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与幼儿音乐教育_第1页
音乐欣赏与幼儿音乐教育_第2页
音乐欣赏与幼儿音乐教育_第3页
音乐欣赏与幼儿音乐教育_第4页
音乐欣赏与幼儿音乐教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欣赏与幼儿音乐教育

一、多通道参与的目的是使幼儿开始合理的感受随着家庭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音乐教育是所有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是人生最初的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开端,而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有力手段与载体。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幼儿的左右脑得以协调发展,塑造完美人格的有效途径。幼儿园音乐教育主要包括:歌唱活动、音乐欣赏、打击乐、音乐游戏以及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等,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也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因为无论是歌唱还是律动活动都离不开音乐欣赏,并且在发展幼儿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音乐的鉴赏力和审美力方面尤为重要。美国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学者詹姆斯·默塞尔指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欣赏就是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的情绪、情感去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取自我满足、自我发展。他认为,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P2)音乐欣赏的目的是让幼儿在美好又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对音乐作品进行学习、创作、表达和欣赏,以此获得身体、精神、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也有专家认为音乐欣赏是通过让幼儿感受音乐情绪、情感的变化,领会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及速度、力度等音乐手段与情绪的关系,培养音乐欣赏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其审美、鉴赏音乐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吸收和享受音乐。有的音乐心理学家还指出,欣赏作为一种相对歌唱、奏乐、律动、游戏或读写乐谱来讲而特指的倾听音乐的活动,与欣赏作为一种能够使人自觉地、长时间地沉迷于音乐中的心理、行为状态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陈帼眉在《学前心理学》中指出,注意与幼儿的学习有关,当幼儿集中注意时,学习效果好,能力提高也快。任何音乐活动的过程,都是幼儿音乐学习的过程,都与他们的注意、记忆、想像、思维等心理过程有关,而其中注意是对幼儿影响较大的心理因素。注意主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具有指向性与集中性两个特点。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征,它保证着人的心理活动更清晰地去反映事物,以确定人们的行动方向。音乐欣赏的过程可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而在第一阶段——审美直觉中,对音乐的注意又是最初的阶段。(P276)可以说欣赏过程的注意是基础的基础。在音乐活动中,注意力的集中可以使幼儿仔细地聆听音乐,更好地与教师交流。然而研究者走访了7所幼儿园,访谈部分教师并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师的困难较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活动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孩子们热情不高。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活动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调动的感觉器官越多,就越能全面、深入地把握好认识对象。我们认为,音乐欣赏之所以在幼儿园开展的效果不明显,是因为教师音乐欣赏中只让幼儿机械地限于聆听,而不采用其他辅助手段。因此,缺少外部操作参与强化体验的单纯性聆听的欣赏方式不能够满足幼儿对音乐实践活动的操作参与的需要。所以,在单纯性倾听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幼儿不太容易产生真正持久的欲望、热情和主动的欣赏行为。因此,在音乐欣赏中采用多通道参与的方式对幼儿是很重要的。有研究认为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发展,例如,一个新的音色、一首新的歌曲或乐曲很容易使孩子集中注意,因而在倾听、歌唱和演奏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便得到了锻炼,这里的“多种途径”也就是指“多通道参与”。根据心理学的解释,多通道参与指人在学习接纳感知外界事物时充分运用各种感官知觉,通过各种知觉的协调作用体会理解外界的刺激。多通道参与不仅包括听觉,还包括视觉和动觉,而体态律动是动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体态律动最早是由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他强调从音乐入手,让幼儿聆听音乐,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P4)同时,他还主张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个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培养儿童,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肉和心灵去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绪变化的节律,这种音乐伴奏下的身体大肌肉动作不同于舞蹈动作和表演动作,而是一种自然、放松状态下的身体律动,他认为这种身体的律动充满了生命的节律与动感之美,故称为体态律动。