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与行动研究_第1页
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与行动研究_第2页
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与行动研究_第3页
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与行动研究_第4页
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与行动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与行动研究

一、师幼互动模式研究模型是在一个共同的国家里对特定一类别的价值有共同的相信,并使用一个人和另一些人想使用的共同概念。范型就本质意义上说,深层次的藏有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范型也称模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们把用图像、数学公式等简洁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的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称为模式。它是相对稳定的,且这种稳定来源于实践的证明以及自身的不断修正。幼儿园语言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很重要的方面,在语言活动中会发生频繁的师幼互动,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园语言活动需要和幼儿实际,向幼儿个人或群体主动发起或回应的有价值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也指幼儿个人或群体主动向教师发起或回应的有价值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那么,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范型是指在幼儿、教师群体中,对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具有共同的信念,并进行简化的描述。这样便于教师们在实践中掌握、运用这一概念。国外学者在进行师幼互动问题研究时多采用结构范式,特别关注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静态表征即师幼关系研究,其中有对师幼关系模式的研究。Sroufe(1988)和他的同事们在对3-4岁幼儿的师幼关系研究中发现,即便是受过较高层次专门训练的教师与同一班级的单个孩子结成的师幼关系也有一些鲜明的类型区别,具体表现为:(1)温暖型的,(2)参与型的,(3)支持型的,(4)冲突型的,(5)控制型的。Pianta(1994)的研究从教师角度出发,以教师指向幼儿的情感与行为两个维度将师幼关系分为两种模式:积极的关系与有障碍的关系。在积极的师幼关系中,教师对待幼儿比较热情、关爱,并跟孩子密切交流;在有障碍的师幼关系中,教师对幼儿很冷淡,经常与幼儿发生冲突。而Brophy,Good(1974)遵循相同的研究视角,却将师幼关系分成了四种类型:亲近型、关心型、漠不关心型与拒绝型;Howes.C.等(1994)研究者从幼儿角度出发,根据幼儿在互动中的情感表现与行为方式将师幼关系分为安全型、依赖型、积极调适型与消极调适型四种。透过这些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师幼关系虽然是所有入园幼儿共同经历的一种人际关系,但是,即使在同一个班级中、面对同一个教师,不同的幼儿在与教师的行为往来中所获得的行为与情感资源之间差别是很大的。我国关于师幼互动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始,至今仍是一个幼教改革的热点探索领域。关于师幼互动类型方面的研究,显示出研究者们在选取划分类型标准时的多样性。周欣(1990)根据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将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分为平行式、合作式与外部干预式三种类型;刘晶波(1999)根据互动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各自持有的行为动机以及他们对彼此行为的期待,将师幼互动行为分为假相倚型的互动、非对称相倚型的互动、彼此相倚型的互动、反应性相倚型的互动,认为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形态是非对称相倚型的互动;上述分类为我们从外显行为特征上把握师幼互动类型总体特征提供了一个适当的视角。柳淑玲(1991)在立足于将教师指向幼儿的行为中所伴随的情感状态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分为严爱型、慈爱型、一般型。这种划分方式有助于我们对师幼互动中教师内隐的态度倾向进行分析,从而把握真实的师幼互动行为状况。关于师幼互动模式方面的研究,刘晶波(1999)根据教师与幼儿这两个互动行为主体在行为中所展示出的角色认知倾向而分为倾斜模式与平行模式两种类别。在她的研究中发现: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发生的互动行为,隶属于倾斜模式的要远远多于隶属于平行模式的。王伟青(2004)根据师幼互动的特点及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将冲突情境中的师幼互动模式分为以下三种:老师未回应、老师间接介入、老师直接介入。柳卫东等(2004)提出了理想的师幼互动模式应表现为:教师主动发起与幼儿主动发起并重,集体、小组与个别互动相结合,积极互动、肯定性互动和平行性互动占主流。