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吸戒毒的教育模式世界的经验_第1页
禁吸戒毒的教育模式世界的经验_第2页
禁吸戒毒的教育模式世界的经验_第3页
禁吸戒毒的教育模式世界的经验_第4页
禁吸戒毒的教育模式世界的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禁吸戒毒的教育模式世界的经验

到目前为止,已经不是一个世界难题。预防和控制有毒药物的习惯和断吸和帮助服用药物的习惯是世界各国禁止和控制毒品的重点和难点。世界各国的毒品药物治疗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而中毒药物的制定有许多不同的模式。主要原因是,关于毒害水平的决定是在不同国家进行的。尽管人类已经对吸附的危害达成了共识,但不同国家对吸入的类型、政策和法律的对策是不同的。此外,由于吸附问题本身的综合影响和复杂性,为与吸附现象相关的不同学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研究空间。不同的药物选择给不同国家的药物选择不同的药物选择。从戒毒实施主体的角度分析,戒毒模式的推行实施者既有政府组织,也有非政府组织,甚至实验室和个人。从关联学科领域分析,关注戒毒问题的研究领域包括法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行为学等,不同学科以自有的理论基础和视角研究形成戒毒模式,有的研究在模式构建中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以期全面解决吸毒成瘾问题。在实践运行方面,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方式,主要有法律规定、政策倡导、团体规则、操作规程、个案跟踪维持、医院治疗等方式。世界各国戒毒理论研究不断发展,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为我国禁吸戒毒模式研究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本文将通过文献法对各国有代表性的禁吸戒毒模式进行研究,并总结可以借鉴的有益经验。一、构建有监禁吸戒毒的教育预防机制基于对毒品危害的共识,目前世界各国禁毒策略的选择中都将禁毒宣传和预防教育作为防止毒品危害的主要手段,重视预防教育和宣传,这是被认为有效地一种预防措施,“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西方国家都雄心勃勃地致力于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媒体,用来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旨在减少不管合法或是非法导致服用毒品的诱惑”,并且,针对吸毒和降低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的策略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更注重宣传教育的效益,逐步调整开展宣传教育的切入点、方式方法。以美国为例,美国十分重视吸毒的预防教育,在禁吸戒毒方面投入了大量经费和其他资源,开展了全国范围的“肃毒运动”。禁毒宣传和预防教育针对社会各层面的不同受众开展,联邦政府将每年10月6日确定为“肃清毒品教育日”,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一周的“反毒品教育周”;从1986年起,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推进实施“联邦雇员的工作场所要成为无毒场所”的运动,在新生入学、新兵入伍和应聘雇员等入门环节都要经过毒品检测才能录用;并严格保证诸如学校、政府机构、军队、企业等社会成分保持“无毒场所”;重视在校学生预防教育,克林顿政府在1998年发起了投资14亿美元的“全国青少年反吸毒教育媒体运动”,2008年又为该项目拨款1.3亿美元,组成有禁吸戒毒专业人士、社区警察和学校专职心理教师为主的行为干预机制,对有吸毒行为的学生实施干预;注重家庭在预防教育中的作用,保持与家长的联系,为家长提供相关培训。社会层面主要依靠媒体通过信息传播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开展禁吸戒毒预防教育,政府制作禁毒广告投入全国1300多家媒体,还专门开设两个专题禁毒网站,另外,许多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开办资讯机构,为社会提供预防毒品和戒毒资讯和帮助。构建了由法院、警察、专业机构禁毒、媒体、社区、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的美国禁毒预防教育体系。