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学第11、12、15章课件_第1页
民族社会学第11、12、15章课件_第2页
民族社会学第11、12、15章课件_第3页
民族社会学第11、12、15章课件_第4页
民族社会学第11、12、15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语言使用与族群关系

第十一章语言使用与族群关系1一、语言的双重性与族群关系(一)语言的双重性

1.工具性2.文化象征性:历史记忆、族群传统、文化甚至种族、族群界分的标志3.作为文化象征之语言与族群情感(二)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一种“地区性共同语”

1.地区性共同语的“悠久传统”2.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之于“地区性共同语”倾向的几何性加速扩展(三)人类语言趋同化发展趋势※趋同,减量;工具性增强,文化性减弱※理性、务实的态度之必要与节制一、语言的双重性与族群关系(一)语言的双重性2三、各国的语言政策(一)美国的语言政策:

1.三种语言观:A.英语单语观;B.通过双语政策最终共用英语;C.双语有益观,非英语区域的其他语言官方性认可。

2.杂样多元一体性:官方的双语政策,反双语倾向,族际公共交流用英语与私下场合或族群社团间用母语。(P146)三、各国的语言政策(一)美国的语言政策:3(二)前苏联的语言政策

不强制规定通行的“国语”,少数族群母语授课普遍,但俄语逐渐普及化;苏联解体后的去俄语化运动。(二)前苏联的语言政策不强制规定通行的“国语”,少数族群母4(三)南非的语言政策:语言种族隔离主义的推行与反对。(P148)(四)瑞士的语言政策:多种语言平等使用的真正“多元结构”。(五)马来西亚的语言政策:排斥外来族群政策,规定马来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排斥华文教育。典型的语言歧视国家。(三)南非的语言政策:语言种族隔离主义的推行与反对。(P145(六)我国的语言政策:我国有56个族群,使用的语言大约有80多种,我国的宪法和其他法令规定,各少数族群都有使用和发展其语言文字的自由;▲法律条文上的平等性与实际状况的“普通话单语官方性”。(p150)(六)我国的语言政策:我国有56个族群,使用的语言大约有806六、族群语言与少数族群教育(P155)(一)国家对少数族群语言的基本政策与应该采取的实事求是的态度1.基本政策:语言平等政策。具体作法如,新创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区域民族自治地区的民族语言的官方地位等。六、族群语言与少数族群教育(P155)(一)国家对少数族群语72.应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鉴于语言的族群凝聚力和阻碍发展性,一方面对仍在使用中的少数族群语言文字,应当从立法和实际使用中确保其合法性,对于少数族群民众希望发展本族语言教育的要求,政府应给予全力支持;另一方面,在语言教育中需要考虑到语言的实际应用性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儿童入学时应允许有选择学习语种的权力,不应采取强制性行政规定来要求少数族群学童必须进入使用本族语言教学的学校。2.应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鉴于语言的族群凝聚力和阻碍发展8(二)中国语言使用的基本格局(P158)中国的语言使用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格局

“多元”:各族群有权利保存与发展自己的语言

“一体”:“族际共同语”——汉语(二)中国语言使用的基本格局(P158)中国的语言使用是一个9(三)保证高等院校少数族群学生的学习质量本书所提倡的原则:把好两道关(入学关和毕业关)和统一考核成绩;鼓励少数族群学生进入非民族院校学习坚持这种原则的必要性:使得少数族裔学生具有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族群结构是否平等的同比性,有利于族群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三)保证高等院校少数族群学生的学习质量本书所提倡的原则:把10第十二章族群居住格局与族群关系

第十二章族群居住格局与族群关系

11一、族群居住格局的三个层面

(一)各族群人口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的地理区域分布(P161)[国家不同地区视角]

1.混杂居住模式:如在一个多族群国家或省份里,若各族的成员比较均匀地混杂居住在这一地理区域的各个部分,可被称为“混杂居住模式”2.隔离居住模式:如果各族居住相对分离,本族居住又相对集中,从而形成界限清楚的各族居住区,可被称为“隔离居住模式”一、族群居住格局的三个层面(一)各族群人口在一个国家或地区12(二)各族群人口在一个地区中的城乡分布[城乡视角]