应该说,我国学者对师幼互动类型、模式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从建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范型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本研究所查阅的情报资料中没有发现。本研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语言活动,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对作为因变量的语言活动积极有效师幼互动影响显著的自变量,继而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检验,构建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范型。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10个因素、13个变量对积极有效师幼互动能具有显著影响效应,进而在行动研究中进行验证。二、学习方法(一)研学科学历简称“2”随机抽取上海市30所幼儿园,其中市级示范园13所(43.3%)、一级园15所(50.0%)、二级园2所(6.7%);然后在每一幼儿园内抽取教龄、学历、职称相当的2位优秀教师及相应班级的幼儿,这样共有62位教师。62位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38人,占61.3%,大专学历24人,占38.7%;职称100%是小学高级教师及以上。(二)资料的编码处理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人种学研究方法,首先在自然情景下运用事件取样法,对每一幼儿园内抽取的1位优秀教师及相应班级的幼儿,进行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观察记录。为了保证师幼互动事件样本的代表性,每位教师各观察记录语言活动中30次师幼互动事件,这样30位教师共有900次师幼互动事件,获得了第一手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资料。其次对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事件进行编码,具体为:对900次师幼互动事件分析后,筛选出了师幼互动的十一个要素,经调查法、专家评判法后最终确定其中十个要素,具体为:互动行为主体、互动开启内容、互动内容产生方式、互动行为、反馈方式、互动类型、互动形式、互动回合、互动双方情感、对互动内容接受程度。对这十个要素设立编码系统,如:互动行为主体:(1)开启者教师,(2)开启者幼儿。然后对师幼互动事件进行编码,即将文字转换成数字。所有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事件取样法观察记录资料的转换编码工作均有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合作完成。在具体编码过程中,采用了2人负责一份观察记录的方法,经统计,编码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96%。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后,筛选出了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模型变量,建立了回归方程模型;然后请30所幼儿园的另1位优秀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将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模型变量运用于语言活动实践,在不断反思、调整中构建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范型。(三)语言活动积极有效师幼互动事件的统计分析为了判别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显著因素,我们利用事件取样法获得的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数据,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建立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事件数据库,采用逐步多元回归(stepwisemultipleregression)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对作为因变量的语言活动影响显著的自变量,同时排除那些影响不显著的自变量,进而构造出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整体分析模型。三、研究结果(一)积极有效地选择语言活动中教师和儿童互动模型的变量在stepwise模型中,对于自变量的选择,根据上述10个因素逐一进行分析。1.师幼互动行为主体师幼互动中互动行为由教师开启或由幼儿开启的,因此师幼互动行为主体(X1)分为两类,即教师开启和幼儿开启。由于这个变量是离散型变量,因此对其作虚拟变量处理,以教师开启互动为参照。2.以“隐性”类为参照的互动内容师幼互动如果是教师开启的,其互动内容(X2)可分为两类:“隐性类”(1)的互动内容,如表达情感等,“显性类”(2)的互动内容,如“提问”等,以“隐性类”作为参照。如果是幼儿开启的互动,其互动内容(X3)也可分为两类:“请求类”(3)的互动内容,如寻求指导与帮助等,“表达类”(4)的互动内容,如陈述情况等,以“请求类”的互动内容为参照。3.反馈方法3a对开启的互动内容,需给予反馈。反馈方式(X4)分为四类:询问、质疑、陈述、接受,以询问为参照。4.互动的内容是生成的,是互动的过程互动内容产生方式有的是活动前预设的、有的是活动中生成的,也有的一开始是预设,随着互动的深入,后面互动的内容是生成的。