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朝至宋宋咏物赋同题共作
咏物赋是六朝赋的一种重要类别。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水平之高,都超过汉代。尤可注意者,不少题目,同时或后代有多人创作,并从六朝持续到唐宋以后,形成十分有趣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现象。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由某文学集团统一命题,分头写作,从而互相切磋,提高技艺,兼以娱宾遣兴。如曹魏邺下集团,西晋二十四友,南齐竟陵八友,肖梁东宫文学侍从等是。二是后起作家立志超越前辈,用旧题作新篇,以展示才情,争奇斗胜。如左思之于班固、张衡,傅咸之于张华,张融之于木华,李纲之于宋之问、欧阳修,赵孟兆页之于江淹……。三是同一文学意象,引发不同时代作家的共同兴趣,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文化氛围和美学潮流,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开掘阐发。于是同一个题目,齐梁文人的处理不同于魏晋,唐贤宋儒的观照有别于六朝。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往往会在这种同题共作现象中充分体现出来。赋是如此,诗歌、小说、戏剧也不例外。本文试取三类题材的某些代表作品,进行初步的剖析。同赋的心理变化动植物意象出现在汉赋中,多为单纯体物或起兴。从汉末开始,体物之外,寄兴性和抒情性皆大为增强。(P.12)如鹦鹉赋,今所存者,从祢衡到肖统,计有十五篇。(严可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文》)最著名的首推少年才子祢衡(173—198)。他性情高傲,才华横溢,而遭遇坎坷,连连得罪曹操、刘表、黄祖,累被遣送,最终惨遭杀害。《鹦鹉赋》不啻为一首自况诗。文章称鹦鹉为“灵鸟”,“性辩慧而能言,才聪明以识机”,“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显系其自命不凡,桀傲超群心态的表现。而所谓“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剪其翅羽,飘流万里,崎岖重阻”,“心怀归弗果,徒怨毒一隅”。则为其经历和处境的写照。此赋精采之处在于巧妙地把握物象与托意之间的关系,语含双关,物情兼容,如水乳交融,不露痕迹。是中国抒情赋中的名作,历代评价甚高。稍后,王粲、应场王、陈琳、阮王禹、曹植皆有同题赋。他们皆属邺下集团,或许同时所作。应、阮、陈三篇只讲鹦鹉羽毛如何美观,王赋仅言其在笼中如何哀鸣,似非全璧。曹赋稍长,提到鸟儿“常戢心以怀惧,虽处安其若危。”如果作于黄初以后,则与作者心境有些关系。西晋傅玄、傅咸父子分别有鹦鹉赋,只讲如何聪明,善于学舌。成公绥所作仅存赋序,认为以其能言而“育之金笼”,“未得鸟之性也”。存八句。左九嫔、卢谌所作都只有四句。东晋桓玄、梁肖统所作,当成玩物,没有什么同情感,可能与他们身处高位有关。刘宋颜延之(384—456)有《白鹦鹉赋》,略其形貌,专写智慧,对能学舌于宫廷感到荣幸。与其《赭白马赋》同为奉诏之作。谢庄(421—466)的《赤鹦鹉赋》大写体态之奇特,飞翔之轻捷,选辞造句,精妙绝伦,看不出什么寄兴。