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二〇年四月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简况 11三、适用标准及环境保护目标 13四、环境质量状况 17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24七、环境影响分析 25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32 1项目名称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0千伏送出工程建设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宏力大道(中)168号联系电话6传真邮政编码453000建设地点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电力供应业,D4420(m2)420(塔基永久占地)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环保投资(万元)2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04%预期投产时间2020年:1.工程背景及建设必要性新乡市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产业聚集区北区亚洲金属循环利用厂北侧,预计2020年10月投产。新乡供电区220kV电网层面有较多火电机组装机,但是在夏季大负荷时刻,仍然出现较大的电力缺额。新乡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后,可以增加110kV电网层面的电源装机,促进负荷就地消纳,减少潮流迂回。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自建110kV升压站1座,以110kV电压等级接入电网。因此为满足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运后电力送出的需要,配套实施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0kV送出工程是必要的。2.工程进展及环评工作过程新乡华源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于2019年4月完成了《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0kV送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要求,本工程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于2019年10月15日委托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其“新乡市区首创垃圾焚烧发电厂110kV送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我单位接受委托后,收集了有关的工程资料,随即组织人员到拟建工程现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监测,并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结合该工程的建设特点,编制完成了《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现交由建设单位报新乡市生态环境局进行审批。3.编制依据3.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并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起施行,2018年12月29日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并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并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第二次修正,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审议通过,2019年1月1(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修订),2016年11月7日起施行;(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2018年12月29日。33.2部委规章以及地方性文件(1)《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9年5月31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2)《河南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11月26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2017年6月29日发布,2017年9月1日施行;(4)《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部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起实行);(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9号,2020年1月1日起施行);(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4号),自2019年1月1(7)《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规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有关事项的通知》(豫环办〔2018〕95号);(8)《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电磁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社会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豫环办〔2019〕131号);(9)《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豫环文〔2018〕57号);(10)《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2020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环攻坚办〔2020〕7号);(11)《关于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环大气〔2019〕88号);(12)《新乡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9年5月31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查批准,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13)《新乡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新环攻坚办〔2019〕74号)。3.3采用的评价技术导则、规范(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1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11)《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12)《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13)《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DL/T988-2005);(14)《火电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19);(15)《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16)《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改)。4.工程概况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1,项目具体地理位置见图1-1。表1-1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0kV送出工程内容组成一览表工程名称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0kV送出工程建设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设计单位新乡华源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新乡市延津县工程性质新建系统组成新建送电线路工程①新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升压站~榆林变电站110kV线路工程:线路起于新乡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0kV升压站,止于110kV榆林变电站,新建线路路径全长2.6km,其中同塔双回架设1.75km(单侧挂线),单回架设0.64km,单回电缆0.21km。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②榆林11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榆林110kV变电站本期扩建1个110kV出线间隔,间隔扩建工程在变电站内预留场地进行,不新征土地。