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卫生专业资格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_第1页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_第2页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_第3页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_第4页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79)(总分99.XX99,考试时间120分钟)不定项选择患者女,34岁。左大腿明显肿大,步行沉重感1年。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大腿中下1/3以下体积明显增大,可见弥漫性呈念珠状或索状弯曲迂回的粗大而带搏动的血管,触之质地柔软而有弹性,有压缩感,皮温较健侧增高,可扪及持续震颤,听诊可闻及连续性吹风样杂音。首先要做的检查是X线片B超CT选择性动脉造影PET女,18岁,因颈部肿物1年就诊,无任何自觉症状。查体:脉搏88次/分,甲状腺双侧对称性肿大,质软,随吞咽活动。根据以上临床特点,给予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2年后病人再次就诊,述平卧时憋气,应建议病人接受何种治疗加大甲状腺素量手术治疗可继续观察3个月加大激素量加大抗甲状腺药物量患者女,34岁。左大腿明显肿大,步行沉重感1年。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大腿中下1/3以下体积明显增大,可见弥漫性呈念珠状或索状弯曲迂回的粗大而带搏动的血管,触之质地柔软而有弹性,有压缩感,皮温较健侧增高,可扪及持续震颤,听诊可闻及连续性吹风样杂音。治疗宜采取激素、干扰素治疗注射硬化剂局部放疗介入栓塞治疗准备充分后,手术切除患者男,60岁。右侧鼻翼皮肤病损,反复出现破溃,面积逐渐扩大6个月。检查:右侧鼻翼可见一约1.0cmx1.0cm表浅溃疡,表面由一层黑褐色痂皮覆盖,边缘略高出皮肤。腮腺区和下颌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诊断首先要考虑的是皮脂腺囊肿破溃伴感染表皮样囊肿破溃伴感染

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女性,50岁,颈部一颗色素痣近来迅速增大,破溃,色素加深,周围出现卫星状小黑点,局部淋巴结肿大进一步检查手段针吸活检切除活检切取部分组织活检淋巴活检胸片患者男,60岁。右侧鼻翼皮肤病损,反复出现破溃,面积逐渐扩大6个月。检查:右侧鼻翼可见一约1.0cmx1.0cm表浅溃疡,表面由一层黑褐色痂皮覆盖,边缘略高出皮肤。腮腺区和下颌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为明确诊断,首先要做的检查是脱落细胞学检查穿刺活检局部活检切除活检影像学检查女性,50岁,颈部一颗色素痣近来迅速增大,破溃,色素加深,周围出现卫星状小黑点,局部淋巴结肿大目前最适宜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局部淋巴清扫放疗化疗免疫治疗患者男,60岁。右侧鼻翼皮肤病损,反复出现破溃,面积逐渐扩大6个月。检查:右侧鼻翼可见一约1.0cmx1.0cm表浅溃疡,表面由一层黑褐色痂皮覆盖,边缘略高出皮肤。腮腺区和下颌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较合理的治疗方法是化疗放疗局部手术切除手术扩大切除手术切除+放疗女性,50岁,颈部一颗色素痣近来迅速增大,破溃,色素加深,周围出现卫星状小黑点,局部淋巴结肿大最可能的诊断交界痣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癌淋巴瘤男性,45岁,发现左背部一直径1cm圆形肿物1年,近日肿物局部红肿、疼痛,增大至2.5cm,与皮肤有粘连,基底活动,压痛(+),有波动感,肿物表面的皮肤有一黑点状物与肿物相连。最可能的诊断为( )。脂肪瘤感染

血管瘤感染色素痣感染皮脂腺囊肿感染表皮样囊肿感染患者女,25岁。发现背部包块2年,包块明显增大,伴疼痛1周。查体:背部右侧可见一隆起于皮肤表面的包块,直径约3cm大小,与皮肤有粘连,表面红肿,皮温增高,压痛明显,有波动感。最可能的诊断是皮肤疖肿混合瘤伴感染皮脂腺囊肿伴感染脂肪瘤伴感染纤维瘤伴感染男性,45岁,发现左背部一直径1cm圆形肿物1年,近日肿物局部红肿、疼痛,增大至2.5cm,与皮肤有粘连,基底活动,压痛(+),有波动感,肿物表面的皮肤有一黑点状物与肿物相连。首选的治疗是()。热敷切开引流全身应用抗生素肿物切除局部外用抗生素患者女,25岁。发现背部包块2年,包块明显增大,伴疼痛1周。查体:背部右侧可见一隆起于皮肤表面的包块,直径约3cm大小,与皮肤有粘连,表面红肿,皮温增高,压痛明显,有波动感。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扩大切除肿物口服抗生素切开引流局部理疗先抗感染,控制后手术切除女,18岁,因颈部肿物1年就诊,无任何自觉症状。查体:脉搏88次/分,甲状腺双侧对称性肿大,质软,随吞咽活动。根据以上临床特点,目前适宜的诊治措施是立即手术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给予小剂量甲状腺素给予抗生素患者女,34岁。左大腿明显肿大,步行沉重感1年。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大腿中下1/3以下体积明显增大,可见弥漫性呈念珠状或索状弯曲迂回的粗大而带搏动的血管,触之质地柔软而有弹性,有压缩感,皮温较健侧增高,可扪及持续震颤,听诊可闻及连续性吹风样杂音。最可能的诊断是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血管畸形动静脉痿混合性血管瘤

