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韬与西方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1843年,著名的英国伦敦会传教士walterrymedhult在上海成立。西方传教士在密歇根的阅览室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威廉莫里斯、约翰德斯、威廉杰斯、米尔韦茶、威廉莫里斯、托佩西和布里斯。这是上海第一个现代出版机构,也是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最重要的中西方文化交流机构。麦都思等墨海书馆的传教士为在中国更好地传播基督教教义,依据他们在东南亚的传教经验和对中国的考察,采取了翻译基督教作品、出版科技著作和创办报刊的策略。作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改革家、教育家、文学家和编辑出版家的王韬(1828—1897),在1849年被麦都思雇用为翻译《圣经》的助手,在1849年至1862年参与了墨海书馆翻译西方文化、出版科技著作和创办报刊等一系列编辑出版活动。虽然王韬在这一系列编辑出版活动中,只是发挥了“参与”“协助”的作用,其“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隐而不显而被研究者忽视,但却为其以后成为近代中国的著名编辑出版家作了知识和技术的准备,值得认真梳理。一、对基督教文学的借鉴19世纪40年代,麦都思被英美两国圣书公会任命为《圣经》修订委员会的总秘书,在墨海书馆组织娄礼华、文惠廉、美魏茶、施敦力和裨治文等传教士对《圣经》进行彻底修改。麦都思根据英美两国圣书公会修订委员会“到目前为止,汉语习语将允许在译文中出现,汉语行文风格也将被接受”的要求,提出此次《圣经》的中译本要有文采,要高度关注中文韵文的节奏,可大量使用中文的熟言习语,以便为中国读者所接受。麦都思雇佣王韬作为《圣经》翻译的文字襄理员,允许其在文句的改动、省略、组合和替代上拥有“无限自由”。王韬并不通晓英文,在《圣经》翻译过程中,主要负责对《圣经》语句进行润饰,即先由西方传教士将《圣经》翻译为中文口语,再由王韬将其改写为当时中国通用的典雅文言。据当时参与《圣经》翻译工作的美魏茶后来回忆:“翻译程序…是逐字逐句推敲,使每人都有机会提出他认为最满意的词句以供选择。代表中一些成员都有当地教师陪同……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帮助。”在“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帮助”中的“当地教师”中,王韬显然发挥了主导作用。在王韬等中国助手的协助下,《圣经》修订委员会翻译的《新约全书》于1852年出版,《旧约全书》于1854年出版;王韬接着又对麦都思以前在巴达维亚(即今日的雅加达)出版的宗教宣传品《养心神诗》进行润饰,将其修改为《宗主诗篇》,在1856年由上海墨海书馆重新出版。由于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王韬参与编译的《圣经》《宗主诗篇》等基督教作品深深打下了其个人烙印。一是译文流畅典雅。麦都思在评论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最早翻译的《圣经》中译本时,曾批评该译本“风格生硬,文辞粗鄙,句子过长,复杂难懂”;并提倡对《圣经》进行雅译,要求像中国人写信或文论或公文那样,“借用(中国)古人或中世纪理学家们那种简洁、精练与综合的风格”。而王韬参与编译的《圣经》正好达到了流畅典雅的目的。首先,王韬参与编译的《圣经》行文流畅,如马礼逊翻译《圣经》的《约翰福音传》的第16则为“盖神爱世致赐己独子使凡信之者不致沉忘乃得永常生也”,此句过长,生硬拗口;王韬将其修改为“盖上帝以独生之子赐世,俾信之者免沉沦,而得永生,其爱世如此”。将长句截为短句,句意流转自如。第17则马礼逊翻译为“盖神遣厥子降世非为审定罪世,乃至世因之而可得救也”,句意夹杂,不够通顺;王韬将其修改为“且上帝遣子临世,非以罪世,乃以救世”,行文整齐,简洁畅达。第18则马礼逊翻译为“信之者不被定罪,乃不肯信之者曾定罪因不肯信于独生子之名故也”,后句过长,句意滞涩;而王韬将其修改为“信者不定罪,不信者即定罪,以不信上帝独生子之名也”,对比行文,条理清晰。其次,王韬参与编译的《圣经》译文典雅,如《箴言》第1章第1至7节是对整部《箴言》的总结,由王韬编译的语句为:“以色列王所罗门,大卫之子也。所著箴言:训人以智,迪人以理。得明至道,得秉公义。使拙者明彻,少者通达。哲者闻此而增学,明者闻此而益慧。玩味箴言之微旨,可悟贤人之隐语。”此段语句多用四字句,多运用对仗,还对部分词汇进行增删,以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此段编译简洁明晰而又雅致含蓄,颇具中国典范文言文之神韵。二是偏重将基督教文化和中国儒家文化混合。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文人,王韬虽在墨海书馆每天同西方传教士“周旋揖让”,还曾皈依基督教,却始终认为基督教和儒家文化“同心同理”,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因此,王韬参与编译《圣经》时,偏重将基督教和儒家文化相融合。