工程总投资1029万元预计投产期2020年5图1-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4.1新建输电线路工程4.1.1建设规模项目线路工程内容详见表1-2。表1-2输电线路工程内容线路名称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升压站~榆林110kV变电站110kV线路性质新建回路数双回(单侧挂线)单回走线方式架空架空线路路径长度1.75km0.64km0.21km导线型号JL/G1A-400/35钢芯铝绞线单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护套乙烯外护套电缆YJLW03-64/110-1×1000地线型号一根JLB35100铝包钢绞线,一根24芯OPGW光缆排列方式垂直排列三角形排列/杆塔模块1GGE41GGB2/沿线地形地貌100%平地途经主要延津县产业集聚区4.1.2线路路径走向本期新建110kV线路自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发电厂110kV升压站电缆出线至站外电缆终端杆,改为架空向北前行,随后转角向西前行,再转角向北沿路前行后转角向西6北前行一段距离,再向西北转角前行,跨越道路,转角向西沿路北侧前行至110kV榆林变北侧电缆终端杆,改为电缆接至110kV榆林变北数第三间隔。本工程线路路径走向示意图见图1-2。图1-2本工程线路路径走向示意图4.1.3线路主要交叉跨越本工程输电线路主要交叉跨越情况见表1-3。表1-3输电线路主要交叉跨越情况一览表序号跨越物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35kV线路1次跨越林蒙线,林胙线4.1.4导、地线、电缆选型(1)导线根据可研报告,本工程架空线路导线型号为JL/G1A-400/35钢芯铝绞线,导线物理特性见表1-4。表1-4工程拟采用的导线物理特性一览表导线型号JL/G1A-400/35截面(mm2)425.24外径(mm)26.82计算拉断力(N)103900线膨胀系数(1/℃)20.5×10-6弹性模量(GPa)65重量(kg/km)7(2)地线根据可研报告,本工程地线采用一根JLB35-100铝包钢绞线,一根24芯OPGW光缆。地线物理特性见表1-5。表1-5工程拟采用的地线物理特性一览表地线型号OPGW(24芯)截面(mm2)97.59100.88外径(mm)0计算拉断力(kN)118.673.54重量(kg/km)674526.8线膨胀系数(1/℃)13×10-614.5×10-6(3)电缆根据可研报告,本工程电缆采用单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护套乙烯外护套电缆YJLW-64/110-1×1000,电缆物理特性见表1-6。表1-6工程拟采用的电缆物理特性一览表导线型号导体标称截面(mm2)导体外径(mm)39.5电缆外径(mm)101.3绝缘厚度(mm)0外护套厚度(mm)4.5电缆总重(kg/km)156304.1.5杆塔、基础及导线对地距离(1)杆塔根据可研报告,本工程新建21基钢管杆,采用国网公司通用设计塔型1GGB2,1GGE4模块。本工程线路拟采用杆塔型号及数量见表1-7。表1-7本工程杆塔型号及数量一览表序号杆塔型号呼称高(m)基数11GGB2-ZG121221GGB2-JG121131GGB2-JG421241GGE4-SZG12151GGE4-SJG327261GGE4-SJG42137合计/21(2)基础根据本工程所经地区的地质特点,本工程线路全线采用灌注桩基础。电缆采用电缆排管及电缆沟敷设,排管路径长度140m,电缆沟路径长度20m,过路采用非开挖排管方式,路径长度50m。8(3)导线对地距离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不同地区导线的对地距离取值见表1-8。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结合工程特点,电缆与管道、道路、构筑物等容许最小距离取值见表1-9。表1-8110kV架空送电线路在不同地区导线的对地距离要求序号工程离(m)备注1导线对居民区地面7.0最大弧垂2导线对非居民区地面6.0最大弧垂3导线与建筑物之间最小垂直距离5.0最大弧垂4边导线对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4.0最大风偏5边导线对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2.0无风情况下6导线与树木之间的垂直距离4.0最大弧垂7导线与树木之间的净空距离3.5最大风偏8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及城市街道行道树距离3.0最大弧垂9导线对公路最小垂直距离7.0最大弧垂导线对公路最小水平距离5.0杆塔外缘至路基边缘导线对电力线最小垂直距离3.0最大弧垂导线对电力线最小水平距离5.0边导线间表1-9电缆与管道、道路、构筑物等容许最小距离(m)序号电缆敷设时的配置情况平行交叉1电缆与热力管道2.00.52电缆与油管或易(可)燃气管道0.53电缆与其他市政管道0.50.54电缆与非直流电气化铁路路轨3.05电缆与直流电气化铁路路轨6电缆与建筑物基础0.6/7电缆与公路边/8电缆与排水沟/9电缆与树木主干0.7/电缆与1kV以下架空线电杆/电缆与1kV以上架空线杆塔基础4.0/A电缆与铁路、公路或街道交叉时,应穿于保护管,保护范围应超出路基、街道路面两边内及排水沟0.5m以上。B电缆引入构筑物,在贯穿墙孔处应设置保护管,管口应实施阻水堵塞。4.2榆林11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4.2.1地理位置110kV榆林变电站位于新乡市延津县产业聚集区,属平原地貌,地势开阔平坦。94.2.2变电站现状变电站现状见表1-10。表1-10110kV榆林变现状一览表名称110kV榆林变电站电压等级地理位置延津县产业聚集区投运时间2010年建成投入运行现有变压器容量(1×40+1×50)MVA主变布置方式户外布置110kV出线回数现有3回,分别为至220kV姜公变2回,至110kV彩虹变1回出线方式架空出线4.2.3本期建设规模(1)扩建规模本期扩建至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升压站110kV出线间隔1个,间隔扩建工程在站内进行,不新征用地,仅需在站内预留位置安装相应设备及接入导线等。扩建工程不新增劳动定员,不改变站内平面布置。(2)工程扩建后间隔排列情况本期扩建至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升压站110kV出线间隔1个,占用110kV配电装置区北数第3出线间隔。榆林变110kV侧出线已建3回,一回至彩虹变,两回至姜公变,本期扩建一个出线间隔,至垃圾电厂。间隔侧现状及间隔扩建后排列情况见图1-3。本期扩建间隔本期电缆出线至垃圾电厂出线间隔现状出线间隔示意图图1-3榆林110kV变电站间隔扩建情况示意图5.工程与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相符性(1)工程与产业政策符合性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内容,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属于鼓励类别第四项电力“电网改造与建设”类项目。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2)工程建设与规划符合性本工程属于《新乡供电区“十三五”电网规划及2025年发展展望》中规划建设的输电工程,工程建设符合新乡市电网规划要求。本工程线路路径位于延津境内,目前已取得延津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和延津县自然资源局等部门意见,详见表1-11,工程建设符合当地城乡规划要求。表1-11相关意见一览表部门相关意见落实情况延津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同意县政府〔2019〕21号会议纪要确定的关于新乡发电项目走向。/延津县自然资源局无意见/6.环保投资经估算,本工程动态投资为102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16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55%,工程环保投资具体见表1-12。表1-12环保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环保措施工程投资估算(万元)备注弃土弃渣处置费用5施工期弃土弃渣收集及清运费等植被恢复费5塔基、电缆沟开挖处及临时占地处绿化植被恢复费及补偿费等扬尘防治费6施工期场地洒水以及填土运输车苫布覆盖费用等废水防治费用5施工期生活污水处置清运费等费用合计2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2.04%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状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与本工程有关的主要环保手续履行情况见表1-13。表1-13与本工程有关的主要环保手续履行情况工程名称环保手续履行情况与本工程关系110kV榆林变电站2008年7月7日原新乡市环境保护局印发了关于2008年新乡市长垣变送出等十二项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其中新建延津榆东输变电工程,包含榆林变电站,批复文号为新环〔2008〕114;2017年4月21日原新乡市环境保护局出具了《新乡延津榆林(榆东)110kV输变电工程(二期)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的批复,批复文号为新环辐验〔2017〕15号。新乡市首创环境能源有限公司新乡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18年12月25日,原新乡市环境保护局印发了关于《新乡市首创环境能源有限公司新乡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批复文号为新环书审〔2018〕34号。