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琵琶行并序 教案(三篇)_第1页
2023年琵琶行并序 教案(三篇)_第2页
2023年琵琶行并序 教案(三篇)_第3页
2023年琵琶行并序 教案(三篇)_第4页
2023年琵琶行并序 教案(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3年琵琶行并序教案(三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大量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琵琶行并序教学目标篇一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职业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当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在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民乐,让学生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气氛。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让学生描述音乐感受,在民乐曲当中开始我的教学过程。

三、另外,在学法指导上,我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描写背后的情感,学生很简单的找出诗人情感在诗中的表达。这样,我和学生从音乐描写的意境、手法、情感对课文进行了三重解读之后,进行延伸拓展,师生共同品味,在比较阅读中稳定艺术手法。

四、最终,我拿出10分左右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实战演练,学生在美好的音乐中,将自己的感受流入笔端。在一段幽美的《草原之夜》乐曲中终止课程。

附原文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开心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由于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留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快乐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戎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琵琶行并序教学目标篇二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1、把握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明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一、板书课题、,简介与作品提醒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宏伟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幽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讴歌《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依旧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白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1、“枫叶荻花秋瑟瑟〞:

表达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行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表达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的离愁别绪,仿佛的心情溶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气氛。

板书:

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忘归

无管弦悲凉(奠下基调)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

惨将别不发

江浸月

五、分析其次段“江心凝听琵琶曲〞

(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十分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要求学生齐读其次段,体会高明的音乐描写方法。

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

板书:

比喻句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亮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消极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较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细心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喧嚷而不紊乱,繁杂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深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终以短促刚毅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卓越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4、要学生找出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描写音乐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明和高度的音乐修养。

六、小结本课内容

一、学习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学生齐读,找一个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表达琵琶女的身世。

明确:

“自言〞以后二十二句表达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写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妓生涯。“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过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境遇,“弟走〞两句写琵琶女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戎,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后边写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以及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过去快乐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板书:

江中听诉身世苦

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开心奢华

对比、反衬

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孤苦寂寞

二、师生共同学习第四、五段

板书:

同病相怜感慨多

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结合全文,让学生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好惊人。

2、第一次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明迷人。

3、再次弹奏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唱女不幸遭遇的可怜,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楚,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确凿,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两线,画出结构图

秋江夜送客──月夜听琵琶──凄凉话身世。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江洲司马青衫湿,为君翻作琵琶行

七、解决练习

琵琶行并序教学目标篇三

第4周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第5周

在教学中贯彻地教育理念

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学科渗透、科学人文渗透

对新教材及课程标准地认识

对本诗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和写作背景,朗读鉴赏,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终归纳诗歌的主旨。本设计旨在突破此模式,设置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树立全新的诗歌鉴赏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本设计由三个问题组成。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最终作总结概括。

学生学习收获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一、感知课文,诵读文段。

二、明确课题,合作探究

三、分析材料,扣题成文

四、发言交流,完成结题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

教学中最成功地案例简述

2、谁解青衫泪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可怜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理解诗人的“泪〞

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可怜与尊重,又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由此也反映出朝廷**的变化。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人悲,己怜,社会的变化、政权的衰落,会集在“同〞上。表现出他和琵琶女的“沦落〞都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天涯沦落〞有丰富内涵,定出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可怜感体验,引起一代代人的共鸣,成了千古名作。

琵琶女“沦落〞的具体状况是怎样的?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快乐;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娼商妇怨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

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以此控诉了世人的重色轻才、重利寡情,通过民间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炎凉、**,控诉了黑暗的社会。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过去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楚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谪官恨

“同是天涯沦落人〞,与琵琶女的相像之处有哪些?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b.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c.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猛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二者的遭遇透露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大量能使人从悲哀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