在英国,1916年,英国把除医生和可提供处方等专业人士以外持有可卡因、鸦片的行为视为非法,出台了限制酒精和毒品的DORA规定,内政部成为英国毒品控制的重要战略中心,由英国内政部牵头,由数个相关部门组成主管禁毒的委员会,开始对毒品实行立法控制。据英国内政部数据统计网的调查显示,2005年,英国毒品吸食率达34%,即全国34%的人在一生中有过毒品吸食经历,其中青少年占11%,居全欧洲第三位。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研究发现,越小吸毒越不容易戒断。因此,近两年,英国将预防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战略重点放在青少年,预防阵地包括学校、家庭和社区,由社区警察、家庭、学校、社区齐抓共帮,及时发现问题,疏导教育。例如第一次发现学生吸烟等不良行为时,一般不告诉家长,由学校先行劝喻教育,明示不良行为的危害。注意丰富青少年课余文化,通过志愿者,在社区利用课余时间,带有吸毒史的孩子跳健身操,组织街头篮球、滑板比赛等有益活动,旨在转移孩子们对毒品注意的同时也增强他们的体质。英国内政部从2002年建立了“YOURNEIGHBORHOOD”项目,帮助青少年远离毒品也是项目的任务之一,具体做法是:以社区警察部门牵头,每名警察须宣誓保证完成职责。每个警区对社会公布负责警员、警长甚至局长的联系方式,社区居民有问题及时向警察部门反映,及时处理遏制吸毒苗头。同时,警员必须要深入管区,每个月区域负责警长必须召开一次社区居民大会,听取大家对社区环境、安全、建设等意见,及时反馈问题、及时解决,并及时把解决结果从网上告知社区居民。日本也在当代构建了完备有效的禁毒预防教育网络,其防治药物滥用和禁吸戒毒也依托岛国的地缘优势和严密的海上防御策略取得了很大的实效,“在发达国家中,日本被认为是发达国家中药物依赖和药物滥用管理与防治最成功的国家”。日本宣传和预防教育的依据是“防治药物滥用战略”,目前,开始实施由日本健康、劳动与福利部制定颁布的“第三次防治药物滥用5年战略”,该战略确定了日本当前的禁毒重点,构建了包括行政管理机关、医疗机构、民间机构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确定预防教育的重点仍然是在校学生,明确了学校的教育指导职责和程序。我省毗邻的东南亚各国一直深受毒品危害,因此,对禁吸戒毒工作十分重视,都制定了强硬的禁吸戒毒措施。泰国法律规定吸毒是犯罪行为,凡是吸毒,不管成瘾与否,不管是吸食海洛因、吗啡、可卡因、可待因还是鸦片或其他毒品,都要判处严厉的刑事处罚,“非法消费海洛因、吗啡、可卡因、可待因、鸦片的(硬毒品),处六个月——10年监禁,并处5000——10万铢罚金”。泰国的禁吸戒毒工作由泰国肃毒委员会主管,禁吸戒毒的宗旨是加强禁毒预防教育,从根本上减少新吸毒人员的滋生。泰国预防工作的重点是针对吸毒高危人群和性工作者等重点人群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另外,重视在校学生的防毒教育,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设置毒品、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由学校、社区和卫生部门等共同承担预防职责。近年来,泰国逐年加大预防经费投入,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不断扩大,每年新滋生的吸毒人员数量有所减少,在减少毒品需求领域,尤其是治疗苯丙胺类兴奋剂成瘾方面开展的一些工作得到很多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认可。越南从中央到地方构建禁吸戒毒预防工作体系,由国家禁毒委员会领导禁毒工作,在社会全面展开宣传教育,有效运用政府机关、公司、媒体和学校等组织资源,对全民进行宣传教育。综上,面对亟待解决的日益严峻的毒品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禁吸戒毒的宣传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具有共识性的主要应对措施包括:第一、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形成了不同资源共同参与的宣传教育网络体系;第二、不断加大禁吸戒毒资源投入;第三,各国以青少年和在校学生这个特殊人群为切入重点,以点带面牵动全局,调动行政、司法、社会、媒体、学校、家庭及民间组织的力量,扩大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形成有效地社会合力,广泛的开展禁吸戒毒宣传教育,将禁毒主张和理念深入的输送到受众,从认识层面统一了社会大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强化大众拒绝毒品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二、戒毒模式的比较和启示目前,由于毒品问题的世界化,各国关于禁毒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在戒毒模式的探索和发展中体现出对卓有成效的戒毒模式的相互借鉴的特点,通过考察和总结,对这些有效的戒毒模式经过与本国具体问题相结合,对其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后成为本国的戒毒模式。