《宋书·谢庄传》记,谢庄任太子庶子时,群臣奉旨共赋赤鹦鹉。袁淑文冠当时,作赋毕,以示庄,庄亦以己赋示袁。袁阅后叹曰:“江东无我,卿亦独步。我若无卿,亦一时杰也。”遂收己作,不再示人。谢赋在后世影响颇大,惜早已不全,明王世贞所见已不过十分之五。唐宋元明之鹦鹉赋,据清陈元龙等《历代赋汇》所录,有九篇,都比较长而且完整。初唐历史学家、《北齐书》作者李伯药(565—648)的《鹦鹉赋》,写鹦鹉如何处境优渥,如何感激皇恩,奉诏之迹甚显。大诗人王维(701—761)有《白鹦鹉赋》,属于律赋。天宝中,西域贡鹦鹉,深得玄宗及贵妃喜爱,乃命群臣共赋。王赋主要铺陈其来历、形态、心思,赞扬其聪明伶俐,集众美于一身,最后表示渴望自由。作者此时虽再度出仕而颇厌官场,他把自己的主体感情投射于所描绘的对象,借述其微妙的心理变化,把自己的心思与鹦鹉合而为一,不即又不离,是此赋一大特色。可能作于同时的郝名远之同题赋,着重渲染笼中之鸟的苦闷,很象是为宫女代言。阙名的同赋则相反,大写鹦鹉虽在囚笼,却优于众鸟,故深感幸运,末段上升到人生观:“善生者,托人以远害;能寿者,辅德以自容。是以承君王之恩渥,独蒙承以遭逢也。”思想境界比颜延之、李伯药更低。宋代诗文爱发议论,赋亦然。著名诗人梅尧臣(1002—1062)有《红鹦鹉赋》,无一句赞美,专门批评此鸟因能言而入囚笼实乃自取,大发为人处世“异不如常,慧不如愚”的感慨。他的好朋友欧阳修(1007—1072)读后写了一篇同题赋,其序说:“圣俞(梅尧臣字)作《红鹦鹉赋》,以谓禽鸟之性宜适于山林,今兹鹦鹉徒事言语文章以招累,见囚樊中,曾鸟鸢鸡雏之不若也。谢公学士复多鹦鹉之才,故能去昆夷之贱,有金闺莹之安,饮泉啄食,自足为乐,作赋以反之。夫适物情,穷天真,则圣俞之说胜;负才以取贵于世,而能自将,所适皆安,不知笼槛之于山林,则谢公之说胜。”二人虽各有执,而未能尽理,乃代鹦鹉发言而毕其说。欧赋主要述扬老庄抱朴守真,绝圣弃智的思想,并对人类“自为智巧”,“自相械系”提出批判。他所谓“谢公学士”不知何许人。元代散曲家张养浩(1270—1329)的《鹦鹉赋》,赋序说得明白,目的是“以裨世教,以厚民风,以规多口。”文章列举大量因口舌获罪的事例,证明“慎默之多福,而御人捷给之为极凶。”阐发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旨意。以上三篇皆纯然说理,体物成分很少。而且以散句、长句为主,语词流畅,不事雕琢,具有宋代散体赋特色。张赋结尾以鹦鹉托梦与作者对话,似乎模仿苏轼《后赤壁赋》。明代后七子领袖王世贞(1526—1590)有红白二鹦鹉赋。前赋序言批评谢庄“事鲜旁证,味同嚼蜡”;后赋序言表示,己作虽无法与祢衡比,但较之颜延之、王维或许差不多。该赋把鹦鹉当成神鸟,说她产于西域,托体瑶池,误中网络,不得不暂栖人间,虽有许多鸟儿生活在一起,但同样是不自由的,众鸟乐不思归,她却渴望自由。王氏虽然也以物比人,却没有当成自己,只是同情那些不自由者而已。当代学者毕万忱、何沛雄、洪顺隆认为,历代鹦鹉赋大体可分两派,一是同情鹦鹉的不幸,企望冲破禁锢,重返自然,获得自由,或借以自况;二是着重表现鹦鹉的美丽、灵异,把她当成赏心悦目的对象(P.165)。这样说大致不差。若能加上第三派,即通过评论鹦鹉的命运而讨论处理哲学,或许更全面些。我们再来看芙蓉赋(包括莲花、荷花、扶蕖)。从后汉至梁有12篇。后汉张奂、吴苏彦英、晋潘尼、梁肖统所作皆残,仅存数句。吴闵鸿、魏曹植所作,除铺除夸饰芙蓉之绚丽多姿,还以不少笔墨描述游人的观赏。晋夏侯湛还写到莲籽的珍味。