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板书(9篇)作为一名教师,寻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板书篇一
《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此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主要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精明,懂礼识仪。文中“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可见的写作目的是借“陈元方责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人必需明礼诚信。
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初一的学生终究才接触文言文,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十分重要。
新授
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探讨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多媒体ppt课件
1课时。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的内容。
4、认识恳切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1.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2.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
1.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看图片
猜古代聪颖精明少年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精明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精明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板题)
1、理解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学习恳切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1、你读我念。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3、文言文朗读一定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老师标出了这篇课文的节奏,看黑板,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4、你翻我译,自读课文,对照解释,试着翻译文章。
5、你争我抢,抢答以下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则是无信
(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2、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原文回复)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大胆、明理
4、“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白什么?
“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悔恨,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说明白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六、你讨我论
1、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不失礼:①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怪;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性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当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失礼: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他人的一时之错便完全否定这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教养吗?所以我觉得元方最终的举动略显失礼。
2、《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贴合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达陈元方的“方正〞?
(1)他懂得“信〞的重要。
(2)他懂得“礼〞的重要。
(3)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4)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第四题
课后第五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元方:聪明明礼直率。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板书篇二
1.知识与技能: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2.本故事所包含的诚信道理在今天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意义。
1课时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1.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2.师明确这则译文及重点词。
3.友人末到,陈大丘就单独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大丘那样“舍去〞,由于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状况,表现你的态度)。
4.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复“已去〞,而是详细地回复“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5.如何对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
(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地表现。元方驳斥“友人〞并“入门不顾〞,可见他对无信无礼之人的态度。由此可见,从小就做一个守时守信有礼的人)
6.“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怪)
7.假使其次天陈大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四人小组解答:问题3、4、8师指导生解答。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板书篇三
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七上其次单元第8课《两则》中的其次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单元主题上均围围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简单引起读者的共鸣。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由于: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继《咏雪》之后接触的其次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有老师的指示和帮助。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擅长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1,教法
(1)激趣导入法,用解题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气氛。
(2)诵读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体会人物的情感。
(3)分类整理归纳法、探究探讨法。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与习惯,诸如词语的整理、名句的收集等,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归类〞意识加强。
2、学法
(1)圈点勾画法,通过默读圈点勾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以及文眼关键词。
(2)朗读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背诵课文。
(3)自主合作研究法。;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问题,进而形成开放式的话题。
(一)、解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请开启书,将课题读两遍,说说课题中你认为哪个字词最重要?
(二)、简介作品
(三)、读文晓意
1、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画出原文断句。
2、男女生互读课文,划出课文层次。
3、自由寻读语句,体会诵读的语气感情,初步体会人物感情。
4、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学借助工具书及课下解释,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点拨:整理归纳文言词语,引导学生把握
(此环节是让学生理解积累文言字词句。)
(四)、知人论事
1、让学生根据原文中的词语来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用以下句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文章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读出了……〞
学生活动:圈点勾画出文中能表示友人态度变化的词语,并加以体会和分析。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拨和总结。
2、从元方的处事方法的角度分析元方的性格特点,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达出陈元方的“方正〞?从友人的角度分析,友人有哪些行为有失方正?
学生活动: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方正〞的含义。
3、探讨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开展小组探讨)
学生活动:小组探讨分析
教师活动:适时点拨,加以概括总结。
(五)、明礼知信
1、议一议:假知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陈大丘,遇到文中的状况,你会怎么做?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了这个故事,你在为人处事上受到哪些启发呢?
(六),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怪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仪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白“信〞和“礼〞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
给原文参与细节描写,让原文更精彩!