A1/A2题型有关表皮囊肿,下列表述哪项不正确多因外伤后皮肤碎片植入而产生囊为单个或多个,基底可以移动,但与皮肤常有粘连囊内充满角质物及毛发手术切除时,宜包括表皮和囊肿周围的皮下组织,可疑恶变时切除范围应扩大其囊壁为皮肤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的组织结构,无真皮组织层对于皮肤癌描述不正确的是多见于白色人种常见的有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两种本病多见于男性好发于50岁以下人群多发生的部位是人的裸露部位临床不需要处理的色素痣是生长在易受摩擦部位的色素痣位于掌、足底、阴囊等处的交界痣出现卫星色斑及色素环,界限不清出现放射状向周围扩展,不明原因的区域淋巴结肿大痣的数量超过20个下列选项中,哪项不符合神经纤维瘤的临床特点来源于神经束膜、外膜或内膜等支持细胞常为多发性常有家族倾向皮肤常伴有淡棕色或深棕色色素沉着恶变倾向高皮肤鳞癌的病理学分级中,下列错误的是I级:指未分化细胞不足25%II级:指未分化细胞占50%III级:指未分化细胞占75%W级:全部为未分化细胞V级:全部为极幼稚细胞患者男,33岁。洗澡时无意中发现颈后部有一明显隆起的包块,无痛,平时亦无特殊症状。查体:颈后部可见一明显隆起的包块,大小约9cmx6cm,质中,表面光滑,边界不清,无动度,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皮肤颜色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脂肪瘤脂肪垫巨大皮脂腺囊肿纤维瘤神经鞘瘤下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来源于皮肤或附件基底细胞,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颜面及颈部以局部形成溃疡为主要表现,呈浸润性生长,恶性程度低,病程发展缓慢

早期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病理可分为结节溃疡型、硬化型、色素型、浅表型对化疗不敏感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由淋巴管和结缔组织组成的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由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或淋巴管扩张而成多数在幼年时期出现分为3种类型:毛细管型、海绵状型和囊肿型毛细管型最多见单独应用化学疗法即能够治愈的是乳腺癌肾母细胞瘤Burkitt淋巴瘤颗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对于皮肤癌治疗描述不正确的是手术疗法适用于各期皮肤癌必需进行预防性清扫其基底细胞癌型对放射线十分敏感化学疗法一般只作为一个综合疗法,少有单独应用物理疗法对I期癌变有效而安全有关交界痣的概念和特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痣细胞集中分布在表皮、真皮的交界位置处于良恶性交界状态可发展为黑色素瘤可分布于任何部位宜手术切除下列选项中,哪项不符合神经纤维瘤病(又称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的临床特征肿物多发,少则几个,多则成百上千肿物沿神经干走向生长,皮下梭形肿物相互融合形成巨大包块,迅速发生恶变皮肤出现咖啡斑(色素沉着)波及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引起智力不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关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多见于成年人,常发生于头颈、阴茎及四肢早期即可形成溃疡,经久不愈,常伴有感染、恶臭常继发于皮肤角化症、黏膜白斑、慢性溃疡和慢性窦道开口一般不发生转移治疗以手术为主,切除应包括肿瘤外周2cm以上正常组织患者女,42岁。右下肢增粗,畸形,疼痛伴功能障碍7个月。查体:右下肢从大腿根部延至小腿和足背明显增粗畸形,可见广泛、不规则的连绵起伏相连的柔软肿块隆起呈念珠状,有的可触到硬结,皮肤变薄呈紫灰色,皮温增高,触之有压缩性和震颤搏动感,听诊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压闭近心端血管搏动及杂音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曲张伴交通支功能不全以下纤维瘤和瘤样纤维病变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黄色纤维瘤位于真皮层及皮下,常与外伤有关,多见于躯干、上臂近端带状纤维瘤常位于腹壁,为腹肌外伤后或产后修复性纤维瘤隆突性皮纤维肉瘤为高度恶性隆突性皮纤维肉瘤位于真皮层,突出体表,多见于躯干,有假包膜黄色纤维瘤一般直径在1cm以内毛细管型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中,不包括常见于面、颈等部位主要生长于皮肤组织中,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淋巴管扩张而成也可生长在皮下脂肪和深筋膜淋巴管内充满淋巴液,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凸出的肿块肿瘤表面无色、柔软,压迫时可使之稍缩小,常无自觉症状血管瘤较多发病的年龄段是婴儿期儿童期或青春期青少年或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黑色素瘤为良性肿瘤,不需要手术处理低度恶性肿瘤,可做手术刮除高度恶性肿瘤,局部扩大切除中度恶性肿瘤,局部切除即可高度恶性肿瘤,以放疗和化疗为主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血管瘤的分类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假性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蔓状血管瘤下列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前者来源于神经鞘细胞;后者来源于神经束膜、外膜或内膜支持细胞前者常见于正中神经干、尺神经干、坐骨神经及桡神经;后者常见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的任何部位前者多为单发;后者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常见前者的神经纤维穿过瘤体;后者的神经纤维不穿过瘤体前者分为中央型和边缘型;后者瘤内可有脂肪和毛细血管患者女,25岁。发现右背部包块2年。查体:右背部有一皮下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直径约3.0cm,质中,光滑,界限清楚,基底可推动,与皮肤粘连,中央部位可见有一粉刺样小黑点。最可能的诊断是

