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的范围与层次第二节货币供给行为第三节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第十章货币供给1广义货币供应量中国居全球之首源自:股天下时间:2010-11-1216:04:22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0月我国新增贷款接近7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规模也已近70万亿元,超过美国位居全球首位。
广义货币供应量中国居全球之首源自:股天下时间:2010-12发布日期:2010年10月11日
中国8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反弹
中国8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较上个月明显反弹,同比增速结束了连续8个月的逐月下降趋势,或加剧人们对于流动性过剩推助物价上涨的担心,从而加大中国官方的调控压力。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11日
3
中国央行周六宣布,截至2010年8月末M2余额为人民币68.7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2%,增速明显高于7月的17.6%。中国截至今年6月末的M2较上年同期增长18.5%,5月为21.0%,4月为21.48%,3月22.5%,2月25.52%,1月为25.98%。此前,中国M2同比增速自去年11月达到29.74%的峰值后,一直保持逐月下降趋势。中国今年全年的M2增速目标为17%左右。而截至2009年末,M2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7.68%,增幅较上年末高9.86个百分点。
中国央行周六宣布,截至2010年8月末M2余额为人民币684央行同时宣布,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452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1,348亿元。由此推算,今年1-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达5.7万亿元。迄今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全年目标的76%左右。中国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为7.5万亿元左右。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按季度控制新增贷款额。中国2009年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加4.69万亿元。
央行同时宣布,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452亿元,较上年同期5央行:今年M2增长17%左右
2010年02月12日
02:1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200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2010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计增长17%左右。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贷款,新增中长期项目贷款额中用于新、老项目的比例按2/8开~3/7开安排。央行:今年M2增长17%左右6第一节信用货币的范围与层次一、信用货币的范围
狭义(交易媒介)现金、活期存款 支付工具广义(储藏功能)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第一节信用货币的范围与层次7二、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1、为什么要划分货币层次①有利于分析货币因素对物价变化的影响②有利于分析社会购买力的形式③有利于央行调控货币量2、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以流动性为基本标准二、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8三、货币层次的多重口径划分1、美国、英国、日本2、IMF的划分:将货币分为货币加准货币货币=通货+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
不兑现的银行券+辅币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三、货币层次的多重口径划分93、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M0——现金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狭义货币供应量)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其它定期存款。其它定期存款:信托存款、委托存款、保证金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外币(折合人民币)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专家建议:M3=M2+货币市场基金份额十非银行金融机构回购协议+非银行企业持有的短期政府与金融债券+住房公积金存款。3、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10截止2009年末,美国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发行量)=8万亿美元,中国货币供应量M2=60万亿元人民币,
8万亿美元按现在汇率大约是55万亿人民币,按相同汇率也就是中国货币供应量M2=8.73亿美金,中国GDP仅为美国的1/3,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13,中国工人平均工资美国工人的4%。
再看在一些经济学家口中正在不断衰败的日本,至2009年3月,日本的M2折合美元大约8.28万亿美元,比美国大得多.但日本的经济规模只是美国的1/3左右,来自日本央行官方网站的数据表明,截止2009年年末,日本的M2已经超过57万亿人民币,与中国旗鼓相当。