(一)脱毒和脱预防的概念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吸毒成瘾这一称谓统一称为“药物依赖性”,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药物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包括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戒毒的第一个必经过程就是解除生理依赖,即生理脱毒。生理脱毒是戒毒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进行戒毒康复的基础,顾名思义,生理脱毒就是吸毒者脱离毒品对身体或躯体的控制,脱毒的英文词源是detoxification,在《诊断学大辞典》中,“脱毒”是指“使个人从精神活性物质的作用中摆脱出来的过程”。我们认为,生理脱毒是指在戒毒过程中,使吸毒者停止使用毒品、并给予戒毒者以药物治疗或其他帮助,控制或减轻吸毒者停掉毒品后出现的戒断反应的过程。另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是“脱瘾”,脱瘾是指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支持,彻底消除吸毒者的毒瘾,解除吸毒者心理依赖的过程。脱毒与脱瘾是戒毒过程的两个阶段,脱毒后,吸毒者仍存在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对毒品的渴求和稽延性戒断反应仍要持续很长时间,脱瘾是戒毒过程中最难解决的环节,复吸一般会出现在脱瘾阶段,对脱瘾的治疗除药物治疗之外,还要辅之以心理学、社会学等方法的支持。脱毒是脱瘾的前提,脱瘾是脱毒的继续和巩固,是吸毒者是否戒断毒瘾的标志。本部分主要针对国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的医学治疗主要方法展开述评。1.照管生物安全试验国外又称其为“冷火鸡法”或“干戒法”,具体做法是直接地强行中断吸毒者的毒品供给,使其戒断症状随时间的推移自然消退,同时对吸毒者予以身体安全的照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经济投入小,无需产生费用,戒毒者痛苦经历的印象深刻,对复吸有一定的心灵震慑作用;缺点是成瘾严重的戒毒者会难以承受戒毒过程的痛苦,致使戒毒者常常自伤、自残。自然戒断法是一种古老的脱毒方法,“这种方法早在600多年前就曾在泰国使用”。目前,国外一些戒毒组织仍然在使用,如TC戒毒模式和“福音”戒毒模式的脱毒方法就是自然戒断法。2.药物灭绝法即为戒毒者提供戒断药物以减缓、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的痛苦,逐渐达到脱毒的方法。国外一般采取多元药物维持疗法进行戒断,主要的方法有:美沙酮维持治疗也称阿片受体激动剂维持治疗。美沙酮是1937年德国化学家最先合成发明、作为止痛药吗啡的代替品的一种麻醉性镇痛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医学专家发现可以阻断大脑阿片受体欣快感,进而在美国推广运用,目前被一些国家的戒毒实践证实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戒毒模式。例如,美沙酮对戒毒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在瑞典已得到实践证实。“据报道:乌普萨拉大学医院负责该项目的研究人员对345名从1966年到1989年间一直接受美沙酮治疗的病人进行了连续23年的跟踪研究。新近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几年后,这些病人中有80%的人找到了新工作或者开始了全日制学习。犯罪率降低了86%,卖淫现象几乎全部消失。而此前的研究显示,传统戒毒方法通常只能使6%~15%的戒毒者完全抛弃毒品。”该方法被几十个国家接受并实施,全世界目前约建立了2000多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其原理是对戒毒者提供合适的美沙酮剂量,足以控制戒断症状又不产生欣快感,降低甚至丧失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产生的强烈快感体验,减弱吸毒者对海洛因的渴求感,从替代海洛因逐步戒断海洛因。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沙酮维持治疗既是脱毒方法,也被作为脱瘾措施。