截止目前为止,升压站工程正在建设过程中。本工程接入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升压站本工程无遗留环保问题。1.地形地貌、地质本工程线路位于新乡市延津县产业集聚区走线,线路沿线地貌均为平原区域,线路沿线地形平坦,工程四周无不良地质现象。线路沿线地形地貌线路沿线地形地貌线路沿线地形地貌线路沿线地形地貌图2-1工程所在区地形地貌图2.气候7月最热,平均27.3°C;1月最冷,平均0.2°C;降水量:年平均降雨656.3mm,6~9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的70%,且多暴雨。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3.水文延津县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境内河流分灌河和排河,地表径流河渠较大的有东孟姜女河、大沙河(柳青河)、文岩渠、人民胜利渠、东三干和南分干六条,水资源充沛。经现场踏勘,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无地表水体分布。4.植被及动植物资源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线路沿线植被主要以道路两旁绿化植被以及农作物为主,沿线区域主要种植农作物为玉米。动物主要为常见的家畜、鼠及蛙。本工程周边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分布。建设区域不涉及珍稀保护动植物。工程周边典型植被情况见图2-2。沿线种植的玉米沿路种植的绿化树木图2-2工程所在区典型植被环境质量标准本工程周边环境质量执行标准如下:(1)工频电磁场按照《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规定,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为4kV/m(架空输电线路下耕地、园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为10kV/m),工频磁场的评价标准为100μT。(2)声环境(GB3096-2008)2类的标准要求。线路沿线经过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的标准要求。污染物排放标准本工程周边噪声排放执行标准如下: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标准限值。110kV榆林变电站扩建110kV间隔侧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的排放限值。总量控制指标不涉及。评价范围(1)工频电磁场变电站:110kV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围墙外30m范围内。架空线路: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带状区域范围内;地下电缆: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水平距离)(2)噪声变电站:110kV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围墙外200m范围内。架空线路: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带状区域范围内。地下电缆:地下电缆可不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3)生态环境输电线路: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带状区域范围内。变电站:110kV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围墙外500m范围内。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本工程输电线路本工程输电线路为110kV架空线路,且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m范围内无环境保护目标,线路电磁环境按三级进行评价。电缆线管廊两侧各5m范围无环境保护目标分布,电缆线路电磁环境按三级进行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规定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工程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2类地区。根据导则要求,本工程声环境评价等级按二级进行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规定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工程属于一般区域,生态影响评价仅进行简要分析。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通过实地踏勘,工程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具体见表(1)电磁环境敏感目标表3-1电磁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环境保护目标与工程最近距离评价范围内人数/性质建筑特点及高度对应保护目标图工程对其影响一、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升压站~榆林变110kV线路工程1延津县产业集聚北区农家院饭店①、②线路北侧,距线商业1层坡顶,高约4m工频电磁场二、110kV榆林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工程2延津县产业集聚北区杰科电子产品有限公司③榆林变西侧厂界约办公1层平顶,高约4m3延津县产业集聚北区河南省诺华有限公司门卫室④榆林变西办公1层平顶(门卫室),高约3m3层平顶(诺华公司办公楼)高约0.5m备注:①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敏感目标为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自然保护区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或区域。工厂不属于噪声敏感目标,所以本次环评未将农家院饭店、杰科电子产品有限公司以及河南省诺华有限公司列为变电站的声环境敏感目标;②现场调查期间,农家院饭店为无人居住饭店;③榆林变电站距离杰科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厂界约为17m;④距离诺华有限公司门卫室(1层平顶)约17m。(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类环境敏感区。(3)水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无地表水体分布。图3-1榆林变间隔扩建侧及线路周边环境情况卫星图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为了解工程区域声环境、电磁环境现状,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环境检测分公司(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环境检测分公司于2016年取得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资质认定证书,证书编号:161712050220。检测能力范围包括电磁辐射、噪声等)于2019年10月25日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了电磁环境、声环境现状监测,分别监测电磁环境状况及昼、夜间噪声值。电磁环境质量(1)监测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2)监测方法及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3)监测频次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在昼间无雨、无雾、无雪的天气下监测1次。(4)监测仪器监测仪器情况见表4-2。表4-2监测仪器情况一览表仪器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校准证书编号校准单位有效期工频场强计EFA-300CEPRI-DC(JZ)-2019-016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19.5.6~2020.5.5(5)监测时间及监测条件监测时间及监测条件见表4-3。表4-3监测环境条件天气温度(℃)相对湿度(%RH)风速2019年10月25日晴39%~50%<3m/s(6)运行工况110kV榆林变电站运行工况见表4-4。表4-4110kV榆林变电站运行工况项目电压(kV)电流(A)有功功率(MW)无功功率(MVar)1#主变98.3.32#主变78.713.88.5(7)监测点位表4-5工程监测点位一览表序号测点名称监测点位布置1延津县产业集聚区杰科电子产品有限公司门前环境保护目标建筑外2m测量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2农家院饭店门前3河南省诺华有限公司门卫室前4110kV榆林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侧在已有间隔处以及间隔扩建侧围墙外5m处测量距地面高1.