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基础巩固

1.读拼音,写词语。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党员拐弯防碍B.浸略修筑隐敞

C.毒辣粉碎陷坑D.岔道碉保迷惑

3.找出不是一类的一个词语()。

A.足智多谋B.处心积虑C.举世闻名D.呕心沥血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B.屠格涅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等。

C.我不知道我的伙伴是些什么人?

D.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

B.弟弟脑袋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古怪的想法。

C.叔叔告诉我清点货物时要不计其数。

D.冀中人民挖的地道,在抗日战争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做事情很武断,帮我们化解了许多危险。

B.他这个人诡计多端,人们都很喜欢他。

C.今天是博物馆开馆的第一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D.只要我们理所当然,就没什么好怕的。

7.比一比,在组词。

侵()垒()阁()拐()

浸()磊()搁()别()

8.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

A.如果……就……B.既……又……C.即使……也……D.不但……而且……

(1)()敌人来了,我们()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人藏在洞里,()不气闷,()不嫌暗。

(3)()进了活道,敌人()过不了关口。

(4)在地道里()有“警戒洞”,()有“迷惑洞"。

9.按要求写句子。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句)

______________

(2)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10.阅读要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冀中地道战发生在时期,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道中的“无线电”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线电"指____________。

(3)课文介绍了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地道战在我国抗战史上的___,赞扬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___精神和无穷无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的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11.“奇迹”中“奇"的读音是(),它的另一个读音是(),组词()。

12.根据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写写冀中人民在地道战中的对策。

火攻→()水攻→()毒攻→()

13.假如敌人想出了更毒辣的法子,冀中人民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

14.人们在地道中是怎样联络的“无线电”“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

15.你怎样理解“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长城

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像一条长龙,飞过浩瀚的戈壁,穿越茫茫的平原,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最后,屹立在波涛滚滚的渤海之滨。它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修筑在八达岭上的这一段,高大坚固,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平整如宽阔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设有两米高的垛子,一座连着一座。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用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遥相呼应。遥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浴血拼杀,戍边的将士为固国安邦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登上长城,凭壁远眺,群岭起伏,朝霞辉映,长城犹如一条银色的裙带飘绕其间,在苍翠的衬托下,它愈加明丽和壮观,一股民族的豪情油然而生,不禁让人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双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它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强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

16.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指战争或军旅生涯。_

②很自然地产生。多指思想感情。_

③形容广大或繁多。_

④远远地互相照应,配合。_

17.词语搭配。

浩瀚的_____的山岭

茫茫的_____的毅力

18.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长城全长一万三千多里。_

②登上长城,凭壁远眺,群岭起伏,朝霞辉映,长城犹如一条银色的裙带飘绕其间,在苍翠的衬托下,它愈加明丽和壮观。_

19.用波浪线画出表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的一句话。

20.从哪里可以看出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强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C

3.B

4.C

5.C

6.C

7.侵略堡垒楼阁拐弯浸入磊落搁置分别

8.如果就既又即使也不但而且

9.人民挖了地道。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难道没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惊人的奇迹吗?

10.抗日战争粉碎敌人的“扫荡"。吆喝声拉铃声历史地位英勇顽强的斗争聪明才智。

11.qíjī奇数

12.土和沙地道跟枯井暗沟相连吊板

13.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14.通过“无线电”和“有线电"联络。这里的“无线电”指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有线电”指的是拉动铁丝牵住的铜铃发出的响声。

15.作者对利用地道战打击敌人的方法做了总结,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抗争的智慧和才能。

16.金戈铁马油然而生浩瀚遥相呼应

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