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故都的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故都的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故都的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故都的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描写秋景的诗句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故都的秋郁达夫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1.品赏美景,通过文字,赏析作者笔下的故都之秋。2.品读语言,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3.品味情感,理解作者独特的情感和审美情味。作者介绍郁达夫(1896—1945),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1922年日本留学归来后,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宣传抗日。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终年49岁。在1952年被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代表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等早期:1920年-1933年。早期作品主要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见到满目疮痍的祖国后的失望感叹。中期:1933年-1938年。这个时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思想苦闷,写下了很多山水游记。晚期:1938年-1945年。1938年春,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的抗日宣传工作,写下了许多政论文来鼓舞人们战斗。创作历程写作背景从1921年9月—1933年3月,郁达夫主要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在此期间发生了许多令郁达夫伤心欲绝的事情:①1926年6月其子龙儿在京死去②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③1933年2月,日军攻占承德,北平处在风雨飘摇中。④国民党白色恐怖威胁,知识分子内心惶恐不安,时常处于漂泊之中。在此背景下,郁达夫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4年7月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到北平后,对故乡的眷恋和国事的危急,使他触景伤情,1934年8月写下《故都的秋》。秋:点明描写内容故都:指北平。点明描写地点不可以,称为“故都”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更饱含作者的深切的眷恋之情。解题标题是否可改成“北平的秋”?为什么?.8混混沌沌(

潭柘寺(

)槐树(

扫帚(

落蕊

)一椽破屋(

廿四桥(

蟋蟀

嘶叫(

房檩(

)平平仄仄(

普陀寺(

譬如(

)颓废(

)鲈鱼(

)dùnzhèhuáisàozhouruǐchuánniànxīshuàisīlǐnzètuópìtuílú美文诵读

《故都的秋》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精美。作为一篇美文,值得我们反复诵读。

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2):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做对比,表达对北国秋的感受和向往。第二部分(3-12):按照北国之秋的特点,逐一描绘故都清秋的景色。第三部分(13-14):通过南北对比,表达了对北国秋的赞美和眷恋之情。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给全文划分段落。

2、文章的标题是“故都的秋”,为何在开头与结尾写“江南之秋”呢?北国的秋与南国的秋有什么特点?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南国之秋:慢、润、淡南国的秋北国的秋黄酒白干甘甜可口,回味不浓稀饭馍馍食之无味,不浓易饿鲈鱼大蟹黄犬骆驼口味清淡,剔刺而食清香后劲足如秋之浓烈有味耐饥如秋之隽永可大快朵颐如秋之爽气对

比比喻以具体家常事物来作比,突出了北国之秋的浓烈、酣畅,进一步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赞美和眷恋之情。味浓

味淡

寻常口味珍美难得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又从青岛赶上北平的理由,只不过是想饱尝一尝这秋,故都的秋味。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眷念挚爱痴迷1、作者眼中的古都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呢?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文眼: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一般在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中。思考探讨2、

本文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五幅秋景图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雨话凉秋蝉残鸣秋果满枝一切景语皆情语3、作者在对这些具体景物的描绘中,是如何体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之秋味的?(由景入情,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请同学们重点研读3-11段,完成两个任务:1、圈出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2、标出传递声响的物名。青天(碧绿)蓝朵(蓝色)秋草(暗黄色)落蕊(灰白)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冷色调冷清、观秋色鸽声帚声蝉声风雨声人声

闻秋声反衬出故都秋的寂静

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的第三十九回“阿飞”一节里有这么一段对话:

他不愿阿飞再想这件事,忽然抬头笑道:“你看,这棵树上的梅花已开了。”阿飞道:“嗯。”李寻欢道:“你可知道已开了多少朵?”阿飞道:“十七朵。”李寻欢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已冻结。因为他数过梅花。他了解一个人在数梅花时,那是多么寂寞。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青天、秋草、灰土、灰天蓝朵、槐蕊、青布、枣树鸽声、帚声、蝉声、风声、雨声、人声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悲凉清静秋色秋声品秋味故都的秋总写(1~2段)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江南的秋:慢、润、淡分写(3~12段)记叙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观秋色:清听秋声:静品秋味:悲凉议论人皆感秋非到北方不可中国文人尤甚总写(13~14段)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久。

向往品味赞美

眷恋

4、国学大师王国维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情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在悲伤的泪眼中才会看到那纷飞的落蕊。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把秋景看得如此的“清静与悲凉”?

这跟当时作者的生存环境有关,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作为知识分子的郁达夫在30年代中期,思想苦闷,过着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为了逃避现实,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给他带来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正是带着这样的心境来看故都的秋景,才使原本无感情的景物染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内外和谐。

本文通过对故都秋景洗练、优美的描绘,既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也在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切眷恋和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故都,对祖国深沉而炽热的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