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红楼梦》版本与本底论
一、杨译研究的空白杨贤义和戴尼重复翻译的《红楼梦》是《红楼梦》的三种英语翻译之一。经霍斯和闵福德合作,学术界称之为“杨译”和“霍翻译”。针对《红楼梦》英译的研究也多以这两种译本为主要对照。(1)海内外译学界、比较文学界、外语学界对两种译本的研究基本从两种译本分别问世即告开始,迄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研究者多能从具体文本出发,借助中西方各种翻译理论,针对两种英译本的得失展开评论。综合来讲,对霍译的重视多于杨译,译评也以针对霍译的更多。尽管如此,对于杨译《红楼梦》的关注与评析也积累了许多成果。据笔者考察,海内外对杨译《红楼梦》的评析始于1980年,吴世昌发表于《读书》杂志的一篇文章:《宁荣两府“不过是个屠宰场而已”吗?——论<红楼梦>英译本的“出版说明”》。此文虽然主要针对杨译本的“出版说明”,但其中提出的几点问题却非常值得关注。文中指出“出版说明”中对于《红楼梦》原著的内容介绍存在较大偏差,也缺乏对于作者的生活年代、家庭状况、亲朋交游等必要信息的介绍;此外,尤其援引可靠佐证,强调该“说明”对于此译本的底本介绍存在重大误差。(2)今天回溯《红楼梦》英译的研究历程,笔者发现,对于杨译底本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空白,“底本”问题在翻译研究中引起的关注还远远不够。不仅杨译的底本研究如此,霍译的底本研究也起始不久,仍有一定的研究空间。(3)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国内可见的杨译《红楼梦》评析论文不到十篇。可贵的是,最初的研究者对于《红楼梦》的底本问题不乏关注。江家骏的文章以讨论前八十回译文中的一些具体译例为主,但在注释中对于底本歧异的问题已作出详细说明。(4)九十年代,国内对于杨译《红楼梦》的研究与评论也不过十篇左右,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诗词、联额、成语、俗语等文化因素的翻译。这一阶段,开始出现香港学者洪涛关于《红楼梦》英译研究的数篇论文,其中同时涉及杨译与霍译,对于具体译文的评析多以这两种经典译本的比较为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杨译《红楼梦》引起了更多关注。2000年至2001年间,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每年出现三四篇;2002年至2004年,每年大约十篇;2005年之后,数量出现较明显的增长:2005年二十篇左右,2006至2007年,每年约三十篇;2008年出现的论文数量达到一个高峰,六十余篇;2009、2010年各有五十篇左右;2011年年初至10月初(5),出现的论文也已有四十余篇。纵览新世纪以来的三百多篇译评文章,研究内容仍然偏重文化因素的传达。针对诗词曲赋的译评最多;其次是针对习语、俗语、谚语、熟语、歇后语、双关语等语言特例的研究;此外,宗教词汇、文史典故、章回目录、人物服饰、园林馆阁、节庆民俗、对联匾额、饮食、官职、人物称谓等文化因素负载内容的翻译,都是研究者选择评析的对象。新世纪初,明确从版本学的角度关注《红楼梦》英译的研究者有陈国华和洪涛。他们的研究各有侧重,不过都是从文献学、版本学的角度出发,对包括杨译在内的《红楼梦》数种英译本作出了严谨考证,值得一提。(6)上个世纪的杨译《红楼梦》研究以文本分析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重援引西方的翻译理论,来分析杨译《红楼梦》的翻译特色。研究涉及的理论包括语言学、符号学、阐释学、功能学、文化学、结构学、解构主义、后殖民理论等各个流派对于文学翻译的阐释。语言学派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翻译转换、对等原则,以及文化学派的描述性翻译研究、翻译者主体性研究等,尤其为杨译《红楼梦》研究者重视。其中明确以“译者主体性”研究为标题的论文就有十几篇。多元系统论的理论援引者也较多,其中陈宏薇、江帆的一篇文章,将多元系统论的新视角引入描写性翻译批评方法论,并运用此方法论对跨越160年的九种《红楼梦》英译本进行了历时性描述;还关注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海内外红学界的研究动向对于《红楼梦》英译的影响,以及霍译、杨译本的译者对于原著底本的选择,是新世纪研究成果中难得的综合性研究。与上个世纪的杨译研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世纪以来的译评文章虽然大量增加,对于文化因素翻译的阐释与分析形成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但研究者对于原著底本问题的关注反而少见。