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_第1页
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_第2页
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_第3页
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_第4页
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九)人文与社会学院

第九章近代科技、教育与文化第一节科学技术一、自然科学的传入与进步1、数学项名达〔1789—1850〕,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成就:?象数一原?、?椭圆求周术?华衡芳〔1833—1902〕,江苏金子匮〔今属无锡〕人成就:与英国人傅兰雅等合译了?代数术?、?三角数理?、?微积溯源?、?决疑数学?、?合数术?等。李善兰〔1811—1882〕,浙江海宁人成就:翻译?几何原本?后九卷、翻译英国人棣么甘的?代数学?、美国人罗密士的?代微积拾级?,从而把西方近代符号数学、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第一次引进我国。著作:?方圆阐幽?、?弧矢启秘?、?对数探源??垛积比类?、?考数根法?2、化学我国近代最早的化学专著译本:美国人嘉约翰口译,何了然笔述的?化学初阶?〔1870年出版〕化学家徐寿与傅兰雅合作编译书籍13种,后又翻译了?化学鉴原续编?、?化学鉴原补编?。留日学生虞和钦翻译的?化学周期律?,把元素周期律第一次传入中国。1907年,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14年,中国科学社在美国成立;1918年,中国化学研究会在法国成立。3、物理学不少西方近代物理学著作被介绍到我国:力学方面:?重学?、?谈天?、?重学浅学?、?力学测算?电学方面:?电学?、?电学纲目?光学方面:?光论?、?光学?、?声学??声学揭要?热学方面:?物体遇热改易记?著作:邹伯奇〔1819—1869〕所著?格术补?研究了平面镜、透镜、透镜组等的成像规律。6、地理学1847年玛吉士编译?新释地理备考?10卷1853年慕维廉编译?地理全志?10卷玛高温与华蘅芳合译?地理浅说?1886年,清政府设“会典馆〞,进行?大清会典舆图?的测绘工作。张相文〔1866—1933年〕,先后编著?初等地理教科书?、?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和?地文学?等,比较系统地传播了近代地理学知识。1905年,地质学家邝荣光绘制?直隶省地质图?、?直隶省矿产图?,是我国第一批地质图。章鸿钊在1913年开办地质研究所,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地质专业人员。二、应用技术的开展1、工业技术1843年,广东潘仕成仿造美国水雷成功丁拱辰制造了一台小型蒸汽机洋务派开办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工业,引进并掌握了不少近代技术。2、农业技术19世纪90年代前后,西方近代农业技术传入中国:1897年,罗振玉在上海创办的?农学报?1917年,中国农学会成立,创办了?作物学报?、?园艺学报?和?植物保护学报?1897年,维新派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农会——务农会西方近代机械农具引进我国:抽水机、制茶机、刈麦机、马耙、玉蜀黍播种机、洋犁、玉蜀黍自束器及脱粒器等。上晓起古老制茶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农业试验机构先后在中国建立:1898年,上海成立育蚕试验场1899年,淮安设立饲蚕试验场1902到1903年,保定、济南、福州、沈阳先后成立了农业试验场。近代农业专业公司开始在中国出现:1897年,浙江镇江自来水灌田公司、杭州有恒农业公司、福建福州制茶公司、北方利源总公司相继建立。3、西医学的传入和开展外国传教士译介西方医书:英国伦敦传教士医生合信在1851年与陈修堂编著?全体新论?一书,使西方的生理解剖学知识首次传入中国。到20世纪初期,大约有100多种西医西药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版。外国传教士创办医学刊物:?西医新报?、?格致汇编?、?博医汇报?等19世纪20年代,外国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开设西式医院,到1919年,全国的教会医院已达250多所。教会医院的创立,对于西方医术传入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1〕医生采用西医术为中国病人治疗,逐步改变了人们对西医的偏见,为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减少了阻力。〔2〕教会医院附设西医学校以及教会学校附设西式医院,介绍西医西药,传播医院管理经验,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西医人才。〔3〕教会医院把一些较先进的西医西药研究成果传入中国。〔4〕西医术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中医学和整个中国医学界的思想。第二节教育事业一、近代教育事业的兴起1、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1〕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台湾西学堂、湖北自强学堂、天津中西书院、新疆同文馆、珲春俄文书院等〔2〕技术学堂1866年左宗棠福州马尾船政学堂1867年沈葆桢马尾绘事院。京师同文馆〔3〕军事学堂:上海操炮学堂、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广东黄埔鱼雷学堂、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南京水师学堂、南京陆师学堂、奉天旅顺口鱼雷学堂、直隶武备学堂、湖北武备学堂、浙江武备学堂、天津军医学堂。洋务教育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根底。2、教会学校的创办1819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教会学校——英华书院。