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且在外力的影响作用之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者压迫神经根,由此引起的腰痛以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综合症⑴。从1934年Mixterher和Barr提出此病至今,从国内外流行病分析来看,其发病率的人口比率和绝对数值均呈上升趋势。这病的发病率上升,与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和工作的习惯改变有关。长期不良的用腰习惯是主因。本病发生部位多以L4-L5、L5-S1为多,约占90%-96%,多个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⑵。主要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腰部活动受限等症,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经多方查阅关于腰突症的相关文献资料,现将研究情况做如下介绍:1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1.1概述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就可见到类似的描述。《黄帝内经》就有关于〃腰股痛〃、〃腰脊痛〃、〃腰椎痛〃的记载;《素问•剌腰痛论》说:〃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民背如重状……;少阳令人腰痛,如似针剌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顾……;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素问•全真要大论》曰:〃太阳在泉,寒夏内徐,则腰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普济方•身体门》也记载说:〃若肝肾二脏俱虚为风邪所乘,搏于经络,流于筋骨,故令腰腿疼痛,筋脉挛急,不得屈伸也〃;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丹溪心法・腰痛》一文对腰痛病因也进行了如下阐述:〃腰痛主湿热、肾虚、疲血、挫闪、有痰枳;《医学心悟》中记载:〃腰腿拘急,牵引腿足〃;上述医籍所描述的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如咳嗽后椎管内压增高,神经根受压后使腰腿痛加重,脊柱代偿性侧弯等十分相似。可见有关本病的临床症状的记载古已有之。王肯堂的《证治准绳•腰痛》说:〃腰痛有风、湿、寒、挫伤、疲血,皆标也。肾虚乃其本也,不仅对疾病的病因进行阐述,还对疾病的标本进行了总结,提出肾虚是该病的根本。总之,古代诸医家对本病早已作了精辟的论述,其描述与现代医学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基本相同。本病病位在腰脊,其本在肾,与肺、肝、脾、肾密切相关。发病的关键在于禀赋不足,肾虚腰府失养,跌仆闪挫或外感风、湿、寒、热诸邪,脉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而致腰痛。《素问》中有关腰痛的论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以及“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脉急”的描述。《医学心悟》中有:“腰腿拘急,牵引腿足”的说法。文中记载的腰腿疼痛等症与现代医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相同。1.2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1是外伤;2是劳损;3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4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感受寒湿:由于久居寒冷潮湿之地,或涉冒雨淋,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暑夏贪凉,腰府失护,都可感受寒湿之邪。寒邪主凝滞收引,侵袭肌肤经络,遏制卫阳,湿邪粘聚不化,致腰腿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腰痛。此亦即《金蜃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所说:〃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感受湿邪:湿邪侵袭,其性重着、粘滞,流注筋骨肌肉,痹阻气血,可使腰府经气运行不运;移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亦可转化为湿热腰痛。人感此邪,阻遏经脉,即会引起腰痛。气滞血瘀:跌仆外伤,暴力扭转,坠堕跌打,举重抬物,损伤腰肌、经脉,脊柱、或因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体位不当,腰部用力不均匀,摒气闪挫,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均可使淤血流注腰部而发生疼痛。如《景岳全书•腰痛》云:〃跌仆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明确指出跌倒闪挫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原因,而淤血作为病理产物和继发病因,阻遏经络气血,筋脉、骨骼失于气血的濡养,加剧腰椎退行性改变。体虚肾亏: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弱,或房事不节,以致肾精耗损,肾气不足无以温煦濡养经脉,椎间盘退行性变而渐发为本病。《景岳全书•腰痛》篇强调:〃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但察其既无表邪,又无湿热,而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酒色所伤,或七情忧郁所致者,则悉属真阴虚证〃。《素问•全真要大论》说:〃阴痹者,腰脊头项痛,时眩……病本于肾。〃明确指出了脊柱的病变,病因在肾。即是说肾气虚损,无以濡养筋脉、骨骼而退行性变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根本原因。