有关的观察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倾听为主要方式的(以下简称为倾听式)教学不利于孩子之间的眼神、动作、语言交流,使幼儿注意力分散,降低相互间交流的机会;更不利于小组与小组之间、孩子之间的互相激励,削弱了集体的凝聚力;而且不便于幼儿对欣赏资料的交流与共享,人际交往的质量和数量上也会受到影响;而音乐活动中加入多通道参与,可让幼儿处于课堂的活跃地带,便于同伴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更容易让幼儿集中注意听老师讲课。这里,我们认为音乐欣赏是幼儿音乐教育重要活动内容,音乐欣赏是让幼儿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而不是单纯地聆听音乐。调查中发现,倾听式音乐欣赏教学,大都是教师先讲一段相关的故事引入,然后打开音响,幼儿静静地聆听音乐……;或者教师边播放音乐边用描述性的语言向幼儿解释音乐……这种教学模式,教师成了音乐课堂的主体,幼儿的参与性极差,十分被动,而且幼儿还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有的教师把节奏参与、体态律动、乐器演奏等加入音乐欣赏中,以此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注意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幼儿注意集中可以使幼儿把注意力集中指向所集中的目标,如听音乐、跟随音乐做动作、打击乐器等。音乐欣赏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可以让幼儿仔细聆听音乐,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能跟随音乐动作,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产生对音乐的兴趣。综上所述,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而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体态律动是否可以使幼儿集中注意、并有利于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所以,研究者从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有无体态律动参与,即“体态律动”与“倾听式”教学方式这一维度来研究两者对幼儿注意集中状况的影响。二、观察方法及步骤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了解在“体态律动”和“倾听式”的教学方式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对幼儿注意集中状况的影响。研究时间从2004年3月3日—2004年6月16日,对北京市某公立幼儿园(普通一级一类)中随机抽取的两个中班(各30人)幼儿进行研究。本研究选取中班幼儿为观察对象,因为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长,而且有一年音乐欣赏的基础,水平相当。研究采用的方法为观察法:采用轮组观察,用时间取样的观察方法(以5分钟为一时间段),记录第一名幼儿出现注意不集中状况的时间、幼儿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并记录幼儿人数。在音乐欣赏中,一些因素也容易引起幼儿注意,如教师的声调、语气;表情;音乐的难易程度及熟悉程度。因此,在观察中要尽量排除这一系列干扰因素。所以观察应在实际教学环境中使用的课堂环境,这个环境应是幼儿熟悉的,以幼儿园现有的环境为主。两班幼儿学习常规没有显著差异;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学习的内容、程序、方法、持续时间基本相同,教师是幼儿的本班老师,观察记录后,要及时分析、统计。观察步骤:(1)随机抽取一班为甲班,另一班为乙班。让幼儿听一首新乐曲,甲班采取倾听式教学法,乙班采取体态律动教学法。在过程中记录第一名幼儿出现注意不集中状况的时间和总的出现不集中状况的幼儿人数;(2)隔一段时间让幼儿再听一首新乐曲,所选的音乐为适合幼儿欣赏的标题音乐如《动物狂欢节》中的《狮王进行曲》和《水族馆》等。甲、乙两班交换所用的教学法。记录方式不变。三、结果与分析(一)结果见表1和表2(二)“肢体动”教学模式对幼儿注意力集中的影响1、表1、表2的结果表明,采用体态律动教学班的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情况优于倾听式教学班的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情况。在表1中幼儿注意集中好的在“体态律动”教学班中占50%,在“倾听式”教学班中占23.3%;表2中幼儿注意集中好的在“体态律动”教学班中占50%,在“倾听式”教学班中占26.7%。证明在音乐欣赏中“体态律动”教学更加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从表1和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两次观察结果差异并不大。“体态律动”教学班中幼儿注意力集中情况“好”和“较好”的分别占总人数的50%、26.7%和50%、30%;倾听式教学班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好”和“较好”的分别占总人数的23.3%、20%和26.7%、20%。所以“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2、从图1、图2可以看出,“体态律动”教学班排列时,幼儿注意集中程度较高,而且持续时间较长。3、从表3和表4的记录结果可以看出:音乐欣赏中,第一名幼儿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时间在“倾听式”的教学班中出现较早,而在“体态律动”教学班中则出现的较晚。因此“体态律动”教学更有利于幼儿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4、在观察中发现,倾听式的教学班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主要在后排,主要表现为交头接耳、东张西望等。四、不同教学方式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一)音乐欣赏中,“体态律动”教学法有利于幼儿的参与及师幼互动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特别强调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便于交流和共享的音乐学习环境。