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话语的制码阶段_第1页
电视话语的制码阶段_第2页
电视话语的制码阶段_第3页
电视话语的制码阶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话语的制码阶段

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学者史托纳霍尔在生产和销售意义方面进行了经典讨论。他认为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与传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意义的生产阶段;电视专业工作者对原材料的加工;“成品”阶段,也就是电视作品的完成状态;第三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观众的解码阶段。1本文通过对这一经典理论的梳理解读,认为电视意义的生产传播过程可以重新分段,即:第一阶段,电视话语制码阶段,包括霍尔所说的编码和成品阶段;第二阶段,观众观看电视的阶段,也就是霍尔所说的解码阶段;第三阶段,电视观看过程之后电视意义向其他表达系统弥散的阶段。以上每个阶段都指向了不同的领域,同时又适应不同的研究方法。兼顾和贯通这三个阶段,可以在更加立体的架构内考察电视中意义的生产和流通,从而,就可以对电视中种种大众文化现象采取一种更加客观和科学的态度。电视图像的意识形态性霍尔的第一阶段是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也就是制码阶段,其中占主导的是制作者的意识形态。他强调制作节目的代码是约定俗成,大家公认的,但是却包含了制作者的预设偏好。霍尔的第二阶段是“成品阶段”。这一阶段他强调电视话语意义脱离了制作者的直接控制,具有了多义性。同时这种多义性不是多元的,仍然是充满了意识形态性的。美国著名的大众文化学者约翰·费斯克曾经提出过电视的两种经济的理论,认为电视中包含着“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两种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两种经济平行而且共时。其中金融经济注重的是电视的交换价值,流通的是金钱;文化经济注重的是使用价值,流通的是“意义”。电视节目首先作为商品在金融系统中流通,这个流通过程的终点,也就是文化系统流通的开始。2电视文本的开放性是通过观众观看节目的过程也就是解码过程体现出来的,而其中的话语规则则是掌握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者手中以及观众手中。电视图像的意识形态性可以通过对节目制作过程和电视观看过程来加以考察,把节目成品单独作为一个阶段是基于电视金融经济的考察,对于其意义的生产传播过程来说意义不大,是可以融会到其他两个阶段里面的。因此本文认为电视话语的制码阶段实际上可以包括霍尔的电视编码和节目成品两个阶段,或者说可以把节目成品看作是一个过程的终点。霍尔的前两个阶段重点考察的是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意识形态性,同样的本文提出的第一个阶段也是考察这种意识形态性。电视节目没有进入观众视野之前,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化工业商品的身份存在的。3文化工业生产什么样的商品,取决于这些商品能够实现什么市场价值。利润的追逐决定了文化形式的性质,观众是被看作消费者来考察的对象。有时候电视节目制作的出发点不是单纯经济学意义上的,而是政治和经济两个制动点,两个出发点,一个来自于商业性电视的需要,也就是收视率和利润的需要;另一个来自表达政治利益的需要。总而言之,大多数国家的电视就具体的制约力量来看,力量主要的来自两个方面:政府的以及市场的。这两种力量发挥作用在不同的体制下有不同的具体方式。但是其机制是类似的,就是通过意识形态问题框架的设置。这是对那些以商业化为主流方向的电视所下的结论。电视的商业化,观众作为“消费者”和“商品”的角色定位是意识形态问题框架设置分析有效的前提。只有在商业化的电视作为基础的前提下,电视节目的制作才会既是一种商品制作过程,又是一种意识形态产品的制作过程。意识形态问题框架指的是由一个文本和多种特殊方式的问题结构所提供的表现可能性的领域。4意识形态问题框架的设置类似一种议程设置,重在划定电视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本质和范围。电视节目经过观众的解读会呈现多元化意识形态观念,这其中有观众的主动性解读的原因。对于节目制作者来说,观点的矛盾性与多元性有助于一个节目对广泛的潜在的观众有吸引力。在拥有了广大的观众的基础上,经过意识形态问题框架的设置,建构在特定框架内的互相冲突的声音与观点以一个整体而出现,不同的观点被结合了起来。观众看到的常常只是一系列被限定的或者被框定后得以表现的东西。一系列互为交织的有时是矛盾对立的意义贯穿了节目制作过程,从而为大多数人提供了某种东西,提供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常规领域,以迎合广大的潜在的观众的兴趣、利益与需要。它在表达多种多样的意见和观点时十分强调对它们加以平衡或调试以保持温和的立场。同时意识形态本身可容纳一系列的价值和态度,而电视则在其谐调多种声音的过程中,凭借着它与消费的强有力联系,起着支撑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的意识形态的作用。电视的统治性意识形态霍尔认为观众的解码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观众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等。他还提出了三种假设的解码立场,即“支配一霸权立场”;“协商立场”;“对立码”。对这一阶段和领域的开拓,是霍尔电视话语理论成就最大的部分,它强调了电视观看过程中观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把以电视为代表的文化研究从单一的文本研究引向了民族志观众研究。本文认同霍尔对这一阶段的论述,但是不是作为电视话语流通过程的第三个阶段,而是最重要的第二个阶段。在它之后,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而这个阶段是霍尔没有论及的。虽然节目制作者对于电视意义生产流通的影响不可小视,但是并不能左右全局,作为商业化电视,还是要考虑到大多数观众的喜好。因此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做法是把来自上层的声音与来自大众的声音综合起来,以观众更加乐于接受的姿态出现。这就决定了电视文本必然存在着许多的意义的空隙,这些空隙为对抗式的阅读提供了机会。当然电视文本的松散还来自于商业化电视对于节目制作成本的要求,以产业化的操作流程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成本对节目进行精细精英式文本的制作,那样不符合大众的口味。