境之内受蔽
我身边的人和我有情感利害关系,他们没有告诉我徐公和我孰美的真相→大王身边的乃至普天下的人和大王都有情感或利害关系→他们也不会告诉大王一些事情的真相。(从个别到另一个个别)(三)类比推理PPT模板http:///moban/【例2】(2017·全国卷Ⅰ)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拓展案例PPT模板http:///moban/【例3】(2017·全国卷Ⅱ)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拓展案例小结:推理的基本类型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三段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如果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只要不相容选言推理:不是……不是……相容选言推理:或者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两难推理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第三模块: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支持(立论)和反驳(驳论)都属于论证。论证要素和推理要素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完整的推理有三个要素:前提、推理形式、结论完整的论证也有三要素:论据、论证形式、论点推理和论证的区别:1、推理用于发现:先有前提再有结论2、论证用于说理:先有论点,再选择论据。论证方式常见论证形式: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常见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类比法排除法反证法归谬法直接论证间接论证
在直接论证中,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会出现部分前提的省略,这些省略的前提却往往又隐藏着理解论证的关键。柯南道尔的《银色马》中,主人公福尔摩斯有这样一段话:
(一)直接论证:关注隐含前提
马厩中有一条狗,然而,尽管有人进来,并且把马牵走,它竟毫不吠叫,没有惊动睡在草料棚里两个看马房的人。显然,这位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隐含前提什么是隐含前提?
隐含前提是句中没有明说,却暗示了的前提。通过对隐含部分的分析可以发现作者深层次的创作动机。隐含前提的特点①
它们是隐藏的,没有被明确陈述出来。②它们被论证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③它们也可能是假的。尝试在论据2和论据1前面,加上隐含前提。论据2:草料棚的人没有惊醒隐含前提2:_________论据1:狗没有吠隐含前提1:_________论点:牵走马的人是狗熟悉的任务狗叫了,就会惊醒草料棚的人看到熟悉的人,狗不会叫因此,在实际论证中要关注隐含的前提,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3)校正不合理性,寻找“可能选项”,采取行动。
排除法又叫淘汰法,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只要找出证据否定其他所有的选项就行了。排除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
如鲁迅《拿来主义》的中心论点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却偏偏从“闭关主义”说起,采用的就是排除法,其推理过程如下: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当时没有其他选择)(大前提)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小前提)只有自己去拿(结论)(二)学会间接论证:①排除法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分析下面案例的推理过程。孟子列举了“肥甘”“轻暖”等五种与个人生活相关的问题问宣王,宣王否定了这些。其实,孟子的询问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宣王的需求要么在“肥甘”等与个人生活相关的小的方面,要么在扩张疆土、称霸诸侯这些大的方面。所以,当前提中的前者被排除后,孟子对于“王之所大欲”得出结论:“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排除法一般来说,排除法的运用,前提要么为矛盾关系,非此即彼;要么为完全列举,也就是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前提列举穷尽。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为真,而且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如果前提既不是矛盾关系,又不能对符合条件的前提完全列举,则即便前提为真,也很难保证结论一定为真。这样的论证就缺乏足够的力度,而且容易为别人留下反驳的漏洞。(二)学会间接论证:②反证法
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最初的论点。假设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命题结论反面成立)推理得出结论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定理、定义、公理矛盾假设不成立所证命题成立问题:甲是乙父,乙是丙父,欲证明甲是丙的爷爷。设甲不是丙的爷爷则甲不是乙的父亲,或乙不是丙的父亲(与题设相矛盾,假设不成立)所以甲是丙的爷爷(二)学会间接论证:②反证法【拓展案例】一个心脏病患者做梦遇到台风,自己从楼上跌下来,接着整个楼房倒塌下来压在自己身上。他害怕极了,于是心脏病发作,死在床上。你认为这则故事的真实性如何?能否证明你的猜测?论题:这则故事不真实。(p)设立反论题:假设这则故事真实。(非p)确定反论题非p假。如果该患者于睡梦中心脏病发作死在床上,(非p)那么,所有人都不会知晓他临死前的梦境;(q)故事的讲述者知晓他临死前的梦境,即:有人是知晓他临死前的梦境的因此非q;所以,非p为假。(充分条件的否定后件规则)所以,这则故事不真实。(非p假,所以,p真)论题:《祝福》的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p)设立反论题:《祝福》的故事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非p)如果故事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非p)
