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_第1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_第2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_第3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_第4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际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1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与1965年提出来的,这样理论旨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人所做的贡献与他所得到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他侧重于研究公平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这种理论也称做社会比较理论,是前诉的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2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思汀格)提出的。主要研究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我们总试图使认识彼此之间一致起来,否则就产生认知冲突。解决这个冲突的过程,就是态度改变的过程。3人际印象:就是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印象。也就是指,认知的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中和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4社会助长作用:指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可以促进行为效率的提高。5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利于他人的行为。6社会测量法:又称社交测量法,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一种用来测量群体成员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7登门拜访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8身体语言:既身体的姿势、位置和动作所表现出来的非语言线索,他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他人的多种有用的信息。9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行为和心理的主动掌握,他是人所特有的,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为对象的人的高级心理活动。10旁观者效应: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11人际关系: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12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景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中蕴涵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13通俗心理学:海得认为每一个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就叫做通俗心理学。该学说的关键是;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心理倾向的能力。14自我实现:指的是个人潜能获得最充分的发挥。字人际关系方面,是指融洽良好的、积极的人际交往,恰当、完美、令人向往的人际关系。15遵从:是由于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16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17符号相互作用论:又称象征性交换理论,是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米德。18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指一旦我们对另一个人形成了大体上的印象后,往往会以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计他所有的特征和特点19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指行动者与观察者在归因时存在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于我们往往会把自己我行为归因与外在的或情景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与内在的原因。21平均模式:该模式认为,知觉者是通过把所有的单个特质的评估的值平均起来形成的一个总的印象22去个性化:指出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融化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的一种状态。群体中的去个性化程度将会极大的影响群体的遵从程度。23定型:认为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所有成员都拥有同样的某些特质或特点的信念。24影象管理:试图控制他人对我们所形成的影象的过程。25定势:观察者以持续一贯,相同的方式知觉不同的人们或事物的心理倾向。26自我障碍:个体为保护自尊而欲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的外在原因而采取的一种策略。17时尚: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被大多数所效仿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28心境:持久的、微弱的、非特意性的情绪状态。29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指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表现和亲和的对象。30冲突:个体或群体彼此知觉到对方阻挠或要阻挠自身利益的实现所引起的直接对立的社会行为。31归因: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32诱导服从:人们被说服从事某中与他们态度不一致的行为33人际印象的形成:知觉者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整体印象的过程。34社会关系: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其结构成次有生产关系,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心理关系。简答1人际关系心理中的实践任务: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调整人际关系;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发展新型人际关系。纠正畸形人际关系。2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凝聚力;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发展。3影响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人际影响、个性心理特征、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4影响任职失调程度的因素:任职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增加;任职失调程度随着有差异性认知树木的增加而增加;认知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树木成反比;失调程度还必须考虑各个认知的重要性。5影响形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影响形成的一致性、评价性、中心特质的作用、隐含的个性理论。6对人的归因偏见:行为中心偏见---“行为”吞没“场”,显著性偏见、一致性反映信息利用不足偏见。7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凯利提出三个基本。这三个是我们要对一个行为意义作出推论时必须考虑的:实体的特异性、一致性反应、一贯性。凯利的模型认为,在实体的特异性和一致性低,而一贯性高这种条件下,我们更可能把一个人的行为归于内在原因。