晋潘岳有《芙蓉》《莲花》二赋,宋傅亮有《芙蓉赋》,都不长,追求形似,排比辞藻,看不出寄兴。长篇的有刘宋大诗人鲍照(?—466)《芙蓉赋》,大量使用譬喻和联想,极力夸耀芙蓉之不同俗响,色泽鲜艳,质性高雅,冠绝群芳。末段比于美女:“陋荆姬之朱颜,笑夏女之光发,狎恨世而贻贱,徒爱存而赏没,虽凌波以擅奇,终从岁而零歇。”论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借以慨叹自己才华绝世而沉沦下僚,理想不能实现的悲剧命运。”(P.228)梁江淹(444—505)是六朝辞赋大家,其《莲花赋》在艺术上堪称同类赋中的杰作。境界开阔,视角多方,从莲花的出产写起,面面俱到地描述它的各种风采和反响:“夺夜月,掩朝日”,“冠百草而绝群,出异类之众影,”品位之崇高,“一为道珍,二为世瑞,发青莲于王宫,珍奇花于陆地”;各地佳丽之赏玩,和历代文人的赞颂:“丽泳楚赋,艳歌陈诗,非独瑞草,兼缓上药,味灵丹沙,气珍青获白”。江淹晚年颇好道术,故赋中隐约与道教联系。《历代赋汇》辑录唐宋元明芙蓉赋有十余篇,较有特色的,如唐宋之问(约656—712)《秋莲赋》,写宫中之莲,炫耀所处地位之优越,称赞玉京帝苑乃莲花最好的家园。后半段采用比较方法,怜悯野莲无人光顾和保护,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以衬托宫莲之幸运。此时宋之问依附武后权臣张易之,正是春风得之时,文章所歌吟的宫莲,实为他自己的化身,野莲则指他所轻视的在野文人学子。中唐名相李德裕(787—849)有《白芙蓉赋》和《重台芙蓉赋》(此二赋见《全唐文》,《历代赋汇》未收)。后赋说该花长于州衙,生非其地,“唯斯物之特丽,宜独秀于寥天,在灵境而何降,居下泽而何偏。”显然是为有才而居下僚者叹息。前赋也以花比美人,但不如后赋之深切自然。北宋欧阳修有《荷花赋》,写赏荷的乐趣,“可以嗅清香而醒酲,可以玩芳华而自逸。”“迫而视之,靓若星妃临水而脉脉盈盈;远而望之,杳如峡女行云而朝朝暮暮。”此赋情感与手法都受到李德裕影响,最后也和李赋一样以七言诗作结。北宋画家文同(1018—1079)《莲花赋》,不着重花之外观,而致力其内美:“挺浊流以自洁兮,澡清漪而愈丽。纤空其上下兮,细理周其向背”。“既帖水以不竞兮,复沿涯而自退。实华蕊之上品兮,岂草木之一概。”文同与写《爱莲说》的周敦颐同时,不知是否爱周氏的启发。南宋末年理学家陈普(1244—1314)《莲花赋》,不少句子迳取《爱莲说》,如“出污泥而不染”,“香远益清”,“净植亭亭”,“是以有君子之称”。不过全赋仍以体物为主,不同于周文之纯然说理。南宋李纲(1083—1140)《莲花赋》,既吸取周敦颐,如“言观其本,出于淤泥;言观其末,出于青漪”;也参考宋之问欧阳修(序文称赞二人作品清便富丽);更别致的是以佛理释莲。赋的后半幅大发高论:“则有高世之士,味道之人,悟色香之妙觉,获圆通于见闻,深契无生,不离尘根,岂止玩其英华,揽其芳芬哉!”“西方之人,强名为佛,以兹取喻,其谁曰不。是以毗卢之坐,千叶齐敷;华藏之海,十分咸出。……功用既圆,退藏于密。返观自性之莲花,又何资于造物?”李纲是南宋名相,抗金英雄,儒家思想是其根基,却这样诚心“借花献佛”,把深奥的说教讲得如此明白,可以说是在辞赋史上成功地进行儒佛交融的典范。元代赋家刘诜(1267—1350)《瑞莲赋》,则参杂着神仙道教思想。所赋为一茎二花的并蒂莲。作者形容其姿态如“仙人之双盘,犹抗立于千岁”。“同光和羲,比洁夷齐,秀出玄朗,芳压云机。”末段说要“持紫蓬莱,泛红昆池,梯太华之万级,送水天之千枝。”