颇有一些研究者仅以手边可得的某种《红楼梦》版本为据,忽视了杨译《红楼梦》采用的底本与之可能存在的歧异。相应地,从大量研究文章的参考资料与注释中,也甚少见到对于原著底本出版信息的翔实介绍。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在后文中以具体例证来继续说明。综上所述,杨译《红楼梦》研究经过了上个世纪的发生期、本世纪前五年的发展期、自2006年以来,已经进入研究者众、论文量多、研究方法与角度多样化的繁荣时期。但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的表面之下,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题目宏大而考察量不足,仅针对译文中的片段或个别语言点展开一些论述,即匆匆得出结论,缺乏对译作的整体性关注;(7)——硬性套用西方翻译理论,同时缺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足够了解与把握,将中文与英文作出生硬对比,甚至由此得出错误论断;(8)——忽视杨译《红楼梦》中杨宪益、戴乃迭合作的意义,一味强调霍译《红楼梦》中译者的语言为母语,不顾戴乃迭也是以英文为母语,并在牛津大学接受过正规的学院派人文教育的事实,武断地得出霍译优于杨译的结论;(9)——最后,也是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长期以来忽视《红楼梦》原著底本的歧异,盲目将英译的具体文本与研究者随意选取的某个中文版本对比,得出译者在翻译中进行“意译”、“改写”、“雅化”、“删削”等结论。(10)忽视底本的歧异而对译本进行各种评析,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对译作本身和译者来讲都有失公允。这个问题早有研究者提出,只是关注者少,尚未在研究界形成足够的重视。杨译《红楼梦》作为中文外译的一个经典文本,在国际文化交流与中国古典文化传播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值得研究者认真考察中英文全本,进行整体性研究。而整体研究的第一步,首先应该是通过百二十回译本与底本的对照细读,确认杨译的底本究竟为何,从而确定今后的翻译研究中,对于杨译的得失成败进行评判,应以怎样的中文版本为依据。本文接下来的部分,就从描述底本问题的提出开始,以《红楼梦》“回目”的翻译研究为个案,来梳理历年来杨译《红楼梦》研究中的成果与误区。二、后四十回的“出版本”是谁?前面提到,吴世昌1980年发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出《红楼梦》英译的“底本”问题:一九七九年八月五日,《人民日报》刊载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报道《红楼梦》英译本己译成,由外文出版局分三册陆续出版,并介绍了译者杨宪益同志和他夫人英国专家戴乃迭对于这一工作认真严肃的态度。为了挑选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经过慎重研究,译本前八十回依据北京图书馆珍藏的抄本<脂京本>,后四十回依据<程甲本>即一七九一年初排本……”这一报道,除了“北京图书馆”应作“北大图书馆”外,基本是正确的。新华社的消息采自译者本人,当然可靠,只是在记录时错了一个字,或漏了“大学”二字。但是,英译本第一册卷首的一篇冠冕堂皇的“出版说明”最后一段讲到所用版本,却作了如下完全不同的“说明”:“这部小说的版本可分为两类八十回的早期手抄本和一百二十回的排字木。我们的前八十回是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五年九月影印上海有正书局大约一九一一年的石印本……后四十回则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九年据一七九二年活字本按即程乙本的重印本……”这就怪了。译者明明告诉新华社记者说,他们根据北大图书馆的<脂京本>译出前八十回,而出版者却偏偏说是用<有正本>的复制本译出前八十回。译者明明说,后四十回是据<程甲本>译出,而“出版说明”偏偏说是据<程乙本>。读者不免要问究竟谁说的对?很显然,“出版说明”的作者不是译者,他所指的版本是他主观愿望所赞成的版本,不是译者放在桌上据以翻译的本子。英译本的读者如果根据“出版说明”,用<有正本>对照译文,他会发现很多不同的段落(因为<有正本>文字有不少删改),因此会责怪译文不忠实;这样,不但有损于译者的名誉,也连累出版者的名誉同受损害。“出版说明”的作者对此应负法律责任。(11)短短几段话,提出的问题非常明确。