如对于《圣经》中的《约伯记》中的第3章,王韬将“自咒生日”中的第3句编译为“日蚀谴之”,“日蚀谴之”中的“谴”在《圣经》中的原意只是“惊吓”,而王韬所用的“谴”字背后蕴涵的思想则是儒家天人感应的“天谴说”。再如《箴言》第1章第至7节的最后一句为:“寅畏耶和华,是为智之本:愚鲁者流,藐视道学。”“道学”在《圣经》中的原意偏重“智慧与训诲”,而王韬所用的“道学”具有强烈的儒家学说的宋明理学色彩。再如王韬在将《养心神诗》改编为《宗主诗篇》的过程中,其主要内容除表达对上帝的赞颂、对基督教教义的阐述、对耶稣基督和圣母玛丽亚的赞美、对福音教化和自我修行的肯定和赞扬外,还在这些赞美诗中,包括了与儒家伦理思想相关的报答、报应、孝悌、父子关系、主仆关系和认命思想等。如《宗主诗篇》中的《论父子关系》《论主仆关系》《论勿报复》等诗篇就表达了儒家伦理思想的父子、主仆和报答思想。正因王韬参与编译的基督教作品,将基督教和儒家文化相混合,他所编译的基督教作品受到了一些西方传教士的质疑,如传教士惠志道就质疑王韬参与编译的《圣经》“太多地包容一些使人联想到圣者的条规而不是天国的神秘性的字眼……这使见识不多、神性不够的读者为这熟悉的节律所欺,极易将基督误认作孔子,十分危险”。王韬参与编译的基督教作品,特别是《圣经》“音节铿锵”“文辞雅达”“简洁明快”,受到了西方传教士的高度评价。麦都思对王韬参与编译的《圣经》给予了高度认可:“他的文风优雅,观点老到。”“在这个译本中,人们将要在《约伯记》《箴言》中遇到的很多优美表达,以及整个译本中的简洁、流畅的文风,我们都要归功于他。”1854年第60届传教大会报告也对王韬给予了很高评价:“他(王韬)是有超群能力的人,如果他继续当前这种精神探索,从文字的角度看他对我们大有裨益。”由王韬参与编译的《圣经》译本被称为“委办本”,成为“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中文《圣经》”。其中《新约全书》被英国圣书公会定为规范精译本加以推广,截至1859年该书已再版10次,直到2世纪20年代依旧在中国广泛流传。王韬参与基督教作品特别是《圣经》的编译,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中国文人学者在《圣经》编译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二、参与编撰西方科学著作王韬身处上海,在墨海书馆工作了13年,得以亲历西方科学和“奇技淫巧”“窥其象纬舆图诸学”。王韬初到上海时,就观摩了墨海书馆的活字印刷机器;曾去法国人李关郎家里去照相,赞其照相“眉目毕肖”;从合信那里了解到西方听诊器技术先进,“精妙奇辟”;发现一位美国邻居家里的缝纫机灵活奇巧,运转自如。王韬在墨海书馆的传教士朋友大都科学知识全面,专业素养深厚,给他以西方科学技术的启迪:如传教士伟列亚力擅长数学和物理,给他演示过火轮器的运作;艾约瑟精通物理学和光学,曾给他讲解照相术的诀窍;合信是上海著名的传教士医生,治好了他多年不愈的足疾。包括王韬在内的中国教师在墨海书馆与西方传教士密切接触的过程中,也逐渐了解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与传教士合译了许多西方科学著作:如管小异与合信合译《西医略论》《内科亲说》《妇婴新说》,李善兰与伟烈亚力合译《几何原本》后九卷及《植物学》《代微积拾级》等著作,张福僖与艾约瑟合译《光论》《重学》,蒋剑人与慕维廉合译《大英国志》。因此,王韬在亲历西方科学和“奇技淫巧”之后,在咸丰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的日记中自信地声称:“予在西馆十年矣,于格致之学,略有所闻。”并对西方的科学技术赞赏有加:“西人于学有实际,天文历算,愈出愈精,利民几何之学,不足数也。”王韬作为墨海书馆的“佣书者”,参与编著了《格致新学提纲》《中西通书》等西方科学著作。一是参与编译《格致新学提纲》等科学著作。王韬与传教士艾约瑟和伟列亚力等合作,先后编著了5部科学著作,其中与艾约瑟合著了《格致新学提纲》《光学图说》,与伟烈亚力合著了《华英通商事略》《重学浅说》《西国天学源流》。在编著这些科学著作时,先由艾约瑟或伟烈亚力口译,再由王韬对文字进行修改补缀,以求其表达准确、明晰畅达。王韬与艾约瑟编著的《格致新学提纲》中的“格致”是当时中国对西方科学的代称,包括算学、化学、重学、光学、电学、气学、声学、地学、矿学、医学、机器、动植物学等各门科学,主要罗列西方哥白尼日心说以来的科学发展大事,分别在1853年和1858年译出正编和续编,登载于同年的《中西通书》。《光学图说》是介绍光学知识的入门书,配有图画,浅俗易懂。《华英通商事略》是5部科学著作中唯一一部社会科学著作,主要叙述东印度公司在东方商业贸易发展的历史,概述明朝万历年间到咸丰年间中英通商的历史,曾连载于1857年《六合丛谈》的第二、六、八、九和十号。《重学浅说》主要介绍力学的由来和分类,还介绍了总论、杠杆、轮轴、滑车、斜面、劈、螺旋等力学概念和重学之理,在1858年由墨海书馆出版。《西国天学源流》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天文学的发展史,曾连载于1857年《六合丛谈》第五、九、十、十一、十二和十三号。