此赋虽然有些堆垛,但比起明人申时行、郭正域之《瑞莲赋》,罗列道藏佛经的神话典故,以颂扬万历皇帝的盛德致祥,算是高出一筹了。鸟羽扇之扇,提升意蕴此风盖始于孔子。《荀子·宥坐》篇记,孔子见宗庙之欹(斜)器,而悟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哲理。汉代流行器物赞铭,率皆牵合儒家修齐治平之道。但在咏物赋中,仍以描摹形状陈述用途为宗旨,说理尚不充分。六朝以降,受所有小赋皆抒情化趋势的影响,器用赋也沿着由体物而抒情而说理的路子,互相交错地展开。从历代扇赋中,可以窥见其演变轨迹。东汉的班固、傅毅、张衡、蔡邕,三国的闵鸿、曹植,西晋的张载、嵇含皆有扇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以体物为主,其中较为周详的是闵鸿和张载。班固之前,其姑班婕妤有《团扇诗》,从扇之炎夏时爱重,秋凉时闲置,比喻女人年轻受宠爱,老来被抛弃。但在继后一段时期的同题赋中,却很少有人从这方面开掘。结合扇子而着意于抒情说理的赋家,首推西晋傅咸和陆机。傅咸(239—294)有三篇咏扇之赋。其一题为《扇赋》,前半幅写扇子功能伟大:“下济亿兆,上宁侯王,是曰安众,清暑作凉。”后半幅纯乎拟人:“蒙贵幸于斯时,无日夜而有忘。谓洪恩之可固,终靡敝于君旁。”“君背故而向新,非余身之无良。哀徒劳而靡报,独怨怀于一方”。已经不仅是年老色衰的宫妾的怨艾,也包含着功成身废的贤臣的感伤。其二为《羽扇赋》,赞誉产于吴国的鸟羽之扇,并提升其效用于哲理:“此因资以为用,不假裁于规矩,虽靡饰于容好,亦差池而有序”。第三篇《狗脊扇赋》,专在“狗脊”二字上做文章:“卑以自居,君子之经。孤寡不谷,王侯修名。”陆机(261—303)的《羽扇赋》在体物小赋中结合大赋体制,假设楚襄王君臣问对,盛称吴地鸟羽之扇比中原团扇具备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布翮也,差洪细,秩长短,稠不逼,稀不简……移园根于正体,因天秩乎旧贯。”“其执手也安,其应物也诚,其招风也利,其播气也平,混贵贱而一节,风无往而不清。”陆机为吴人,吴亡后到中原,或许有借羽扇而自重之意在焉。稍后潘尼(?—311)《扇赋》,更略于体物而偏向说理。开头就说:“夫器有精粗,用有疏密,安众以方为体,五明以圆为质。”最后说:“始显用于蛮荒,终表奇于上国。”含有北方士人对南来者表示接纳承认之意。梁江淹有《扇上彩画赋》,重点不是扇而是扇上的画,文辞精妙,音韵和谐。丽则丽矣,思想境界并不高。该赋亦以扇拟人:秋天到了,扇子竟自甘寂寞,“识桂茎之就罢,知兰叶之行衰。愿解佩而捐,指黄虚而先归。”文末自我慰藉:“命得幸为采扇兮,出入玉带绮绅。”宜乎马积高先生批评他:“体现了庸俗的封建意识”。(P.1220)我以为这也符合江淹入梁后倦于仕途不求进取的心态。东晋司马无忌有《竹圆扇赋》,梁肖统、周兴有《扇赋》,皆仅存残句。唐以后,扇赋在抒情说理两方面都得到充分发挥,篇幅越来越长。开元名相张九龄(678—740),政治上很有作为,人品颇为正直,在赋体文学上却跟着江淹走得更远。其《白羽扇赋》作于开元二十四年盛夏,玄宗赐宰臣白羽扇,九龄有感而献赋,几乎句句自比:如“当时而用,任物所长。彼鸿鹄之弱羽,出江湖之下方,”“提携密迩,摇动馨芳,惜众珍之在御,何短翮之敢当。预窃恩于圣后,且见持于未央。伊昔皋泽之时,亦有凌云之志,苟效用于得时,虽杀身而何忘。”此时他正因为牛仙客事件忤玄宗意,于是借机告罪,表示即使被抛弃,仍然感激皇恩浩荡,颇有摇尾乞怜之嫌。唐玄宗阅后批答,称其赋“具见情愫,词高理妙”,并借扇子安慰他说:“嘉彼劲翮,方资利用,与夫捐弃箧笥义不同也。”