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鉴赏诗歌意境(含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鉴赏诗歌意境(含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鉴赏诗歌意境(含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鉴赏诗歌意境(含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鉴赏诗歌意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古诗鉴赏鉴赏诗歌意境知识点回顾知识点回顾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4.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专项练习专项练习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②[元]萨都剌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鸟鹊向南飞,但见孤鸿影。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注】①此词写于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时。②此词写于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的篇章结构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B.两首词的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发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鸟鹊向南飞,但见孤鸿影”中“孤鸿影”出现的情境不一样,但作用相同。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出高洁孤傲的品性。2.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词的上阕所写的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暮春归故山草堂钱

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此诗记述了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春残时节“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_____________的气氛。然而,诗人却惊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不改清阴”等他回归,末两句寄离了诗人对幽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性)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晚归山居刘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B.颔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C.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D.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6.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进行比较,从写景手法的相同和意境的不同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贺新郎·九日(南宋)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②。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注释】①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后遂以“牛山悲”喻人生短暂之悲。②孟嘉落帽:东晋时桓温参军孟嘉,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这里指当时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7.下列作品与本词在意境上类似的一项是(

)A.《短歌行》(曹操) B.《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D.《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8.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湛湛长空黑”一句如奇峰突起,营造了一种压抑愁苦的氛围,浇筑出作者胸中块垒。B.“白发书生神州泪”几句表明作者不仅因为神州残破沉沦而落泪,也因人生短暂而落泪。C.“怕黄花、也笑人岑寂”一句,作者不直说借酒消愁,而是说怕被菊花所笑,曲折委婉。D.“鸿北去,日西匿”两句描写天际广漠之常见景物,以此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9.刘克庄在《有感》中曾写道:“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在本词中,作者是如何体现“忧时”情感的?请结合词作内容进行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向子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①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②还?【注】①同云:即彤云,下雪前的阴云。②鸾辂:天子乘坐的车,这里代指徽、钦二帝和帝后。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气势壮阔,为全词营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意境和氛围。B.词人举目北望、但见彤云沉沉,关山重重,触景生情,内心倍感凄凉。C.下片的“几时鸾辂还”,以问作结,表现词人对时局的发展仍心怀希望。D.全词虽写亡国之痛,却并不鼓噪喧哗,语言委婉工致,不失词体本色。11.有人认为上片“遥知易水寒”一句手法巧妙、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江间作【宋】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黄州人,家贫未仕。曾随苏轼同游赤壁。1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西山和赤壁是虎踞龙盘的形胜之所,地处战略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势险要,是天然屏障。B.颔联自然地写到了三国历史上的英雄在这里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表现了诗人的景仰之情。C.颈联中,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实景:沙滩明亮,白鹭栖息,天空开阔,鸿雁飞翔。D.尾联的“鱼竿客”,暗指朝廷的当权者,表明诗人也希望能像三国的英雄一样能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1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到赤壁游览,此时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B.本诗精于炼字,“退”字令人叫绝,写出了天空中鸿雁在调皮地倒退着飞的情态,煞是可爱。C.本诗结构严整,对仗精工,前三联都使用了对仗,表意凝炼集中,概括力强,增强了节奏感。D.本诗意境阔大,笔力雄健。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跨度,写景抒怀,气势雄大。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边城独望马戴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凭危堞望”总领全诗,引出后面对望中所见异乡景物的具体描写。B.颔联“霜落”“雾露生”表明是深秋时节,“蒹葭白”使人感受到一阵寒意。C.颔联、颈联写景由近及远,动静结合,既有蒹葭等静景,又有胡雁等动景。D.“狂歌泪满缨”刻画了诗人狂歌号泣、泪水如雨、洒落衣襟的景象。15.颈联用了“河滩”“胡雁”“戎垒”“汉鼙”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行香子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16.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词和秦词都描写了春景,前者描绘的是暮春之景,后者是盛春之景。B.两词表现了花儿的不同状态,可见欧词是伤春之作,秦词是颂春之作。C.欧词中的“始觉春空”和秦词中的“收尽春光”都是为下文做了铺垫。D.欧词的语言风格偏向于典雅,秦词的语言风格较偏向于活泼和口语化。17.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子这个意象,但营造的意境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词,完成下面小题。山花子·春恨陈子龙①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蝶化彩衣③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五更钟:亡国丧音。③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18.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19.“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层用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弯弓辞汉月②,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③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③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曾做过嫖姚校尉。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将士们的英勇与敌人的不堪一击。D.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悲伤之情。21.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送人东游温庭筠·唐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22.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及时节,——荒凉的古垒边,黄叶飘零,渲染了此时此刻远行友人的悲伤离愁。B.颔联两句为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出门”,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的境界。C.颈联是作者想象归客一个人归还将遇见哪些古人,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以及对故交的情意。D.诗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深情,当此送别之际,设想他日重逢,开怀畅饮,更见惜别之情。23.在体裁上本诗属于____________,题材上属于____________诗。24.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的意境?2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请用一个字概括山涧的特点,然后简要分析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2)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6.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家应以宽广的胸怀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旁观者清,真诚接受他人的批评,能够提升自己的创作境界。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丰子恺早期的散文注重以童心观照世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的美。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漫步在池塘边,荷叶撑开一张张绿伞,托出碧如翡翠的莲蓬,这让我想起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佳节,秦淮河边灯火通明,游人如织,偶遇多年不见的知音更让人高兴不已。27.下列诗句的意境,与“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最为相似的一项是(

