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第2版)》(杨扬)788-7教案 第20课 欣赏中国古典戏剧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c028395b88257b7634212404e0da2a/9bc028395b88257b7634212404e0da2a1.gif)
![《文学欣赏(第2版)》(杨扬)788-7教案 第20课 欣赏中国古典戏剧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c028395b88257b7634212404e0da2a/9bc028395b88257b7634212404e0da2a2.gif)
![《文学欣赏(第2版)》(杨扬)788-7教案 第20课 欣赏中国古典戏剧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c028395b88257b7634212404e0da2a/9bc028395b88257b7634212404e0da2a3.gif)
![《文学欣赏(第2版)》(杨扬)788-7教案 第20课 欣赏中国古典戏剧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c028395b88257b7634212404e0da2a/9bc028395b88257b7634212404e0da2a4.gif)
![《文学欣赏(第2版)》(杨扬)788-7教案 第20课 欣赏中国古典戏剧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c028395b88257b7634212404e0da2a/9bc028395b88257b7634212404e0da2a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欣赏中国古典20欣赏中国古典戏剧第课20第20第课欣赏中国古典戏剧PAGE3PAGE4PAGE4PAGE3PAGE320第课20第课欣赏中国古典戏剧PAGE1PAGE1PAGE1
课题欣赏中国古典戏剧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戏剧的文化背景(2)理解中国古典戏剧的基调和思想内容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学生鉴赏中国古典戏剧作品的能力,增强对戏剧的理解能力,提高文学修养,领略戏剧的文化内涵,感受戏剧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古典戏剧的文化背景教学难点:把握中国古典戏剧的基调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课堂实践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文旌课堂APP教学设计考勤(2min)→问题导入(5min)→传授新知(23min)→课堂讨论(15min)互动导入(8min)→传授新知(20min)→课堂讨论(12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
(2min)【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
(5min)【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中国四大古典戏剧分别是什么吗?【学生】聆听、思考、积极发言【教师】总结四大古典戏曲,也称“四大古典戏剧”,即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授新知
(23min)【教师】引入新的知识,讲解中国古典戏剧的文化背景及其代表作品一、中国古典戏剧的文化背景☞【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中国古典戏剧是如何演变的吗?☞【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中国古典戏剧是由古代的宗教礼仪、巫术扮演、歌舞、伎艺(手艺或艺术表演)演变而来的,其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以成型。中国古典戏剧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四种基本形式。(一)宋元南戏宋元南戏又称“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温州及福建泉州、福州一带。这些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在宋代都是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的地区。南戏的剧本一般都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早期的南戏虽有段落可分,但不注明出数,往往牵连而下。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现在全本留存的南戏剧本有《张协状元》《小孙屠》《荆钗记》《白兔记》等。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角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全视剧情需要而定。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七种。☞【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生、旦、净、丑、末、外、贴分别代表什么角色吗?☞【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讲解新知生:戏中的男主角,一般为书生、秀才、状元之类的人物。旦:戏中的女主角,一般都为青年女子。净:出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这一角色,故该角色一般都具有滑稽打诨的特征。丑:所扮演的人物大致和净相同,也是插科打诨的人物。末:在戏中用以开场,次要的男性人物。外:老年男子或者老年妇女。贴:即贴旦,次要的女子形象。(二)元代杂剧元代杂剧又称“元曲”,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正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的剧本体制绝大多数是“四折一楔”。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像做文章一样讲究起承转合;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类似于“序幕”。元杂剧的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志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等。☞【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以上这几个元杂剧的代表作品吗?简要说说它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特点。☞【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元代杂剧采用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的艺术形式。元杂剧这种将音乐结构和戏剧结构统一起来的特点,标志着我国古典戏剧艺术的成熟和完善,由此,元杂剧也成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典范。……(具体内容详见教材)(三)明清传奇传奇的本意是记述奇人奇事,唐人用以指小说,称“唐传奇”。到了明清,“传奇”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主要指长篇戏曲。明清传奇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比起宋元南戏,明清传奇的剧本不断规范,剧本中民间性减少,文人雅性增加,此外,戏剧的音乐也逐渐格律化,角色分工更细致,从而更便于表现生活。☞【教师】提出问题明清传奇有哪些代表作品?☞【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明清传奇的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等。(四)清代地方戏清朝时,昆曲得到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称为“雅部”;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如梆子、弦索、皮黄等广受民间喜爱,称为“花部”。于是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促成了戏曲繁荣的局面。清代地方戏作品众多,取材广泛,代表作有描述日常生活的《张三借靴》、歌颂梁山义军的《神州擂》、赞美杨家将的《寡妇征西》、描写一代女性的《玉堂春》《王宝钏》等。清代地方戏经过发展最终形成了360多种剧种,这些剧种的差异主要源于地方语言、音乐曲调、分布地域的不同,如京剧、川剧、越剧、秦腔、黄梅戏等。