表示还要用他,不会抛弃。唐人田鹤(年代不详)《扇赋》同样以扇比人,却充满愁怨,“逢阳气而不息,遇重阴而暂止。心素何所求,常愁岁月驰。”“中道恩既绝,捐弃谁见知?”立意比张九龄高多了。唐裴振(年代不详)《雉尾扇赋》别开生面,认为野鸡被捕杀而取其尾以为扇,是最大的不幸,故表示同情与哀怜。“呈嗟翠亏,谁丧尔身。”“雕骨肉于俎豆,翦羽毛于锦绮”。“身死命绝,魂销魄亡,永别俦侣,长辞故乡。虽复氤氲绮席,窈窕红妆,间以彩翠,盛以箧箱,”“独不及畴年之泽畔,昔日之山梁。”使人不禁联想起那些被禁锢于皇廷失去青春和自由的宫女,以及在富贵人家备受摧残压抑的婢妾。唐郭遵(贞元时人)的律赋《六角扇赋》(《历代赋汇》将此赋题为陆遵作,今据《全唐文》改),通过一柄扇子由于王羲之题字而身价百倍,联想到人的穷通。“是知物不自贵,唯人贵之”。“故扇待书而色贵,人假扇以财夥。”作者似乎希望得名人奖掖而显示其才华。这种观念可能与唐代科举考试之前流行的“温卷”、“投献”风气有关。郭遵另一律赋《翟扇赋》,大谈作为仪仗的宫扇之政治涵义,几乎句句皆寓深旨。“其位也,夹辅于皇极;其用也,咫尺于天威。”“高其中也,如捧圣日于云霄;散而行也,似扇皇风于寓县。”“无谓其求进也,所以应时而至,待时而行;无谓其速退也,示不敢蔽人之望,掩君之明。既进退而有则,在行止而何情,永效用于君前,愿竭尽其微质。”扇子俨然成了忠臣的象征。其手法源于荀卿的《箴赋》,与汉代器物铭亦相通。北宋学者吴淑(947—1002)的《扇赋》,(见《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第22卷)几乎句句是典故,既不抒情,也无议论,是表现博学之作。或许有鉴于以旧扇比弃妇已成俗套,元代著名画家赵孟兆页(1254—1322)试图从新的角度来阐释。其《纨扇赋》陈述扇子炎凉不同遭遇之后,总结说:“用舍有时,出处有宜,唯人亦尔,于物奚疑?彼狐狗各之御冬,岂当暑而亦悲?苟行藏之适道,愿俟时乎安之。”以孔子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来对待人生道路上的进退荣辱,不赞成班婕妤和江淹的态度。此赋淡淡写来,无故作之意,简便有风韵,非一般人所能及。(P.498)稍后元刘诜的《扇赋》,用主客问对方式发挥赵赋未尽之意。前半段赞美扇之为物,本无所谓宠贱暄凉之感。秋天,人们对它“过目起憎,推去如撩,而彼不自以为戚。”夏天,人们对它,“爱逾声色,亲过父子”,“而彼亦不自以为喜。此其为德,岂不近于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见几于三仕三已者耶?”后半段讥评世态:“嗟乎此世之人,进退睢睢,常非时而攻钻……朝乘势而炙手,集权门之轻肥;暮失势而热中,抱戚戚而尤悲。曾不悟于时命,徒寤寐而神疲。”文末主张顺时安命,以不变应万变。这种态度虽然比较消极,但在社会动荡命运难测的情势下,也有其可取之处。《历代赋汇》收录明人扇赋三篇,水平皆不如前。杨慎(1488—1559)《彩扇赋》序说:“江文通有彩扇赋,首尾冲决,讹舛复多。夏日枕疴,稍为补正。”他把扇子当知己,完全忘掉时光炎凉的变化,颇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徐献忠(1469—1545)《白扇赋》,受赵孟兆页启发,更突出的是:“因时岁之异宜,致怀袖之聚散。顾斯扇之内美,曾操舍之不变。”他不重视“用之则行”而落脚于“舍之则藏”,强调坚持固有节操。