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具体操作模式是由医疗机构在一定地域开设美沙酮门诊,吸毒者每天到门诊服用美沙酮,同时,门诊还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服务、职业辅导、艾滋病病毒预防教育等服务项目。在美国,吸毒者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医疗费用大多由医保、社会福利和政府专项基金提供。美沙酮维持疗法是我国香港地区最广泛采用的戒毒治疗模式,自1972年香港卫生署开设美沙酮门诊为戒毒人员提供此项服务计划,治疗费用主要来自政府投入,戒毒治疗者只需象征性地支付1港元就可获得足以维持每天戒毒需要的剂量,这个模式在香港推行较为有效,资料显示“以香港为例,香港现有吸毒人数为近2万人,每天约有8000人到美沙酮维持诊所去接受治疗,约占香港现有吸毒人数的40%”。美沙酮维持疗法经济成本较低,可以降低戒毒的社会成本;美沙酮属于合成类药物,价格大约是0.01元(人民币)/毫克,每人每天的维持量约60毫克,药物成本大约需要一元(人民币);美沙酮维持疗法的戒毒者痛苦较小,在服用美沙酮治疗期间能保证一定的戒毒操守,不再注射和吸食海洛因,替代吸毒者对海洛因的需求起到萎缩海洛因国际毒品市场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美沙酮维持治疗可降低犯罪率、改善吸毒者的精神状况及家庭和社会功能。近年来,美沙酮维持治疗对降低静脉吸毒者中艾滋病和其他疾病的传播蔓延的作用被重视。美沙酮维持治疗的这些优点是明显的,但美沙酮本身是一种麻醉类药品,也属于国际麻醉品管理中的管制毒品,存在麻醉药品与生俱来的明显副作用,同样对人体造成危害。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法国为主的欧洲国家开始质疑美沙酮维持治疗,主要的理由认为美沙酮维持治疗是以一种毒品代替另一种毒品,并不能真正戒断毒瘾,违背了戒毒的意义,是“不正当的”。但这些反对的意见并不能改变目前各国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推行,因为除此之外人类还未能发现更为有效的戒断方法。静脉和下药治疗另一种更有争议的药物脱毒方式是抗拮疗法,该法对戒毒者使用纳曲酮(naltrexone)等麻醉药拮抗剂进行治疗,纳曲酮是一种非成瘾性的抗鸦片类药物,可以阻断海洛因作用,明显的减弱或完全阻断阿片受体,甚至反转由静脉注射海洛因等毒品所产生的作用,且不会产生类精神病反应,可以保持不复吸,巩固戒毒成果。治疗方法是在戒毒者脱毒完毕后的7—10天开始治疗,各国目前采用口服和皮下植入缓释剂两种方式。据报道,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从1997年至今累计植入人员已达9000余人,全部彻底戒断毒瘾。反面的意见认为纳曲酮的控制性实验还不够,推广的依据还有待更为确切的研究成果支持。药物治疗海兰基于毒代疗的价值取向与现实困境一些欧洲国家(诸如瑞典、荷兰、德国等)目前仍在开展一种更大争议的治疗措施,即“海洛因(可卡因)处方疗法”。在固定地点开设诊所,每天三次为成瘾者提供事前计划好的海洛因定量,由诊所内医师监督指导进行吸食或注射。据说这个计划的实施使实验者得到令人鼓舞的效果,“与只得到美沙酮的参与者相比,能够同时服用海洛因和美沙酮的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控制上的相应改善要高出23%—25%”结果导致荷兰治疗海洛因成瘾性研究委员会决定在戒毒治疗中确定海洛因治疗方案,将海洛因登记为荷兰处方药方案中的处方药。在澳大利亚的局部地区也开设了海洛因门诊。而在德国,“海洛因支持的维持率为67%,略低于在瑞士和荷兰开展的研究的比例。在美沙酮一组,仅有39%的患者完成了研究治疗”。我们认为,“海洛因处方疗法”等类的所谓治疗方法在价值取向上与世界各国禁绝毒品的决心极大背离,不仅没有对戒毒者积极负责,反而可能成为海洛因泛滥的突破口。国外的许多国家在戒毒医学治疗领域主要采取多元药物维持疗法对吸毒者进行治疗,允许医生合法长期使用海洛因、吗啡、杜冷丁、鸦片、美沙酮、丁丙喏啡、可待因等治疗海洛因依赖,其中被多个国家接受并推广的美沙酮维持疗法(MMTP)被视为治疗海洛因毒瘾的最有效方法,特别是在预防艾滋病和其他疾病的蔓延方面的作用是积极地,也体现了对戒毒者的人性关怀。但是,应当意识到目前国外的药物戒断法重要依靠的是以毒代毒的治疗,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姑息的替代疗法,是一个权益策略,不符合人类社会禁绝毒品的最终愿望和目标的要求。在戒毒治疗领域,未来的选择应当是逐步摒弃“以毒代毒”的简单方式,积极推进医学领域的禁吸戒毒研究,进一步探索吸毒成瘾的病理学原理,寻求更科学的医学戒毒方法。(二)戒毒模式的确立虽然国外现在对“戒断”的界定还存在争论,但在各种层面和概念下的禁吸戒毒历程中,各国都曾经历过戒毒模式限于困境的困惑和挫败,被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JamesG.Barber曾经形容为“悲观的氛围徘徊在成瘾领域的上空,因为在治疗循环圈中广为流传着没有什么方法真正能发挥作用的观念”。