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概论复习笔记_第1页
国学概论复习笔记_第2页
国学概论复习笔记_第3页
国学概论复习笔记_第4页
国学概论复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概论复习笔记小学•训诂学口一、训诂和训诂学: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训诂,简单的说,就是解释文字,词语的意思。训,就是说明顺释的意思;诂本意是古言的意思。训诂的传统意义就是用通行的语音解释不易为人所懂的古字古义。训诂学则是关于训诂的学问,是研究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学问,是我国传统学科领域古人为《尔雅》作注疏的很多,如郭璞、邢昺、邵晋涵《尔雅正义》等,最著名的是清人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19篇。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例:如、适、之、嫁、徂(N)、逝,往也。(释诂)克,能也。(释言);明明,斤斤,察也。(释训)《尔雅》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名词词典。其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4篇解释的是亲属称谓和宫室器物的名称。例如: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释亲)门侧之堂谓之塾。(释宫)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释器)大鼓谓之最(fcn),小者谓之应(ying)。(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5篇解释的是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词语。例如: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释天)坟莫大于河坟。(释地)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释丘)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释山)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释水)“释草”、“释木”以下7篇解释的是关于植物动物方面的词语。例如: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释草)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释木)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zhi)。(释虫)鲲,鱼子。(释鱼)舒雁,鹅。舒凫(fu),鹜(w心。(释鸟)罴,如熊,黄白文。(释兽)狗四尺为獒。(释畜)口郭璞(276-324年)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博学古文奇字,词赋为东晋之冠,因喜阴阳历算五行卜筮之术,所占多奇验,其文学几为术数所掩。郭璞所作《游仙诗》反映对神仙境界的追求,表现优生避祸的心情。所著《尔雅注》、《尔雅音》、《尔雅图》、《尔雅图赞》,集前代《尔雅》学的大成。今存《尔雅注》三卷,刊入《十三经注疏》中,又有《方言注》,以晋代语词解释古语,可考见汉晋语言的流变。邢昺(932-1010),北宋经学家,字叔明。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擢九经及第,官礼部尚书。所撰《论语注疏》、《尔雅义疏》及《孝经正义》,均收入《十三经注疏》。郝懿行参考汉魏五家注,晋郭璞注,唐陆德明音义,宋邢昺疏、郑樵注等前人注疏,广泛徵引古籍,以声音贯穿训诂,探求词源,并注重目验考辨名物,数易其稿,历时14年成书。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给《尔雅义疏》以极高评价:“郝疏晚出,遂有驾邢(邢昺疏)轶邵(晋涵正义)之势,今之治《尔雅》者,殆无不以为启辟门户之书。”郝懿行(1755-1823),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嘉庆进士,授户部主事,补江南司主事。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懿行性沉默,呐若不出口,然谈经则喋喋忘倦。所居四壁萧然,庭院蓬蒿常满,懿行处之泰然。妻王照园,亦博涉经史,当时著书家,有“高邮王父子,栖霞郝夫妇”之目。懿行著作,有文集十二卷,笔录六卷,《证俗文》十八卷,《蜂衙小纪》、《燕子春秋》、《海错》各一卷,《宋锁语》一卷,《实训》一卷,《尔雅义疏》十八卷,《春秋说略》十二卷,《山海经笺疏》十八卷,《易说》十二卷,《郑氏礼记笺》四十九卷等二十余种,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2、《方言》:比较好的注本是钱绎的《方言笺疏》。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西汉学者、辞赋家、语言学家。少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汉书•艺文志》和《汉书•扬雄传》都没有提及《方言》,所以后代便有人对《方言》举例床,齐鲁之间谓之箦,陈楚之间或谓之笫。其杠,北燕朝鲜之间谓之树,自关而西秦晋之间谓之杠,南楚之间谓之赵,东齐海岱之间谓之桦。其上板,卫之北郊赵魏之间谓之牒,或曰拟。蝙蝠,自关而东谓之服翼,或谓之飞鼠,或谓之老鼠,或谓之蔷鼠。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之蝙蝠。北燕谓之蛾金崩。3、《释名》口汉经学家,训诂学家。生当汉末桓、灵之世,献帝建安中曾避地交州。曾师从著名经学家郑玄。《后汉书》无传,事迹不详。毕沅(1730〜1797)清代学者。字冬襄蘅,号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释名疏证》等。王先谦(1842-1917),清末学者。湖南长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称葵园先生。曾有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实业家等称号。