城乡差别与族群城乡比例差异(三)各族群人口在一个社区內居住分布格局[同一地区视角](二)各族群人口在一个地区中的城乡分布[城乡视角]13二、多族

群社

区中

族群

交往

的几

个主

要方

居住情况1.同校情况

2.工作交往

3.消费格局

4.娱乐活动中的交往

5.宗教活动中的交往

6.个人自发的社会交往

7.二、多族

群社

区中

族群

交往

的几

个主

要方

面居住14第十五章族群平等和影响族群关系的政策因素

第十五章族群平等和影响族群关系的政策因素

15★现代社会政府制定的涉及族群的制度与政策诸特点:1.政策制定的整体性、系统性;2.政策落实的制度化和组织化;3.政策实施的权威性与强迫性;4.政策实施影响的直接、稳定、持续性,以及应用范围的全国或区域性(应用范围广泛)。★现代社会政府制定的涉及族群的制度与政策诸特点:16

★国家民族政策构成的几个层面:

宪法与具体政策和法规;具体政策和法规中的“直接作用的族群政策”和“间接影响的族群政策”;制度性安排与有关政策所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上述现代国家内部民族政策的诸特性告诉我们,当我们从政策层面来思考族群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全面、辩证,不能简单、机械。★国家民族政策构成的几个层面:17一、族群关系的政治制度性安排(P208)▲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建立的各政治实体都有处理族际关系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制度有的明确,有的模糊,有的限定时间强力推行,有的在协调中逐步落实。族群制度安排是必要的,稳定的、但也是可调整的。一、族群关系的政治制度性安排(P208)▲古今中外人类历18(一)前苏联对于族群问题的制度性安排(P209)1.列宁的民族政策观:(1)国家层面:民族自决和分离的基本权力与统一的苏维埃国家联邦制之关系;(2)党的层面:无民族色彩的无产阶级政党2.联邦制为主导的国家形态3.民族识别与国家建构(人工性)4.民族(族群)区分的制度化:在联盟成立后,苏联政府的做法是把民族(族群)问题“制度化”,强化族群意识和族群集体的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5.形式上的分权与事实上的中央集权6.苏联族群政策的得失:相对落后族群发展的成绩与国家的最终解体的失败(一)前苏联对于族群问题的制度性安排(P209)1.列宁的民19(二)前南斯拉夫联邦的制度安排

(P210)1.事实的民族分权制:(1)设置主体民族;(2)族群分割与再造;(3)除国防与外交权之外的一切权力归于各共和国;(4)南斯拉夫共产党的“民族化”。2.前南斯拉夫制度安排的得失:暂时、阶段性地落实了族群间的平等,但却促使各族群在意识和体制上都走向具有独立色彩的“民族”,最终导致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二)前南斯拉夫联邦的制度安排(P210)20(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区域自治”(P211)1.中共从“民族自决”的主张到“民族区域自治”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曾赞成“联邦制”和“民族自决权”1952年中央政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4年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正式写进《宪法》,1985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区域自治”(P211)1.中共从21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诸特点:

(1)汉族不设“自治区域”;(2)建立自治区域以少数族群聚居区为基础,但少数族群并不一定需要在当地总人口中占多数;(3)建立自治区域时不仅考虑族群人口聚居程度,同时考虑区域经济结构和长远发展,所以一些自治区域包括了大片汉族聚居区;(4)一些地区有几个少数族群时,设立“联合自治区域”。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诸特点:(1)汉族不设22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目标指向:

(1)采用“区域自治”而不是“联邦制”,在法律上排除“民族自决”和政治分裂的可能性;(2)通过“区域自治”制度与一系列政策(干部政策等)使大多数少数族群能够得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以保障族群平等,加快少数族群社会经济发展;(3)“自治区域”的设立在地域上充分考虑到各族群杂居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为“自治区域”内的族际交流创造了条件。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目标指向:(1)采用“区域23对上述三种民族政策成效的总结:

都促进了相对发展水平较差族群的进步,但都带有强化族群差异制度化的问题,从而都无法避免族群矛盾强化、激化的问题。对上述三种民族政策成效的总结:24二、族群关系框架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一)种族意识形态分类及各自特点(p211)