即使如此,各国对戒毒模式的渴求式的探索从未停止,这种探索有的时候是徒劳的,有的却带来了令人振奋的信息,无论如何,对戒毒模式的探索的执著是值得赞许的。在常年的禁毒实践中各国已经意识到,单纯的生理脱毒只能实现戒毒者对毒品依赖的短期戒除,即生理脱毒,并不能使戒毒人员真正戒除毒瘾,戒毒更为重要的生理脱毒之后心理、行为、社会适应等全面心理脱瘾,更重要的是帮助吸毒者开展心理康复和回归社会康复治疗。任何一个吸毒者都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达到戒毒目的,要针对戒毒者的具体情况寻求综合解决的方案,找出戒毒者的需求切入点,渊源不断地提供关爱、帮助和动力,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的措施帮助戒毒者走出毒品困境。由于对戒毒存在不同的理解,国外的学者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维持”或“康复”,总结来看,“维持”主要指帮助戒毒者保持不接触毒品的操守,“康复”意在对戒毒者彻底摆脱毒品的一种意志倾向,是指戒毒者彻底戒除毒瘾,正常融入社会。目前,国外最受关注的康复模式主要是借助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发展的,因此,我们将这类治疗模统称为戒毒康复的社会学、心理学模式。康复(rehabilitation)的概念来源于医学概念,我们认为在戒毒领域,康复是指通过对时间、空间和各种物质条件及资源的有效运用,帮助吸毒者纠正心理和行为障碍,摆脱毒品,正常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总结国外的戒毒康复模式,一般主要有强制性戒毒、社区戒毒和自愿的民间组织戒毒等几种。1.强制戒毒的适用人员强制性戒毒治疗指通过将戒毒人员强制集中在政府开办的无毒封闭场所里,强行人为阻断吸毒者接触毒品,并在一定期限内限制人身自由,由强制戒毒场所负责提供必要的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戒毒过程。在泰国,禁吸戒毒模式主要采用了强制性戒毒,据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接受戒毒治疗的人员总数中有61.37%被判决强制戒毒。泰国的强制性戒毒由泰国司法部缓刑司主管,主要适用的吸毒人员是成瘾严重、有犯罪纪录的经过法院判决决定强制戒毒治疗的。强制戒毒的期限是6个月至3年。在实践中,法院首次判决一般以四个月为上限,戒毒期满后经吸毒成瘾康复专门委员会进行评估,评估合格、效果良好的,须再经过两个月的康复训练即可重返社会;评估不合格可以延期,每次延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总数最长不能超过3年。如果戒满3年后仍然没有戒除毒瘾的,法院可以对其吸毒犯罪行为进行判决。除此之外,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都有强制性的戒毒治疗模式,其中香港地区的强制性戒毒主要针对有吸毒成瘾的罪犯。我国澳门地区自1990年起终止了强制性的戒毒制度,全面发展由民间组织推行的自愿戒毒模式。在美国,由司法部门实施的强制性戒毒措施在上世纪50年代被认为是失败后逐步淡出主要戒毒模式选择。2.毒副反应中戒毒治疗的模式治疗社区(简称TC)是美国除美沙酮维持治疗之外最主要的戒毒治疗康复模式。由于其特殊的运行机制和戒毒康复的成效,目前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治疗社区的建立TC是发起于美国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一种康复治疗模式,最初因戒酒之目的由Wilson与Bob作为治疗方法开始运用,后由CharlesE.Dederich引用于戒毒领域,建立锡南浓(Synanon)社区,随着美国毒品问题的凸显,戒毒治疗的需求增加,PhoenixHouse、StartHouse、DaytopVillage等治疗社区被相继建立。发展至今,由神父奥布莱和著名的精神病学家丹尼尔·卡斯瑞博士建立于1963年的DaytopVillage(我国译为“戴托普“)是目前世界最成功的治疗集体模式,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戒毒康复模式被许多国家移植,我省于1998年9月28日成立云南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在中国首次引入该模式。居住性治疗环境的内容TC是一个以民间组织或公司的方式运作、以戒毒治疗康复为目的、以特定的管理规则和治疗措施为内核的戒毒模式,该模式可以概括地总结为:为戒毒者建立的一个以集体居住为前提,在居住的过程中通过自助和互助的方式学习社会生活规则,辅之以工作者心理疏导、职业技能训练,矫正自我人格,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力和应急能力,养成自我责任观念,塑造正常的心理机制和社会行为,最终实现戒断毒瘾、重新社会化的一种集居住、生活、工作、社会交往和戒毒治疗为一体的居住性治疗环境。