)A.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B.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C.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D.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28.游月陂[bēi]

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2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总结上片,带起下片,前句对大自然发出由衷的赞叹,后句则由“江山”引出“豪杰”。B.《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格调清新,上片侧重写景,下片因景生情,极豪放之致。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点出了历史风云,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叹。D.“铜雀春深锁二乔”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通过间接描绘二乔将要承受的命运,把战争胜负写得含蓄蕴藉。3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词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明代王世贞说:“学士此词,亦自雄壮,感慨千古。”此语道出苏轼豪放的词风。你认为苏词“豪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3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下面对这首词的语言和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景时,先写江面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石壁之高耸。再写江面波涛之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之激烈,“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B.这首词语言精炼,形象饱满。“乱石穿空”着眼于视觉;“惊涛拍岸”,诉诸听觉;用“千堆雪”借喻咆哮翻滚、溅珠飞玉的滔滔巨浪,这些描写无不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观察体验的深刻和语言表达的精粹。C.下片描写了“周郎”的服饰和神态。“羽扇纶巾”是儒将的打扮,体现人物的潇洒风度;大战在即,周瑜“羽扇纶巾”、谈笑自如,意在表现他的从容镇定,与后面“樯橹灰飞烟灭”的战争结局形成鲜明对比。D.刻画并歌咏历史英雄人物是这首词的写作目的。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就愈加反衬出自己遭到贬谪而不能为国民有所作为的悲哀与愤懑,使得咏史与抒情完美地融为一体。参考答案:1.D

