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_第1页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_第2页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_第3页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_第4页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请思考:假设你们生活在中国古代,要让你们选择一块地方进行农业生产的话,你们会按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这块地方呢?一、四大经济区域塞外塞外天寒雪景塞外草原上的羊群塞外塞外草原上的马群塞外塞内的农耕区塞外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分析一下,为什么诗人那么思念江南呢?忆江南江南风情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仅为4%。

请思考: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一、四大经济区域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古人总结的人民流亡的原因:“一曰天,二曰官,三曰军,四曰钱,五曰愚。〞中原人口的外迁是因为哪种原因呢?请思考原本在中原地区安居乐业的居民为什么要外迁呢?

1999年3月31日,来自科索沃的难民在南联盟·马其顿边界排起长队,等待进入马其顿。科索沃难民进入黑山共和国境内,北约的轰炸使他们无家可归。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的斗争导致了北方频频战乱,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使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而南方相对安定,而且土地辽阔。三次南迁高潮唐朝中期的第二次高潮两宋之际的第三次高潮〔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两晋之际的第一次高潮大量的人口南迁会给江南带来怎样的改变呢?1、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动人手,江南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2、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改变了南方落后的面貌。

3、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4、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请思考一、四大经济区域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转变:表现关中、中原地区江南南移的原因①社会环境: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自然条件: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1、初步开发孙吴、东晋、南朝完整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提高手工业和商业建康2、逐渐超过中唐以后扬州3、完全超过两宋以后“苏湖熟,天下足〞北宋首都汴京过程水利事业请思考:古代的人口迁移和今天的人口迁移有什么区别?古代人口外迁是主要因为战争动乱,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迫使的;而现代人口的南迁是城市化开展的需要。一是科技人员和大学生涌向南部沿海开放区,二是农村劳力流向城市,促进经济的开展。1、江南城市的繁荣。2、文化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给南方还带来什么影响呢?3、有利于人才的集中4、有利于祖国的统一5、有利于民族的融合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政治稳定是经济开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开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开展。〔3〕经济的开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方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只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开展。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历史启示练一练:1、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①山东地区②山西地区③江南地区④龙门碣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A2、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开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1〕自然条件〔2〕人口密度〔3〕开发早晚〔4〕生产技术A、〔1〕〔2〕〔3〕B、〔2〕〔3〕〔4〕C、〔1〕〔3〕〔4〕D、〔1〕〔2〕〔3〕〔4〕D3、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因为北方〔〕A、自然灾害严重B、长期战乱C、兵役徭役繁重D、高利贷盘剥重B4、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社会环境决定B、自然条件改善C、政治重心南移D、生产力大为改观D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开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与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开展有利6、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①山东地区②山西地区③江南地区〔4〕龙门碣石A①②B②③C③〔4〕D①〔4〕7、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8、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开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1〕自然条件〔2〕人口密度〔3〕开发早晚〔4〕生产技术A、〔1〕〔2〕〔3〕B、〔2〕〔3〕〔4〕C、〔1〕〔3〕〔4〕D、〔1〕〔2〕〔3〕〔4〕9、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社会环境决定B、自然条件改善C、政治重心南移D、生产力大为改观10、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是A、由内地流向边疆B、由边疆流向内地C、由北方流向南方D、由南方流向北方11、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A、社会环境稳定B、自然条件改善C、政治重心南移D、生产力大为改观12、古代江南经济长期落后于黄河流域的原因不包括〔〕A、地势复杂B、气候炎热潮湿C、人口稠密D、生产技术落后13.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因为北方〔〕A、自然灾害严重B、长期战乱C、兵役徭役繁重D、高利贷盘剥重CB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A、中原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C、统治阶级的倡导D、自然环境优越A1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A、中原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中唐以后,长江流域的扬州和益州〔成都〕,商业繁荣,经济地位已凌驾于长安、洛阳之上,当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中国古代经济史?山东大学出版社齐涛主编

我国商业中心的南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南方户口超过北方,户口分布重心的南移〔2〕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超过北方〔3〕南方地区在国家财政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摘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山东大学出版社,第463—468页。拓展材料:3、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的南移〔一〕明清时期我国农学家〔共72位〕的地域分布状况地域江苏福建山东江西安徽直隶河南陕西

四川广东湖北贵州山西人数18654332221111图表解读:从中可见明清时期的农学家绝大多数集中在江苏浙江两省,占总数的54.92%,按东南六省计,那么占到总数的80.28%,农学人才的这种集中分布,和明清时期我国东南人才研究的分布状况非常相似,只不过农学人才的数量很少而已。——改编自国学网文章?从明清时期的农业科学家看农业人才问题?游修龄

“从汉至唐,全国人才集中于黄河流域,唐朝共有宰相369人,90%时是北方籍。北宋和南宋是北南人才的转折点,宋代河南出宰相21人,其中北宋18人,南宋3人;宋代浙江出宰相24人,其中北宋4人,南宋20人,既是证明。明代宰辅189人,南方籍占2/3以上;明代文魁〔状元、榜眼、探花、会元〕244人,其中南方占88%,北方占12%。清代博学鸿词267人,江、浙、赣、皖四省即占75%。〞——改编自国学网文章?农业和文明开展?游修龄文化重心的南移〔二〕汉代以来我国政治人才的地域分布演变状况“元明清三代,南方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的地位不可动摇。南北文化的差距伴随着南北经济差距的加大日益扩大。明初的科举,南人及弟者十倍于北人,以至于不得不采用南北分卷,勉强维持南北人数的均衡。清初顾炎武评价北方文化时曾说:‘今日北方有二患,一曰地荒,一曰人荒。’地荒是指北方经济的衰退,人荒是指文化上的衰落。有清一代,著名的学者绝大多数为南方人,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江苏省的状元就占全国的一半,明清文化已经以南方文化为主。〞——摘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山东大学出版社第475页。

文化重心的南移〔三〕

明清文化以南方文化为主1、研究内容〔1〕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北方在前半段时间兴盛的原因〔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