二是参与编撰《中西通书》。墨海书馆在1852年至1862年编辑了综合性科学刊物《中西通书》,每年一册,由艾约瑟或伟列亚力担任主编。该书既有宗教方面的内容,也有中西历对照、世界要事、科学发明和天文知识等方面的内容。王韬从1853年开始参与《中西通书》的编辑,一直到1859年,其在咸丰九年正月八日的日记中记载:“晨,出城至馆,校勘中西历(《中西通书》)。”王韬在墨海书馆与伟列亚力相处及合著《西国天学源流》的过程中,开始对天文历法有所了解:“弱冠游沪上,得识西士伟烈亚力,雠校余闲,辄以西事相咨询,始得窥天学之绪余。”并开始进行一些基础的科学观察和研究,如在咸丰九年正月十五日的日记中详细记载了进城观月食的场景,对“月食时刻坿记于左”;还考订了中国古代历法的一些谬误,对《春秋》中所载“比食”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韬通过对中西古代日食、置闰等方面的考察,将中国的《尚书》《诗经》和西方的《旧约全书》进行比较,发现“古时中外历法亦有不异者”,且“汉以前多置闰月于岁终者,其法相同”。只是到了近代,中国历法因墨守成规,不能推陈出新,才在诸多方面都不如西方历法精确:“而至于今,中法每不如西法之密,何哉?盖用心不专,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陈出新。”正因对中西历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王韬才在《中西通书》的编撰过程中,除对该书语句进行润色外,还受伟列亚力之托,根据自己对中西历法的初步研究和体会,为1859年的《中西通书》撰写序言:“继其事,伟列亚力先生也,见予所说有足与犹太古历相发明者,将刊己未历,即命以是说为序。”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参与编著西方科学著作的知识分子,王韬所编著和墨海书馆出版的西方科学著作在当时的中国发挥了积极影响:他曾同友人蒋剑人讨论自己参与翻译的《泰西通商事略》,乐于将自己参与编著和墨海书馆出版的科学著作送给中国友人。他赠送给友人孙吟秋的西书不下十数种,曾给友人周弢甫寄去西书5种。王韬参与编著的科学著作在当时的中国大受欢迎,被文人学子们视为至宝,当时的国人评价《重学浅说》称:“意简词明,最省便览。”韦廉臣也在评价其参与编著的《中西通书》时说:“艾约瑟先生的《中西通书》由于其中包含的科学文章而很被(中国文人学子们)看重,获得了非同一般的地位和声誉。它被到处索要,并进入了中国的高层。”王韬参与编著西方的科学著作,推动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提高了中国文人学者在编撰西方科学著作中的水平,初步转变了其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思维模式,为以后倡导资产阶级改革奠定了知识基础。三、从近代报业的编撰看近代中国统报的物联网向加强指导西方传教士在宣传基督教教义时,在中国创办了一系列中文报纸。他们发现创办报纸只有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和中外时事新闻,才能吸引中国人的关注。到英国伦敦会创办《遐迩贯珍》(TheChineseSerial)和《六合丛谈》(TheShanghaiSerial)时,这两种报纸在形式、内容、质量和经营等方面都已接近西方的办报模式,已是近代中国相当成熟的报纸。《遐迩贯珍》1853年8月创刊,是香港第一份中文月刊,由麦都思担任首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是伟列亚力、慕维廉、艾约瑟等外国传教士。《六合丛谈》1857年1月由墨海书馆创办,是上海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中文月刊,由伟列亚力担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是慕维廉、艾约瑟等外国传教士。《六合丛谈》与《遐迩贯珍》一脉相承,被称为该报的“上海版”,它们都由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创办,都是月刊,创刊的目的都是为阐发基督教教义,外观设计和文章风格如出一辙,都大量刊登科学知识、商业行情和新闻报道等方面的内容。王韬长年身处西方文化和信息交流中心的墨海书馆,除有机会阅读西方和香港出版的近代中文报纸外,还在1853年至1858年期间参与了这两种报纸的编撰,主要负责这两种报纸的文字润色、《遐迩贯珍》在上海的发行和《六合丛谈》的编订。王韬参与编撰《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使其对近代报纸十分重视和关注,正如其在日记中所载:“西人凡于政事,无论巨细,皆载于新闻纸。”王韬参与《遐迩贯珍》和《六合丛谈》的编撰,对其以后的新闻出版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了解西方近代报纸的办报模式。《遐迩贯珍》和《六合丛谈》虽由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伦敦会主办,实际上已是比较成熟的近代中文报纸,其办报模式为近代中国的中文报纸提供了范例。