2.苏词:夜月残缺,梧桐稀疏,树枝寒冷,沙洲寂寞荒冷,营造了幽僻冷寂的意境。萨词: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营造了空阔凄清的意境。【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关于两首词中的“孤雁”这一意象的分析说反了,应该是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高洁孤傲的品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答题时,分别根据两首词所写的内容,分析出其表达的意境即可。苏词: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词人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通过分析“缺月”“疏桐”“寒枝”“沙洲”等意象可知,苏词营造了幽僻冷寂的意境。萨词:上片前两句交代“见孤雁”的环境、背景:明月在天,把高远的夜空装点得分外美丽,月光下是一江澄净的秋水。词人感到时间过得很慢,秋夜显得格外漫长。后两句点明题中“见孤雁”三字,在这浩瀚的夜空中,词人说见不到南飞的鸟鹊的踪影,所能见到的只有孤飞的鸿雁的影子。长空的空阔高远与孤雁的形单影只形成强烈的反差,此时词人独立船头,抒发了孤寂落寞的情怀。下片前两句说孤雁的过去——它从北方边塞飞来,在江河上孤独地飞,忍受着难耐的寂寞。后两句收束全篇,继续写孤雁,从眼前说到将来:秋风呜呜,夜里做梦,梦魂深感孤单;到下霜时分,孤雁栖息的芦苇荡将愈加寒冷。写出了孤雁的处境及其心态。此词较为全面地表现了词人南行途中的孤寂之感及对前途的忧惧之情。“明月”“长空”“水”“西风”“霜”“蒹葭”等意象描写了一幅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的画面,营造了空阔凄清的意境。3.上阕“灯火”“黄昏”写出了夜幕将要降临但还没降临的昏暗,“云”写出了作者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凉的意境。【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诗歌的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的能力。从题干可知,本题的设题区域是上阕,设题的方向是“意象寓意”“意境特点”。先看意象的寓意。上阕第一、二句有“灯火”“黄昏”“浮云”三个意象,通过意象的组合,描写出了昏暗浮动的夜色、山头飘来飘去的浮云,以此衬托出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这两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盘托出;第三句,在心理描写上,比前两句又深了一层,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令人心寒,作者在黄昏的山村,听见“鹧鸪声”,是在表现他对前途的忧虑,衬托他的凄凉心境。再看意境的特点。山前灯火闪烁,快到黄昏,山头上飘来飘去朵朵浮云,鹧鸪声响起的地方住着数户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潇湘道上喜逢故人。“欲黄昏”描绘出黄昏将至未至、夜幕将降未降的瞬间景象,“山前灯火”表明此时天色已近昏暗,山头的浮云飘飘然然,这两句描绘出一幅黯然浮动的景象。“鹧鹋声”一向给人以悲凉之感。黄昏时分的山村,词人听到阵阵鹧鸪的叫声,心中不禁顿生悲凉。结合这些意象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凉的意境。4.

空寂凋零(或:萧索、冷落、寂寥)

不畏春残、不为俗屈、不改本心、自立于世的高尚节操

礼赞(赞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境、形象以及情感的能力。第一空考查意境氛围,前一句已经点明“春残”,扣题中“暮春”,第二句写“春残”之景:辛夷花尽,杏花飞了,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第二空考查形象。结合“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可知,在这春残冷落寂寥的氛围中,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展现竹子不畏春残、不畏俗屈、不改本心、自立于世的高尚节操。第三空考查情感。竹子不改清阴迎接主人归来,诗人爱竹子的“不改”,诗的一、二句虽然写春鸟、春花,但并没有赞美春鸟、春花之意,更没有为它们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们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以此来反衬竹子的不改,表达对竹子的赞美之情。5.D

6.①在写景手法上,二者相同,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也可)描写了景物。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描写“钟声”。陶诗从视觉角度描写村落、炊烟,从听觉角度描写“狗吠”“鸡鸣”。②在意境上,二者不同。刘诗颈联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的幽暗空寂的意境。而陶诗描绘的是田园一种和平平静、恬静优美的意境。【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D.“以空间为顺序”错。从日暮到天色越来越黯淡,雾霭茫茫,再写到月上西林,这是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形象及写作手法的能力。两首诗都采用了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这是视觉所见;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这是听觉描写。而“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黯淡的山影随云、水而动,这是视觉描写;晚钟的声音悠远而渺茫,从茫茫雾霭中传来,这是听觉描写。两诗在意境上有不同之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暧暧”,是模糊不清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将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整个画面是一幅和平宁静、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而“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描写暗淡的山影,悠长的钟声,以有声衬无声,描绘出傍晩时分山中的宁静寂廖,意境幽暗空寂。7.C

