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 正式上课_第1页
太史公自序 正式上课_第2页
太史公自序 正式上课_第3页
太史公自序 正式上课_第4页
太史公自序 正式上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史公自序司马迁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作者简介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历史著作《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统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统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简介《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0多万字。无论大小人物,都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作者本着“读其书想见其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现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叙事有详有略,笔锋纵横捭阖,语言生动,个性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3段:一、注音:zhuān

xū颛顼南正重chóng蒯聵司马靳司马卬徇私舞弊kuǎikuìjìnángxùn7命南正重以司天司马氏世典周史相中山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司:掌管典:掌管相:当---相去:离开适:到奔:逃亡拔:攻占守之:使之为郡守。二、重要词语:8

以传剑论显

昌为秦主铁官王卬於殷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显:显扬主:主管王:使---当王掌:掌管治:治理三、句式:1、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判断句2、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

省略句、

被动句

请同学们根据前三段独立画出司马迁家世谱系,并注明其祖先所做官职。……家世谱系例:司马迁司马谈司马喜司马无泽司马昌司马卬蒯聩司马错司马靳(孙子辈)(秦)(孙子辈)南正重、北正黎重黎之后程伯休甫司马氏(赵)(卫)(孙子辈)家世谱系

战国卫

相中山战国赵

蒯聩以剑显司马卬为殷王战国秦

司马错将伐蜀(将领)

司马靳事白起秦朝

司马昌主铁管(经济学家)汉朝

司马无泽市长

司马喜五大夫

司马谈太史公(史学家)司马迁

颛顼时——

南正重、北正黎

司天司地唐虞时——

重黎之后

复典夏商时——

世序天地周时——

程伯休甫

将领

司马氏世典周史1-3节

司马迁说自己的祖上有史官、有军事家、有经济学家,他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内容:追祖溯源,屈原也曾这样做过,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即标示为古代名贤之后以自重,激发志气,这是古人树立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司马迁在这里强调司马氏为史官世家的目的,标明写作史记是家族赋予的使命。小组合作结合屈原的《离骚》思考:15概括本部分内容16司马迁自叙家世小结:

作者介绍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四世祖司马昌、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

司马迁叙家世说明修史是自己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先祖所从事的工作无疑也对司马迁著写《史记》有很大的影响。

4——7段:浮于沅湘北涉汶泗乡射邹峄

鄱阳湖南略邛笮

爰及公刘yuánwènsìyìpóqióngzuóyuán封禅,是中国古时候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祀典。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封禅就是祭天地。封与禅一般都是同时进行的,都在泰山。据说,这是因为泰山是东岳,东方主生,是万物之始,阴阳交替的地方。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至高无上的上帝。泰山的名字寓意深邃,形神兼备,一个“泰”字既体现出泰山雄伟崇高、峻极于天的自然形貌,又阐发出稳重安宁、国泰民安的深刻意境,涵盖了泰山自然景观和文化积淀的全部底蕴。封禅之说,现存文献的最早者为《管子·封禅篇》。而第一个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他于公元前219年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并立泰山碑作为纪念。秦始皇在泰山遇上暴风雨,避雨于松树下,因封松树为“五大夫”,号五大夫松。高度评价《春秋》的目的何在?

采用汉代初年学者常用的问答体的形式,借评述孔子作《春秋》,表明自己著《史记》的目的,说明自己著《史记》一是想效仿孔子,秉笔直书,作《春秋》那样的信史。二是通过论述历史,评判是否,褒善惩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