杨循吉(1456—1544)的《折扇赋》,对扇子本身几笔带过,侧重写自己的苦热感觉,最后联想到,大热天我们有扇子可以致爽,不要忘记“三边多重铠之甲士,而田野足赤背之农夫。”能推己及人,关心下层,亦难能可贵。韩国学者朴现圭以动物、植物、器物三类题材为主,考察建安咏物赋的行文结构,归纳为三部曲:一本性,“叙述物体的天禀、徒性、体貌以及与该物有关的时地、事物”;二迁命;“叙述环境迁移,命运转变”;三返照,叙述“迁命之后引起的回声,相应的措施与活动,对新变吐露其感受与处境”。(P.662)如此概括,与建安实际大致相符。唐宋之赋则突破这种模式,大致在描述物体本身——联系作者自我——讽谕社会人生,形成新的三部曲。如果联系到下一节要讲的自然现象赋,就更加清楚。《夏,神之喻》《雨赋》六朝描写自然现象的赋较两汉更为丰富,举凡日月风云,雨雪雷电,冬寒夏暑,皆笔之于赋。其基本思路与动植、器用之赋相近,所增加的是透过自然现象以观照民生,乃至评论政治。例如愁霖赋就是。汉末蔡邕有《霖雨赋》,仅存六句。曹丕、曹植、应场王、陈琳有《愁霖赋》,以曹丕赋为佳,其中写到:“岂在余之惮劳,哀行旅之艰难。仰皇天而太息,悲白日之不场日。”其他三篇不曾言及生民,可能文有残缺。西晋陆云(262—303)有《愁霖赋》,因永宁三年(公元303年)大雨十余日而作,对当时景象有生动的描摹,对灾情表示沉痛的关切。“稼穑沉湮,生民愁瘁”,“黍稷仆于中田,匮多稼于亿廪”。“外薄郊甸,内荒都城”,“愁音比屋,叹发屡省。”文末仿效《离骚》之驱役诸神,命令丰隆、赤松、云师赶快结束这场灾难。文章写得郁勃开张,气势跌宕,是魏晋同类赋中佼佼者。同时人傅咸有《患雨赋》,因淫雨九旬不止而发,可见与陆赋不同时。后半段说:“将收雷之要月,弃嘉谷于有成。前渴焉而不降,后患之而弗晴。惟二仪之神化,奚水旱之有并。汤亢阳于七载兮,尧洪汛乎九龄。天道犹且若兹,况人事之不平。”既怨天又尤人,情绪颇为激愤。稍后潘尼有《苦雨赋》,主要描述霖雨情况,最后说:“畏黔首之为鱼,处者含瘁于穷苍,行者叹息于长衢。”傅、潘二赋都比较短,似乎没有展开。同时成公绥有《阴霖赋》,仅存四句。梁张赞《秋雨赋》一改前人之愁苦而极力赞美其去暑来凉,可谓别具一格。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635—689)有《秋霖赋》,重点不在秋雨如何成灾,而在由之引发的愁闷。前半段仿效江淹《恨赋》,列举孔子去鲁,屈原放逐,苏武羁留北海等作为比况。他们虽与霖雨无关,却相通于一个愁字。然后写到“东国儒生,西都才客,屋满铅椠,家虚担石,茅栋淋淋,蓬门寂寂。……抗高情以出俗,驰精义以入神。论有能鸣之雁,书成已泣之麟。皇睹天之淫滥,孰不隅坐而含颦。”卢照邻一生穷困潦倒,情志苦闷,这些话实际上是夫子自道。(P.375)中唐李观(766—794)有《苦雨赋》,大谈哲理和历史。作者以《周易》“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为由头,指出如今天道,人事恰与此相反。接着回顾历史,汤之时,虽有水旱而民不饥,是因为仁君在上,“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早有防灾准备。末段进而强调,“夫尧之水而人不悲者,舜禹稷契之在朝也。夫汤之旱而不不饥者,伊尹仲虺之为臣也。是虽八年之水,贤乎三季;七年之旱,贤乎二世。所谓有德者灾非其青,无德者吾见其无灾而为害也。”不但要有圣君,而且要用贤臣,方能战胜自然灾害。这种见解大大超过一般关心民瘼水平。李观是韩愈的朋友,时人认为其文与韩愈不相上下。