无论“出版说明”作者是谁,杨译《红楼梦》的底本究竟是不是这位作者“主观愿望所赞成”的版本,该说明的英文版毕竟从译文正式出版之日起,就附在整部译作之前,客观上讲,是英文读者与研究者接触到的首要信息。其中郑重交待的底本资料是否属实?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事实上,吴世昌的这篇文章发表不久,就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杨译的评论文章中即已出现对此作出的说明:由此可见,杨译《红楼梦》的底本存疑问题,从三卷全译本问世之日起就存在,并且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不过从上文来看,吴世昌提到的《人民日报》的消息,后来的研究者查阅未获。那么,是否是吴世昌误记呢?换言之,吴世昌文中提到的报道,实情究竟如何?为了确认这一点,笔者查阅当年的《人民日报》,找到了吴世昌文中提到的一个重要旁证:《人民日报》的那篇文章。经查考,吴世昌文中确有误记,一九七九年的《人民日报》上的确刊发了该消息,但不是八月五日,而是五月八日的报纸上刊发的。全文如下:《红楼梦》英文全译本出版据新华社北京五月七日电《红楼梦》英文全译本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册陆续出版。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是由六十五岁的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夫人、英国专家戴乃迭合作翻译的,并由画家戴敦邦绘制了彩色插图。《红楼梦》流传版本很多,为了选择更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译者请教了吴世昌等著名红学家。经过慎重研究,译本前八十回依据北京图书馆珍藏的抄本“脂京本”,后四十回依据“程甲本”。全书译毕后,曾由吴世昌审阅和校正。《红楼梦》中诗词较多,还有许多典章制度、文物和中药名称,翻译时颇费周章;译者请教了国内有关专家,查找了许多翔实可靠的资料。在翻译诗词时,他们的原则是尽可能使译文保留中国古典诗词的风格,力求信、达、雅。对一些双关语也作了必要的注释。至此,问题已经基本明确。关于杨译《红楼梦》底本的选择,译者与审校者都在报刊上正式声明:前八十回根据<脂京本>,也即红学界通称的<庚辰本>;后四十回根据<程甲本>。然而,他们的声明,却与《红楼梦》英文译本的“出版前言”中的说明,存在明显的矛盾。一方面是直面读者的出版信息,另一方面是译者与审校者在正式出版的报刊上提出的确凿陈述。后来的翻译研究者真不知该以哪一方的意见为准。而吴世昌文中提出的隐患(13),在后来多年间的翻译研究中,果然屡屡出现,并且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杨译《红楼梦》的底本问题,后来并非无人关注。不过也许是未能注意到吴世昌的那篇文章,有底本意识的研究者多数以杨译“出版说明”的文字为准,判定杨译前八十回的底本是<有正本>,后四十回则为<程乙本>。也有学者从回目与正文的具体译例分析,推断杨译底本非只一种,仅前八十回的文字里,就存在或根据<有正本>、或根据<庚辰本>翻译的情形。洪涛在2005年之后发表的多篇文章里对此均有分析。例如:杨译第三回的回目(LinJu-haiRecommendsaTutortoHisBrother-inLaw/TheLadyDowagerSendsforHerMotherlessGrand-Daughter)明显是根据戚序本系统的文字翻译的。第三回的内文:“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杨译此句看来是根据庚辰本之类的本子来翻译的。第十九回内文,从袭人与宝玉的对话译文分析,戚序本系统的本子应该就是杨氏夫妇所采用的底本文字。(14)从回目看,杨译本似是依照戚序本系统的文字来翻译,如第八回、第六十七回。第五回内文“(钗黛)一如娇花,一如纤柳,各极其妙……”杨译本中的flower,willow等语,应该是根据戚序本系统的文字翻译出来的。第四十一回,茄鲞的做法,杨译很可能是根据庚辰本来翻译的。(15)以上数例中出现的“戚序本系统”,从广义上讲,包括<戚正本>、<戚宁本>、<戚沪本>三种版本。其中<戚正本>也即红学界通称的<有正本>。从狭义上讲,<戚序本>也可单指<有正本>。这是《红楼梦》版本流传中的通识,毋须多辩。据笔者考察,洪涛提出的上述问题的确存在。笔者通过对比杨译《红楼梦》与<有正本>、<庚辰本>两种底本的相关文字,可以确定:第三回内文、第四十一回的上述几处文字,杨译均依<庚辰本>的相关内容翻译;而第三回回目、第十九回袭人与宝玉的对话,杨译系据<有正本>翻译;第五回的那一处文字,则为<有正本>所有,<庚辰本>并无。杨译系用忠实流畅的译笔,完全依<有正本>译出:想世人目中各有所取也。