8.B

9.答案示例:本词中“神州泪”表明词人为国破家亡而悲痛;“常恨世人”三句中词人批评当时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不恤国事,表达出词人对文坛的担忧;“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饱含词人的无奈与悲怆。这些均表明词人自觉地将对时事的担忧融入词作之中。【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本词是一首重阳节登高抒怀之词。词人通过对重阳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词人对国家与个人身世的深沉感慨,以及词人对英雄末路与报国无门的悲痛愤慨。其中“看浩荡、千崖秋色”写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意境开阔雄浑,情感豪迈悲凉,表达了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及国土不再的愤慨。A.《短歌行》表达曹操求贤若渴、想要建立一番功业的壮志。其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借明月抒发自己对贤才的渴望,意境深沉而雄健。B.《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诗中对神仙境界的描写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D.《望海潮·东南形胜》主要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意境富丽。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意境是颇为相似。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也因人生短暂而落泪”错。“神州泪”说明词人是为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而极度伤心洒泪。“神州”二字曾在词人词中反复出现,说明恢复中原是他念念不忘的头等大事。而“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是说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情感及写作手法的能力。注意找出词中“忧时”的具体内容。“白发书生神州泪”意思是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神州泪”说明词人是为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而极度伤心洒泪。“神州”二字曾在词人词中反复出现,说明恢复中原是他念念不忘的头等大事。“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意思是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常恨世人”三句则有更深寄托。词人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登高,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表达出词人对文坛的担忧。“鸿北去,日西匿”意思是只看见鸿雁向北飞去,一轮昏黄的斜阳渐渐向西边沉了下去。“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饱含词人的无奈与悲怆。这些内容均表明词人自觉地将对时事的担忧融入词作之中。10.C

11.①虚写:该句运用虚写手法,着一“知”字,虚写心中怀想;“遥”字写词人与帝、后相隔遥远,表达其怀念之深。②双关:“寒”字与起句雪景相照应,一语双关,颇有寓意,点出北方国土沦陷,暗示二帝在漠北寒冷之地,备受金人虐待。③用典:化用荆轲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句意,丰富了词句的内涵,借以增添悲愤之感。【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现词人对时局的发展仍心怀希望”错。“几时鸾辂还”,意思是君王何时才能起驾回还?以问作结,表现词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而非“心怀希望”。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上片“遥知易水寒”一句意蕴丰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第一,虚写:“遥知易水寒”紧承起句,“遥”字表达了词人与帝后相隔遥远,但是因为心中牵挂,所以能够想象他们在远方被幽禁的痛苦。据此可分析出,该句运用虚写手法,着一“知”字,虚写心中怀想;“遥”字写词人与帝、后相隔遥远,表达其怀念之深。第二,双关:此词起句“江南江北雪漫漫”,气势壮阔,为全词创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氛围。“遥知易水寒”中“寒”字,正好与起句的茫茫雪景相照应。同时也写徽宗钦宗在北方囚禁的痛苦,不止是肉体上的寒冷,还有精神上的折磨。据此可分析出,“寒”字与起句雪景相照应,一语双关,颇有寓意,点出北方国土沦陷,暗示二帝在漠北寒冷之地,备受金人虐待。第三,用典:“易水”源出河北,词人借此点出北方国土的沦陷,又取荆轲刺秦易水送别的典故,当时所唱的歌词“风萧萧兮易水寒”,渲染出凄清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国恨家仇的悲愤之感。据此可分析出,化用荆轲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句意,丰富了词句的内涵,借以增添悲愤之感。12.D

13.B【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尾联的‘鱼竿客’,暗指朝廷的当权者,表明诗人也希望能像三国的英雄一样能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错误,这首诗的前四句缅怀古代的英雄业迹,诗人对于历史上建立的丰功伟绩的人物是非常景仰的,他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可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他只能终老于江湖之上。后四句实际上是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所以“鱼竿客”,并不是指朝廷的当权者。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写出了天空中鸿雁在调皮地倒退着飞的情态”错误,“六鹄退飞”本是《春秋》经语,但此处仅是字面上的借用,因为事实上飞鸿并不在往后退。只是由于天空太广阔了,高飞戾天的鸿雁在那么广阔的蓝天背景下飞行,使人无法觉察它们是在向前移动。如果凝望片刻,还可能误以为它们是在向后退飞呢。故选B。14.C