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图4-1项目周边监测点位示意图(8)监测结果及分析根据监测布点要求,对项目所在区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4-6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的监测结果序号测点名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V/m)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μT)一、新建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升压站~榆林变110kV线路EB1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农家院饭店门前101.80.287二、110kV榆林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工程EB2延津县产业集聚区杰科电子产品有限公司门前210.80.423EB3河南省诺华有限公司门卫室前82.4EB4110kV榆林变电站本期拟扩建110kV间隔扩建处334.70.527EB5已有110kV出线间隔处516.40.758注:由于农家院饭店监测点位处距离已运行的110kV林彩线约5m;杰科电子产品有限公司监测点位处距离已运行的110kV林彩线1m,110kVⅠ、Ⅱ姜林线从杰科电子有限公司上方跨越;诺华有限公司门卫室监测点位处距离110kVⅠ、Ⅱ姜林线约为30m,因此监测值较大。本工程各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在(82.4~210.8)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及100μT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110kV榆林变电站拟扩建间隔处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334.7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0.527μT,已有间隔处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516.4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0.758μT,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的4kV/m及100μT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2.声环境质量(1)监测因子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2)监测点位监测点位同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具体见表4-7。表4-7工程监测点位一览表序号测点名称监测点位布置1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北区纬七路背景测点拟建线路线下处监测昼、夜间噪声值2110kV榆林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侧间隔扩建处围墙外1m处测量昼夜间噪声值。(3)监测方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监测频次噪声在昼间、夜间无雨雪、无雷电天气下各监测1次。(5)监测仪器监测仪器校准情况见表4-8。表4-8工程使用监测仪器仪器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检定证书编号检定单位有效期多功能声级计AWA6228+F11-20192387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2019.6.17~2020.6.16(6)监测时间及监测条件昼间噪声监测时间:9:00~11:00,夜间噪声监测时间:22:05~23:05。监测条件同表4-3。(7)监测结果见表4-9。表4-9工程所在地环境噪声现状单位:dB(A)序号测点名称昼间监测值夜间监测值执行标准一、新建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升压站~榆林变110kV线路N1延津县产业集聚区纬七路背景测点46.243.2昼间:60夜间:50二、110kV榆林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工程N2110kV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侧47.944.2根据表4-9监测数据分析,110kV榆林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侧围墙外昼间噪声值为47.9dB(A),夜间噪声值为44.2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类排放限值要求。本工程线路背景点处昼间噪声监测值为46.2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43.2dB(A),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21施工期本工程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见图5-1。图5-1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运行期本工程运行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见图5-2。图5-2运行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22:1.施工期输变电工程施工期各工序产生的环境影响因子如下:(1)施工噪声:施工机械产生。(2)施工扬尘:施工开挖、土石方回填、施工现场的清理平整、以及施工车辆行驶产生的二次扬尘和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的暂时性的和局部的影响。(3)施工废污水: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机械产生的施工废水。(4)固体废弃物: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弃土弃渣、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5)生态环境: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线路建设导致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的影响。施工开挖、平整、土方临时堆放等将造成植被面积减少,对原地貌的扰动、损坏有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变电站间隔扩建本期只需安装电气设备及接入导线即可,不涉及土方开挖,对站外生态环境无影响。2营运期2.1电磁环境输电线路运行时,在线路导线周围空间形成了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110kV榆林变电站扩建110kV出线间隔1个,工程内容只是在站内原有场地上装设相应的电气设备等,不会改变站内的主变、主母线等主要电气设备,间隔内带电装置相对较少。在只考虑变电站的影响时,仅在变电站间隔内增加的电气设备对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增量影响较小。2.2噪声输电线路噪声主要由导线、金具及绝缘子的电晕放电产生。在晴朗干燥天气条件下,导线通常在起晕水平以下运行,很少有电晕放电现象,因而产生的噪声不大。电缆线路运行期无噪声影响。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不新增噪声源,因此其周围声环境不会发生明显变化。2.3废水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运行后不增加运行人员,故不增加生活污水量,即不会改变原有工程的污水处理及利用方式,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232.4固体废物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固体废物产生。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运行后不增加运行人员,不增加固体废物排放量,因此不会新增对外环境的影响。2.5环境风险本工程为输电线路及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运行期无环境风险。24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施工期土方开挖、材料装卸,运输车辆、施工机械施工扬尘(TSP)少量,无组织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运行期////施工期施工机械设备生产废水产生量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而定综合利用,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COD350mg/L产生量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而定综合利用,不外排BOD5180mg/L运行期变电站200mg/LNH3-H30mg/L施工期输电线路施工弃土弃渣产生量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而定回填后多余的弃方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而定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运行期////施工期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等效连续A声级挖掘机:70~85dB(A)推土机:70~80dB(A)起重机:70~85dB(A)昼间≤70dB(A)夜间≤55dB(A)运行期////运行期输电线路及变电站扩建间隔侧工频电磁场/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位于榆林变电站围墙内预留位置进行,不新征土地,对站外生态环境无影响。