“体态律动”教学可以让教师与幼儿更好地交流,而且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让幼?儿?活?动,如在音乐欣赏中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时,更深刻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幼儿也就可以有动作的交流,也可增进同伴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这种交往的前提是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间,需要有一种相互交流、默契配合的关系,需要有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体态律动教学正是给了幼儿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幼儿不会有压抑感,而且教师的表情、动作也更易让幼儿观察到,能使幼儿产生积极学习的情绪。幼儿对师生之间的人际距离是相当敏感的,教师即使无意地疏远,也会令幼儿感到不安,而有意识地使幼儿接近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是一种安慰,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所以,教师应与幼儿有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而且有动作伴随音乐的交流,才会使幼儿集中注意,体态律动教学就可做到这一点,这种教学形式密切了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联系,从而使幼儿集中注意去听音乐和学习。但在让幼儿停止律动回到座位时,会有一些混乱的现象,幼儿还会惯性地沉浸在音乐里,甚至发挥自己的想像玩游戏。(二)“体态律动”教学比“倾听式”教学更有利于幼儿在音乐欣赏中集中注意,并且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音乐欣赏中,注意力的集中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听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在“体态律动”教学班中,当幼儿听着音乐并跟随音乐做动作时,幼儿有机会在空地处活动,有效地发展了动作范围、动作形式、动作幅度,从而使幼儿对音乐欣赏产生兴趣,也可以使幼儿长时间地集中注意。而在倾听式的教学班中,活动中教师就没有让幼儿有动作的参与,时间长了,幼儿就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会渐渐失去对该活动的兴趣。从本次观察可以看出,体态律动教学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数比倾听式教学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数少,而且体态律动教学中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情况要优于倾听式教学班;从图1、图2可以看出体态律动的教学中幼儿注意持续时间较长。因此,“体态律动”教学班更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在观察中还发现倾听式教学中,幼儿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后排的几率要大于前排,坐在前排和中间的幼儿能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而坐在后排的幼儿则由于容易被教师忽略,情感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引导,与教师、与同伴之间缺乏交流,从而可能出现走神和搞小动作的现象,所以教师应同时注意座位的摆放。总之根据观察结果,我们认为,“体态律动”教学班更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三)音乐欣赏中要采用多通道参与方式教学有的专家指出音乐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音乐教学应该比知识性学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亲和性和趣味性。多通道参与指人在学习接纳感知外界事物时充分运用各种感官知觉,通过各种知觉的协调作用体会理解外界的刺激。本观察就采用了多通道参与的方法,即把动作融入音乐中,动听结合。倾听式教学班中幼儿的活动范围狭小,没有听音乐做动作的机会;“体态律动”教学班中幼儿可以边听音乐边做动作,从而可以使幼儿注意力更集中。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活动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调动的感觉器官越多,就越能全面、深入地把握好认识对象。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如只听)能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音乐感知心理、音乐教育心理的研究也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是一种听觉感知活动,而是一种多种感知通道协同活动的感知活动。其中运动,特别是大肌肉的运动,对于幼儿的音乐感知效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持强化作用。因此,缺少外部操作参与强化体验的单纯性聆听的欣赏方式不能够满足幼儿对音乐实践活动的操作参与的需要。所以,在倾听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幼儿不太容易产生真正持久的欲望、热情和主动的欣赏行为。因此,在音乐欣赏中采用多通道参与的方式对幼儿音乐欣赏中注意力的集中是有帮助的。幼儿爱好活动,活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儿要活动就离不开动作,体态律动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同时也是幼儿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手段,但所做的动作以不妨碍幼儿的欣赏为前提。在音乐欣赏中,在音乐的伴随下让幼儿动作,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