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二)_第1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二)_第2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二)_第3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二)_第4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时本节课共1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总课时第58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消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体会新闻的特点。能从关键字词的分析上把握新闻的信息。重点难点重点:新闻的结构及特点难点: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学情分析消息是最典型的新闻,表现新闻的基本特征。而对于学生来说,这类文体又是极其枯燥的,所以应尽最大可能挖掘新闻深层的信息,以背景来烘托新闻事件本身应该是引起学生对消息体关注的一种值得尝试的途径。另外,消息的基本组成的理解可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去进一步明确,于实际的模拟空间去充分感知。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感知—资料背景补充—关键词赏析教学准备相关新闻背景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解题知况1、情景创设一:我是个卖报纸的报童,每天的时局变化又快,报纸上的消息又那么多,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这期报纸上最热门的新闻,以便上街卖报时用作“号外”内容来吸引顾客,请问,我应该怎么做?学生联系前文知识,作出建议:浏览标题2、审题练习读标题,你能在最短的文字中了解到哪引起相关信息?课堂交流——①“人民解放军”,信息内涵:这则消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新闻的主角是人民解放军。【补充解放战争知识】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有860万人,人民解放军连地方部队在内解放军只有120万人。国民党军凭借其兵力上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向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东、东北、中原等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从解放战争第二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赓等挺进豫西、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则在豫皖苏,三军呈品字形,互为策应,开辟中原解放区)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决战。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开创人民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先例[1]

。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尔后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解放战争第四年,人民解放军继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之后,6月起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大追击。②概括了所要报道的事实——渡江战役。③“百万大军”:既交代了部队的数量,又体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横渡”:亦表现出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二、课文学习(一)消息的导语1、情景创设二:我是个民主党派人士,关心时局。在街上听到报童的“号外”,立刻被这则消息所吸引,当即买了一份来看,因为在大街上,无法细读,但我又迫不及待想作更多地了解,我应该看什么?2、指导读报——①这是什么时候的消息啊?——看“电头”(标志:动态新闻,电头交代精确到“时”暗示战役正在迅速发展中。)②看第1、2句话。(学生齐读语句,思考:我能具体了解到新闻的哪些信息)课堂明确——渡江部队的人数:百万,再次强调声势浩大。渡江的战线:1000余华理,数据突出战线之长。作战的声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描述战况,说明战线辉煌。第2句:补充交代渡江区域(起讫点)—突出作战的战线之长及作战声势的浩大。3、概括导语的的作用: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情况气势壮阔,语言精练,激动人心,先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二)消息的主体1、情景创设三:我是个国民党高级将领,战局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国民党大势已去,而我已然为全家准备好了飞往台湾的机票,当晚离开。但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领,最后还是想看一看这个强劲对手最漂亮的手笔。我拿着报纸坐下来,慢慢细读,你想,我会看什么?并从哪些方面入手最快地了解到全局战况?2、主体精读兵分三路学生活动,试分别找出三路解放军的作战情况

人数区域时间战况中路军30万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全部渡过西路军35万九江(不含)-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渡过2/3东路军35万芜湖-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大部分已渡过3、情景继续——可是在看新闻具体内容的时候,有一些文字让我很受打击,但也让我明白了我军(国军)在这次战斗中为何会如此兵败如山倒,另外我也为共军的战斗气势所深深震撼。现在,请你结合新闻主体内容,揣摩以上所说的文字是哪些,说说为什么?学生活动:语段赏析①议论句的作用②一系列动作性词语的运用效果三、总结课时:新闻(消息)的结构特色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板书设计教学札记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结构组成——标题(高度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引人注目)导语(开头一段,扼要揭示新闻核心内容)主体(新闻躯干,用充足事实表现主题,对导语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起因)结语(动态新闻除外;对事件进行评论)课题新闻两篇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课时本节课共11课时本课为第课时总课时第59课时教学目标巩固消息的基本知识,理清消息的五大结构及其特点。了解本则消息的内容和意义,理解主题。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消息的常识,学以致用难点:导语的鉴定学情分析前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消息有了初步的感知,但鉴于这种新闻体本身的疏离性,使得学生对其特点还是停留在基本了解的被动接受状态。而本课的存在价值,一为加固学生对消息的感知,二为完善对之前消息的认知:消息的内容也可以很丰富,多角度且不一定简短。教学方法求证性理解——比较阅读分析教学准备香港回归相应知识情况了解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温故知新1、说一说你对消息的认知提示要点:组成部分+各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消息的特点2、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相关背景资料补充关注要点准备:①香港问题的历史始起②关于香港问题的协商及达成协定③政权交接仪式小细节④今日香港【备案要点】屈辱史: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界限街以南地区)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九龙其它地区及附近水域200多岛屿99年。协商进程——1979年,向香港总督提出“一国两制”设想。1982年9月,英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揭开谈判之幕。1983年9月,中英双方北京正式会谈。1984年4月,经过七轮会谈,英外相贺维,宣布放弃香港的占有权。1984年9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香港问题得到解决。协定1997年7月1号香港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其他略)二、课堂学习巩固(一)结构审视1、速读全文,指出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在文中的体现。2、课堂梳理——标题:交代了哪些新闻要素?导语部分(1—5)概念颠覆:导语不一定是开头一两句话,有时也可以很长的。引导理解:导语的复杂因消息的重要性程度而异,视其突出点。课堂整理突出内容——时间、地点、特点瞬间、历史意义、江泽民讲话、影响主体部分(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整理)正式交接时间,双方官员出场(引导关注,出场次序之先后的问题)概述查尔王子讲话(提挈要点:强调“一国两制”;支持《联合声明》特定降旗、升旗(关注先后顺序及意义,了解旗帜的特征)重点突出江泽民讲话(其中重要点进行概括)扼要交代两国领导人握手合影及仪式结束时间——这部分流程中重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力求全面或突出重点。结语部分:补充交代了出席人员,各国媒体(引导思考:这结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和意义有哪些?)课堂讨论后整理归纳:表明所报道的事实的完整性;强调了事件的重要影响及其深远的意义——成为世界解决领土争端的成功典例。(二)新闻的特点重申1、回顾对于新闻内容的整理,有选择地回味新闻的特点体现。2、指导性回顾——电头及导语、结语等——体现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主体部分——体现新闻之条理性与选择性主体部分之重点报道——突出新闻之思想性结语——体现新闻报道之完整性(三)所谓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与概括性1、导思语:在新闻报道之中,有些词语富有高度的概括力,试找出大容量的词语还有些语言富有表现力,试找出这类词语分析其表现的作用;文中还有同义但不重复的词语,使语句错落而干脆利落;还有些词语准确体现了新闻的内容,试找出其具体例子加以说明2、学生课堂进行批注鉴赏3、课堂交流——【备案鉴赏语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的一个瞬间。▼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三、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