本工程线路新建架空线路2.39km,角钢塔21基。根据可研设计资料,塔基永久占地面积约420m2。输电线路塔基开挖、土石料临时堆放时会造成植被面积的减少,对原地貌的扰动、损坏有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另外,本工程新建电缆线路路径全长约0.21km。电缆施工开挖土石料临时堆放时会造成植被面积的减少,对原地貌的扰动、损坏有可能引起水土流失。25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大气主要污染因子为线路塔基开挖、电缆沟开挖、回填等施工活动产生的二次扬尘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量较小,本期间隔扩建只需在站内预留位置安装相应的母线、线路开关等设备即可,工程量小,不产生扬尘。根据河南省《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2020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环攻坚办〔2020〕7号)、新乡市《新乡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新乡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新环攻坚办〔2019〕74号)以及《关于印发新乡市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新建监〔2018〕53号)的要求,确保建筑工程开工前“六个到位”、施工过程中“7个100%”以及城市建成区内“两个禁止”的扬尘防治要求得到严格落实,本评价提出以下措施:①施工时严格按照当地管控要求进行施工。②在开工前做到审批到位、报备到位、治理方案到位、配套措施到位、监控到位、人员等六个到位。③施工现场必须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稳固、整齐、美观的围挡(墙),应100%进行围挡,不得有缺口,主干道围挡(墙)高度2.5米,次干道围挡(墙)高度2米。围挡(墙)间无缝隙,底部设置防溢座,顶端设置压顶。④水泥、石灰粉等建筑材料应存放在库房内或者严密遮盖。沙、石、土方等散体材料应集中堆放且应100%进行覆盖。场内装卸、搬倒物料应遮盖、封闭或洒水,不得凌空抛掷、抛撒。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100%进行密闭,避免沿途漏撒。⑤合理设置出入口,采取混凝土硬化。出入口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设置冲洗槽和沉淀池,保持排水通畅,污水未经处理不得进入城市管网。配备高压水枪,明确专人负责冲洗车辆,确保出场的垃圾、土石方、物料及大型运输车辆100%清理干净,不得将泥土带出现场。具备条件的施工现场要推广采用标准化、定型化和工具化的车辆自动冲洗和喷淋设施,安装远程监控设施,实施24小时监控。⑥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场区大门口及主要道路、加工区必须做成混凝土地面,并满足车辆行驶要求。其它部位可采用不同的硬化措施,但现场地面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泥土和扬尘。施工现场围挡(墙)外地面,也应采取相应的硬化或绿化措施,确保干净、26整洁、卫生,无扬尘和垃圾污染。施工场地地面必须确保100%进行硬化,防止起尘。⑦施工单位在场内转运土石方、拆除临时设施等构筑物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转运路线,绘制车辆运行平面图,采用有效的洒水降尘措施。土石方工程在开挖和转运沿途必须采用100%湿法作业。⑧加强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维护保养,保持车辆运行状态良好,禁止使用无环保标志的运输车辆。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的管理,所有运输车辆100%密闭运输,防止车辆运输过程中因漏洒造成扬尘污染。⑨施工现场主出入口处,设置工程建设项目相关信息标牌,载明工程概况、管理人员及监督电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消防保卫、施工现场总平面图、消防平面布置图等信息,标牌设置率达100%。⑩施工应采用商品砼或预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禁止现场配制砂浆。通过加强对施工期的管理,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前提下,项目施工期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2.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废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1)生活污水施工人员可就近租用民房或工屋,生活污水可利用当地已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只需在站内预留位置安装相应的电气设备即可,工程量小,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利用站内原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2)施工废水本工程线路塔基施工所需混凝土较少,一般采用商品砼或预拌混凝土,少量生产废水综合利用不外排。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只需在站内间隔预留位置安装相应的电气设备即可,工程量小,不产生生产废水。3.声环境影响分析(1)输电线路施工噪声主要是塔基开挖、电缆沟开挖时各种机械设备产生。输电线路单个塔基施工时间较为短暂,线路施工产生的噪声是暂时性的,工程结束时影响随之消除。为减少工程线路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针对本工程项目特点,本评价提出以下措施:27①在居民区附近施工时,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远离声环境保护目标,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尽量压缩工区机动车数量和行车密度,控制机动车鸣笛。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中午午休及夜间进行施工活动。(2)扩建间隔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只需在站内间隔预留位置安装相应的电气设备即可,工程量小,对周围声环境基本无影响。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线路塔基开挖、电缆沟开挖产生的施工弃土弃渣等。(1)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统一清运至地方环卫部门指定的位置。(2)线路塔基开挖、电缆沟开挖产生的土方大部分用于回填,少量弃土(塔基处表层土)于低洼处压实堆放。5.生态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塔基开挖、电缆沟开挖等施工活动对土地的占用、扰动以及植被的破坏。(1)土地占用本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开挖和施工活动对土地的占用、扰动以及植被破坏。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位于榆林变站内进行,不新征土地。本工程输电线路共新建铁塔21基,塔基永久占地面积约为420m2。输电线路距离较短,且具有点状间隔式线性特点,单塔开挖量小,施工时间短,对土地的扰动较小。此外,本工程线路牵引场、张力场、施工临时占地、施工临时道路等需要临时占用土地。为减少工程临时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本工程项目特点,本评价提出以下措施:①施工便道尽量利用已有道路,减少临时道路占地;②工程杆塔、导线等施工材料和牵张场等临时占地应选择现有空地,以减少植被破坏;③对于临时占地所破坏的植被,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2)植被破坏28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位于榆林变站内进行,不会破坏站外植被。本工程架空线路占地主要为道路两旁的空地,工程永久占地为杆塔塔基占地,受影响的植被主要为及绿化植被。线路工程因单个塔基占地面积小,对植被的破坏也较少;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主要为施工人员对绿化植被的踩踏,但由于线路工程量小,故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是短暂的,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的情况下对绿化植被影响较小。