因此,师幼互动内容产生方式(X5)分为三类,即生成、预设+生成、预设,以生成为参照。5.肢体动作三行为师幼互动行为涉及到语言、表情、肢体动作,有时是单一出现的,有时是同时出现的,因此师、幼开启的施动行为(X6)分为七类:表情一种行为、肢体动作一种行为、语言一种行为、表情和肢体动作二种行为、语言和表情二种行为、语言和肢体动作二种行为、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三种行为,以表情一种行为为参照;师、幼反馈行为(X7)也分为七类:表情一种行为、肢体动作一种行为、语言一种行为、表情和肢体动作二种行为、语言和表情二种行为、语言和肢体动作二种行为、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三种行为,以表情一种行为为参照。6.f67.互动形式因素f7师幼互动形式(X9)分为三类:与全体幼儿互动、与小组幼儿互动、与个别幼儿互动。以与全体幼儿互动为参照。8.f8围绕一个互动内容的你来我往,就算一个互动回合。师幼互动回合(X10)以2次为一个分界线,分为2次以下、2次以上,以2次以下为参照。9.双方的情感因素f9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的情感(X11)分为二类:中性、正向,以中性为参照;幼儿的情感(X12)分为二类:平和、进取,以平和为参照。10.变量概率方程把互动内容接受程度(X13)分为二类:比较主动接受、完全主动接受,以比较主动接受为参照。在选择了上述13个变量后,概率方程即为:Y(p)=F(f1,f2,f3,f4,f5,f6,f7,f8,f9,f10)=F(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由此,我们将10个方面因素13个变量纳入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变量模型,用概率方程的形式表示如下:其中,p代表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发生的概率,10个方面因素13个变量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彼此共织、共同对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发生作用。(二)语言互动活动的影响效应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中,让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范型变量模型中的13个变量同时进入回归方程,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7个变量对语言活动有显著的影响(t>1.96,p=0.000至p=0.018<0.05)。从影响效应大小看,反馈行为是语言一种行为对语言活动的影响效应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Beat为0.300;其次为互动形式是个别对语言活动的影响效应,Beat为0.211,第三为反馈行为是语言、表情二种行为、互动内容的产生是预设、反馈行为是语言和肢体动作二种行为、互动内容的产生是生成对语言活动的影响效应,Beat分别为0.161、0.125、0.108、0.100;虽然互动形式是集体、施动行为是语言一种行为、对互动内容接受程度是被动接受、教师开启的互动内容是隐性类、反馈行为是表情一种行为对语言活动的影响效应Beat分别为0.095、0.088、0.060、0.052、0.046,但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表2所列出的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模型的多元回归统计量显示,7个积极有效师幼互动模型的变量联合发挥作用时,可以解释积极有效师幼互动模型46.2%的变化。调整后的RSquare也达到了0.209,F=5.615,显著性水平(Sig.FChange)为p=0.018<0.05。这说明回归方程整体显著,本研究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模型具有很好的拟优度,回归模型也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建立的回归方程模型:Y(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0.300X(反馈行为是语言一种行为)+0.125X(互动内容的产生是预设)-0.2119X(互动形式是个别)+0.161X(反馈行为是语言、表情二种行为)+0.108X(反馈行为是语言、肢体动作二种行为)+0.088X(施动行为是语言一种行为)-0.100X(互动内容的产生是生成)-0.060X(对互动内容的接受程度是被动接受)-0.095X(互动形式是集体)-0.052X(教师开启的互动内容是隐性类)+0.046X(反馈行为是表情一种行为)7个变量实际意义的解释见表3。(三)根据语言活动中教师、儿童互动模式的变量模型中的七个变量进行了研究1.根据反馈行为的各学期各有重点地开展教根据7个变量在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实际意义,如“互动形式是小组的,师幼互动更积极有效”、“施动行为是语言一种行为的,师幼互动更积极有效”、“反馈行为是语言一种行为、语言和表情二种行为、语言和肢体动作二种行为、表情一种行为,师幼互动更积极有效”、“教师开启的互动内容是显性类,师幼互动更积极有效”等,教师对自身的师幼互动现状作一分析,然后每学期各有重点地进行研究。如,开展了“语言活动中对话设计、实施的研究”、“不同类型语言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内容、形式的研究”、“语言活动不同阶段(活动导入、活动过程中、活动提升结束阶段),有效师幼互动内容、类型的研究”等。2.围绕重点,开展行动研究(1)工作任务和措施围绕每学期研究重点,教师制订更为具体、详尽的研究任务和措施。