脂肪瘤纤维瘤皮脂腺囊肿混合瘤淋巴瘤患皮肤癌的病因学中,无关的是长期日光暴晒或受到过量的放射线照射长期接触沥青、煤焦油、砷剂等化学物质不良嗜好,如酗酒、吸烟等慢性溃疡或窦道、慢性肉芽肿遗传因素下列海绵状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面部、颈部、唇舌口腔黏膜、躯干、四肢及外阴等均可发生主要生长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肌间结缔组织间隙中呈多房囊腔,囊壁较厚,充满淋巴液,压之有伸缩性表面皮肤色素沉着明显可在局部产生各种巨舌、巨唇或巨肢等畸形浅表皮样囊肿好发于头面及背部肘部、臀部手腕足背眉梢或颅骨骨缝创伤性神经瘤指的是( )。神经损伤后被周围纤维组织包裹神经损伤后被瘢痕组织包裹神经损伤后与局部结缔组织长在一起神经被血肿包裹神经损伤后与异物卷曲成团有关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由中胚叶组织发展而来婴儿多见,可发生于头面、四肢等部位大多数为错构瘤有些能够自行停止生长或消退只能通过手术治疗下列对淋巴管瘤的概述中,不正确的是由淋巴管和结缔组织组成的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由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或淋巴管扩张而成多数在幼年时期出现,多发生在皮肤,也可发生在口腔黏膜分为毛细管型、海绵状型和囊肿型三种类型淋巴管瘤的类型中,毛细管型最常见患者男,45岁。发现全身多发性包块,偶有疼痛2个月。查体:胸、腹壁及双上肢皮下对称性散在分布多个肿物,直径为1.0〜2.5cm不等,质软,边界清,有分叶感,活动度较大,无触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多发性皮脂腺囊肿多发性纤维瘤多发性脂肪瘤多发性神经鞘瘤多发性混合瘤以下神经鞘瘤的特点,错误的是位于体表者多沿神经干分布肿瘤是良性的,极少恶变手术时应沿神经纵行方向切开包膜皮肤常有色素沉着由神经鞘细胞组成下列囊状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囊状淋巴管瘤又称囊状水瘤多发生于颈部,但亦可发生在腋下、胸壁、腹壁及腹股沟等处囊腔呈多房性者较多,互不连接有时在囊肿中央可扪及较硬的由纤维组织形成的结节囊腔可逐渐由纤维组织充填对于纤维瘤不正确的描述是单发多发生于皮下手术不完整切除不易转移可发生在血管、肌肉及骨内手术后易复发下列对颈部囊状淋巴管瘤(先天性囊状水瘤)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好发于颈后三角,多数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锁骨上窝处,左侧多于右侧透光试验阴性,穿刺可抽出白色透明液体向下可延伸至锁骨后、腋下甚至纵隔;向上可波及颌下及口底触之光滑而柔软,有波动感,界限不清,无压缩性,无触痛一般增长缓慢,并发感染或囊内出血,肿物可迅速增大下列选项中,哪项不能作为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放射治疗硬化剂注射或冷冻治疗激光和激素疗法下列对毛细管型淋巴管瘤的概述中,错误的是面、颈部多见,也可发生在口腔黏膜淋巴管内充满淋巴液,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突出的肿块生长在皮下脂肪和深筋膜肿瘤表面无色、柔软,压之稍缩小,常无自觉症状瘤体小者冷冻或激光治疗,面积大者手术切除患者女,65岁。发现背部包块4个月。查体:背部左侧有一4cmx3cm大小肿块,与皮肤无粘连,质软,呈分叶状,边界不甚清楚,基底活动度小,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最可能的诊断是