总之,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病因内伤多归之于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湿、寒、热诸邪痹阻经脉,或暴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故其基本病机是邪实为标,正虚为本,本虚标实。本病病位在腰,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腰为肾之府,肾藏精,主骨,生髓,而通于脑,腰腿的灵便有赖于肾精的充足濡养,故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从生理的角度上说明脊柱的生理、病理与肾有着必然的联系。风、湿、寒、热邪等外袭,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腰部肌肉、筋脉、骨骼发生酸痛、重着、麻木、活动不利。外邪入侵也主要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内因是发生外邪侵袭的基础,致使外邪乘虚入侵人体,行于经络,流注腰椎关节,气血运行受阻,不仅腰部经脉、肌肉受累而发生痹痛,同时气血痹阻一方面加剧了腰椎的退行性变,另一方面进一步影响了腰椎的平衡稳定而诱发本病。跌仆受伤或腰部用力不均匀或强力负重,从而使腰部受到过度的侧弯或前屈、后伸等造成筋骨损伤,气血淤滞留于腰部而发为腰椎间盘的损伤。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应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肾气亏损,腰椎己有了较为严重的退行性病变,再加上在外伤的作用下,致使腰椎内外平衡遭到破坏,如肌肉、筋膜、韧带、关节等进一步受损而使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而发为本病。二是曾有腰部的外伤,因失治、误治、漏治而使淤血留滞于腰部,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筋骨无以濡养,加剧了腰椎的退行性变和内外平衡的失调,在再次的外力作用下腰部受损而发为本病。2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2.1病因: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①、腰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②、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外因:①、一次较重的外伤、突然负重、腹内压突然增加。②、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③、寒冷刺激。④、妊娠。2.2病理变化2.2.1、 突出前期:髓核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纤维环反复损伤、变薄、产生裂隙,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无放射性下肢痛。2.2.2、 突出期:神经根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2.2.3、 突出晚期:突出物纤维化、钙化;椎间盘整个变性,纤维环皱缩,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神经根发生粘连、变性、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失;黄韧带肥厚为继发病变;椎间关节退变与增生,因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加;继发性椎管狭窄。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腰部疼痛:约95%的腰突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腰痛不仅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多数患者有数周或数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剧腰痛。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同时发生。下肢放射痛:80%的患者有下肢痛。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疼痛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的可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影响站立和行走。如果突出部在中央,则在马尾神经症状,双侧突出则放射可能为双侧性或交替性。肢体冷感:有少数病例(约5%〜10%)自觉肢体发冷、发凉,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之故。临床上常可发现手术后当天患者主诉肢体发热的病例,与此为同一机制。麻木感: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刺激之故。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序列数。间歇性跛行:其产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与腰椎椎管狭窄者相似,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基础;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小者,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度,以致易诱发本症状。肌肉麻痹: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而多系因根性受损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姆长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3〜4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1脊神经支配)等。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腰2、3、4神经根受累时,则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有腰3〜4椎间盘突出者,有1/3的有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其在腰4〜5与腰5〜骶1间隙椎间盘突出者的出现率基本相等。此种疼痛多为牵涉痛。