15.“河滩”“胡雁”描绘了胡雁落在荒凉的河滩上的景象,“戎垒”“汉鼙”描绘了一阵阵动人心魄的鼙鼓之声从军营里传出的景象,诗人通过边城特有景象营造出凄冷萧瑟的氛围,寄寓了思乡之情。【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由近及远”错。远山昏暗,雾霭在山林中升腾而起,弥漫于山峦峰壑,这是一幅远景;紧接着,诗人又呈现一幅近景,胡天的雁群垂下了翅膀,落在荒凉的河滩上;一阵阵动人心魄的鼙鼓之声,从军营里传出。可见应是“由远及近”。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分析意境及情感的能力。颈联“河滩胡雁下,戎垒汉辈惊”描写胡天的雁群垂下了翅膀,落在荒凉的河滩上;一阵阵动人心魄的鼙鼓之声,从军营里传出。“河滩”“胡雁”“戎垒”“汉鼙”是边塞特有的景物,通过这些意象,视听结合,加强了全诗画面凄冷萧瑟的悲凉之感。诗人选取了富有特色、富有感情色彩的意象来构成望中所见的境界,引发了读者无限的情思。诗人望中所见,是如此萧条、冷落,又具有鲜明的异乡情调,自然会引起万千思绪,回应了异乡情暗起的缘由。16.B

17.欧词中“双燕归来细雨中”描绘了在春日飘零的微雨中,一对燕子翩翩飞舞的情景,营造了静谧、优美、空灵的意境;秦词中“燕儿舞”和“莺儿啼”“蝶儿忙”呼应,共同描绘了春日鸟儿和蝴蝶欢啼、飞舞的情景,营造了热闹、繁丽、充满动感的意境。【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欧词是伤春之作”分析错误,从“群芳过后西湖好”可以看出,词人从暮春时节看到了美好的景象,作者虽写残春之景,但是是从赞美的角度来描写的,所以并无伤春之意。故选B。17.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意境的能力。欧词中,词人在前四句以残红、飞絮、细雨等意象构造了一幅暮春时节的景象,.而在最后两句中“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词人以倒装手法,展现了主人公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的景象。这里将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秦词中,词人对“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的描写与上阕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而是集中笔力展现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形象;对燕儿,词人采用了“舞”这一动感极强的动词,借此展现热闹、充满生机的生命形象,以此来表现春的生命活力。18.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这些意象形成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令人凄惶惆怅。

19.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面上写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反衬皇室衰落惨败的凄凉和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感。(亦可答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隐喻降清旧臣的无义,揭示出他们卖国求荣的嘴脸。他们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风得意,哪里还有什么亡国的悲恸。)【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意境的能力。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晓雾、杨柳、杏花、钟声;然后找出景物的特点,例如,迷离、零落等,可根据修饰性的词语提取,描述性的词概括出来。读后可知,这些意象营造了清冷的氛围,故烘托出了作者的凄凉惆怅之情。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修辞手法及其诗句含意的能力。“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一句,燕舞东风很明显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燕子在皇宫内飞舞的情形,由此反衬出皇室衰败、物是人非的感叹。且“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两句,看似描绘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隐喻降清旧臣的无义,揭示出他们卖身求荣的丑恶嘴脸。他们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风得意,毫无亡国的悲恸。这两句含意隐曲,但透过言表,并不难感受到词人的义慨和愤懑。20.D

21.①侧面烘托。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英勇矫健。③巧妙用典。尾联表现战士们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战士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但作者在结句仍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悲伤之情”错误。“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意思是: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这两句确实或有讽刺之意。同时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故选D。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结合诗歌关键词句判断诗人性格特征,然后从修辞、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前两句意思是: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借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烘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三四句意思是: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气势雄浑,大有高唱入云之势。“弯弓”“插羽”是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骁勇);“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意思是: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这两句用典,写战士们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22.A

23.