就不可能有“旧历”的说法,(q)可是课文头一句就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q假→非p假)所以,《祝福》的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非p假,所以,p真)反证法注意:反证法多用于立论。运用反证法,一般要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提出与自己观点相对立或相矛盾的观点,然后推出后一观点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证明最初的观点是正确的。归谬法是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目的是证明这一观点本身的错误,常用于驳论。(3)归谬法
归谬法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反驳方法。这种方法是“以退为进,引入荒谬”的方法。所谓“以退为进”,是因为这种方法通过假定对方的论点是真的这一手段,来达到反驳对方论点的目的;所谓“引入荒谬”,是因为这种方法可以从对方的论点合乎逻辑地引出荒谬的结论。使人一听,一读就会立刻感到对方的论点站不住脚,证明对方的论点必然为假。求证:非p①设:p②如果p,则q③非q④非p例3: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邻之厚,君之薄也”、晋国“东封郑”必西“阙秦”灭掉郑国实为“阙秦以利晋”“亡郑而有益于君”的观点是错误的亡郑而有益于君(秦)(二)学会间接论证:③归谬法推理论证的过程【拓展案例】流行与高雅有个作家参加晚会,晚会上演奏的音乐让他感到厌烦。朋友向他解释:“正在演奏的是流行歌曲。”作家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趣味高雅的吗?”朋友说:“不高雅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作家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雅的了?”【分析】求证(非p):流行的东西不一定高尚。①假设(p):流行的东西都高尚②推理(如果p,则q):如果流行的东西都高尚,那么流行感冒也是高尚的③非q:然而流行感冒不高尚④总结:流行的东西不一定高尚。苏东坡用归谬法反驳王安石。汉代的文人杨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王安石的偶像。史料记载杨雄曾经给篡位的王莽写过赞美之文,于是宋代的文人非常鄙视杨雄。但向来激进的王安石会为偶像辩解道:“黑历史是假的,史料是假的,不足为信。”苏东坡要如何使用归谬法?你说的对呀,我也很怀疑史事,只怕汉朝根本没有杨雄这个人①二者的目的不同。反证法用于论证,目的在于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归谬法用于反驳,目的在于确定某一判断的虚假。②二者的结构不同。反证法的结构比归谬法的结构复杂,反证法需要设与被论证论题的反论题(相矛盾的或相反对的论题)真;归谬法不需要设反论题。③二者的根据不同。反证法需要运用排中律,由确定反论题假进而间接地确定原论题真;归谬法则是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直接推出被反驳的论题假。反证法和归谬法的区别注意阅读课文,理解概念“虚拟论敌”,并了解“虚拟论敌”在论证中的作用。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我们就要在论点、论据和论证中做到无懈可击,让“论敌”无处可驳。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不妨称其为“虚拟论敌”。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者从论点推出错误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定义:即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通过提出各种反对观点或者对自己不利的论据,从而让你的观点更经得起推敲。例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三)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学会写驳论文)
《六国论》开头,就通过“或曰”,引入了虚拟论敌,提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这一质疑,再通过反驳这一质疑,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论证。我们再构思、写作议论性文章时,也可以通过引入虚拟论敌,与自己展开质疑问难,来完善自己的构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图尔明模型议论文写作较常见的模式:如果能在构思时制造一个“虚拟论敌”,则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虚拟论敌”的思想来自于逻辑学家图尔明携出的论证批判模型(以下简称“图尔明模型”)。例子+观点容易导致的问题:观点绝对化和结构扁平化图尔明模型图尔明模型的主轴:依据观点马丽出生在北京马丽是中国人在北京出生的人是中国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下面的推理一定成立吗?图尔明模型初步感知马丽出生在北京马丽是中国人在北京出生的人是中国人正当理由(限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她父母均是外国人,或她已加入别国国籍故,有可能主张(例外)(支撑)(大前提)(小前提)图尔明模型②依据①主张③正当理由④支撑⑥限定⑤例外(对自身的“辩驳”)我要论证什么观点在这个观点下,我能举出哪些实证(数据、事实、证据)保证依据能证明观点(普遍性原则、规律等)为正当理由提供进一步支持的陈述,证明正当理由是客观正确的提出反例,并作反驳,让推论更稳妥对论证范围和强度做的限定(观点在哪种范围内成立)图尔明模型练习论点+(阐释句)+事例+分析句+限定+结论运用图尔明论证模型来完成作文分论点论证例如:要求以“兼听则明”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常规模式:①论点:兼听则明②正面的例子:“齐王纳谏”③反面的例子:“晁盖丧命”分析:按照这样的提纲写下去,很容易写成“观点加例子”的模式,即使材料再丰富,逻辑上还是不够周密。(三)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学写驳论文)示例:论点:兼听则明。正面的例子:“齐王纳谏”等。反面的例子:“晁盖丧命”等。审题——“黄金三问”①这个说法能成立吗?为什么?(停下思考,学会质疑)②有没有相反或例外的情况?(追求合理与完善思维,不是为了标新立异)③如果成立,需要什么条件?(合理化,使逻辑严谨,表达准确)有无漏洞?你的质疑:(1)“兼听”就一定“明”吗?