1.种族主义:种族主义,宪政国家中的种族主义政策二、族群关系框架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一)种族意识形态分类及252.同化主义:◆“同化主义”主张在平等基础上实现族群间在社会结构上的完全融合。“标准族群”的客观存在与心理指认。◆同化过程未完成前的主流族群态度:主流社会对非“标准族群”的不告诉或排斥、歧视态度。◆同化过程完成后主流族群态度:(1)对“族群相近同化者”,(2)对“族群差异同化者”◆在族群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自愿同化”与“非自愿同化”(“被迫同化”)两种情况2.同化主义:◆“同化主义”主张在平等基础上实现族群263.自由主义的多元主义:(1)拒绝族群认定与族群标识;(2)公民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不设定任何形式的差异性族群政策;(3)以统一的福利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存在的不同族群间的不平等性;(4)强调机会平等,同时承认个体能力的差别。3.自由主义的多元主义:(1)拒绝族群认定与族群标识;274.团体的多元主义:(1)种族和族群的实体合法性;(2)社会资源分配的数量定额分配制;(3)重结果平等,轻机会平等;(4)平等指向族群,而非指向个体;(5)有利于弱势少数族群的进步,但可能带来多数族群成员的不公感。4.团体的多元主义:(1)种族和族群的实体合法性;28(二)中国:现实与理想(p214)

从两个层次看族群优惠政策的公平与否

1.个体层次的不公平性2.族群整体层次的公平性(二)中国:现实与理想(p214)★从两个层次看族群优29★中国民族问题解决的政策思路选择:1.列宁思路:通过族群优待以达到族群平等的思路,即“团体多元主义思路”。利弊分辨。2.“自由主义的多元主义”思路。利弊分辨。3.“两结合的思路”:由“团体多元主义”转向“自由主义的多元主义”★中国民族问题解决的政策思路选择:30★政策设置与执行中所需注意的方面:(P215,倒2)

1.优惠习惯成当然,调整政策引矛盾2.辩证看待两种政策的效果3.实事求是,决定政策的实施与两种思路调整的机会4.不同意识形态对同一政策执行的不同结果影响之可能★政策设置与执行中所需注意的方面:(P215,倒2)31★结论:

我们应以“自由主义的多元主义”为长远目标,以“团体的多元主义”为过渡手段。在理论探讨与公开宣传上要逐步树立“自由主义的多元主义”的理念,要强调各项政策只针对个体的客观需求,在社会流动机制中提倡和鼓励个体的努力。但在政府的实际操作层面,在教育、就业、福利等具体工作中仍要考虑到对弱势族群的适当扶助。 “政治一体”与“文化多元”的有机辩证关系★结论:我们应以“自由主义的多元主义”为长远目标,32三、族群平等族群平等已经成为普世的现代价值,也是我国处理族群问题的基本政策。但是具体到现实中,族群平等又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具体、辩证的认识。三、族群平等族群平等已经成为普世的现代价值,也是我国处理族群33(一)族群平等所涵盖的领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1.族群平等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方面: (1)政治平等权;(2)法律平等权;(3)经济平等权。

2.以族群作为比较单位的族群间整体水平是否平等的结构性比较: (1)教育水平;(2)职业结构;(3)行政职位分配;(4)经济收入等整体水平方面的“平等”与否。(一)族群平等所涵盖的领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34(二)法律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平等

1.法律上平等的绝对性:指法律上的平等无论是针对个人还是针对族群整体,在执行中都是绝对的,不能打折扣的,所有的人都拥有完全平等的权利、义务和公平竞争的机会,既包括个人在政治生活和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利,也包括资源分配和发展机会方面平等竞争的权利。2.事实上平等的相对性:指公民个体或群体所获得的实际平等权存在差异。差异性主要表现于个体差异和群体群体差异。

(二)法律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平等1.法律上平等的绝对性353.相对的事实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

如果群体间在社会分层上存在明显差异,在个人层次上实行的“法律上的平等”必然会导致在群体层次上某种程度的“事实上”的不平等。3.相对的事实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

如果36(三)“事实上平等”的前提是“法律上的平等”1.“法律平等”是绝对的,而“事实平等”是相对的为了帮助弱势族群发展,实现宏观上的族群间的“实事平等”而实行的“民族优惠政策”,只能是暂时的,而且从根本上来说这种政策本身就是在资源分配和发展机会方面的“法律上的不平等”,所以在教育与经济等领域实行的这种不平等只能是过渡时期的暂时性政策。(三)“事实上平等”的前提是“法律上的平等”1.“法律平等”372.个体层面上的平等,并不一定等于族群层面上的宏观平等

如果由于在个体层次上实行了“法律上的平等”而导致群体层次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那么即使出现个体层面的“事实上的平等”或“结果上的平等”,那也不是列宁所讲的作为共产主义族群关系发展目标的宏观层面的“事实上的平等”。3.各族群宏观层面的“事实上的平等的前提应当是个体层面在“法律上的平等”。2.个体层面上的平等,并不一定等于族群层面上的宏观平等38(四)只能从消除“族群分层”的角度来理解族群间的“事实上平等”1.列宁关于“事实平等”意涵的三个层面(P218)