脊柱侧弯: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侧弯。侧弯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经根的关系。反射改变:亦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腰4脊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膝跳反射障碍,早期表现为活跃,之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临床上以后者多见。腰5脊神经受损时对反射多无影响。第1骶神经受累时则跟腱反射障碍。反射改变对受累神经的定位意义较大。感觉障碍:视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阳性率达80%以上,早期多表现为皮肤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感觉完全消失者并不多见,因受累神经根以单节单侧为多,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但如果马尾神经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则感觉障碍范围较广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使患膝在伸直状态下被向上抬举,测量被动抬高的角度并与健侧对比,此称为直腿抬高试验。患侧抬腿受限,并伴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有时抬高健侧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其他体征:屈颈试验(Lindner征),健肢抬高试验,Laseque征,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仰卧挺腹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腘神经或腓总神经压迫试验、下肢旋转(内旋或外旋)试验等。X线拍片检查可见病变椎间隙狭窄,腰椎生理性屈曲减少,腰椎侧弯(但不一定都有此典型改变)。CT及MRI检查可见向椎管突出的髓核影。4腰椎间盘突症的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要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急性腰扭伤、腰椎结核、椎体转移瘤、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炎、慢性腰肌劳损、关节突关节紊乱、梨状肌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概况腰椎间盘突出症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痛苦,生活上也有诸多不便。经确诊后及时正规有效的治疗是很关键的,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如口服中西药物、针灸、理疗、牵引、推拿、封闭注射、骶管注射、介入疗法等。均可起到作用,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关键在于坚持,在不断学习研究先辈的知识理论及经验基础上,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使临床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疗法可选择。5.1保守治疗目的: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和神经根的炎性水肿消退。5.1.1卧床休息椎间盘退变的结局最终出现间盘突出,由于体位的不同导致椎间盘的内压有所不同。大多认为腰椎间盘内所受压力最低时是成人平卧时的状态,其间盘内压为20kg,坐起时压力较高为270kg⑶。椎间盘内压力最低的姿势是两膝屈曲平卧之时。正确的体位及姿势可使间盘内压减轻,并借此改善局部循环,松弛紧张的肌肉、韧带,使局部充血、水肿得到改善,从而使神经根的刺激相应减轻,疼痛得到缓解。同时卧床休息还能使因活动加重无菌性炎症的情况得到避免。卧床休息是其它一切保守疗法的基础。卧床最好超过4周,之后要加强腰腹肌的锻炼,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可在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起床后继续加强腰背肌锻炼,逐惭取消腰围。不可长期使用腰围而不加强背肌锻炼,否则将使腰背肌肉萎缩,以后将更无法脱离腰围。此方法简单有效,但难以坚持。5.1.2牵引疗法牵引疗法分为快速牵引、慢性牵引、麻醉下暴力牵引、自我牵引、三维整脊、拉压整复疗法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疗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通过特殊的牵引装置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脊神经的受压或受刺激,多伴有腰背部肌肉痉挛,这样不仅导致了腰部的疼痛症状,而且还会构成腰椎的列线不正。若将患者腰椎放置在生理曲线状,随着牵引时间的延长,列线不正的现象可以逐步恢复至一个相对固定的正常列线状态,可以逐渐使腰背肌放松,解除肌肉痉挛,减轻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轻型或早期的患者,牵引疗法可使椎间隙逐渐被牵开,而有利于突出物的还纳。对于病程相对较长的患者,牵引可合粘连组织和挛缩的韧带、关节囊牵开使椎管间隙相应增宽,两侧狭窄的椎间孔也可同时被牵开,从而缓解或消除了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对减轻下肢麻木和疼痛有较好效果。牵引术不一定都有效,如果突出的椎间盘在神经根内侧,则会愈牵愈痛,而且对中央型、游离型突出及巨大髓核突出者不宜采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韦理,韦贵康⑷等采用均衡牵引治疗,可很好的调节腰椎及骨盆的平衡。牵引采用移动式均衡牵引架。牵引时,脊柱两侧应用不同的牵引力,牵引30分钟每次,对于腰曲曲度改变的患者放置一沙袋于其腰骶部,25分钟/次,一疗程为2周。研究显示总有效率为92.43%。莫伦华⑸采用电动牵引机牵引床牵引配合于法治疗该病,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重量,间断牵引,以患者自身感觉为标准,疼痛减轻或舒适为宜,并以推拿手法进行配合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1.19%。