为减少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本工程项目特点,本评价提出以下措施:①施工期间尽量控制塔基开挖、电缆沟开挖量,施工料场及牵张场尽量选择周边已有空地,施工材料运输尽量利用已有的道路,减少施工占地;②塔基施工开挖时应分层开挖,分层堆放,施工结束后按原土层顺序分层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复;③塔基施工结束后尽快清理施工场地,并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植被恢复;④施工期间加强管理,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产生的垃圾,防止乱堆乱弃影响周边环境。29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本工程架空线路评价等级为三级,电磁环境影响采用模式预测来分析、预测和评价输电线路投运后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电缆线路评价等级为三级,电磁环境影响采用类比监测的方法来分析、预测和评价输电线路投运后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按照导则要求对本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进行了专题评价,在此仅作结论性分析。1.1架空线路(1)非居民区预测结果①本工程在采用1GGE4-ZSG1型塔(单侧挂线)、JL/G1A-400/35型导线、下相线对地高度为6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28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1.356μT,满足架空输电线路线下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100μT的限值要求。②本工程在采用1GGE4-ZSG1型塔(双侧挂线)、JL/G1A-400/35型导线、同相序、下相线对地高度为6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606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7.191μT,满足架空输电线路线下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100μT的限值要求。③本工程110kV单回线路在采用1GGB2-ZG1型塔、JL/G1A-400/35型导线、下相线对地高度为6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307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30.948μT,满足架空输电线路线下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10kV/m和100μT的限值要求。(2)居民区预测结果①本工程在采用1GGE4-ZSG1型塔(单侧挂线)、JL/G1A-400/35型导线,下相线对地高度为7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76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16.058μT,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小于4kV/m、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②本工程在采用1GGE4-ZSG1型塔(双侧挂线)、JL/G1A-400/35型导线、同相序、30下相线对地高度为7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048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2.221μT,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小于4kV/m、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③本工程110kV单回线路在采用1GGB2-ZG1型塔、JL/G1A-400/35型导线,下相线对地高度为7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757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3.328μT,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强度均分别小于4kV/m、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预测结果表明,本工程线路下相线对地高度为6m和7m时,线路经过非居民区和 (GB8702-2014)中标准限值要求,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小于4kV/m、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3)环境保护目标处预测结果本工程架空线路投运后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叠加值为211.8V/m、工频磁感应强度叠加值为7.759μT,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可满足4kV/m、100μT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1.2电缆线路本工程110kV电缆线路类比对象选择郑州黄家庵110kV输变电工程中柳林~农科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环境检测分公司于2018年7月出具的《郑州市区110kV黄家庵输变工程检测报告》。根据监测报告,线路在监测期间主体工程运行正常,工况稳定,能够满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工程》中验收监测工况要求。根据类比电缆线路监测结果,类比电缆线路的工频电场强度在(3.8~5.2)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93~0.226)μT之间,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4kV/m和100μT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因此,通过类比分析可知,本工程电缆线路建成投运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也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4kV/m和100μT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1.3扩建间隔110kV榆林变本期扩建1个110kV出线间隔,工程内容只是在站内原有场地上装设31相应的电气设备等,不会改变站内的主变、主母线等主要电气设备,间隔内带电装置相对较少。在只考虑变电站的影响时,仅在变电站间隔内增加的电气设备对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增量构成影响较小。通过对110kV榆林变电站已有110kV出线间隔处的电磁环境进行现状监测,110kV榆林变电站已有出线间隔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516.4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758μT,可知本期扩建完成后,扩建间隔处围墙外电磁环境能够满足居民区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场100μT的限值要求。2.声环境影响分析2.1输电线路110kV线路正常运行时基本无噪声,仅在下雨或大雾时会产生连续性电磁性噪声,但其噪声以中低频为主,其源强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对环境背景噪声影响不大。根据以往监测资料分析,输电线路正式运行后,在晴好天气情况下人耳在110kV线路下听不出输电线路的运行噪声,线路运行噪声贡献值很小,环境噪声基本与背景噪声相同。110kV电缆线路运行期间无噪声产生。2.2扩建间隔对于榆林变而言,其噪声源主要为变压器。本期仅为间隔扩建工程,不增加新的噪声源,即扩建工程对厂界噪声不构成贡献值,因此,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后厂界噪声仍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排放限值要求。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榆林变间隔扩建运行后不增加运行人员,故不增加生活污水量,即不会改变原有工程的污水处理及利用方式,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固体废物产生。榆林变间隔扩建运行后不增加运行人员,不增加固体废物排放量,因此不会新增对外环境的影响。5.环境风险分析本工程为输电线路及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运行期无环境风险。32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土方开挖、材料装卸,运输车辆、施工机械施工扬尘(TSP)①施工时严格按照当地管控要求进行施工。②在开工前做到审批到位、报备到位、治理方案到位、配套措施到位、监控到位、人员等六个到位。③施工现场必须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稳固、整齐、进行围挡,不得有缺口,主干道围挡(墙)高度2.5米,次干道围挡(墙)高度2米。围挡(墙)间无缝隙,底部设置防溢座,顶端设置压顶。④水泥、石灰粉等建筑材料应存放在库房内或者严密遮盖。沙、石、土方等散体材料应集中堆放且应100%进行覆盖。场内装卸、搬倒物料应遮盖、封闭或洒水,不得凌空抛掷、抛撒。