⑴.由于族群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房门存在着不平衡,所以就存在着比较发达的族群和相对落后的族群;⑵.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族群平等,多落后地区实行优惠政策,其实质也是对发达族群的“不平等”;⑶.当落后族群在整体社会经济水平上赶上先进族群后,就可实现族群间的“事实上的平等”。(四)只能从消除“族群分层”的角度来理解族群间的“事实上平等39

2.怎样理解马戎先生的这句话——“不考虑消除“族群分层”这个问题,只谈族群在平均收入等方面的差距,并认为这就是列宁提到的‘事实上不平等’,那就完全歪曲了列宁的原意”? 这句话与本节的核心内容一致,就是提醒我们(主要是一些少数族裔)不要片面地理解“事实上的平等”与否。“事实上的平等”与否是指不同族群间对比的结构性差异,而不是简单的族群整体成员之间贫富水平是否有差异的问题。2.怎样理解马戎先生的这句话——“不考虑消除“40(五)要区别开族群整体性的结构性差异和个人因素引起的个体性差异(P219)1.存在于族群之间的整体性“社会分层”结构差异与因个人因素引起的个人之间职业和收入差异,是两个不同的范畴。2.如果对一个族群不存在结构性的族群分层的制度化歧视,就不能说存在法律上的族群不平等。反之如果现实社会中存在以特定族群为对象的优惠政策,那么就是存在以非优惠族群为对象的法律或制度上的不平等。3.面对有法律上的平等但也存在“实事不平等”应该采取的态度:不要轻易地简单的指责、批评,而是通过调查摸清原因,找到解决办法。(五)要区别开族群整体性的结构性差异和个人因素引起的个体性差41四、政府处理族群问题中的“制度化”所谓“制度化”既是通过制度性的政策安排,导致的某种社会特定存在现象的制度性固化。具体到族群问题方面大致表现于两个方面: 1.个人族群身份的“制度化”及其弊端2.族群聚居地区“自治权力”的制度化及其利弊四、政府处理族群问题中的“制度化”所谓“制度化”既是通过制度421.个人族群身份的“制度化”及其弊端(P220)2.族群聚居地区“自治权力”的制度化及其利弊(1)积极性:一方面兑现了党和中央政府当时在解放这些少数族群传统居住区时对这些族群首脑人物所做的政府承诺,有利于和平解放、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保障少数族群成员的各项权利,在一定时期内这些都具有明显积极作用。(2)消极性:A.从族群发展大趋势看,不是“模糊”族群界限,而是“清晰化”族群界限,阻碍了中华各族群相互融合的历史进程;B.,从制度安排上把“族群”与“地域”挂钩,不去考虑各族人口的具体混居程度而普遍建立族群“自治地方“,这种作法与全球族群发展的大潮流相违背;C.以族群为对象的特殊优惠政策,实际上体现了族群的不平等,虽然在一定时期有其积极作用,但长远看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比如受优惠群体,一方面看不到其中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又会将优惠理所当然化。)1.个人族群身份的“制度化”及其弊端(P220)43五、政府制定的以族群为对象的制度(一)与地域相联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221)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五、政府制定的以族群为对象的制度(一)与地域相联系的民族区域442.区域自治制度与联邦制的本质区别

(1)联邦制:联邦由几个独立主权国家共同,联邦中各国在法律上有独立分离的权利。(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国家统一,保障少数族群自治权利之两兼顾原则。它是国家对内部各地区、各族群进行政治与经济整合的过渡性制度安排,这个过渡时期的长短可以视整合的实际效果和各族群的愿望而定,而且一个国家内部的各族群自治地方存在时期的长短,不必完全同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当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有些制度可能会随着社会发展与族群融合的进展自然而然逐步失去其实质意义。2.区域自治制度与联邦制的本质区别

(1)联邦制:联邦由几个45(二)各族群在政府、议会中的代表制度(P222)1.我们国家的制度安排

人民代表大会的少数民族的代表与代表人数的法定性(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政府行政首脑由由实行区域自治族群的人员担任行政首脑(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应当合理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二)各族群在政府、议会中的代表制度(P222)1.我们国家462.各民族区域的干部,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A.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