(2)有没有反例(3)如果此论点成立,需要什么条件?(三)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学写驳论文)坚持己见,最终获得成功。美国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策的时候,六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坚持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重要的是你的提议和决策是对的,只要真理在握,哪怕立场孤立,也应坚决地贯彻下去。听取他人建议,反而没有好下场。父子骑驴从前,有对父子赶着一头驴进城去。路中有人笑话他们说:“真笨,为什么不骑驴进城呢?”于是父亲让儿子骑上了驴。走了不长时间,又有人说:“不孝的儿子,居然让父亲走路,自己骑驴。”父亲赶紧让儿子下来,自己骑着驴。又走一会儿,有人说:“这个父亲真狠心,居然让孩子走路,也不怕孩子累着。”父亲连忙让儿子也骑上驴,心想这回总算满足所有人的了。但又有人说:“两人都骑驴,还不把驴压死啊。”于是父子俩又下来,绑起驴的四条腿,用棍子抬着驴走。他们经过一座桥时,驴挣扎了一下,掉到河里淹死了。示例:论点:兼听则明。正面的例子:“齐王纳谏”等。反面的例子:“晁盖丧命”等。听取别人建议,反而不“明”的反例 ——父子骑驴坚持己见,反而获得成功的反例 ——美国总统林肯只听一人,也能成功的反例 ——齐王听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声音,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人的意见就足矣(我们应该如何兼听)兼听的方法(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兼听的内涵(三)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学写驳论文)图尔明论证模型(正当理由)(依据)(限定)(结论)(例外)(支撑)“兼”不是简单的数量多,更在内容多元化、差异性;听者包容与善断齐王纳谏晁盖丧命兼听能拓宽视野,打开思路独立思考、为我所用父子骑驴,三人成虎兼听则明改进后:
①提出论点:兼听则明
②阐述论点:“兼”的目的:拓宽视野,打开思路。
“兼”的核心:在“多”,更在“异”。
③举例分析:
正:“齐王纳谏”等,分析齐王“兼听“的表现,重点突出”刺”“谏”“谤议”。
反:“晁盖丧命”等,分析不“明”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兼听”,尽量排除他因。
④进行限定
主动引入反例“父子骑驴”等,指出“听”不能代替“断”。
进一步分析:“兼听则明”的前提是听者包容与善断。“兼听”的原则是独立思考、为我所用。(三)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学写驳论文)
兼听则明
我们一般都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话比较有道理。
先说“偏信则暗”,“晁盖丧命”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晁盖要打曾头市,先是不听宋江的劝阻非要自己去,然后是在军旗被狂风吹断之际不听吴用的劝说非要当天去,最后是不听林冲的劝诫非要跟随两个来历不明的所谓和尚半夜里孤军深入敌营,结果遭了埋伏脸中毒箭而死。他何止是做不到“兼听”,他是谁的话也不听,一意孤行,结果一命呜呼。这是沉痛的教训。例文展示
但是,“偏听则暗”能够证明“兼听则明”吗?
我们来看看“齐王纳谏”的例子。齐王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拓宽视野,打开思路。但这是邹忌讽齐王之后,之前呢?齐王听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声音还不算“兼听”吗?而李世民有时听魏征一个人的就够了。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
“兼听”的核心在“多”,更在“异”。要倾听不同的声音,因为一千句谎言的分量也不如一句真话。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孙权面对张昭等人的劝降力排众议,才拿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入证的申请书
- 2025至2030年椰奶味龙须酥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旋转环材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抗污外墙涂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陈震离职申请书
- 2025至2030年家庭影院喇叭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场地拖把头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钓鱼协会申请书
- 2025年中国吊钢板起重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单槽真空清洗干燥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 “5E”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件-踝X线摄影
- 急救药品知识培训内容
- 电工基础知识(全套)
- 体育馆施工图设计合同
- 2025年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招聘非占编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附参考答案
- 《西兰花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 2025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试题中医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200题)
- 2025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必考复习题库及答案(9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