纤维瘤横纹肌瘤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脂肪瘤有关色素斑的特点,错误的是是指由于真皮中间层出现活性增加的黑色素细胞而致色素过度积聚临床多见于腰骶部面积可较雀斑大可多发,无自觉症状存在恶变倾向恶性黑色素瘤采取手术治疗时,不正确的是a.只适用于I〜m级的恶性黑色素瘤根治性切除包含扩大的肿瘤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切除线应距肿瘤边缘4cm深部应包括皮下组织和深筋膜一并切除趾或指端恶性黑色素瘤可做截肢处理手术治疗淋巴管瘤,不宜采取的是局限性的淋巴管瘤,施行手术将肿瘤整块切除是治疗最好的方法弥漫性淋巴管瘤手术治疗,一般只能做局部切除以改善局部功能和外形在淋巴管瘤急性感染时,不宜做手术切除联合应用注射硬化剂、电灼、放疗或低温冷冻等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手术囊状水瘤只有进行广泛性手术切除才能得到根治,否则极易复发男性,48岁,背部肿块3cmx4cm,质软,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与皮肤有些粘连,活动度小,无压痛,皮肤无红肿。最可能的诊断是神经纤维瘤脂肪瘤纤维瘤皮肤癌皮肤转移癌对于神经纤维瘤正确的描述是均不会恶变仅来源于神经组织可进行保守治疗可继发骨骼畸形边界清楚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色素痣(又称黑痣)可能发生恶变的征象迅速长大,色素突然加深,边界模糊发生溃疡、出血或形成溃疡局部生长有毛发病变周围出现卫星状小瘤或色素环局部有发痒作痛下列对表皮囊肿的概述中,错误的是多因外伤后皮肤碎片植入而产生

囊为单个或多个,基底可以移动,但与皮肤有粘连囊内充满角质物及毛发囊壁为皮肤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的组织结构,无真皮组织层手术切除时,宜包括表皮和囊肿周围的皮下组织下列对海绵状淋巴管瘤的概述中,错误的是面部、颈部、唇舌口腔黏膜、躯干、四肢及外阴均可发生生长于皮肤、皮下组织、肌间结缔组织间隙中呈多房囊腔,囊壁较厚,充满淋巴液,压之有伸缩性表面皮肤色素沉着明显可在局部产生各种巨舌、巨唇或巨肢等畸形患者男,58岁。下肢慢性溃疡10年,出现疼痛伴出血2个月。查体:左下肢内踝上方有一2.5cmx2.5cm溃疡,中央凹陷,肉芽呈灰白色,少许脓性渗出物,边缘隆起,触之易出血。为明确诊断,首先要进行的检查是穿刺活检切取部分组织活检切除活检脱落细胞涂片检查X线摄片检查关于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是起源于黑色素细胞或其母细胞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头面部90%以上原发于皮肤,其中25%〜40%是由色素痣恶变而成临床多见于老年人,尤以女性为多可呈菜花样或溃疡型生长,界限不清,进展快,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分型中,不包括结节溃疡型色素型混合型硬化型浅表型女性,25岁。发现背部肿物2年,肿物明显增大,伴疼痛1周。查体:背部右侧可见一直径为3cm大小包块,与表皮有粘连,表面红肿,皮温增高,压痛明显,有波动感。诊断首先考虑为皮肤疖肿血管瘤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脂肪瘤囊状淋巴管瘤继发感染男性,45岁,主诉大便困难,尿频半年,肛门指诊可触及直肠前壁外压性肿物,行CT检查示盆腔巨大肿物,为囊性,约20cmx18cm,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位于直肠后方、骶骨前方,对直肠及膀胱均有压迫。诊断考虑为直肠癌脂肪瘤皮样囊肿