二、古典悲剧《窦娥冤》第三折☞【教师】提出问题《窦娥冤》是谁的作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在元代道教盛行的大背景下,许多文人热衷于写神仙鬼怪剧,而关汉卿却写了很多反映现实的作品,他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他倔强的性格和高洁的气节可见一斑。☞【教师】让学生依次朗读☞【学生】聆听、积极主动朗读☞【教师】讲解文章的词语释义[1]外:角色名,这里是外末的简称,扮演老年男子。[2]下官:官吏自称的谦词。[3]着:命令。[4]做公的:官府里的公差。……(具体内容详见教材)☞【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这部作品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课文节选的是《窦娥冤》中的高潮部分,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全剧悲剧气氛浓烈,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节生动,主题思想深刻,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通过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阶段的中国古典戏剧的文化背景以及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课堂讨论(15min)【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围绕以下问题开展讨论《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分组探讨如下问题:(1)窦娥的反抗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2)窦娥的三桩誓愿运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起到了什么效果?(3)假如窦娥生活在当今社会,她可以通过哪些渠道申诉自己的冤情?【学生】聆听、思考、结组、讨论、形成结论、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评价学生的发言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窦娥冤》,并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第二节课互动导入(8min)【教师】多媒体播放《西厢记》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你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哪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观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通过互动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知识传授新知(20min)【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讲解《西厢记》的相关内容三、古典爱情剧《西厢记》——长亭送别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其作品全面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是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教师】讲解《长亭送别》,并让学生朗诵课文这段《长亭送别》的冲突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老夫人执意打发张生上京赴考,表现出一种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张生由于邂逅莺莺才滞留浦东,现在爱情已获得,上京应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莺莺反对张生上京赴考,但她无力留住张生,内心十分痛苦。这一场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和爱情的对立,以及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学生】聆听、依次朗诵课文☞【教师】讲解词语释义[1]玉骢:毛色青白相杂的马。[2]迍迍:行动迟缓的样子。[3]金钏:金子做的镯子。[4]减了玉肌:人消瘦了。[5]视官如拾芥:把考个功名看得就像拾根小草一样。[6]洁:这里指长老、僧人。[7]并头莲:即“并蒂莲”,并排地长在同一条茎上的两朵莲花,文学作品中用来比喻恩爱夫妻。……(具体内容详见教材)☞【教师】提出问题自《脱布衫》至《二煞》的十四支曲子,并未脱离长亭送别的具体情境,也仍旧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特点。哪些曲词体现了这—特点?☞【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在叙事抒情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如《脱布衫》的“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薏草菱迷”,把整个离宴用萧条气氛笼罩起来,使秋境与离情统一。又如《四煞》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黄河与西岳华山,也被用来作离愁别恨的陪衬。还有《四边静》的“两意俳徊,落日山横翠”,把席残人散,两人相别的人物活动包容在苍山落照的秋境之中,气象阔大,使人如在画里,历历在目。☞【教师】提出问题《长亭送别》中,细节生动,描摹逼真处甚多,试举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它的特点。☞【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作品语言非常突出,既采用了富含生活气息的民间语言,又吸取了古典诗词中的精华,表现出来的是辞藻华丽、感情细腻。例如,写莺莺无心打扮,“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写莺莺和张生的恩爱,“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写莺莺的嘱托“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写莺莺的伤心“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等。【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通过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西厢记》的写作特点以及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课堂讨论(12min)【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围绕以下问题开展讨论结合课文,谈谈科举时代的婚姻观念与现在的婚姻观念的不同之处,并说说对于距离和爱情的关系,以及婚姻观念,你是如何理解的。【学生】聆听、思考、结组、讨论、形成结论、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评价各组的表现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加深对《西厢记》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课堂小结
(3min)【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文化背景,以及《窦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6,7附肢骨幻灯片
- 《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课件
- 大型设备电控复习试题附答案
- 《露沙尼亚讲》课件
- 《领导科学》课件
- 小学低段古诗整合教学的策略
- 《封装工艺流程》课件
- 昆虫记中的生物世界解读
- Unit 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sson1 Avatars Reading 逐字稿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
- 《有效教学的策略》课件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初中地理实验设计
- 2024年云南昆明市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污水处理设备培训方案
- 车寨矿井及选煤厂1.5Mt-a新建工程环评
- 复工复产消防安全培训
- 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带流程图
- 培训机构安全隐患排查记录(带附件)
-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
- 通用级聚苯乙烯简介介绍
- 湿疹病人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