如“阅读活动中师幼有效对话策略的研究”研究任务有:(1)研究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与幼儿的应答,(2)研究阅读活动中幼儿提问与教师的应答,(3)研究阅读活动中师幼对话的时机、方式,等;采取措施有:(1)把握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向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不同的问题,问题要有开放性、多向性、层次性;(2)善于观察、倾听幼儿,对幼儿的不同回答作有效反馈;等。(2)发挥教师的作用行动研究教师在设计语言活动时,将研究任务和措施在每一次语言活动的设计思路和活动方案中得到具体、充分地体现。例:大班绘本阅读:“爱心树”设计思路中教师考虑到:(1)教师适宜提问。在图画书的阅读过程中,教师不是帮助幼儿阅读,而是与幼儿一起阅读,一起体验。在这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时,简单、启发式的提问引领幼儿继续阅读,一起体验图画书的内容,感悟书中蕴含的道理。(2)丰富教师的回应策略。面对大班幼儿天马行空、精彩纷呈的发言,围绕活动设计目标,学会现场判断取舍,削枝强干,针对幼儿不同的回答有不同的回应语言,体现教师回应的有效性;当孩子回答偏离主题时,通过回应对幼儿进行引导。(3)不断循环谈复的变量语言活动后,观摩活动的教师参照7个变量及研究任务和措施,开展诊断、研讨,既指出语言活动中互动得较好的方面,也指出需进一步改进的方面,如:研讨时大家认为:教师在活动设计前对孩子的已有经验把握得很好,因此在活动设计中,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都作了预备性的回应;活动中,教师对提了问题后抛给谁很清晰,说明教师对提问的设计是有针对性的;提升性回应有13次,在提升性回应的过程中,教师认为幼儿没有说到点子上,加了很多追问,如:幼:“再听我就要哭了”,师:“为什么再听要哭了?”一下子把话题转移到讨论的主题上来了……建议:为避免幼儿的伤感,最后的图片是不能删除的。这张图片主要是说明:树砍掉了为什么很快乐?因为树砍掉了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才是快乐的……行动研究教师本人对活动也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活动前对师幼互动内容、时机等设计的想法、活动中更好地体现师幼互动的做法、在活动中还需改进的方面及提出调整的设想。教师的调整:(1)对个别发展水平慢的幼儿提问与回应策略把握上,还需进一步加强;(2)对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方面,还需进一步关注。在此基础上,行动研究教师对活动中需改进的方面进行调整,对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并组织实施;或在下次活动设计、实施中,将需改进的方面体现其中,再进行研讨、反思与调整。就在这样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验证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范型变量模型中的7个变量。具体可用下图直观展示:(四)师幼互动内容的拓展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满足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范型变量模型中7个变量、且在行动研究中得到验证,抽炼了教师对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具有共同信念、并使用共同概念的范型:“预设与生成并存,师幼互动行为丰富的对话式互动”,即就是通过预设与生成语言教育教学现场的师幼互动内容,利用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开展师幼间显性的、实效的交流、沟通,从而将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变得具体、可操作,引领师幼互动的实践。四、本文结论和讨论(一)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模型中各变量的影响效应,发现:10个因素13个变量中,5个因素7个变量对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具有显著影响效应,当其联合发挥作用时,可以解释积极有效师幼互动模型46.2%的变化;而互动行为主体、互动开启内容中幼儿开启、反馈方式、互动类型、互动回合、互动双方情感这6个变量对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在5个因素7个变量上得到了证实,在行动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二)创新活动内容,将师幼互动设置成为重要的实践操作1.在构建的语言活动积极有效师幼互动范型中,强调互动内容产生方式是预设、预设+生成的,体现了教师已将尊重幼儿、追随幼儿的理念贯彻实施到师幼互动的实践中。说明教师在语言活动中,一方面根据活动前对幼儿的了解,进行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内容的充分预设,另一方面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充分地认识到幼儿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个体,师幼“对话”能依据师幼双方经验的增长和精神的变化而变化,师幼交互活动依赖于教育过程的变化,具有生成性,而不是都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每一个细节、动作、每一句预设言语进行对话、交流,而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