此赋深受古文运动影响,以主客问对方式,反复申辩,用大量散句行文,层次清晰,论析严密,可以当作哲理散文来读。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1054—1114),是位关切民生疾苦的诗人,其《暑雨赋》写仲夏时一场淫雨。虽暑热顿消,可是郁蒸莫氵曳,自己有如在蒸笼里煮,浑身骨节难受。联想到小百姓怎么受得了折磨。“哀下土之微生,何是供夫摧折”。稍后薛季宣(字士龙)有《春霖赋》,正值春蚕三蜕,麦苗拔节之时,却降大雨而致春寒,可怜百姓“诉衷鸣于闾闫”,“诉衷肠而无答”。“创余怀而若刈兮,涕纷零其如雨”。张、薛二赋都比较短,取象命意跳跃性太大,结构不够严密。南宋郑刚中(1085—1154)《秋雨赋》,写虽急骤但未成灾的秋雨,立旨不在体物而在言志。作者曾任四川安抚使,长期处于抗金前线,“威震巴蜀”,多次与金人交涉,拒绝割地求和。晚年因忤秦桧,郁郁以终。此赋因秋雨而生感伤,“叹阴晴之递见,寒暑之易流也。君恩重而身莫酬”,“失桑榆者,亦何时而可收?虽使骤漂横落者,尽为孤臣之泪,犹不足以定恸。故不若息群籁,闲清夜,庶予悲之少休。”把个人感情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充满爱国主义精神。这在当时赋中并不多见。略后,杨万里有《秋雨赋》。写秋暑特甚之时,忽然飞雨骤至,儿女缩颈,皆作寒声,杨子亦震掉瑟缩而不宁。面对天气骤变,产生哲理玄想:“思秋气之一涤,不得则思,既得则悲,悲与思其循环,老忽至而不知,俯仰千载,孰能逃此造物之机。”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天象赋。元郝经(1222—1275)有《怒雨赋》,前半段描写暴雨如怒,运用夸张想象,把自然界的各种反响加以神话化。后半段写人的感觉,尽管稚子老媪都吓昏了,自己却独立不惧,“为揽衣而徐起,正衣冠而待旦。……彼自怒而为幻,我惟常而是允。存而守之,一心而定;推而放之,四海而准。又何怒之迁而喜之引也?”郝经作为元朝使臣,被无理羁留于宋十五年,常以忠烈自期。赋中风雨不动视险如夷的形象,正是他亲身体验的写照。我们再来看看大暑赋。王粲、刘桢、陈琳、繁钦,皆有《大暑赋》,可能同时共作。其中王粲最好,写暑热之酷,首先关注的是“征夫瘁于原野,处者困于门堂。患衽席之焚灼,譬烘燎之在床。起屏营而东西,欲避之而无方。”十分真切。曹植、刘桢只讲农夫织妇没法干活,没有提到他们如何难受。陈、应二赋都不全,很像四言诗。西晋夏侯湛、东晋卞伯玉分别有《大暑赋》,只铺写自己如燎如沸,没有涉及劳动大众。隋卢思道的《纳凉赋》,实际上是避暑赋。先写天气如何热,然后写自己跟着皇帝的云车、麟马进入神仙洞府乘凉,没有什么社会意义。北宋欧阳修有《病暑赋》,是一篇讲哲理的骚体赋,专写怎样才能避暑。前半段仿效《远游》章法,设想“东走乎太山……”“西登乎昆仑……”“泛乎南漠……”“临乎北荒……”“四方上下不得以往兮,顾此大热,吾不知所以逃。”面对这些幻想的碰壁,只好在观念中自我化解。“万物并生于大地,岂余身之独遭。经寒暑之自然兮,成岁功而不劳。”“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兮,乃圣贤之高躅。惟冥心以息虑兮,庶可忘于烦酷。”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这就是欧阳修避暑的诀窍。张耒的《病暑赋》作于赴知颖汝州途中,也是骚体哲理赋。文章采用夸张加幻想,写旱魃横行,火神肆虐,连雷神丰隆,雨师飞帘,降水应龙都没有办法。