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城南书院院长。曾校刻《皇清经解续编》,并编有《十朝东华录》、《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续古文辞类纂》《释名疏证补》等。所著有《虚受堂文集》。4、《广雅》三国魏人张揖著,它的性质与《尔雅》完全相同,分类也相同。它增益《尔雅》所未备,故书名《广雅》,收字18150个。清人王念孙作《广雅疏证》。王念孙始治《广雅》,成《广雅疏证》10卷,每卷又分为上、下。清儒誉为“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学者比诸郦道元之注《水经》,注优于经云。”疏证成书至第9卷止,第10卷是其子王引之所述。王氏疏证《广雅》,其最大特点在于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书中推阐“声近义同”、“声转义近”之理,随处皆是。其以声音通训诂,书中屡言“某之言某也”,探求词源、词族意。同时郝懿行作《尔雅义疏》,钱绎作《方言笺疏》都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广雅》旧刻本讹字较多,且曹宪音夹在正文之下,有正文误为音的,也有音误入正文的,王氏父子都一一校勘。把曹宪音分出,列于《广雅》原书之末,眉目一清。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生而清羸,故自号石月瞿。江苏高邮人。八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时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师从朴学大师戴震。与其子王引之并称“高邮二王”,是清代朴学大师。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是王念孙长子,清代著名学者。江苏高邮人,34岁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62岁,升为工部尚书,英武殿正总裁。60岁代理户部尚书。64岁代理吏部尚书。65岁调任礼部尚书。道光十四年,复任工部尚书,不久与世长辞,享年69岁,谥号“文简”。王引之少年就从事声韵、文字、训诂学研究,深得王念孙的精髓,引之从二十岁起,即研究《尔雅》《说文》《音学》等书,所学益精,终成《经义述闻》三十二卷,《经传释词》十卷。三、训诂学的意义(一)明训诂首先在于能够令我们正确地理解古籍的意义。(二)明训诂可以自觉地发现古籍诠释中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三)明训诂可以使我们对汉语言文字的意义做根本性的了解,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与知识领域,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四、训诂的条例和方式(一)条例:形训: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声训:取声音相同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义训:以通行字训释古语词或方言词的意义1.形训:形训又称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分析文字形体结构来解释字(词)义。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说文•人部》)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也。(《说文・皿器》)口以形索义的方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籍中就已经出现。系统地运用形训的方法推求字的本义,始于《说文解字》。形声字所代表的意义无法在字的形体结构中直接体现出来,因此也采用先释义后析形的方式来说解。形训的目的是在于揭示字的本义。了解了字的本义,就可以探明字的引申义以及与本义无关的假借义,这对于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字义是很有帮助的。2.音训音训也叫声训,又称因声求义,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第三,利用字形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训释,即同字相训。例如:(1)《周易•序卦》:蒙者,蒙也。(2)《诗经•大序》:风,风也。口一是推求语源,二是说明通假。3.义训义训又称据文考义,就是不藉助于字形和字音,直接来解释或说明词的含义。这种方法在训诂著作中使用最广泛。从义训内容上的表述方式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①以今字释古字。例如:《诗经•小雅•鹿鸣》: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郑笺:视,古示字也。②以今名释古名。例如:《诗经•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郑笺:菽,大豆也。③以今字之义释古字之义。例如:《诗经•大雅•崧高》:因是谢人,以作尔庸。毛传:庸,城也。④以本字之义释借字。例如:⑤以今义释古义。⑥以通语释方言。口⑦以共名释别名。例如:⑧以别名释共名。(二)方式:口互训: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互相解释推原: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索词义由来义界:用一句或多句话来阐明词义界限,对词所示的概念内涵做出阐述、定义1、互训《说文》同一部首中的互训。例如:同义互训:《说文•言部》:“讽,诵也。”“诵,讽也”近义互训:《说文•广部》:“疾,病也。”“病,疾加也。”《说文》不同部首中的互训。例如:(1)《说文》:“珍,宝也。”“宝,珍也。”(2)《说文》:“弄,玩也。”“玩,弄也。”集合同义字以类互训。多见于《尔雅》。例如:(1)《尔雅•释诂》:适、之、嫁、徂、逝,往也。(2)乔、嵩、崇,高也。(3)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值得注意的是,互训是指在特定语境中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