1875年左右,在华教会学校约800余所,学生2000余人,其中天主教所属450所,学生1400余人。1875—1919年间,新教教会学校数目由350所增加到4000余所,在校学生达20余万人.教会学校的双重影响:〔1〕、外国教会通过创办学校,在中国推行奴化教育,维护西方列强的在华统治。〔2〕、教会学校也带来了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起传播文化和积极作用。3、留学教育容闳〔1828~1912〕185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中国最早的留美毕业生1872年8月12日——1875年11月,清政府派出120名留美幼童。1874年,容闳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城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留学机构——中国留学事务所。留学教育的影响:其一,留学教育冲击了传统观念。其二,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其三,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二、近代教育事业的开展1、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1〕改革书院制度〔2〕扩大办学规模①办学阶层更为广泛。②学校种类明显增多。③学校建制逐步拓宽。〔3〕百日维新与教育改革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公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法令措施:①开办京师大学堂。②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③将各省、府、县书院改为新式学堂。④开展实业教育和文化事业。这些措施在推行中遭到抵抗和拖延,大多未及施行,即被守旧派废止。京师大学堂2、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1〕制订新学制1902年8月15日公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年1月13日公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根底。〔2〕建立教育机构中央:1905年12月,清政府成立学部地方:各省设立提学使司,府、州、县设立劝学所〔3〕编辑教科书〔4〕留学教育的勃兴清末留学日本教育与以往的留学教育相比,有以下特点:①留学生人数多②学文科的人居多③自费生多1909年至1937年,庚子留美学生第三节学术文化事业一、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建立1、哲学①系统地介绍西方哲学的原理、体系②介绍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和哲学家2、逻辑学严复:翻译了英国著名思想家约翰·穆勒的?穆勒名学?和耶芳斯的?名学浅学?,开辟了把中国学术思想研究工作建立在科学根底上的途径,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中具有特殊的意义。3、伦理学西方伦理学著作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日本户水宽人的?道德进化论?和?伦理学原理?元良勇次郎的?伦理学?梁启超和蔡元培是中国近代伦理学的重要奠基人:梁启超的?新民说?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4、社会学5、经济学严复翻译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富论?梁启超的?生计学说沿革小史?、陈昌绪译的?计学平议?等论著,介绍了19世纪庸俗经济学说。二、历史学的变革与成就1、传统史学的延续与演变历史学开始摆脱乾、嘉时代繁琐考证的风气,注意把历史研究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从“经学义理〞到“经世致用〞,反映出传统史学的新变化。

2、外国史学的介绍和研究西方传教士对本国历史著作翻译和推销:?万国通鉴??泰西新史揽要??大英国志??联邦志略??俄史辑译?等中国对外国社会的考察与研究: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康有为的?波兰分灭记?、?俄彼得变政考?3、资产阶级史学的产生和开展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1901年〕和?新史学?〔1902年〕的发表——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的真正开端三、文学艺术1、文学诗歌:出现大量反侵略反封建的体裁张维屏的?三将军歌?、?三元里?南社的?吊鉴湖秋女士?小说:出现揭露黑暗政治、抨击时弊的谴责小说“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刘鄂?老残游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翻译小说:林纾?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2、语言文字3、艺术形成173种曲艺曲种:苏州弹词、京韵大鼓、西河大鼓、子弟书、相声等。形成224种戏曲剧种: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汉剧、湘剧、州剧、粤剧、闽剧等。20世纪初,话剧传入中国西洋音乐比较完整地传入了中国。19世纪下半叶,西方的摄影技术、电影传入中国。张石川导演的我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剧照四、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形成与开展1、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形成1843年英国传教士慕维廉创办上海墨海书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出版机构洋务派开始翻译出版西方著作维新派的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