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cc3f6e5d27e429fa17fb79da31cee5/1acc3f6e5d27e429fa17fb79da31cee51.gif)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cc3f6e5d27e429fa17fb79da31cee5/1acc3f6e5d27e429fa17fb79da31cee52.gif)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cc3f6e5d27e429fa17fb79da31cee5/1acc3f6e5d27e429fa17fb79da31cee53.gif)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cc3f6e5d27e429fa17fb79da31cee5/1acc3f6e5d27e429fa17fb79da31cee54.gif)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cc3f6e5d27e429fa17fb79da31cee5/1acc3f6e5d27e429fa17fb79da31cee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课文总结一、《论语》概说《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编辑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被定为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根据孔子的身份,我们大体可以把《论语》话题分为教育、政治和哲学三个大角度,每个角度下包含若干具体的小话题。教育类话题包括教育和学习两个方面。教育话题涉及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如有教无类、理想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德教优先等等;学习话题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途径、学习目的和意义等,如切磋琢磨、举一反三、学思结合、好学乐学、勤学好问、学无常师、学自实践、学以致用等等。政治话题又分出为政、出仕、用人察人等话题。为政类话题有德治、礼治、仁政、率先垂范等,出仕类话题有积极入世、用行舍藏等,用人察人类话题有选贤斥佞、用人所长、不求全责备等等。哲学话题包含比较广泛:仁、礼、言、勇、忠、信、直、智、义与利、君子人格、孝悌、中庸、交友、音乐、《诗经》等等。学习《论语》首先要准确翻译,然后确认该则论语谈论的哪一话题,最后说出在这一话题下的观点看法。学习《论语》既要扎实地逐条理解,还要学会归类总结,并能联系现实阐述其意义。二、译注和点评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1】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2】,可谓好学也已。”(《学而》)注释:【1】敏:勤勉。《论语》中的“敏”有多解,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中的“敏”一般理解为“敏捷”,“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中的“敏”一般理解为“聪敏”。【2】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就,靠近,如“金就砺则利”。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点评:本章主要谈论“好学(学习)”的话题,也可以理解为谈论“君子”的话题。“好学”的表现有三条:第一条是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勤勉、说话谨慎;第三条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第一条重在排除干扰,第二条重在实践锻炼,第三条重在虚心请教。本章所谓“君子”,可以理解为有德之人,也可以理解为在位之人,两者都需要“好学”。有德之人好学以修身,在位之人好学不仅修身,更能推己及人。对“君子”来讲,这都是为学必需的功课。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儒家的学习内容,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德行。2.子曰:“人而【1】不仁,如礼何【2】?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注释:【1】而:如果,又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的“而”也可以理解为“如果”。【2】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如……何”是《论语》惯用结构,理解为“对……怎么样?”“拿……怎么办?”“怎样对待……?”。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点评:本章主要谈论“礼乐”的话题,强调“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一个人如果内心不仁爱、善良,他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怎样对待音乐呢?《八佾》章句比较集中地记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表达了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状况的不满,记录了孔子作为践行者、阐释者、研究者和推广者对传承、发扬礼乐思想所作的贡献。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可以啊。”点评:本则话题可以确认为“士”或者“君子”。“朝闻夕死”以夸张的语气,表达了孔子对“道”的渴慕之情,也凸显了作为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4.子曰:“君子喻【1】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注释:【1】喻:知晓,明白。译文: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点评:本章话题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可以是谈论“义与利”,可以是谈论“君子修养”,也可以理解为“为政治国”。“君子”和“小人”有多解:(1)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则指无德之人,义是公心,利是私欲,懂公心为君子,行私欲者为小人。(2)君子理解为在位当权者,小人则指平民,在位君子应该有理想人格,追求大义,而平民小人只知道利害计较,因此执政者要对症下药,满足百姓的利益。《里仁》篇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中的“君子”与“小人”,理解与本则大体相同。5.子曰:“见贤思齐【1】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注释:【1】齐:看齐。译文:孔子说:“看见贤者,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点评:本章谈论“学习”或者“君子”的话题。儒家强调的学习无处不在,而学习又是以提高自身修养为要义的。君子遇到有修养、有学问的人,不要去嫉妒他、排挤他,而要虚心主动地向对方看齐、向对方学习,“见不贤”更应该反躬自省,然后去改正。这是君子的美德。6.子曰:“质胜文则野【1】,文胜质则史【2】。文质彬彬【3】,然后君子。”(《雍也》)注释:【1】质胜文则野: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2】史:虚饰,浮夸。【3】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译文: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点评:本章讲君子气质,也可以理解为讲“中庸之道”。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类。“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得粗野、鄙俗。“文胜质”,则是一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注释:【1】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定。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方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点评:本章话题谈论“士”。仁人志士要把弘扬仁德当作自己的一生的重任,因此需要有远大志向和坚定意志。反问语气增强了感情色彩,使论断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2】。譬如平地【3】,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注释:【1】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2】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3】平地:填平洼地。译文:孔子说:“好比积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点评:本章谈论“学习”和“修养”的话题。孔子用堆土成山的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追求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论语》说理善用比喻,又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环绕,来比喻统治者修养道德,做好表率,并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臣民自然会拥戴他,政事自然就能处理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后也”以松柏不凋来比喻赞颂一个人品格志向坚定不移,经得住考验。“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以生动比喻,启发季康子实行德治——为政要修养仁德,率先垂范,自然上行下效,百姓归服。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点评:本章谈论君子品德。君子应该具备“智”“仁”“勇”三种品德。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不是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故言“勇者不惧”。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2】克已复礼,天下归【3】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4】。”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5】斯语矣。”(《颜渊》)注释:【1】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2】一日:一旦。【3】归:称赞,称许。【4】目:条目,细则。【5】事:实践,从事。译文: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颜渊说:“请问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让我实践您这话吧。”