而且对于统治性意识形态来说,电视中的大众文化比精英文化更加适合作为一个建立霸权的平台。另外不容置疑的是:大众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这个素质主要的是对各种文化文本解读和鉴赏的能力。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认为观众对电视的解读是多义的但非多元的。但是观众观看电视的过程是一个瞬时的过程,因此无法作即时的记录和研究。只有通过民族志的观众研究5才能事后考察电视观众观看电视的真正意义上的解读过程。民族志的观众研究由霍尔提起,比较经典的研究是英国学者大卫·莫利所作的关于英国电视节目《举国上下》的民族志观众研究。莫利为了证明霍尔的制码/解码理论,即不同观众如何对同一个电视节目进行解读,根据职业把观众分组,然后详细分析他们观看电视节目《举国上下》过程中的解读。最后莫利发现霍尔的理论假设是言之成理的,特别是不同的阶级对同一节目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同时,莫利也提出了新问题,即既定的文化条件分配的不均衡带来的不同阶层的电视解码话语不平等的命运。由于观众的文化条件不同,他们从电视中解读出的意义在能否进入教育机构的机会上也是不同的。知识获得的可能性将影响到个人话语能力,包括话语的选择范围和选择类型。另外著名学者洪美恩关于电视剧集《豪门恩怨》的民族志观众研究,证明了在电视观看过程中观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抵制,这些都为电视观看过程中观众的主动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所有这些研究的结论大同小异,观众在电视观看过程中的积极性得到重视,电视的意义并不是仅仅掌握在制作者手中,它是由制作者和观众双方在互动中产生的,观众的作用甚至占到了主要的位置。意识形态本身是表达实践的一个角斗场。即使是统治性的意识形态的表达,也必然包含着张力和矛盾。在某种意义上,统治性意识形态可被视为一种努力,它力图在促进一种更为一致的社会主体性观念的过程中,涵容或抚平矛盾与争端。4替换性和颠覆性阅读策略成为可能,因为一些被特别地加以边缘化或消解力量的社会群体所建构的阅读策略是将焦点聚集在文本之流中孤立的片断上的,从而提供了干扰和动摇主流意识形态的可能性。电视的混合性文本致力于把它们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多样化表达。重要的是观众并不是被迫去看电视的,而是作为个体去自由选择电视的。强力的缺场在电视观看过程中是一个必须被考虑到的前提。新一轮意义争夺的结果霍尔把观众观看电视节目作为电视话语意义流通的起点至终点。但是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观众解码并不是电视意义传播的终点。电视话语的意义会通过观众弥散到电视以外的各种社会表达领域,其中包括各种大众媒体当然也包括电视本身。实际上这是一个对观众解读所得的意义进行选择和表现、重组的过程,它同样是电视意义传播过程的重要部分。因此有必要对电视意义的传播过程重新分段,以便对此进行更加全面地分析。观众观看电视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按照节目制作的思路来进行的,而是一个不断斗争和协商的过程。作为电视意义的传播过程,到这里并不是一个终点,接下来就会面临着大卫·莫利提出的新问题:意义的传播还需要一个保存、选择和再生产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平等被打破了。平等只是存在于电视观看过程中的一瞬间,而且很快又会被打破。电视阅读实践之后,新一轮的意义争夺还在继续。电视观看的瞬时性是一个标志,作为社会文化意义的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过程,到观众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这些意义被怎样传播,表达,选择保存都决定着它们以后的命运。这样就把意义争夺的战场扩展到电视以外的许多舞台,包括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互联网络等新兴的媒介,还有教育、各种文化研究机构形成的对社会文化进行选择和保存积累的系统。但是这些媒体或传播媒介、教育研究机构等无一例外的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结构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它们本身也是在一个被某种强大力量占领者的舞台内。同时对这些舞台来讲,其中的力量也不是惟一的,也是一个意义争夺的战场。这样好像回到了一个无限循环的怪圈。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这些舞台在一种不断互相指涉的动态过程中共同建构了大众文化的平台,电视只是其中之一。问题是电视和其他媒体在地位上和方式上都有不同。首先电视是当今大众文化最主要的媒体,也是最具有大众特色的媒体,或者说是最通俗的媒体。其次电视也是一种文本最为松散的媒体。因此,在电视观看之后,衍生出来的意义会弥散出去。其他媒体或媒介是对着这些意义的选择和再传播,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再生产。但是在另一方面,这种配合也是对电视文本意义的明确化和新一轮的座次安排,不同的是在新一轮的意义争夺的战斗过程中,不平等会大大加剧。观众在观看电视的那一瞬间的平等很快消失殆尽,只有拥有一定话语权利的人才能选择、解释这些意义。解读的权力和表达的权力并不是完全对应的。这样,这些被固定下来的意义得到明确和渐渐的积累,而那些被舍弃的则等待机会被激活出来得以表达,或者被永远的抛弃。在这个过程当中,话语权力的差别会淋漓尽致的显示出其效果。但是意义的生产和再生产并没有就此结束,新一轮的战斗还将开始,正如斯图亚特·霍尔所说:我认为存在着一场持续的和肯定是不均等的斗争,由主流文化发起,不断的要去破坏或重组大众文化,要把大众文化的定义、行事包围和限制在统治形式的更具包容性的范围之内。存在着对抗的点,也存在着被淘汰的时刻。在这个战场上不会有一槌定音的胜利,总是有战略高地被夺取或丢失。6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当年斯图亚特·霍尔承认他的三种解码理论知识理论上的假设,尚需经过经验层面的论证得以完善。以上的对于电视意义传播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为了便于分析而做出的假设。经验上实证的研究只能援引前人的成果作为旁证。但是通过这样一种视角,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意义是如何在电视中生产和流通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