(八)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元方友人
聪明伶俐无信无礼
知信懂礼知错就改
重诚信知礼仪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板书篇四
《陈太丘与友期》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两则短文中的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这篇短文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文章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情节简单而饶好玩儿味。对刚刚接触文言文不久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篇短文不仅好玩儿,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而且易懂,通读数遍,结合课下解释和工具书,很简单就能大致明白。但是,对于文章的主旨——或者自发地,或者受参考书影响——好多同学认为文章主要陈述了“信〞和“礼〞的重要性;其实不然,《世说新语》主要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而“方正〞篇主要突出人物正直不阿的品性。
因此,我要求学生预习此文后,在课堂上主要以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形式解决字词问题,并通译全文,以求完全弄清短文的字面含义。然后以课堂剧表演、人物风貌品评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此文表现了陈寔、陈纪面对尊者、长者时,不管身份高低,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自学中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
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品评人物风貌
评判“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
1、朗读并读准字音,初步把握朗读节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世说新语》、刘义庆及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
一、凝听老师的故事
注:以“方正〞篇中辛毗之事导入: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虽然司马懿是上司、主将,但是既然司马懿的做法既不符合皇帝的命令,也不符合军情的需要,那他就要毅然以身相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方正〞篇中的另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讲的也是不管身份区别,只看行事对错的人。
说明:诸葛亮与三国故事,这个话题应当能够吸引中学生的兴趣。然后用这个不为人熟知的故事,与《陈太丘与友期》类比,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时,能有意识地从“方正〞的角度解释。
二、展示我们的预习
1、写出你所了解的内容:
(1)《世说新语》:
(2)刘义庆:
(3)陈太丘、陈元方、“友人〞
明确:(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精明应对的故事。《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2)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陈太丘、陈元方、“友人〞:
“太丘〞本是河南一个地名,陈元方的父亲陈寔曾经是那里的行政长官,所以后人称他为“陈太丘〞。这人为官清廉,家里简陋到连拉车的仆役都没有。有一次去访问荀淑,叫大儿子陈元方亲自拉车,车上坐着老爷子抱着小孙子长文,二儿子季方则随后挑着行李。到了荀淑府上,主人设宴接待他们。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一个给他们开门打帘,一个行酒,其他的六龙轮番布菜。这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当地的奇闻,人们甚至给这父子三个画像后广为传诵,说他们出行是“真人东行〞,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
关于“友人〞:老师也查了好多资料,但是没有这个人的详细资料。只知道大约是一个比陈太丘职位高的官员。
说明:首先检查文学常识的预习状况,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形成这样一个印象:《世说新语》着重刻画的是人物的精神风貌,而《陈太丘与友期》刻画的是“方正〞的品质。
2、多朗读几遍,你会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
(1)齐读一遍,有没有还拿不准的字?提出来共同解决。
(2)听听同学的朗读,你觉得怎么样?
(3)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提醒:这一遍相信你不会读错字,也能够把节奏读出来。
注:第一遍检验读音是否正确无误。特别注意:不-否,通假字的读法。在学生对其他同学朗读的评价中,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节奏。
说明:学生经过预习,多数人已经能够顺利地朗读。经过齐读、赏读和再次齐读,应当能够达到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的程度,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话,给大家复述一下故事的内容吧!
说明: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状况,并通过已理解学生的复述,使所有同学了解故事内容。
三、理解文章的意义
1、你还记得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吗?在下面写出来。
明确:
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
补:补出省略的地方
换:用现代语言代替文言
加:把单音节变成双音节
调:调整倒装句语序
说明:在之前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我已经在翻译的过程中明确了以上几点常用方法。现在回想一遍,既是对学习方法的稳定,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解释、翻译提供了帮助。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看课下解释和工具书,凭自己的能力解释明白每一个字词。然后解释以下加点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门外戏
尊君在不
君与家君期日中
相委而去
则是无信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明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会,约定时间。行,出行。
期日中期:约定的时间。
太丘舍去去:离开
去后乃至乃:才。至:到。
门外戏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同“否〞。
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
则是无信则:就。
下车引之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注:(1)“去〞的解释要注意古今异义。可举例如:“我去学校。〞这句话的古义为:我离开学校;今义为:我去到学校。
(2)知识拓展:对对方一般用尊称,如:君、尊君、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对己方则用谦称,如:家父、家母、舍姊、家兄、鄙人、拙荆、贱内、犬子等。
3、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翻译得最好!
注:将文章分文八个小部分,从每个小组选一个同学翻译。如出现翻译不确凿的状况(包括关键字词意义解释错误,漏字,未补充省略成分,语序不当等)时,由本小组同学继续翻译。
注:不平均地分为如下八个小部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c.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d.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e.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f.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g.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h.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从略。在同学翻译“过中不至〞或其他语句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及时指出其翻译的缺点:缺少主语。并提醒文章中还有好多地方省略了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友人)去,(陈太丘)去后(友人)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4、理解了文章内容后,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
说明: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学积累文言字词,确切地理解文章内容。本文字词和内容均较简单,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质疑问难和老师的重点字词检测把握字词意义。在逐句翻译过程中解决句子成分省略时的翻译问题,并稳定翻译时字字落实、调整语序的习惯。这个环节是接下来品评人物风貌的基础,必需一丝不苟地落实。
四、品评人物的风貌
1、文中真正犯错的是谁?他先后犯了哪些错误?怎么评价这个人?