按黛玉、宝钗二人,一如娇花一如纤柳,各尽其妙,此乃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耳。以上几种译文与底本文字的对照,不过说明杨译底本有可能部分选用<有正本>,另外部分则选用<庚辰本>内容。从其他例证可以看出,杨译底本所参考的,可能还有更多的版本。洪涛推测:“杨宪益、戴乃迭所据以翻译的《红楼梦》底本不止一个。”(17)的确如此。譬如:第十四回有正:若到了荣府,宁府的人又跟到荣府;既回到宁府,荣府的人又找到宁府。庚辰:刚到了荣府,宁府的人又跟到荣府;既回到荣府,宁府的人又找到荣府。回译为中文,应为:刚到了宁府,荣府的人又跟到宁府;既回到荣府,宁府的人又找到荣府。从回译文字与两种底本文字的对照来看,英文基本根据<庚辰本>翻译,但根据文章内容上的逻辑略有改动。疑为参照<梦稿本>而改。第十八回有正:又有林之孝来回,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庚辰:又有(秦)林之孝来回,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回译为中文,应为: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的二十四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尼姑、道姑各十二个。从上下文来看,此处的“林之孝”应为“林之孝家的”,两种底本文字均误。小尼姑、道姑的人数,两种底本均为“十个”,但英文为“二十四个,尼姑、道姑各十二个”。这两处英文的处理,应系参照后文内容或其他版本作出的修改。综上可知,通过谨严的文本细读,从杨译《红楼梦》的英译文与可能的底本对照中可以发现:杨译的底本情况比较复杂,绝不可一概而论。而全译本的“出版说明”与《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吴世昌的文章,也不可盲目相信。要判定杨译的底本情况究竟如何,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全文细读,根据具体的翻译例证来作出论断。若非如此,恐怕难以避免由于不了解原著底本歧异而对杨译的译文及翻译策略作出不当论断的情形——而这种情形,在过去的翻译研究中并不鲜见。下面,笔者将以杨译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回目”翻译的研究为例,来作简要分析。三、《红字》第八十回的翻译解释对于杨译《红楼梦》回目翻译的专题研究,始于1999年吉海虹的一篇文章。(18)截止到2011年九月,已经有二十余篇学术论文,以杨译《红楼梦》的回目翻译为主题。综合来看,研究者的出发角度与援引的翻译理论各有特色,普遍关注到原著回目的形式特色与文史典故的阐释,对译者的文化策略也提出一些探讨。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研究者对于原著底本情形的相对陌生,造成引用中文资料时出现的一些偏差。部分研究甚至由于选用了不同的原著底本,而对于中英文对照时不相契合的情况,得出译者抛开原文“重新构思”,甚至“自拟标题”的结论。杨氏夫妇翻译的《红楼梦》的章回目录有几回是自拟的标题。笔者以为自拟标题没有必要,因为译文读者想了解的是原文作者的思想而不是译者的思想,译者的任务是在译文中为原文找出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而不是修正或改写原文。倘若译者自拟的标题又不如原文的恰当,自拟标题就更显多此一举了。(19)评论者对于“译者的任务”的规定无可厚非,但译者是否真如评论者所言,“多此一举”,“自拟”出不如原文恰当的标题了呢?文中举出了两个例证,一是: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杨译:直译回中文:林如海将一位家教推荐给妻子的兄弟;老太君派人来接丧母的[外]孙女。另一个例子是: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杨译:直译回中文:李嬷嬷劝阻饮酒而招人讨厌,宝玉摔了茶杯,大发脾气。单从字面来看,这两处回目的英文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确实相距甚远。评论者因而认为这是译者自拟的标题,前例导致“原文包含的信息大量丢失,而且此句的自拟翻译并不能概括该章的主要内容,标题的功能也就随之失去了”;后例则是对该章主要内容的歪曲:“杨先生截取了这一回中的一个事件即……李嬷嬷倚老卖老不准宝玉喝酒并且偷喝了宝玉的茶,宝玉因而大怒摔杯作为该回的标题。而原文作者所拟标题概括了另一事件:金莺通过比较宝玉的通灵玉与宝钗所戴金锁上篆刻的文字而表露了宝玉与宝钗是天生一对的意思,恰逢黛玉探访宝钗碰见宝、钗二人在一起而有些吃醋。”