林俊山⑹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不同角度牵引疗法进行牵引,治疗组患者采用仰卧前屈位分角度牵引。对突出的不同椎间盘采用不同的角度。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对照组采用水平牵引。对比结果显示:两种疗法对本病均有效,但治疗组成角度牵引法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从影像学的角度观察三维牵引对腰突症患者的影响,陈明华⑺通过CT检测结果观察到,突出的椎间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证实了其治疗效果,表明了病变椎间盘的压力确实通过牵引得到缓解,椎旁肌肉的紧张与痉挛得到相应减缓,改变了神经根所在的空间容积,因此使突出的椎间盘得到回纳⑻。5.1.3推拿治疗推拿按摩不适合所有患者,按摩可对神经系统产生抑制调节作用,起到镇痛效应、能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周围炎症消退,解除神经根挤压,可能使突出髓核部分还纳。但是,严重疼痛的中央型突出和伴有椎管狭窄,一般不宜按摩。病程较长,疼痛剧烈,神经受压症状明显或迅速恶化的复杂病情者,不可勉强使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张子青⑼等对患者采用按摩推拿手法。用按、滚、揉、拿、点、搓法的手法。具体实施时首先使患者俯卧,重点部位在阿是穴、压痛点及其周围、足太阳膀胱经,以滚、揉之法作用在腰部下肢,与阿是穴、压痛点按压及循经拿相配合,放松腰臀部肌肉为止,取得很好治疗效果。陈立早10]应用的治疗方法有掌根按法与拇指按法,治疗的时间约10分钟每次。手法时要掌握力度、作用点及方向,经临床验证,该手法治疗腰痛症安全有效。金钢宇11]灵活应用一种或几种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手法多样,如屈膝屈髋法、抬腿加压法、脊柱侧扳法、侧方屈腰法等,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实验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2.3%。黄锦军[12]等应用经络辨证推拿治疗配合常规手法治疗腰突症。祖国医学“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对下肢采用循经推拿及点穴疗法,以此来使相应经脉得到疏通,具有很好的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应用各种腰椎扳法进行治疗,皮开鹏[13]应用传统腰椎斜扳法治疗腰痛患者137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1.61%。吴山[14]等采用经改进的腰椎扳法治疗腰突患者,运用提拉旋转斜扳法与常规斜扳法相对照。结果显示经改进的腰椎扳法疗效更加明显。赵强15]运用腰椎复合扳法手法治疗,腰部后伸扳法配合卧位牵拉斜扳法,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总有效率为82.4%。宋仁志[⑹等采用腰椎定点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以左手拇指定位,向上顶推偏歪棘突,取得了明显的疗效。5.1.4针灸、小针刀治疗针灸:主要穴位有腰部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穴,主要作用是抗炎、消肿、镇痛、缓解痉挛。小针刀疗法:通过松解劳损和痉挛的肌群和韧带,恢复脊柱力学关系,降低椎间盘所受到的剪力作用,从而减轻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王景新等US使龙凤奇针液压松解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针刺选取相应的患椎椎体旁夹脊穴,以抖法进入肌肉筋膜层,行松解术,该法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脏腑经络学说,要求做到“动针知解剖,行针祥虚实”,是局部治疗与整体调理相结合的一种疗法。该组共治疗100例,总有效率92.0%。吴勋仓,张瑜[18]采用针刺对环跳、肾俞、阳陵泉、委中等穴进行治疗该症50例。治疗结果显示:治愈60%,好转36%,未愈4%,总有效率96%。王世广[19]和李洁新⑵]运用针刺夹脊穴法进行治疗,夹脊穴不但可以调节两经经气,还可以联络两经,疏通两经气血,对患者进行整体调节,针刺椎间盘突出部位的腰夹脊穴,可以直接刺激相应阶段腰神经,通过大脑皮层的兴奋来提高痛阈,从而缓解疼痛。针刺夹脊穴还可以改善微循环及组织缺血从而消除椎间盘周围软组织水肿造成的压迫症状,作用于病患处,达到治疗作用。夹脊穴的应用最早见于《素问•刺疟》:〃十二疟者……又刺项己下侠者必已〃。5.1.5SDS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该设备通过拉伸脊柱,有效加大病变椎间隙,减低病变椎间盘压力,减轻髓核压力,加强外周韧带,帮助髓核、纤维环回纳,在治疗椎间盘疼痛的之外,让水份和营养物质是以渗透到椎间盘,达到营养椎间盘和修复椎间盘及周围组织的功效。5.1.6综合疗法公冶国[21]以针刀配合推拿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6例,具体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应用抖法、盘腰法、斜扳法、腰部后伸扳法、拔伸法等进行治疗。时间间隔3-5天,通过针刀切割神经根的压痛点使患者紧张的肌肉、肌腱、韧带等得到松解。治疗结果,有效率94.5%。对于腰突症孙凌蓉*运用推拿配合、牵引以及电针疗法治疗,一周5次,1个疗程为10次。总有效率97.5%。谢春锐[23]等采用脱水疗法与推拿穴位注射治疗法相配合,先采用脱水治疗7天,然后进行推拿以及穴位注射。总有效率98.3%。证明各疗法具有协同作用,效果理想。沈晓东[2们等采用推拿疗法配合内服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3%。刘宜军⑵]等以骶管冲击疗法治疗并配合穴位针灸,将10mL2%利多卡因、5mg654-2注射液以及25mg强的松龙混悬液等药物缓慢注入骶管,注射后针眼处用创可贴覆盖。针灸治疗时取病变椎体相应夹脊穴为针灸主穴,取患处侧阳陵泉、委中等为配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7.9%。效果显著。董宇均如等治疗腰突症应用腰九针并适当配合腰痛安内服治疗,有效率为96%,疗效显著。任华祥⑵]治疗腰突症以针刀治疗同时与正骨复位于法相配合,治愈46例,有效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6%。纪德才⑵]用独活寄生汤中药内服与穴位注射相配合治疗腰突症100例,痊愈76例,显著疗效14例,有效7例,无效3例。