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100%进行密闭,避免沿途漏撒。⑤合理设置出入口,采取混凝土硬化。出入口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设置冲洗槽和沉淀池,保持排水通畅,污水未经处理不得进入城市管网。配备高压水枪,明确专人负责冲洗车辆,确保出场的垃圾、土石方、物料及大型运输车辆100%清理干净,不得将泥土带出现场。具备条件的施工现场要推广采用标准化、定型化和工具化的车辆自动冲洗和喷淋设施,安装远程监控设施,实施24小时监控。⑥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场区大门口及主要道路、加工区必须做成混凝土地面,并满足车辆行驶要求。其它部位可采用不同的硬化措施,但现场地面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泥土和扬尘。施工现场围挡(墙)外地面,也应采取相应的硬化或绿化措施,确保干净、整洁、卫生,无扬尘和垃圾污染。施工场地地面必须确保100%进行硬化,防止起尘。⑦施工单位在场内转运土石方、拆除临时设施等构筑物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转运路线,绘制车辆运行平面图,采用有效的洒水降尘措施。土石方工程在开挖和转运沿途必须采用100%湿法作业。⑧加强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维护保养,保持车辆运行状态良好,禁止使用无环保标志的运输车辆。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的管理,所有运输车辆100%密闭运输,防止车辆运输过程中因漏洒造成扬尘污染。⑨施工现场主出入口处,设置工程建设项目相关信息标牌,载明工程概况、管理人员及监督电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消防保卫、施工现场总平面图、消防平面布置图等信息,标牌设置率达100%。⑩施工应采用商品砼或预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禁止现场配制砂浆。有效抑制扬尘产生。3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①线路施工人员可就近租用民房或工屋,生活污水可利用当地已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②间隔扩建工程只需在站内预留位置安装相应的电气设备即可,工程量小,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利用站内原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对工程周边水体水质没有影响。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弃土弃渣①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统一清运至地方环卫部门指定的位置。②线路塔基开挖、电缆沟开挖产生的土方尽量就近回填处理,如有多余弃土弃渣应及时清运。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机械等效连续A声级①合理布置高噪声的施工设备,以远离声环境敏感②在居民区附近施工时,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远离声环境保护目标,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紧鸣。尽量压缩工区机动车数量和行车密度,控制机动车鸣笛。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中午午休及夜间进行施工活动。④榆林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只需在相应位置安装相应的电气设备,不新增噪声源。因此对变电站四周的声环境影响很小。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输电线路电磁环境①本工程的选址选线均符合延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并且避让了居民密集区,从源头加强“邻避效应”预防工作。②对于输电线路,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选择相导线排列形式,导线、金具及绝缘子等电气设备、设施,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此外,输电线路经过不同地区时亦严格按照上述规定设计导线对地距离、交叉跨越距离;③根据预测,本工程线路经过非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应不小于6m,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应不小于7m。④建设单位应建立应急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加强企业应急人员培训,提高突发“邻避效应”事件应急处置能力。⑤建设单位应加强对项目科普知识的宣传,积极做好网上舆情监测工作,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问题解决在初期阶段。满足《河南省辐射污染《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电磁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社会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的相关内容及《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014)中公众曝露限值要求。其他①建设单位和负责运行的单位按照相关环保管理制度要求在管理机构内配备相关人员,负责生态环境管理工作;②工程投产后,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工程周边电磁及声环境保护目标进行监测。34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1.生态保护措施(1)施工便道尽量利用已有道路,减少临时道路占地。(2)工程杆塔、导线等施工材料和牵张场等临时占地应选择现有空地,以减少植被破坏。(3)对于临时占地所破坏的植被,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4)施工期间尽量控制塔基开挖量,施工料场及牵张场尽量选择周边已有空地,施工材料运输尽量利用已有的道路,减少施工占地;(5)塔基施工开挖时应分层开挖,分层堆放,施工结束后按原土层顺序分层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复;(6)塔基施工结束后尽快清理施工场地,并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植被恢复;(7)施工期间加强管理,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产生的垃圾,防止乱堆乱弃影响周边环境2.预期效果通过采取以上生态保护措施,可最大限度的保护好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1.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内容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第二章第五条,火力发电、石油炼制、水利水电、核与辐射等已发布行业验收技术规范的建设项目,按照该行业验收技术规范编制验收监测报告或者验收调查报告。按照国务院令第682号《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规范建设项目竣工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要求、国务院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验收报告,向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并接受监督检查。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相关内容见表8-1。35表8-1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内容一览表序号验收对象验收内容1相关资料、手续项目是否经核准,环评批复文件是否齐备,项目是否具备开工条件,环境保护档案是否齐全。2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情况核查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情况,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变化情。3环境敏感区基本情况核查环境敏感区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4环保相关评价制度及规章制度核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5杆塔架设高度是否满足要求根据电磁环境监测结果及环评报告要求,验证线路对地高度是否符合要求。6电磁环境线路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处及变电站扩建间隔侧的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7水环境施工期生产废水是否回用,施工期生活污水按照环评要求落实,有无乱排现象。8声环境间隔扩建侧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排放限值要求。