评论者继而提出了这样的批评: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红楼梦》是以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一部小说,其它事件均是围绕这条主线展开的。作者在构思小说结构时自然最清楚他在每一章所要表(20)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那么,他所拟的标题自然也最具概括性。……所以,这一回的标题根本无需重拟。(21)无论是导致原文信息的大量丢失,还是对于原文主要内容的擅自改动,都称得上是颇有分量的指责。之所以出现这种失误,原因可能是译者对原文的不熟悉、不尊重;也可能是才力不逮或是不够负责,在翻译过程中有避重就轻、玩忽职守的嫌疑。然而,事实果然如此吗?前文提到,杨译本前八十回的底本存在两种可能:<有正本>或<庚辰本>。<庚辰本>的回目确如上文作者所示,但<有正本>这两章的标题却另有其文: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八回:拦酒兴李奶母讨厌,掷茶杯贾公子生嗔如果译者根据的底本是<有正本>,那么杨译这两章的英文回目是根据中文直译的结果,并不存在“自拟”的问题,更谈不上对原文信息的丢失或主要内容的改动。评论者的指责,恐怕难以成立,更难令人信服。(22)对于《红楼梦》回目的翻译研究,与其他内容的研究一样,也存在杨译与霍译的对比研究。颇有一些研究者通过两种译文的对照,体会到同一种中文可以敷演出英文中的多种表达方法。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在没有对原著底本细究的情况下,根据一两则例证就得出结论。譬如: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杨译:WhiteSnowandRedPlum-BlossomMaketheGar-denEntrancing/GirlsEnjoyRusticFareataVenisonBarbecue霍译:Redflowersbloombrighterindazzlingsnow/Andvenisonreeksstrangelyonrosebudlips本回写栊翠庵外白雪红梅的美景以及大观园里众姐妹烤鹿肉的乡村野趣。……原文中的“琉璃世界”比喻大雪过后洁净剔透的美妙景色,同时也暗含地点是在佛门栊翠庵之外。……杨译保留了“白雪”、“红梅”、“鹿肉”的意象,字面上增加了原文隐含的意义“乡村野趣”。传达了原文的字面意义,再现了原文的色彩感。(23)霍译的英文基本是对中文回目的直译,杨译的文字却有一些出入。杨译英文直译回中文应该是:白雪红梅使得园林景色诱人,女孩子们烧烤鹿肉享受乡野之趣。此论者提到杨译“字面上增加了原文隐含的意义‘乡村野趣’”,却对意义重大的“琉璃世界”的隐去未作评论。事实上,<有正本>此章的回目为:白雪红梅园林佳景,割腥啖膻闺阁野趣如果杨译如“出版前言”所述,确实采用<有正本>为底本,则此回回目的译文,其实是对原文的直译,既未增加,也未减少。此处所论的“增加”,极有可能是由于对照了其他底本而出现的推断,并不能据以说明译者的功力与翻译策略。同理,第六十九回回目的两种英译,也是多位研究者关注的对象:杨译:AHen-PeckedYoungProfligateTakesaConcubineinSecret/AWantonGirlMendsHerWayandPicksHerselfaHusband直译回中文:惧内的纨绔公子偷娶小妾,水性扬花的姑娘改弦更张选了丈夫。霍译:JiaLian’ssecondmarriageiscelebratedinsecret/AndthefuturemarriageofSanjiebecomesamatterofspeculation直译回中文:贾琏再婚偷偷成礼,三姐心心念念想着出阁。不止一位研究者选取此回回目的翻译作为例证,论述两种英译灵活处理的成就:霍译采用还原法只译贾琏和尤三姐,略去尤二姐和柳湘莲,变为用婚姻(marriage)的重复来对照述说本回内容。……杨译则完全绕开对于具体人物称谓的提及,他运用形象化加概念化的手法重新构思回目,在叙事中对人物有所评论。(24)相比之下,杨译是根据小说上下文进行的翻译,更注重意义的传达,而霍克斯的主要目的在于保留原文的形式……以期实现文化的传真。(25)这些研究对两种译作都是本着尊重的态度进行的分析,也尽可能地对译者的辛勤劳动作出了充分肯定。但是,对翻译的赏鉴如果不能基于译文与原文的翔实对应,那么只能成为一种善意的误读。详情如下:研究者拿来与英文对照的底本文字,均为<庚辰本>等底本的回目:贾二舍偷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二郎而这一回在<有正本>中的回目文字,却是另一种面貌:膏粱子惧内偷娶妾,淫奔女改行自择夫从内容可见,霍译确系根据上一种底本所译,从形式到内容都基本贴合原文,略有变动;但杨译此处文字如果系根据<有正本>而来,那么必须承认,这是从句式到内容都十分忠实于原文的翻译。