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_第1页
动物遗传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_第2页
动物遗传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_第3页
动物遗传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_第4页
动物遗传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遗传学2010年9-12月AnimalGenetics主讲:赵宗胜联系方式办公室:绿1西211住所:绿苑区45-151#;办公电话:2058077(o);移动电话/p>

E-mail:zhaozongsh@

目录1、课程介绍2、第一章绪论课程介绍1、讲授对象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2、讲授方式理论课多媒体讲授3、考核方式日常考勤、平时成绩(20%)

期中、期末闭卷考试(60%)4、课程内容(大纲)理论课十一章

Ch1绪论Ch2遗传的物质基础Ch3遗传信息的传递(中心法则)Ch4遗传信息的改变(变异)Ch5遗传基本定律及其扩展Ch6群体遗传学基础Ch7数量遗传学基础Ch8免疫遗传学基础Ch9动物基因组学基础Ch10非孟德尔遗传Ch11动物基因工程动物遗传理论课内容5、参考书目及文献

«动物遗传学»,李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动物遗传学»,北京农业大学吴仲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动物遗传学»,郭荣昌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动物遗传学实验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AnimalGenetics»,«遗传学报»,«遗传»,«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等核心专业期刊及网络信息资源。第一章绪论问题:在你以往的认识中”遗传”是什么?Heredity,Genetics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通、最基本的两个特征遗传(heredit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各种特性不变;

“人生人、兽生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生自类本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

“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一、基本概念Geneticvariationexhibitedintheskinofcornsnakes.Thewildtype(normal)varietydisplaysorangeandblackmarkings.遗传和变异的关系1)遗传变异2)变异的普遍性3)变异的相对性:基因型和表型(eg.iAi×iBi)4)变异的来源遗传学(Genetics):动物遗传学(AnimalGenetics)是研究动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与变异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相对稳定,也就不存在变异的问题

没有变异特征物种将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存在遗传的问题遗传、变异和选择

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选择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的变异传递给子代(遗传),变异逐代积累导致物种演变、产生新物种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选育(育种)实际上是一个人工进化过程,只是以选择强度更大的人工选择代替了自然选择,其选择的条件是育种者的要求遗传、变异与环境环境改变可以引起变异战国时期《考工记》就指出:“橘逾淮而北为枳”。

表明人们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可以引起生物的性状改变生物所表现出的性状变异分为:可遗传(heritable)变异和不可遗传(non-heritable)变异环境引起的变异中包含可以遗传给后代的特性,也包含只在生物当代表现出来,而不能传递给后代的变异西汉的著名唯物主义者——王充(王阳明)在《论衡》中指出:某些偶然变异是不可遗传的考察生物遗传与变异应该在给定环境条件下进行问题:环境可以改变”遗传基础”吗?遗传学的任务遗传与变异现象与基本规律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现象及其表现规律遗传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探索遗传、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遗传的本质),揭示遗传变异的内在规律指导生物遗传改良工作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遗传改良(育种)实践二、遗传学的建立与发展孟德尔之前遗传学的萌芽中国《淮南子》“黑牛生白犊”的记载(公元前2世纪)《齐氏要术》中的相马术与相牛术(公元6世纪)西方国家在希腊关于性别的“左右学说”:男右女左(圆尖说)罗马人关于动物起源学说:蜜蜂起源于牛孟德尔与遗传学孟德尔,遗传学之父,1822年出生于奥地利,家境贫寒,因父母是园艺家,自小喜爱植物。1843年进入修道院,并于维也纳大学深造。经过长达8年的豌豆试验,发现生物遗传的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1865年孟德尔在布鲁恩科学协会的会议厅第一次宣读了自己的成果,由于其思维及实验超前,以及当时全欧洲都在关注达尔文的“进化论”,听众对连篇累续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论证毫无兴趣。直到1900年,孟德尔逝世16年,即豌豆实验论文正式出版后34年后,该成果才被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重新发现”,从此,遗传学进人了孟德尔时代。遗传学的起源及发展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生物学巨著;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发表,遗传因子提出(公认起源);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1900年,H.deVries,C.CorrensandE.S.vonTschermak共同发现(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1903年,W.S.SuttonandT.Boveri研究孟德尔遗传因子传递,奠定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904年,W.Bateson定义遗传学为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1908年,G.H.HardyandW.Weinberg共同发现哈代-温伯定律;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Johannsen命名孟德尔遗传因子为基因(Gene);1910年,T.H.Morgan发现遗传连锁定律,并发表著名的«基因论»;1926年年,G.H.HardyandW.Weinberg共同发现哈代-温伯定律;1930-1932年代,R.A.Fisher,S.WrightandJ.B.S.Haldane建立了遗传学中的数理统计方法,开创了群体遗传学及数量遗传学时代;1942年,G.W.BeadleandE.L.Tatum提出“一个基因一种酶”学说;1952年,A.D.HersheyandE.L.Tatum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美国年轻科学家J.D.Watson在«Nature»上发表短文,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1958年,M.MeselsonandF.Stahl提出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式;1961年,F.JacobandJ.L.Monod通过细菌利用乳糖试验,提出操纵子学说;同年,F.JacobandS.Brenner阐明了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分子过程;1966年,M.W.NirenbergandH.G.Khorana破译了全部的三联体,即“遗传密码”;1970年,H.TeminandD.Baltimore分别在RNA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1971年,D.NathansandH.O.Smith发现限制性内切酶;1972年,P.Berg首次完成体外DNA重组;1973年,H.BoyerandS.Cohen用质粒克隆DNA;1977年,W.GilbertandF.Sanger发明序列测定方法;1985年,K.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动物基因组计划的相继提出和实施1996年绵羊多利的诞生动物体细胞克隆21世纪“后基因组时代”问题:你知道”多利”羊吗?多利和她的”母亲”的遗传基础完全一样吗?从遗传上看她们一样吗?20世纪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学的初创时期1900-1910细胞遗传学时期1910-1940由细胞向分子水平过渡1940-1953Moleculargenetics/genomics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动物基因组时代(1995年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蛋白组学)1.初创时期(1900-1910)(1).1900年,HugoDeVries(狄·弗里斯1848-1935,c)、ErichTschermak(柴马克,1871-1962,d)和CarlErichCorrens(柯伦斯,1984-1933,b)分别重新发现孟德尔规律,是遗传学学科建立的标志。1906年,WilliamBateson(贝特生,1846-1926)提出以Genetics作为该学科的学科名(2).1901-1903年,狄·弗里斯发表“突变学说”(3).1903年,Sutton(1877-1916)和Boveri分别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认为:遗传因子位于细胞核内染色体上,从而将孟德尔遗传规律与细胞学研究结合起来(4).1909年,约翰生发表“纯系学说”,并提出“gene”的概念,以代替孟德尔所谓的“遗传因子”(5).1908年,哈德和温伯格分别推导出群体遗传平衡定律2.全面发展时期(1910-1952)形成了近代遗传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领域,也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细胞遗传学/经典遗传学(1910-1940)

1910,摩尔根等:性状连锁遗传规律(2).数量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基础(1920-)

费希尔等:数理统计方法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3).微生物遗传学及生化遗传学(1940-1953)

1941,比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