平滑肌瘤淋巴管瘤毛细血管瘤的特征,错误的是大多为错构瘤外观常见蜿蜒的血管境界分明,压之褪色,松手后恢复红色多见于婴儿,大多为女性多于一年内停止生长或消退色素痣为良性肿物,可分为皮内痣、皮下痣、交界痣和皮外痣皮内痣、皮外痣、交界痣和混合痣皮下痣、交界痣、混合痣和皮上痣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和蓝痣皮外痣、皮内痣、皮上痣和蓝痣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皮脂腺囊肿的临床表现多见于皮脂腺分布密集部位中央有被堵塞的腺口,呈一小黑点易继发感染多有压痛内容物呈白色粉膏状以下选项中,哪项不符合囊状淋巴管瘤(又称水瘤)的临床特点好发于颈部后三角区,与皮肤无粘连囊腔可逐渐由纤维组织充填柔软、囊性、呈分叶状,能透光,囊腔呈多房性互不连接体积过大时,压迫气管、食管出现呼吸困难或吞咽障碍由于囊肿大,壁薄,手术有时不易完整切除,容易复发患者女,20岁。自幼发现左眼睑外侧肿块,生长缓慢。查体:左眼睑外侧有一直径约1.0cm圆形皮下包块,与表皮无粘连,界限清,囊性感明显,基底活动度较差。最可能的诊断是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纤维瘤皮脂腺囊肿毛囊炎针对黑色素瘤的治疗,正确的是良性肿瘤,不需要手术处理低度恶性肿瘤,瘤体切除中度恶性肿瘤,局部切除高度恶性肿瘤,局部扩大切除介于低度恶性与中度恶性之间,以放疗和化疗为主神经纤维瘤的典型临床表现,下列不正确的是沿神经走向分布的皮下结节结节伴有皮肤色素沉着斑结节沿神经走行方向可移动,而垂直方向不移动

触压或叩击时可有放射性痛或感觉异常可并有神经传导障碍女性,25岁。发现背部肿物2年,肿物明显增大,伴疼痛1周。查体:背部右侧可见一直径为3cm大小包块,与表皮有粘连,表面红肿,皮温增高,压痛明显,有波动感。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扩大切除肿物口服抗生素切开引流局部理疗先抗感染,消炎后手术切除下列情况下应考虑色素痣恶变,除了直径>5cm局部有发痒、疼痛的症状表面破溃,出血或形成溃疡病变四周出现小的卫星状痣边界模糊对于脂肪瘤不正确的描述是良性脂肪组织肿瘤多见于皮下组织儿童罕见一般会引发疼痛及压痛少有复发临床最常见的细胞性斑痣是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蓝痣幼年痣下列对纤维瘤的概述中,错误的是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癌前病变,四肢最常见大小不等,表面光滑,可推动,带蒂者可长很大软纤维瘤又称皮赘,有蒂硬纤雏瘤腹壁多见,生长缓慢,浸润生长无包膜,边界不清,易恶变硬纤维瘤应早期广泛切除,切除后腹壁缺损,用人造材料修补下列对恶性黑色素瘤的概述中,错误的是多数是在色素病变的基础上发生足跟是好发部位,头颈部、躯干及四肢次之主要经血液转移至肺、骨等器官黑痣增大、色素加深、出现卫星灶、破溃出血时有恶变可能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患儿男,7岁。发现右上肢包块9个月。查体:右上肢前臂可见一约9cmx6cm大小紫蓝色包块,柔软,边界不清,具有压缩性和膨胀性,无搏动,未闻及血管杂音。最可能的诊断是海绵状血管瘤

脂肪瘤皮脂腺囊肿纤维瘤腱鞘囊肿有关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下列不正确的是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质地柔软而有弹性,有压缩性,体位试验阳性四肢、躯干及面颈部均可发生,范围广泛的常可累及骨骼及肌肉,甚至关节腔手术前可通过血管造影确定手术范围可通过局部注射硬化剂来治疗随年龄增长,可逐步缩小,甚至消退神经纤维瘤病又称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先天性疾病,一般少儿时期即发病,但就其临床特征而言,不会出现的情况是皮肤软疣状增生皮下梭形肿物可相互融合形成巨大包块,迅速发生恶变表皮色素沉着呈丛状分布B1题型左前臂包块,质硬,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稍可活动。诊断首先考虑海绵状血管瘤脂肪瘤皮脂腺囊肿纤维瘤腱鞘囊肿单发性脂肪瘤的临床特点是以颈、肩、背部多见。生长缓慢,界限清楚,活动度不大是其特点最常发生于腹部及大腿,生长较快,界限清楚,活动度大分叶状,质硬,膨胀性生长,平时疼痛、压痛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