施工期间文明施工,有无夜间扰民现象,施工车辆经过居民区时是否采取减速禁鸣措施。9固体废物施工期的生活垃圾有无乱丢乱弃现象,主变基础开挖的土方是否回填。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是否落实表土防护、破坏区域植被恢复、施工过程中垃圾妥善处理、跨越林木植被是否采取高塔跨越等生态保护措施。公众意见收集与反馈情况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实际存在的及公众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否得以解决。环境敏感区处环境影响因子验证监测本工程附近环境保护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噪声等环境影响指标是否与预测结果相符。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各环境保护目标处的电磁环境及声环境水平满足相关标准限值要求。2.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本工程的建设将会对工程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期和运行期应加强环境管理,执行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掌握项目工程建设前后、运行前后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确保各项环保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并根据管理、监测中发现的信息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尽可能降低、减少工程建设及工程运行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力争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2.1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监督鉴于施工期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国家有关要求,施工期的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依据相关要求进行。2.2运行期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必须在运行主管单位分设生态环境管理部门,配备36相应专业的管理人员。环境管理部门的职能为:(1)制定和实施各项环境监督管理计划;(2)建立电磁环境影响监测现状数据档案,并定期报当地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备案;(3)检查各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保证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4)不定期的巡查线路各段,特别是环境保护对象,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保证生态保护与工程运行相协调;(5)协调配合上级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所进行的环境调查工作。2.3环境监测计划根据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境管理要求,制定环境监测计划,测试、收集环境状况基本资料;整理、统计分析监测结果,上报本工程所在地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电磁、声环境影响监测工作可委托相关有资质的单位完成。1.变电站环境监测计划(1)电磁环境影响监测①监测点位布置: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厂界围墙外5m处布置一个监测点位,环境保护目标建筑前需设置监测点位。②监测项目:工频电场、工频磁场。③竣工验收: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期间进行监测。④监测频次:昼间监测一次。(2)噪声监测①监测点位布置: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厂界围墙外1m处布设一个点位。②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③监测时间:竣工环保验收期间进行监测。④监测频次:昼夜间各监测一次。2.输电线路环境监测计划电磁环境影响监测①监测点位布置: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建筑前需设置监测点位;根据线路架设方式在线路沿线设置衰减监测断面。37②监测项目:工频电场、工频磁场。③竣工验收: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期间进行监测。④监测频次:昼间监测一次。381.工程概况新乡市区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0kV送出工程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新建新乡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升压站-榆林变110kV线路工程:线路起于新乡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10kV升压站,止于110kV榆林变电站,新建线路路径长2.6km,其中双回架空线路1.75km(单侧挂线),单回架空线路0.64km,单回电缆线路0.21km。(2)榆林11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110kV榆林变本期扩建1个110kV出线间隔,在变电站内预留场地进行,不新征土地。2.工程与产业政策和规划的符合性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内容,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属于鼓励类别第四项电力“电网改造与建设”类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本工程属于《新乡供电区“十三五”电网规划及2025年发展展望》中规划建设的输电线路工程,工程建设符合新乡市电网规划要求。本工程线路路径主要位于新乡延津县境内,目前已取得延津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和延津县自然资源局等部门意见,工程建设符合当地城乡规划要求。3.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结论3.1噪声110kV榆林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侧围墙外昼间噪声值为47.9dB(A),夜间噪声值为44.2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本工程线路背景点处昼间噪声监测值为46.2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43.2dB(A),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3.2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本工程线路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在(82.4~210.8)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176~0.423)μT之间,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的4kV/m及100μT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110kV榆林变电站拟扩建间隔处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334.7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0.527μT,已有间隔处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516.4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0.758μT,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的4kV/m及100μT39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4.工程环境影响及污染物达标排放分析结论4.1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1)架空线路1)非居民区预测结果①本工程在采用1GGE4-ZSG1型塔(单侧挂线)、JL/G1A-400/35型导线、下相线对地高度为6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28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1.356μT,满足架空输电线路线下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100μT的限值要求。②本工程在采用1GGE4-ZSG1型塔(双侧挂线)、JL/G1A-400/35型导线、同相序、下相线对地高度为6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