明确:“友人〞,他先失信于陈太丘,又失礼于陈元方。他虽然失信、失礼,但是错而能改。
2、“方正〞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为什么《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被放在《世说新语》的“方正〞篇里?
明确:方正是正直不阿的意思。虽然“友人〞官位较高,但陈太丘不因此而特地等候,而是坚持原则地到时间就离开了。虽然父亲的“友人〞既尊且长,但陈元方不因此而放过他的错误,而是直言指出。
3、你怎么看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注:我们这里评论陈元方,首先告诉大家一个词: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来鉴别这个人物。
就像辛毗一样,当时的好多人都是面对上司、尊者的错误毫不留情面,譬如:嵇绍,和峤等。而当时的人们时怎么对待这种不留情面的行为?记录下来,广为传播,并评之以“方正〞,就很明显是称赞有加了。所以,大家认为,当时的人们会怎么评价陈元方?
事实上,这是当时的人们追求真性情的一种表现,是时代的风俗,甚至连十分难堪的“友人〞可能也会称赞他。
但是世易时移,时至今日,我们就要思考一下:假使我们现在这样“入门不顾〞是否适合?
明确: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这种不给错误者留情面的行为被视为真性情的表达,是得到普遍赞扬的,因此无所谓失礼。但是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这样简单地处理,对于不严重的错误,我们应当原谅;对于严重的错误,简单的道歉是不能原谅的,我们也可以“入门不顾〞。
4、你怎么评价陈太丘、陈元方?
陈太丘:守信用,坚持原则
陈元方:坚持原则,直言对错,有真性情
5、自由地朗读文章,要把人物的性格因素考虑进来。然后齐读一遍。
说明:这一环节是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并初步领会魏晋六朝人物精神风貌的关键。对三个人物的评价应当不难完成,难点在于“元方入门不顾〞的评判。对此,我认为陈元方的行为与“失礼〞与否无关,由于当时的“礼〞并不认为这样失礼,这是真性情的浮现。理解这一点,不仅解决这个难题,同时也对我国文化中的魏晋风度和精神有所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文化熏陶机遇。但是,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种行为是不提倡的,因此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是否适合。
五、拓展我们的思维
1、请你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复述这个故事:你可以在复述的过程中适当添加内容,如陈太丘离去时的情景,元方在玩什么,元方入门不顾后友人的表情动作等。
2、请你在《世说新语》中找一个好玩儿的故事,抄写在下面。
明确: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世说新语·忿狷》
希望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就能发现古人原来是十分好玩儿的的。
六、说说你的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翻译《陈太丘与友期》全文。
3、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中其它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板书篇五
1.通过白文、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3.学习古人的聪慧、恳切、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古人的聪慧、恳切、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以及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解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勉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一)解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咏雪》认识了两孩子,感受到了他们的聪慧,领会到了语言的幽美。今天我们再来通过《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来认识另一个孩子──元方。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请一名学生上台书写课题,大家读题目,说说题目什么意思。
教师利用课件,解读孩子会出现问题的“期〞字:出示“期〞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蜕变过程,给出这个字偏旁的蜕变和批注。学生总结“期〞字的意思,得出题目正确的解释。
教师进一步追问:请学生们根据题目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学生大胆想象,猜测交流。
通过解题,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多方式朗读,感知内容
带领学生多方式读文,理解内容,与最初对内容的猜测找异同点。
1.教师向学生展示课件《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白文(竖版)。
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探讨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说明断句依据。
2.教师展示《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解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之后挑战课文的繁体版进行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
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提醒:人物和事件。)
一句话: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友人迟到责怪陈太丘,并对子骂父,元方据理反驳。
4.明确题目作用。
将概括的内容与猜想内容比较,明确这篇文章真正主要写的是元方。
教师提问:题目和元方有什么关系呢?(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
理清人物的主次关系,明确题目的作用。
(三)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1.整体感知元方性格。
《咏雪》中的孩子咏雪有聪慧,擅长表达,语言幽美,所以被选入《世说新语》的《言语》门。那么,本文中的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不喜欢元方?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元方的特点。(元方特点:讲信明礼的、聪明的、不卑不亢,敢于指出他人问题,敢于保卫亲人尊严,有良好家教。)
2.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元方也像《咏雪》中两个孩子一样精明聪明,也是擅长说话,但为什么把这篇文编入《言语》呢?本文重点是在说元方的语言精彩吗?