意义上的回归社会功能TC治疗的原理来自许多学科的集成,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假设前提是认为药物滥用者生理发育是成熟的,而人格成长趋于不成熟,没有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无法适应社会,无法正确解决人生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挫折,希冀以吸毒的方式虚化和逃避这些境遇,因此,在TC这种相对安全但又具备社会功能的社区中,通过对社会行为的重新体验和社会责任的承担,使吸毒者逐步形成成熟的人格,培养正常生活所需的良好习惯及品格,树立健康生活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即以行为学心理学等的治疗途径达到对心理、精神状态的调适和矫治,改变吸毒者的行为态度。以此为理论依据,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等学科专家按照戒毒康复须达成的目标设计不同的行为模式,并将这些行为模式流程化,设计出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近的TC生活居住和工作程序,流程中的各种行为均承担一定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校正和塑造功能。TC成员通过日常居住生活中对这些程序中的行为的实施,逐步完成行为和心理的矫治,达到回归社会的康复目标。具体的环节包括小组治疗、角色扮演、职能工作和等级制度等。思想教育类进入治疗社区的吸毒者须以自愿为原则,主动提出申请,经评估合格加入社区;将入住的吸毒者编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小组成员同吃同住同劳作,互相约束,自助并互相帮助,开展专门的小组活动,诸如发泄痛苦和愤懑、讲述吸毒史、“对质”(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有专门的心理调适技能和人际交往课程。减少戒毒者的孤独感,培养集体观念;TC的等级制度是重要的激励机制,每个吸毒者首先从最低级别开始工作,主要是从事一些日常工作,如清洁等,经过努力逐渐升级,获得更多的权利,如外出、探访或成为管理者,级别提高说明戒毒者的进步和工作成效,这个过程为戒毒者指明努力方向,有效地激励吸毒者,树立努力就可达到目标的观念;TC有严明的规则,要求自觉觉遵守,考核表现好的获得升级,表现不合格或违反规则的可降级。治疗项目的维持效果资料显示(DeLeon,1998):设在社区中的TC治疗项目可以有效地降低违法犯罪,减少药物滥用,且维持效果与TC居住的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在美国,监狱中实施的TC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滥用的复发,减少再次犯罪。tc模式的启示首先,TC模式对吸毒者有实质性帮助。其倡导诚实、信任、互助及自我责任感等主流价值观,运行机制有效,使戒毒者可以在这里摆脱自卑感,重新建立做人的原则,学习生活技能,养成清洁、有计划花钱、自我管理等的积极生活态度,参与劳动,自食其力,形成敢于承担责任、纠正错误的正确观念,获得正常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自我人格的成熟。不仅关注戒毒者的生理脱毒过程,更重视对吸毒者心理脱瘾和回归社会的训练,为吸毒者戒除毒瘾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有人认为TC的出现、成长及发展壮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迷人的社会进步之一。其次,TC建立了一种以戒毒为本位的科学戒毒模式样本,将吸毒者视为脑疾病患者和人格不完整,重视针对性地解决戒毒现实问题,淡化对戒毒者的道德和法律评价,通过一系列人性关怀流程塑造吸毒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正面教育的角度施加影响,体现了主流社会对此部分人群的宽容和拯救的积极态度。TC根据对戒毒规律的科学认识完善了戒毒的过程支持,降低了戒断人员回归社会后非法吸毒的比例和违法犯罪率,提高就业能力。我们对此持支持态度,从我省的情况来看,吸毒者无论实施的是盗窃、抢劫抑或以贩养吸行为,其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要动机就是寻找毒资,所以核心问题是吸毒。有一个例证是我省自1999年实施吸毒人员全员收戒后,社会面上基本无吸毒人员时,社会面的发案率明显下降。