点评:本章话题有多种理解:或者谈论“仁”,或者谈论“礼”,也可以理解为谈论“教育方法”。颜回是孔子心目中最优秀的学生,他的日常行为表现最接近“仁”的境界,因此孔子的回答最有可能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或者体现了他内心最高的标准。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内圣),复礼对外(外王),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一旦做到这一点,天下都会称赞他具有了仁的品格。达成仁的境界要靠自身的努力,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不合礼的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不看、不听,就是要克制自己,不被礼崩乐坏的现实同化;不说、不做,就是要用礼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子贡、子路、樊迟、仲弓等都问过“仁”,孔子的回答却各不相同,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体现。通过师生问答,还可以发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颜回问何为“仁”,孔子告之“克己复礼为仁”,然后进一步引导颜回思考“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激发学生提问,孔子再耐心回答,最后颜回情绪感奋,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11.子贡问曰:“有一言【1】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2】‘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注释:【1】一言:一个字。【2】其:大概,表推测。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去终身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点评:本章谈论“仁”的话题(“恕”是仁的一种表现)忠和恕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一体两面,“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者都强调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做到这个,就符合仁道。12.子曰:“小子【1】何莫学夫【2】《诗》?《诗》可以兴【3】,可以观【4】,可以群【5】,可以怨【6】。迩【7】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注释:【1】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2】夫:代词,那。【3】兴:指激发人的感情。【4】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5】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6】怨:指讽刺时政。【7】迩(ěr):近,与“遐”相对。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呢?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点评:本章谈论《诗》(《诗经》)的话题。《诗经》原名“诗”,又名“诗三百”,是经孔子删编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重视《诗》的学习,对《诗》评价很高,诗经在精神、生活、政治、外交等方面的作用非常看重。我们常见的“子曰”“诗云”相提并论,可见《诗》在当时运用之普遍。通过对《诗》的论述,我们还可以发现孔子在文艺创作和审美方面的观念。本章孔子指出了学《诗》的益处。兴、观、群、怨讲的是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兴、观、群、怨”以“兴”为首,互相结合,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所谓“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课内外练习一、课内巩固1.下列各选项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士不可以不弘毅B.知者不惑,仁者不忧C.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D.敏于事而慎于言2.下列各选项中,对加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B.质胜文则野
质:质朴,朴实C.颜渊曰:请问其目
目:目的D.子曰:其“恕”乎
其:大概3.下列各选项中,对加粗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
而:如果B.就有道而正焉
焉:代词,自己C.小子何莫学夫《诗》
何:什么D.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以:把4、下列各选项中,对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勤勉B.就有道而正焉
正:匡正C.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D.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回归5.下列各选项中,对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
如……何:把(对)……怎么样(怎么办)B.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平地:平坦的土地C.就有道而正焉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D.克已复礼为仁
克己:约束自己6.下列各选项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和教育等思想。B.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开办私学的教育家。提出了“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至今仍为人们广为使用的学习方法。C.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曾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D.孟子是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和颜回都是孔子当时的学生。7.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为什么《论语》还有不少人读它呢?一则两千多年来便把它当作必读书,旧的习惯势力难以
;二则这本书本身也有较为广泛的用途和较大的价值。(2)这种办法最易发展,于是孔子本人和他的学说便曾被各式各样利用过。他们不惜曲解《论语》,用自己的学说来
它。(3)从所有古籍看,孔子教学生,一般用启发式方法。当然,那是个别教育,不同事今天的上大课,但今天的
的方法是否能有所改变或补充呢?A.肃清
附庸
灌注式B.肃清
附会
灌注式C.扫清
附会
贯注式D.扫清
附庸
贯注式二、课外阅读1、《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①“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
(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2
分)(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4
分)
4、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6
分)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注】言:德。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5、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③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史记·孔子世家》)④先生(王阳明)曰:“为学大病在好名。……‘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①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②之意。”(《传习录》)【注】①去声:第四声。②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情,实情。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今人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④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解读,与杨伯峻有所不同。(1)说明杨、王两种解读对“称”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有何不同。(2
分)(2)用自己的话写出王阳明对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解读的大意。(2
分)(3)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三角形2.5 全等三角形第5课时 SSS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草房子》说课稿 鄂教版
-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电磁感应 4 楞次定律说课稿 教科版选修3-2
- 2025深圳市途安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租赁合同
- 2025地区代理合同样式详细版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下册 Unit 5 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 Lesson 27说课稿 人教精通版(三起)
- 2023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2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个人消防安装合同范例
- 俄罗斯电梯采购合同范例
- 胎儿性别鉴定报告模板
- 大学生就业指导PPT(第2版)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家具安装工培训教案优质资料
- 湖南大一型抽水蓄能电站施工及质量创优汇报
- 耳穴疗法治疗失眠
- 少儿财商教育少儿篇
- GB 1886.11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紫胶(又名虫胶)
- 初二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envi二次开发素材包-idl培训
- 2022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 西门子starter软件简易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