教师课件给出本文的出处《方正》,解释什么是“方正〞。
(1)读文章,提取表现人物方正的句子
学生读文章,找出描写元方语言、动作中表现方正的语句,填表格中,进行分析表述。
依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这句语言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元方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很大,他有良好的家教;对于有错在身,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还怒骂别人的友人,年纪小小的元方据理抗辩,有理有据公正客观地批判别人,同时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可见他的“方正〞之气。
依据元方语言中“家君〞一词,作为谦辞的使用,表达元方的明礼。进而引导学生找出友人的一个用词“尊君〞,结合课后习题理解古代汉语中大量的谦辞和敬辞的使用。
了解古代汉语中的“敬辞〞与“谦辞〞。
引导学生用表格中的两个字,概括元方方正的表现,学生能够提取“信〞“礼〞两个字,指明正是由于他讲信明礼,所以才将本文选入《方正》门。
(2)运用朗读表演,表现方正。
如何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的元方的方正呢?请同学们用脚本批注的方法,从人物的表情、心理、语气、语速等方面,分析元方和友人的两次对话,之后学生个人展示,分角色小组展示,换角色演读展示,通过语气、节奏、重音等将人物的方正特点朗读出来。
举例:父亲的友人理直气壮,觉得自己一点儿错没有,于是怒目圆瞪、声调昂扬、义愤填膺指责别人不失信,孤高无礼。对于自己不守时,避而不谈,把矛头都指向陈太丘,狂躁愤怒地骂了陈太丘。
举例:元方很愤怒,心想这人太缺德了,但是它没有急躁,而是冷静精明的回击父亲的友人。
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批注,最终,通过对话演读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3)探究动作,评析元方是如何做到方正的。
教师提问:既然元方为人很方正,那么对于“友人惭,下车引之〞的举动,“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学生能够言之有理的陈述自己的见解“失礼〞“不失礼〞均可。
(四)把握主题,领会编者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世说新语》中有众多篇目,编者为什么要选出自《言语》的《咏雪》和出自《方正》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让我们学习呢?这两篇文让我们有什么收获启示?
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有年少聪明、聪慧的孩子,有的孩子擅长幽美的语言,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有的孩子正直、讲信明礼,有很好的道德修养。编者希望我们新一代少年聪明聪慧,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这是编者对我们的期待。
教师送给同学们的话:与诚信为伴,做品性正直的人!同礼节为友,传祖国文明精华!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成语。
3.阅读《世说新语》中《乘船》《孔融让梨》《望梅止渴》等小故事。
加强积累,拓展阅读量。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板书篇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
3.从古人身上学习恳切、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学习古人恳切、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看着同学们一双双充满聪慧的眼睛,老师不由得想起了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来,请同学们大声齐读:“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宏伟的灵魂。〞是呀,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精明的少年,七岁让梨的孔融、智救友伴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聪颖精明的少年——陈元方。
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行》
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
3.学习古人恳切、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学生大声齐读
衔接:同学们朗读整齐洪亮,希望继续保持。
正字音
划节奏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要求注意朗读停顿,人物的语气语调。
板书提醒:不通否,读fu
2.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声音洪亮;
(2)读准字音,停顿恰当;
(3)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
3.注意人物的语气。(ppt展示)
a.客问元芳:“尊君在不?〞(疑问语气)
b.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展示敬辞和谦辞ppt,提醒尊称和谦称。
指导学生分角色演读,特别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解字词通句意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解释,标重视点字词,试着了解句意
2.重点字词
与友期行约定相委而去离开
太丘舍去舍弃入门不顾(回头)看
3.重点句子翻译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析人物明事理
1.默读课文,用原文回复问题:
客人发怒的原因是?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
2.我最喜欢(或不喜欢)————————,由于————————。(结合人物动作语言进行分析)
同桌之间相互探讨友人有什么优点?板书:
元方:明礼刚直不阿友人:无礼无信知错能改
3.从这两个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道理?板书:信礼
1.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你该怎样做到“信〞“礼〞。
你把握了哪些字词?