结果显示,此法较适用于急性期病人,治疗一般为2周-3周即可。尹淑英伽运用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并针刺、艾灸华佗夹脊穴治疗该病46例,总有效率97.8%。5.1.6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一般仅作为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1西药治疗常用药物有神经营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甘露醇等。神经营养药物可营养神经根,如B族维生素类;非甾体抗炎药对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抑制作用;甘露醇、激素可清除自由基,能减轻神经根水肿;作用于腰突症病理改变,使炎症减轻,改善症状,缓解痛苦。2中药治疗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30]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发展,中药治疗可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补肾壮腰,可起到促使间盘突出物的自然吸收和回缩的作用。中药治疗还可以祛湿利水、舒筋通络,可起到使神经根的局部充血、水肿减轻或消除,局部炎症介质得到清除,局部微循环得到改善,恢复神经根结构及功能。赵和平[31]以中药内服结合外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疗效。通过中药外治法直接作用于局部,取效较快,但药效短暂;内服法调理脏腑功能,调畅气血,取效较慢,但见效后比较持久,内外合治则可优势互补,取效较快且持久。安海库[32]以四妙丸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93.33%。5.2介入治疗我国近几年来也逐渐开展了一些介入治疗,其治疗方法也很多,如“髓核溶解术V“经皮穿刺髓核抽吸减压术”、“髓核成型术”、“激光髓核炭化减压术”等。但有些方法经验证其效果并不很理想,也存在很多并发症,因此临床选择时要慎重,掌握好适应症。①60年代初在欧美地区风行一时的“髓核溶解术”,最早由smiths将木瓜凝乳蛋白酶用于该症治疗,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未能广泛应用。②9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经皮穿刺髓核抽吸减压术”。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介于保守治疗与开放性手术治疗之间。从创伤及并发症角度较开放性手术更有优势,即使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复发,再做开放性手术时手术的效果也不受影响。③髓核成形术:技术比较先进,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无需住院等优点,要注意掌握好适应症。④近年来开展的新治疗方法射频靶点热凝疗法,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技术借助射频器的电刺激测试及阻抗监测系统,将射频针准确放置到发病部位,通过调节射频输出功率的大小设置作用温度,精确控制损伤灶的范围。即只是用一根直径0.7哑特制穿刺针在数字减影或CT的监视下准确的穿刺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中心,再用直径0.4^射频电极放入穿刺针内进行一系列安全测试,确认安全后,直接射频温控治疗,促使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细胞内分子运动摩擦生热,致使突出部分的椎间盘组织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从而解除对神经的压迫,但不伤及正常的椎间盘组织和周围神经。热凝后,压迫神经突出椎间盘组织体积回缩,与神经根产生明显的位移分离,同时温热效应对损伤的纤维环,水肿的神经根,椎管内的炎症反应都将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李展振等[34]以射频臭氧组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本病156例。显示结果表明:优134例,良20例,差2例。5.3手术疗法少部分患者非手术疗法效果不理想,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进行得及时恰当,能使痛苦迅速解除,生活和劳动能力得到恢复,近远期效果较好。常用的方法有几种:①半椎板切除术,要注意小关节。②“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对稳定性影响小,破坏少。③双侧“开窗”术,多适用于中央型、有双侧神经压迫症状,④硬脊膜切除术,多适用于中央型、有较多粘连、骨棘形成、摘除困难者。6小结腰椎间盘突出症发展到今天已经经过了百余年的医学研究,在病因机制和生理病理的结构特点方面,已经突飞猛进,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尤其医学影像学在近年来飞速发展,CT,MRI的广泛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更加精准,为手术治疗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目前有很多种,而且各有所长及适应症。选择正确适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该病,是我们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实际的问题,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胡有谷教授曾有《严格手术指征,提高手术质量》"的文章。学者张光铂也曾发表文章《走出腰间盘突出症的诊治误区》[36]。提出保守治疗的研究和总结应得到重视,遵从手术适应症,对此学术界及临床医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首次发病、病程较短的患者,保守治疗首当其冲,但强调系统规范的综合治疗,将几种不同作用机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局部注射,牵引治疗以及传统的中医按摩,推拿技术等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同时进行。疗效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疗程也会缩短。