在印刷出版方面,这两种报纸都配置了现代印刷机器所,采用铅活字和白色洋纸印刷,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印刷成本。在栏目设置方面,这两种报纸主要刊登中国读者感兴趣的中外新闻、科学知识和市场行情,新闻主要报道欧美各国及中国周边地区新近发生的要闻,科学知识主要登载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工艺、动植物知识等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如王韬参与编译的《西国天学源流》《华英通商事略》就刊登在《六合丛谈》上面。在版面设计方面,这两种报纸都注重设计的规范和文章的形式多样,如报纸的封面、目录和补白一应俱全,新闻报道中的消息、通讯、短讯、评论等各种新闻体裁初具雏形,有的文字稿还出现了文字配图、配画等直观宣传形式。在报刊经营方面,这两种报纸注重刊登商业行情,主要包括进口货单、出口货单、船期、运费和各种日用品价格等各类市场行情,以吸引中外工商业者的关注;还在中文报纸上第一次刊登各类广告,通过广告收入来使报纸自负盈亏。王韬负责《遐迩贯珍》《六合丛谈》这两种报纸的文字润色、发行和编撰,在长期的耳濡目染和亲自编订过程中逐渐熟悉它们的办报模式,为其以后办报提供了模仿和借鉴。王韬后来在香港主办《循环日报》时,购买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用先进的设备排印报纸,关注时事新闻,注意传播西方科学的成就,注重发布商业信息,大量登载广告等都是对这两种报纸的模仿和借鉴。二是提高近代报纸的编撰能力。《遐迩贯珍》的首任主编麦都思曾在《遐迩贯珍创刊序》中希望找到一个“谙习英汉文义之人,专司此篇纂辑”,虽然王韬不谙英文,但对《遐迩贯珍》和《六合丛谈》的文章的润色却做得极为出色。《遐迩贯珍》和《六合丛谈》除署名文章外,大部分文章出自主编麦都思和伟列亚力之手,而王韬则对他们的文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润饰提高。首先,这两种报纸所刊的文章中大量使用对偶句和四字成语等,语句对仗整齐,语言“辞藻华丽,格调高雅”,就可能出自王韬之手。如《六合丛谈小引》有这样一段话:“今予著《六合丛谈》一书,亦欲通中外之情,载远近之事,尽古今之变,见闻所逮,命笔志之,月各一篇,同拘成例,务使穹苍之在,若在指掌,瀛海之遥,如同衽席。”此段语句多用四字句、对偶句和排比句,行文整齐而简洁,流畅而有韵味,只有精通中国传统文化者才能写出如此高雅而通畅的语言。其次,这两种报刊大量使用成语和习惯用语,如“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等,这些成语和习惯用语在文章中自然穿插,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盖也出自王韬之手。王韬还积极撰写稿件,署名发表在《六合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表演艺术入门》课件
- 2025设备维修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店铺租赁合同模板
- 小儿面部红斑侏儒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 2025临时搭建工程脚手架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商户租赁合同终止协议范本
- 2025年续租办公室租赁合同范本
- 沈阳高三地理试卷及答案
- 商洛九年级期末试卷及答案
- 山东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及答案
- 年产16.6万吨工业涂料用树脂、2.8万吨装配式建筑用硅烷改性胶粘剂用树脂、2万吨高性能防水涂料用树脂项目(一期)公众参与说明
- “4 组织环境-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专业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5C1)
- 湖北省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五一劳动节前安全检查重点
- 地理西亚+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 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同济大学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公办普通高中化学自招真题
- GB/T 25149-2010工业设备化学清洗中碳钢钝化膜质量的测试方法红点法
- 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练习题
- CPK原始数据自动生成2018
- if四种条件句(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