从逻辑上分析,如果吸毒者戒断毒瘾,正常回归社会,寻找毒资的逻辑起点就丧失了,吸毒者为寻求毒资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也会相应丧失。再次,TC模式对构建云南禁吸戒毒模式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我省深受毒品危害,毒品的多头渗透加剧了吸毒人群的增加,为解决吸毒问题,我省多年来做了艰苦的努力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投入的各种资源不可谓不大,省委、省政府和各级职能部门高度重视,但是没有产生特别令人满意的成效。我国《禁毒法》出台的契机正是我们反思和重构禁吸戒毒模式的历史契机,我们可以放眼世界,广泛的研究和借鉴国外有益的模式,取长补短,为《禁毒法》生效后我省戒毒模式的构建获取有益的经验支持。具体分析,我省主要的戒毒模式以强制戒毒为主,曾经经历过难以巩固戒断效果的悲观时期,更注重对戒毒者的行政处罚和强制,以强制隔绝毒品的方式戒毒,心理康复更多采用说教,缺乏有效地行为训练,这些高压态势的戒毒措施易引起戒毒者心理上的反感和压抑,在离开高压环境后爆发寻觅毒品的强烈需求,导致复吸。TC的启示在于:(1)TC的“生物—医学—行为模式”模式。TC模式中戒毒链条设置完整,从生理脱毒至心理脱瘾到最终回归社会逐步递进,多角度关注吸毒人员戒断毒瘾过程中多层面的需求,特别是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塑造人格和心理成熟及职业技能培训等。(2)TC的细分人群机制。TC在局部地区、针对部分人群设置,以自愿申请为入住程序,有的意见认为这些使TC难以覆盖所有的吸毒者,适用有局限性。但我们认为这些方式有合理性,戒毒是一个自助和他助结合的过程,其中,自助是戒毒成功的关键,自助戒毒要求戒毒者真正认识到毒品的巨大危害,内心产生强烈的戒毒意愿,以坚强的意志支持自己脱离毒品,以意志和操守顽强对抗痛苦的生理脱毒和心理依赖,因此,自我意志对戒毒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学理论揭示,人有趋同性和从众性,环境和周围人群的导向对个体的影响很深刻,人们的意志会受到来自环境和周围人群的影响,因此自我意志又须他助,得到外界不断地正向鼓励,不断以积极地信息巩固自我戒断意志。但是,吸毒人群本身存在特殊的吸毒亚文化环境,吸毒者意志素质良莠不齐,参差较大,不做任何细分的戒毒环境难以产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认识,会形成相互恶性影响,假设在一个戒毒集体中,全体戒毒成员都有强烈的戒毒意愿,意志品质相对坚定,正向激励环境氛围浓郁,彼此之间形成有效的良性影响,加之工作者有效的鼓励,对坚定戒毒者的戒毒意志会长生强大的支持。所以我们认为除了程序设置和行为训练等有效措施,自愿申请入住这个条件其实是吸纳了那些有强烈戒毒意愿的戒毒者,即TC是从意志角度细分和遴选戒毒人群的集体,这是TC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3)TC的保障。TC是非盈利性民间组织,运作经费全部来自于民间捐赠,居住者可以免费入住接受治疗。而我省是经济欠发达省区,可以采用试点的办法,集中经费,在局部地区建设戒毒社区,引进TC的运行模式,进行适合云南省情和戒毒人员实际情况的改造,在实施中总结经验,逐步发展。应当认识到,任何一种戒毒模式都不可能毫无瑕疵,TC中也存在脱失的问题,重要的是对一种有成效的模式以开放的心胸和眼光去看待和借鉴,汲取其中的成效,为我所用。3.行业自律的社会救助国外大多数国家主要采取自愿戒毒的方式,由各种医疗机构或自治组织承担治疗和康复职责,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愿性治疗康复又有不同的模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里主要总结几种有影响力的模式。成立于1935年的美国“匿名戒毒会”(缩写为NA)是世界上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戒毒模式之一,由各类吸毒成瘾的人自治组成的非盈利性自治的组织,以匿名的方式存在和活动,不参与任何公众社会的宣传报道。注重手册的作用,用操作手册规定NA的基本思想和原则,规定了NA著名的核心康复程序“十二步戒毒法”和“十二传统”指导和约束所有成员戒毒,即1982年年出版的《匿名戒毒会》。最主要的活动是小组集体会议,组织结构方面,NA的成员都是平等的,无等级制度,不需集体居住,无固定的活动场所,在需要时临时借用或租用。资料显示:目前在巴西、哥伦比亚、德国、印度、爱尔兰共和国、日本、新西兰和英国都建立了全国性的NA组织。由于NA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多样,且较为隐秘,目前难以对其开展有效评估;其他的自愿性戒毒组织如“中途宿舍”,是为戒毒者戒毒过程提供的治疗住宅或活动空间;以及一些宗教性质的自愿戒毒模式,如我国澳门地区的福音戒毒、应许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