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2月11日发布的《200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2010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计增长17%左右。2010年估计能破80万亿人民币。截止2009年末,美国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发行量)=811第二节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一、基础货币及其构成基础货币(BaseMoney),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在货币经济分析中,一般将基础货币定义为流通中现金与银行准备金(包括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及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总和。基础货币(B)=银行准备金(R)+流通中现金(C)第二节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12基础货币(B)=银行准备金(R)+流通中现金(C)银行准备金(R)是“准备存款”加“库存现金”;流通中现金(C),也即不仅离开中央银行并且也离开存款货币银行的现金,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基础货币(B)=银行准备金(R)+流通中现金(C)13关于存款准备几个概念1、什么是存款准备?商业银行经常保留的为应付存款提取的现金,叫存款准备2、什么是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金在存款总额中所占比重,就是存款准备率关于存款准备几个概念143、存款准备分类第一准备:库存现金,在央行存款,①按流动性同业存款第二准备:活期及短期贴放、证券投资
法定准备:由法律硬性规定现金准备②法定限额超额准备:实际准备超过法定最低限度的那部分准备
3、存款准备分类15二、基础货币影响因素
资产AB:对银行的债权AG:对政府的债权AF:对国外的债权AO:其他资产负债LC:流通中现金LR:银行准备金LG:对政府的负债LF:对国外的负债LO:其它负债OC:中央银行自有资本二、基础货币影响因素资产负债16根据资产等于负债的原理,得:AB+AG+AF+AO=LC+LR+LG+LF+LO+OC
由于基础货币B=LC+LR,得出基础货币方程式:B=AB+(AG-LG)+(AF-LF)+(AO-LO)-OC
1、对银行债权。2、对政府净债权3、对国外净债权。4、其他净资产。5、自有资本。根据资产等于负债的原理,得:17三、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及机制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具体渠道包括:收购证券、外汇和黄金,发放贴现贷款和再贷款等。货币银行学课程10第十章:货币供给课件18•
二、基础货币影响因素
1、对银行债权。
2、对政府净债权3、对国外净债权。
4、其他净资产。
5、自有资本。
三、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及机制•
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具体渠道包括:•
收购证券、•
外汇和黄金,•
发放贴现贷款和再贷款等。•
二、基础货币影响因素19**一、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1.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2.每一个存款货币银行,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都有现金的不断流入和不断流出。如果现金的提取可以由现金的存入所满足,存款货币银行则不必补充现金。反之,则必须补充现金。3.补充的基本途径就是从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如果银行库存的现金过多,则会及时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一、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204.为了保证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及时地从准备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中央银行则必须印制足够的钞票、铸造足够的硬币。这种准备给存款货币银行提取的钞票和硬币由专库保管,不属于流通中的货币。5.可以这样理解,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陆陆续续提取的现金所形成。4.为了保证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及时地从准备存款21**二、现金的增发与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得到补充1.当存款货币银行作为一个总体向中央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简称现金发行;当存款货币银行作为一个总体向中央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则称现金回笼。2.总的来看,年复一年,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增长。**二、现金的增发与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得到补充223.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那就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备存款相应下降;但经济增长,必然也同时要求存款准备增大以支持存款货币有足够的增长。所以,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3.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那就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23**三、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央行的支持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这是中央银行特有的权利2.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⑴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⑵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⑶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三、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央行的支持24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这是中央银行特有的权利2.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⑴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⑵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⑶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25•
第三节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
•
一、存款货币及其信用创造的条件