五言律诗

送别诗

24.这首诗荒凉的边地、飞落的黄叶、飒飒的秋风和灿烂的朝阳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A.“渲染……悲伤离愁”错误,诗歌的第一句是渲染气氛,第二句中的“浩然”可以看出指朋友离开时的坚定,友人此行,心怀浩气而有远志。可见“悲伤离愁”之说错误。故选A。23.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诗歌体裁与题材特点的能力。这首诗共有八句,每句五字。押“an”韵,颔联与颈联对仗工整,平仄相对,符合律诗的特点。故本诗为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诗题“送人东游”以及诗中“离故关”“汉阳渡”“几人在”“天涯孤棹还”“重相见”“慰离颜”等处可知,题材上应为“送别诗”。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首先到诗歌中找到涉及的意象。如“荒戍”“黄叶”“高风”“初日”等。然后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以及共同营造的意境特点。“荒戍”是荒凉冷落的古堡边地,“黄叶”是萧萧的落叶,“高风”是飒飒秋风,“初日”是初升的太阳。再结合人物的情感来看,如首联中说友人离开之时是“浩然离故关”,意气充沛,豪迈坚定;如颔联“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是对友人的祝愿,飒飒秋风将送你到汉阳渡口,初升的太阳会迎你在郢门山,汉阳渡和郢门山本是一东一西,相距千里,不会同时出现在视野之内,这里统指荆山楚水,从而展示辽阔雄奇的境界,并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飒飒秋风、杲杲旭日,为友人壮行色。由此可见,诗歌借助这些意象营造了辽阔深远的意境。25.(1)“静”,以动衬静,借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烘托了山涧的空寂静谧。(2)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春涧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的情感。【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山涧的寂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说“这里很少有人出没,只有桂花的花瓣在无声飘落,春夜里的山谷就显得更加空寂、静谧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说“月亮升起,惊动了山里的鸟儿,时不时能听到鸟鸣声从山涧中传出”。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即用动态的桂花落、月出、鸟鸣和声音来反衬山涧的寂静,从而烘托出空寂静谧的氛围。(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先,我们可以从诗中找找相关意象,如“桂花”“春山”“月”以及“山鸟”“春涧”等等。全诗都是围绕“静”展开的,诗人用动态的“桂花落”“月出”和偶而传出的鸟鸣来反衬了“春涧”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诗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安宁的环境,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诗人借助眼前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此时闲适愉悦的情感。26.B【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鉴赏能力。A项,“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意思是“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和后面的“他人的批评”不一致。C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意思是“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与后面的“荷叶撑开一张张绿伞,托出碧如翡翠的莲蓬”形象不一致。现多用来比喻刚开始展示才华,比喻新生事物的勃发的生命力初露锋芒,是说有才华的人是很容易崭露头脚的,很容易得到人家赏识,后来用来比喻新生事物一出现,就为目光敏锐者所发观.,也用来说年轻貌美的姑娘情窦初开,美貌初露就有人追求了。D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思是“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与句子中的“秦淮河边灯火通明,游人如织”情境不合。所以选B。【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27.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意境清幽,颇有禅意。A.“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写的是天气闷热,气压低,所以这时候一些水里的鱼儿连连透出水面吐泡泡,有的还纷纷跃出水面。对句中的“燕蹴飞花”进一步证实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因为气压低,当时燕子也就飞得极低,这样才有可能杜甫近距离观察到“燕蹴飞花”。这两句写出了环境的闷热压抑。B.“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的诗意:满院都是凋谢的落花,再见不到沉醉的客人,只有残月映窗,黄莺悲啼。“落花”“残月”写出了环境的凄凉。C.“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这里用“鹿过”、“云来”,衬托出“幽溪”、“深树”、“苔还静”、“鸟不知”的静意。所以写出了意境的清幽。D.“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写的是宫殿群倒影的出现使得凝视水池的诗人产生了一时的错觉,由于宫殿群的倒影添加在天空的倒影上,他错认为它们是天上的宫殿,但又“纠正”了自己的比喻,指出它们是“汉家城阙”。写出了阔大的意境。故选C。28.①诗人描绘了一幅月下林间宁静(或静谧、幽静)月陂图。②高台耸立,月色美丽,和泉悦耳,月下小饮,安闲静谧。③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的心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这是一首纪游诗,也是一首理趣诗,首联写游月陂堤,中间二联从秋色和秋声方面表现主观上的闲静与自然界的幽静合二而一,尾联写诗人的感触。作者把秋色、秋声、秋气、秋水描绘得形象动人,意境恬静清新。首联写在一个天高气爽、月明如水的秋天夜晚,诗人登上月陂堤岸,东走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