2.你学到了什么道理?
1、背诵课文。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收集关于诚信、礼貌的名言警句,抄写到你的摘抄本上。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板书篇七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给自己的启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突破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文解释,感知文意。
3.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4.突破方法:采用品析法、教师点拨法等理清行文思路,理解的情感,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1.教法:诵读法、探讨法、点拨法
2.学法:合作探究式学习,结合学习文言文时用到的勾画法等,培养解决学习文言文问题的能力。
2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咏雪》,结合解释,运用工具书,疏通问句,理解文意。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组织学生探讨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酷寒的冬天,当花儿小草都躲起来了,当大雁小鸟都回家了,我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呀?(学生:下雪),对啊,雪花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同学们能来说说你眼中的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最好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两个小伙伴是如何形容雪花的?谁的说法更胜一筹呢?
2.检查课前预习
(1)读准以下加点字的读音
絮、骤、奕、傅
(2)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3.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结合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介绍下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其次阶段:自主探究
1.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自由朗读完后,学生齐读,齐读完后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注意断句。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并讲解。
1.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2.谢太傅和更赞扬谁的诗句?你是根据什么作出判断的?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词句呢?
4.齐读课文
(一)课时目标
1.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解释和工具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我们昨天了解到了谢道韫这样一个聪明的少年,其实这样的小才子还有好多譬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等等,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吧。
2.预习检测
(1)同桌间诵读并翻译课文,相互交流合作
(2)解释以下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其次阶段:自主探究
1.再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3.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4.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又没有定下具体时间,怎么判断是否迟到呢?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齐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板书篇八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主要是在写陈元方的聪明活泼,恳切守信。文中“无信〞“无礼〞是本文的核心词,用元方和友人的对话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新生,刚接触到文言文,学生会感觉很生疏和艰难。在讲课的过程中多给予方法性的指导,进行读、讲、议的方式相结合,进行授课。
1、积累“期、舍、不〞等常见文言词。
2、多角度朗读,触摸人物性格。
3、评述人物,分辩是非。
4、培养学生恳切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1、多角度朗读,触摸人物性格。
2、评述人物,分辩是非。
3、培养学生恳切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诵读法、探讨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读课
一、导入
昨天晚上,我和一个学生约好今天中午2:20在办公室,他找我默写《咏雪》,人没来,我该怎么办?谁帮我出主意?(生答)古代有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事,他是怎么办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朗读
(投影)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找一生朗读,其他学生做点评。
学生点评时应让学生朗读,老师顺势作以指导。
2、找学生再读。
3、全班齐读。
三、疏通文意
(投影)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给重点词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旁打上问号。
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请学生依照此法自主学习,根据解释,小组探讨,译读课文。三五分钟后,学生把有疑难的地方说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四、读文章,品人物。
(投影)1、请以“我从的句子,看出是的人〞。
如:我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的句子,看出元方是活泼、开朗的人。
2、根据学生的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时可以有表情和手势。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再朗读,感知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进一步认识人物。)
五、拓展延伸
方才大家读的很投入,对故事理解得更透彻。下面老是想开个记者会,请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起探讨。
预设问题:1、你如何评价陈太丘的做法?假使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活跃度的预算与投资合同
- 全职员工离职说明
- 数据库技术COMPUTER87课件
- 铁路市场营销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课件
- 双总线冗余供电方式卢凯霞时间年月课件
- 中医特色护理课件
- 中医关于水肿的课件
- 高空电力作业安全合同
- 养生保健品经销合同范本
- 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含解析
- DB11-T 1390.4-2018 环卫车辆功能要求 第4部分:餐厨废弃油脂运输车辆
- 化工生产基础知识习题库
- 2024年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项目合同
- 2025风电机组无人机巡检技术方案
- 大学武术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学
- 2025年中移铁通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00名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聘用合同3篇
- 建筑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 IATF16949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基于机器视觉的激光焊缝跟踪系统研究》
- UL1059标准中文版-2020接线端子UL标准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