几个概念:存款货币:是以银行存款为表现形式的货币。原始存款:来源于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外汇和黄金以及贴现贷款等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所形成的存款。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的基础上,通过发放贷款和办理贴现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由银行贷款所引起的活期存款的增加,称为存款货币的扩张。客户从银行提取现金,就会减少银行的放款,导致存款货币的减少,称为存款货币的收缩。
信用创造的条件
:1.部分准备制。2.部分非现金结算制。
•
第三节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26•二、原始存款的形成机制
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贷款给张三)
资产负债证券-100万准备+100万贷款+100万活期存款100万资产负债证券-100万准备+100万资产负债证券27资产负债证券-100万贷款+100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资产负债准备+100万活期存款100万当借款人用这笔资金支付购买款项后资产负债证券28
三、派生存款的形成机制(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1、存款创造的基本条件①部分准备金制例:100%的准备金某顾客存入10,000现金,银行资产负债表如下:
三、派生存款的形成机制29②非现金结算制度20%的准备金②非现金结算制度20%的准备金302、存款货币创造的基本假定条件①银行体系由央行及至少两家以上的商行构成②不存在现金流通③不存在超额准备3、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扩张)例:设:A——原始存款;r——法定存款准备率;T——存款货币扩张总额2、存款货币创造的基本假定条件31A行A行运用后资产负债法定准备2000超额准备8000活期存款10000资产负债法定准备2000贷款8000活期存款10000A行资产负债法定准32B行B行运用后C行C行运用后资产负债法定准备1600超额准备6400活期存款8000资产负债法定准备1600贷款6400活期存款8000资产负债法定准备1280超额准备5120活期存款6400资产负债法定准备1280贷款5120活期存款6400B行资产负债法定准备33整个过程用式子反应就是:T=A+A(1-r)+A(1-r)(1-r)+…+A(1-r)n=A[(1-r]°+(1-r)+(1-r)2+…(1-r)n]当n时T=A/r整个过程用式子反应就是:34四、存款货币的收缩机制(消减过程)例:假定r=20%,客户从A行提现10000元则四、存款货币的收缩机制(消减过程)35第四节货币供给模型及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一、货币供给模型Ms=mB(一)、货币乘数及其制约因素1、概念指原始存款与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存款货币之间的倍数关系。2、公式:货币乘数(m)
第四节货币供给模型及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一、货币供给模型363、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①法定存款准备率(r)(活期)
m与r成反比②现金漏损率(K)m与K成反比3、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37③超额准备率(e)
m与e成反比,
④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t)③超额准备率(e)38三、货币乘数影响因素考察:经济主体行为分析法定准备率
:
由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决定超额准备率:
1、市场利率
2、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可能性。3、弥补流动性不足的难易。4、补充流动性的成本。三、货币乘数影响因素考察:经济主体行为分析39现金漏损率:1、财富增长状况。
2、金融资产相对预期报酬率的变动。3、金融资产相对风险的变动。
4、金融资产相对流动性的变动。非活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例:1、财富增长状况2、非活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利差3、金融资产相对预期报酬率的变动
现金漏损率:40四、货币供给计量模型MS=m·B推导:①∵B=R+CB=rd·D+rt·tD+e·D+K·D=(rd+rt·t+e+K)·D……A
R——银行准备金e——超额准备率C——流通中现金T——银行定期存款总额D——活期存款总额t——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T/DK——现金漏损率re——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rd——活存法定存款准备率四、货币供给计量模型41②∵M1S=C+D=K·D+D=(K+1)·D……………B将上式A代入B,得同理可推出M2S②∵M1S=C+D42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附加)一、基础货币MS=M·B△MS=M·△B二、法定存款准备率r↗m↘MS↘r↘m↗MS↗三、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率与货币供给成反比关系e↗
m↘MS↘e↘
m↗MS↗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附加)e↗m↘MS↘43影响超额准备率的因素有:①市场利率r↗e↘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职数学课件第七版
- 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 专题04 读后续写精彩结尾及主题升华仿写(讲义)原卷版-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 数字化教育技术推动商业创新的驱动力
- 重庆七中2025届物理高一下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政策改革研究报告
- 教育机器人助力远程办公和在线教学
- 商业培训的在线教育平台界面人性化设计
- 智能教室技术点亮教育未来的明灯
- 教育机器人的发展对未来办公的启示
- 小猪佩奇中译英练习打印版
- 冯恩学田野考古学教案
- 20120309-奇瑞KD索赔培训材料(new)
- 社区获得性肺炎ppt
- 直流屏检修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
- GB/T 19404-2003微波铁氧体器件主要性能测量方法
- GB/T 18418-2017家用卫生杀虫用品电热蚊香液
- GB/T 17456.2-2010球墨铸铁管外表面锌涂层第2部分:带终饰层的富锌涂料涂层
- 政府用地项目用地报批流程
- 高校毕业生学籍档案管理课件
- 徐健顺吟诵文集(.12.1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