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心肌病课件_第1页
应激性心肌病课件_第2页
应激性心肌病课件_第3页
应激性心肌病课件_第4页
应激性心肌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激性心肌病

1编辑版ppt病例女性患者,59岁,因突发心前区疼痛2h入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任何心脏病史,无吸烟史发病前受到儿子意外车祸去世严重刺激查体:Bp125/7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无异常,双下肢无浮肿。2编辑版ppt入院时心电图ST段一过性抬高、广泛T波倒置化验心肌酶:CTnT为0.21ng/ml(正常值0-0.1ng/ml)、CK-MB为45U/L(正常值0-25U/L)超声心动图表现为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心尖部运动减弱,射血分数40%排除肺栓塞、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等3编辑版ppt临床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2级4编辑版ppt常规给予改善心肌血供、纠正心功能不全治疗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正常住院2W内定期复查心肌酶、心电图及心脏彩超逐渐恢复正常,康复出院随访3年再未出现任何不适,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均正常5编辑版ppt6编辑版ppt7编辑版ppt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是否成立?

当时发病是否与严重应激有关?8编辑版ppt应激性心肌病概念的提出1990年最早报道于日本,其临床表现胸痛,胸闷,气短等,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类似急性冠脉综合征往往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该患者左室造影收缩期的形态显示底部圆形,颈部细窄,酷似日本用来捕捉章鱼的瓶子形状,所以又称为Tako-Tsubot综合征(Tako:墨鱼,Tsubo:瓶子),又称心尖部气球样变综合征。9编辑版ppt因其大多有良好的预后,心彩超提示其心功能常由射血分数减低渐恢复至完全正常水平,故又称为一过性左室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病的患者大部分有明显诱发因素,主要为心理和生理性应激所致,故命名为应激性心肌病10编辑版ppt有研究显示:26.8%的患者有心理性应激因素,如亲友意外死亡、家庭暴力、生意失败或赌搏亏损、激烈争辩、灾难性医学所致的精神刺激等。37.8%患者有生理性或病理生理性应激因素,如中毒、车祸外伤、严重多发伤、哮喘发作、癫痫发作、脑血管意外、严重过敏反应、外科手术或医疗操作、急腹症、重症感染等。11编辑版ppt在2006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上,应激性心肌病作为一种新发现的临床综合征成为心脏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2编辑版ppt应激性心肌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原,如:严重的创伤,感染,脑血管疾病,中毒,恐惧,环境过冷或过热等)剌激时所出现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13编辑版ppt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压力不断增加,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应激比上世纪明显上升。与应激性有关的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心脏是应激主要损伤的靶器官之一。14编辑版ppt目前确切病因不清,可能机制:交感神经系统和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顿抑雌激素水平减低:绝经后女性发病率增高脂肪酸代谢障碍冠状动脉痉挛微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冠脉灌注减低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微小病毒15编辑版ppt动物实验36只健康纯系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制动应激组、冰泳应激组制动应激组:每天将大鼠放入高15~19cm、直径约5cm的透气铁质圆桶内,禁止进食及饮水,制动6h,2W后处死冰泳应激组:快速将大鼠放在冰水中泳动10min,连续两次以后处死动物16编辑版ppt17编辑版ppt18编辑版ppt19编辑版ppt实验结果HE染色结果:光镜下制动应激组、冰泳应激组大鼠心肌组织可见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点状坏死、肌纤维萎缩。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线粒体嵴空泡变、染色质边集浓缩、肌纤维溶解断裂

说明应激的确可导致心肌损伤20编辑版ppt光镜下: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

心肌细胞点状坏死21编辑版ppt光镜下:心肌细胞肌纤维萎缩22编辑版ppt电镜下:线粒体大小不等、空泡变、嵴断裂23编辑版ppt电镜下:肌纤维溶解、断裂24编辑版ppt电镜:细胞核畸形、染色质边集25编辑版ppt应激性心肌病临床表现该综合征突出表现为突发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偶有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电图变化:表现为一过性或轻微ST段抬高、广泛T波倒置、个别有病理性Q波出现。26编辑版ppt超声心动图和左心室造影表现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累及较低的前壁和心尖部)心肌酶和受累心肌节段不平行现象(酶释放较少、运动异常节段相对广泛)冠状动脉造影无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存在27编辑版ppt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心梗的区别从心电图上看,应激性心肌病常只有轻度的胸前导联的ST段抬高;而急性心梗常呈现出特征性动态变化,并常出现病理性Q波;从心肌酶学看,应激性心肌病仅轻度升高,而急性心梗的心肌酶增高明显并且与梗死范围有一定相关。28编辑版ppt从超声心动图看,应激性心肌病常表现为心尖部运动减弱,基底部代偿性增强,急性期出现左心室扩大,心功能减低,但常在3周左右完全恢复正常,而急性心梗可见梗死部位心肌节段性运动异常,后期可有室壁瘤的形成。从冠状动脉造影看,应激性心肌病多数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而急性心梗常可见梗死部位所对应的冠状动脉病变。29编辑版ppt30编辑版ppt31编辑版ppt32编辑版ppt33编辑版ppt应激性心肌病治疗对于应激性心肌病的治疗除了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所采取的利尿、扩血管、机械辅助循环及抗心律失常等措施以外,其它治疗手段主要限于经验治疗阶段。部分研究者沿用了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冠脉综合症治疗指南,采用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硝酸甘油以及肝素联合使用等34编辑版ppt考虑到儿茶酚胺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大量释放以及大量儿茶酚胺可导致心肌损伤和顿抑现象,尽量避免使用血管加压药物和β受体兴奋药物。35编辑版ppt应激性心肌病预后本病预后相对较好,只要诊断明确,并适当采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患者多可以良好地康复。与应激性溃疡、应激性高血糖、ALI/ARDS、AKI类似,随着应激因素去除及原发病的好转而好转,不留后遗症或很少转为慢性。36编辑版ppt一项对22例确诊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研究显示:有21例患者在6±3天功能状态恢复至住院前水平出院,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和室壁运动异常恢复较快此22例患者初次心脏事件后12±10个月全部存活,其中20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活动,2例患者偶有胸痛发作。

37编辑版ppt目前仍存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