研究者对杨译如何变通,甚至根据上下文自行改变回目文字的分析,都成了无本之木,令人费解了。杨译《红楼梦》研究者对于底本问题的隔膜,还有一个现象比较明显,那就是相关研究对于《红楼梦》版本问题的忽视。笔者统计了回目译评的二十一篇学术论文,有十篇均未提及文中引用的中文来自何种版本;而参考书目中列出中文来源的,则为各家出版社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版的《红楼梦》,如岳麓书社(1987)版、三秦出版社(1992)版、上海古籍(1998)版、金城出版社(1998)版、大中华文库(1999)版,作家出版社(2006)版,而数十年来流传最广、受众最多的人民文学版,仅占其中一小部分。版本诸多,其中底本和汇校文字的参差岐异之多之复杂,可想而知。此外,其中有些版本的文字,恐怕未必全靠得住。譬如,有些译评中已经出现诸如“薛宝钗羞笼红麓串”、“王熙凤正言谈妒意”、“失锦衣贫女耐嗷嘈”等错讹。英译研究者如果不能分辨各种版本的优劣与歧异,不能确定英译文字依据的底本内容究竟如何,那么对英译成败得失的评判,该当从何入手,又何以深入呢?四、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确定》前八十回目以上数例不过是杨译《红楼梦》研究中的一个侧面。即使只考察回目的翻译研究,也不难发现,杨译的底本情况复杂,值得细究。笔者梳理了杨译前八十回的回目翻译,发觉<有正本>与<庚辰本>文字上存在明显歧异的就有二十二处,而除第二十五回、第四十二、第六十一回之外,其余各处的歧异,杨译都是以<有正本>为据的。详见以下中英文对比: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有正)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庚辰)TheGoddessofDisenchantmentinHerKindnessSecretlyExpoundsonLove灵石迷性难解仙机警幻多情秘垂淫训(有正)尤氏女独请王熙凤贾宝玉初会秦鲸卿(有正)LiteraryTalentIsTestedbyComposingInscriptionsinGrandViewGardenThoseLosingTheirWayatHappyRedCourtExploreaSecludedRetreat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怡红院迷路探深幽(有正)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庚辰)(26)庆元宵贾元春归省助情人林黛玉传诗(有正)TwoSagesSeetheJadeofSpiritualUnderstandingintheDreamofRedMansionsChapter25ADreamDuringtheEmbroideringofMandarinDucksinRedRueStudioForetellstheFuture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有正)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花院(庚辰)GrannyLiuSuccumbstoWineinHappyRedCourt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老妪醉卧怡红院(有正)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庚辰)TheLadyoftheAlpiniaWarnsAgainstDubiousTastesinLiterature蘅芜君兰言解疑语潇湘子雅谑补余香(有正)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庚辰)GirlsEnjoyRusticFareataVenisonBarbecue白雪红梅园林佳景割腥啖膻闺阁野趣(有正)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庚辰)InWarmScentedArbourFineLanternRiddlesAreMade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创制春灯谜(庚辰)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有正)慧紫鹃情辞试宝玉慈姨母爱语慰痴颦(有正)UndertheShadeofanApricotTreeanActressMoundsHerStageLoverTheMasterofHappyRedCourtSympathizeswiththeGirl’sInfatuationAChasteGirlinSadSeclusionWritesPoemsonFiveBeautiesAWantonGirlMendsHerWaysandPicksHerselfaHusband膏梁子惧内偷娶妾淫奔女改行自择夫(有正)见土仪颦卿思故里,闻秘事凤姐讯家童(程甲)(30)TheTaoistPriestWangPrescribesaCureforaShrew懦弱迎春肠回九曲娇怯香菱病入膏肓(有正)庚辰本此回内容前无回目名称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程甲)综上可见,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回目,多数依据<有正本>,少数以<庚辰本>为据。而<庚辰本>缺失的内容,有些依据<有正本>,有些根据<程甲本>补足。在<有正本>与<程甲本>出现歧异的时候,译者选择的底本也或此或彼,不可一概而论。单从前八十回回目翻译的情形来看,杨译《红楼梦》的底本也不止一种,极有可能是以<有正本>为主,参考<庚辰本>,以<程甲本>等为补充。这种情况,与英文版“出版前言”的说明、《人民日报》报道、吴世昌文章所述的底本情形,都是不尽相符的。要考察清楚杨译的底本究竟如何,还需要研究者回归中英文文本,进行细致严谨的考订。而对杨宪益、戴乃迭在《红楼梦》翻译过程中究竟作出了怎样的努力,采取了什么样的翻译策略,也必须实事求是地从底本的考订出发。可以说,底本的确认,是《红楼梦》翻译研究的首要问题,不容忽视,也是亟待解决的。五、《病品》面波,于80年月锚着,吴世昌国际图书馆《个人字》,《适用本》本,是在双方大有可为回目的对照能够说明底本问题的复杂性,却不足以作为充分参照,得出令人信服的判断。如要考证出杨译《红楼梦》底本的确切情形,为今后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个可靠的研究基础,最务实的方法应是回归文本,以杨译三卷本的《红楼梦》英文,去对照<有正本>、<庚辰本>、<程甲本>、<程乙本>这几个有可能的版本,以期厘清杨译所据的中文原文究竟是何种样貌。另一方面,从过去三十余年的研究可见,迄今为止,杨译《红楼梦》的研究都限于对部分文本的片段式解读,缺乏对三卷本译作的整体性关注与细读。此外,研究者对杨译《红楼梦》的翻译成书过程也缺乏细致完整的考察。而实际上,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红楼梦”一节的译文,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国文学》英文版发表的《红楼梦》英译片段,再到后来的全译本,杨宪益、戴乃迭对于《红楼梦》的翻译是经过许多推敲的。仅从书名一例,就可看出前后的几次改动。最初是TaleofaRock(31)与ADreamofRedMansions并提,前者对应《石头记》,后者对应《红楼梦》;后来部分章节陆续发表时,改为ADreamofRedChamber(32),最后才定名为ADreamofRedMansions。对于杨译《红楼梦》翻译过程的梳理与评析,也将是笔者研究课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此前研究者的诸多成果,都是难得的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薪火相传,自是为学之道。前辈学人筚路蓝缕,创作出中文外译的一部部经典作品,后学者理应尊重史实,不虚美,不隐恶,实事求是,还译者与译作一份历史的公正。笔者的努力,正是从此出发。杨宪益、戴乃迭二同志合译的《红楼梦》……第一、二册曾经吴世昌同志逐字逐句审校……英译本的前八十回,原文据北大图书馆的<脂京本>,即《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四十回的英译,原文据<程甲本>。至于英文版第一册卷首的“出版说明”中所谓前八十回译文据<有正本>,后四十回据<程乙本>等说法,都是与事实不符的。关于这点,可参看吴世昌同志发表在1980年第2期上的文章。在该文的开头吴世昌同志说“一九七九年八月五日,《人民日报》刊载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报道《红楼梦》英译本已译成……这里所说的日期,恐记忆有误,因我查阅了当天的《人民日报》,似未见有此条消息。”(12)Intheeyesoftheworld,everyonehassomemerits.InthecaseofTai-yuandPao-chai,onewaslovelyasaflower,theothergracefulasawillow,buteachcharminginherownway,accordingtoherdistinctivetemperament.