只见林鸟倦飞,野兽逃穴,路上行人虽欲休息,却还得赶路。自己热得竟想变成游水的鱼和吸风的蝉。文末荡开一笔,想到的是,“阴阳循环,靡穷极兮,时至而变,有常则兮。”别看现在这么热,很快就会冷。所以应该“无畏其机,备其极兮。”夏天暑热尚未过去,就要准备冬天御寒。这种想法与众不同,倒也符合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身份。张耒此赋比起他的《暑雨赋》,思想和技巧都要好一些。南宋晁公武有《暑赋》专讲如何避暑。客人向主人建议,到帝王旧苑,江南水域,高山深林中去。主人列举,田亩间农夫,山路中行旅,疆场上战士,市井的贫民,他们在大暑之时能得到片刻休息,就以为至乐。我现在比他们好多了。客以我所居窘迫,我则“自适其适,以休以息,其乐易给,故自居此室,而暑不我疾也。”“吾心湛然,清若止水,屏器尘其已除,视纷华而不起,尚何有于暑哉!”最后批评:“当世之士,恶寒附炎,焦烂不止,弗内省于厥躬,徒咎于一气,亦甚矣!”此赋前半段学枚乘《七发》,但整体来,深受欧阳修影响,思想更深刻,笔法更铺张。南宋刘子翚(1101—1147)是著名理学家,作品颇饶理趣。其《溽暑赋》专讲阴阳二气如何相争以成寒暑。“客有问曰:溽暑何气哉?翁曰:阴阳之争气也。……方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识图与制图》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检测技术与信号处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外体育文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海洋养殖科技革新模板
- 职业导论-房地产经纪人《职业导论》名师预测卷2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综合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家与风格》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餐饮企业雇佣司机专业服务合同3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人科目一考试题库》
- 2024年VB程序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 2024年故宫文化展览计划:课件创意与呈现
- 公共交通乘客投诉管理制度
- 不锈钢伸缩缝安装施工合同
-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报告
- Android移动开发基础案例教程(第2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医保DRGDIP付费基础知识医院内培训课件
- 专题12 工艺流程综合题- 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
- DB32T-经成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采血技术规范
- TDALN 033-2024 学生饮用奶安全规范入校管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