专家们特别强调不要使用单一的方法治疗,或尝试性的逐样一个个的治疗。并强调治愈后半年内腰背肌锻炼要加强,脊柱稳定性得到加强,并限制活动,使椎间盘不受损害,以防止近期内病患复发。介入治疗方法种类很多,是介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中间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医院目前也在开展进行中,有些方法经多年实践证明,诸如经皮穿刺髓核吸除减压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等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有较多并发症。考虑、选择要慎重,不能随意进行选择和治疗。手术治疗方面,主要的手术方法依然是传统的后路间盘手术。对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依然没有一个定量定性的标准。手术治疗的对象主要是通常临床上对病程长,反复发作,症状重者,经核磁或CT等检测方法证实为破裂型或游离脱垂型以及合并钙化或者椎管狭窄的膨出型或突出型患者。国内外学术界都认为仅有10-15%左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真正需要手术治疗,所以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更要慎重。中医的治疗方法多样、更灵活。虽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趋势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是对于该症临床实践上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西医大多采用了新技术、新疗法进行治疗。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该病的治疗需要越来越高,科技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社会需求,进一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的治疗方法得到开发,是我们新世纪医生的首要任务。另外,应对高发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做好预防工作[37],长期坐位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时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常弯腰的劳动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腰带。参考文献孙树椿,赵文海.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339.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6.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99-115.韦理,韦贵康,黄荣等.均衡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5):9-10.莫伦华.牵引加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85例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2007,21(2):312-313.林俊山,魏毅,李兆文,等.不同角度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4,6.陈明华.三维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3942-3943.吕志刚.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配合牵引和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3967.张子青,姜明文,王福春,等.采用按摩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体会[J].沈阳部队医药,2006,19(1):25.陈立早.按法在腰突症中的应用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6,12(5):49.金钢宇.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08,4(7):63-64.黄锦军,粟胜勇,雷龙鸣等.经络辨证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121-122.皮开鹏.斜扳法与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观察.[J].河南中医,2004,24(7):66-67.吴山,马友盟,林应强.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4):311-314.赵强.俯卧牵拉斜扳法治疗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保修合同
- 大型美食城招商合同范本
- 商住楼物业管理合同
- 汽车维修合同书范本
- 锅炉工合同书
- 我要出租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室内场景识别定位约束条件下的手机实例化AR方法研究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人版选修二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篮球俱乐部合伙协议
- 电力基建复工安全教育培训
- 2018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
- 劳务经纪人培训
- 如何提高售后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
-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Unit-3-Reading-and-thinking课文详解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 高数(大一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 婚介公司红娘管理制度
- 煤矿电气试验规程
- 物业客服培训课件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