(16)WhenshewenttotheNingMansion,servantsfromtheJungMansionfollowedherthere;whenshereturnedtotheJungMansion,servantsfromtheNingMansionwouldcomeafterher.Justatthistime,LinChih-hsiao’swifecametoreport,“Thetwenty-fourlittlenuns—twelveBuddhistandtwelveTaoist—whomIselectedandpurchasedhavenowarrived.”LinJu-haiRecommendsaTutortoHisBrother-inLaw/TheLadyDowagerSendsforHerMotherlessGrand-DaughterNannyLiMakesaNuisanceofHerselfbyWarningA-gainstDrinking/Pao-yuBreaksaTeacupandFliesintoaTemperLinJu-haiRecommendsaTutortoHisBrother-inLawChapter3TheLadyDowagerSendsforHerMotherlessGrand-DaughterTheSpiritualStoneIsTooBemusedtoGrasptheFairy’sRiddlesChapter5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庚辰)Chapter7MadamYuInvitesHsi-fengAloneAtaFeastintheNingMansionPao-yuFirstMeetsChinChung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庚辰)Chapter8NannyLiMakesaNuisanceofHerselfbyWarningA-gainstDrinkingPao-yuBreaksaTeacupandFliesintoaTemper拦酒兴李奶母讨厌掷茶杯贾公子生嗔(有正)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庚辰)Chapter17第十七回至十八回Yuan-chunVisitsHerParentsontheFeastofLanternsChapter18Tai-yuHelpsHerTrueLovebyPassingH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打印创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结构设计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三维动画MAY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江师范学院《SAS与统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重庆市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长春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航空学院《老年认知症的筛查与干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会展设计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环境分析技术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平抛运动的经典例题
- 录井作业现场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 2025年度商会工作计划
-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 施工现场5S管理规范
- 投资学基础(第二版)教案全套 李博
- 【MOOC】中级财务会计-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延续护理服务课件
- 2024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
- 【MOOC】断层影像解剖学-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件全套 陈冬花 第1-10章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概述-小学英语课堂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