8时尚现象的特点:包含的内容很广,表现的方式独特,变化的速度很快,受崇拜对象的影响,时尚的象征作用,时尚的层次高低错落9利他行为的决策过程:对紧急事态的注意;正确的解释情景;对个人责任的觉定;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执行助人行为10求助者的特点:主要有依赖性,亲密关系和吸引力,类似性,责任11影响利他行为的助人着个体因素:助人者心境,同情和内疚,责任和承诺,个性特点12为什么相似性能导致吸引?类似与相符本身具有一种增强作用。类似与相符能保证态度正确的基准。类似与相符能得到预期的报偿。类似与相符能被作为一个统一体而感受。验证了自身的能力和才干。13影响自我暴露构成个体情景的诸因素:回报与自我暴露;喜欢与自我暴露;社会赞同与自我暴露;非语言行为与自我暴露;自我暴露的速度14影响合作的因素:回报,对他人动机的知觉,沟通,威胁,群体规模,个人倾向性。15冲突的原因:对稀有资源的竞争,归因,报复,信息沟通不良。16冲突的管理和解决:威胁的作用,协商,仲裁,建立超越冲突双方的共同目标。17人际关系结构可分为几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活动型。18遵从研究的基本范例:规范形式的自主运动范例,阿希的范例、克拉齐菲尔德技术19人际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费罗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这是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程度,以及所获得的最终报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中人们通过选择合适的行为,从而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的理论。这个理论的要点:当人们内心有某种需要时又有达到这个需要的明确途径,实现这个需要目标的可能性时,其积极性最高,往往表现出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水平取决于行为的期望与行为的效价的乘机。关联性、报酬、能力等也是影响激励的因素。20诱导服从的前提因素有哪些?自愿选择;承诺;责任感;预期的消极后果。21在人际知觉中,有哪几种常见的归因偏见?行为中心偏见一一“行为”吞没“场”;显著性偏见;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22时尚现象表现形式有哪几种?文化态度,既个体的价值观;装饰;风度礼仪;生活行为方面,表现在语言、生活习惯及娱乐方面等23简诉相似性能导致吸引的理由:类似与相符本身具有一种增强作用;类似与相符能保证态度正确的基准;类似与相符能得到预期的报偿;类似与相符被作为一个统一体而感受;类似与相符验证了自身的能力和才干。24态度有哪些功能:顺应功能;认识功能;防御功能;调节功能。25人际交往的四种模型: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流言型26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分过程:注意阶段、接触、融合。恶化过程:冷漠、疏远、终止。27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人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社会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变化所决定的;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所决定28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关系: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与人际关系中。29人际关系理论大致包括:象征性交往理论、自我呈现论、社会交换论和T组理论。30态度的特性:社会性、具体性、协调性31与态度形成有关的心理因素:个体的需要、个体的经验、交往的对象和性质、个体的自我意识论述1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既梅奥的霍桑实验。从1927年到1932年,梅奥和他的学生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芝加哥霍桑工厂做了有名的由一系列实验组成的霍桑实验,现以成为人际关系研究中的经典实验,这个实验由四个分实验组成。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态度调查。霍桑实验表明: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的意义,人民最重视人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满足和工作中发展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性作用。霍桑开辟了人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人的研究工作有启发和帮助。但霍桑的实验也有缺陷:霍桑实验中,,梅奥等人对实验的理论假设不全面、不完整,在实验方法上缺乏客观性和一致性: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解释没有科学的公正感,在实验中有政治和阶级的偏见。从政治立场上看,霍桑实验的设计着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2社会交换论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社会交换理论是一组解释人际交往活动规律的理论。形成与本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其思想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强化原则,经济学原则和对策论思想。特点是以奖赏和代价来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并以双方的社会交往活动为主。霍曼斯于1961年正式提出交换理论。这个理论的主要观点是:a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可以当作一种简单的经济交往关系。B这个理论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既双方的反映给个体带来直接的奖赏或惩罚c这个理论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平”原则。这个理论把人与人的交往降低到动物水平,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把人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现象,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换关系,忽视了人们之间相互帮助、支援、无私奉献,甚至献身的行为,贬低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这是缺陷。另一方面,这个理论概念表诉明确,可操作性强,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交往中的平衡关系,重视交往中的物质利益,重视交往的效果,这些观点对后人的人际关系研究是在遵从行为、竞争过程、社会影响等领域的研究是有启发的3态度转变的方法;参与活动法:要求人们通过参与来改变自己的态度。心理学中的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交往。人们的态度往往在交往中体现出来,并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交往和教育,从而改变的。登门拜访:这种方法认为态度改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然后向大请求过度,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团体规定论:群体所具有的公约、规章、准则等可以有效改变人们的态度。(如班级公约)全面宣传法:一般的,要求个体改变态度,既要进行积极方面的宣传,又要进行消极方面的宣传。即要把正反两方面的宣传结合起来,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态度。当然,单方面宣传与双方面宣传对不同个体的效果是不一致的。沟通信息法:在态度转变的过程中,信息的沟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引起的恐惧情绪越强,最后在态度改变上的效果越差。4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心理治疗:是心理学家帮助个体克服范围广泛的个人问题的一种方法。认知失调理论中对努力理由所做的研究认为从事一项活动所付出的那里越多,个体就会觉得活动越有价值。因为心理治疗的承诺对治疗效果的相信是心理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转变原有不信任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儿童教育:我们在不足阻碍研究部分已经讲到,当我们用温和劝告时,儿童一有的态度同行为发生失调,以有的态度得到改变,从而使我们所教育儿童应当正确的态度得到内化。再者,认知失调理论的诱导服从研究告诉我们,当完成与原有态度相反的某一特定行为的诱因是较小或较弱时,个体往往会体会到认知失调,表现出一种与行为相一致的态度。在过分的充分理由存在的情景中,他可能会破坏一种重要行为的内在价值。消费行为:在消费行为方面,认知失调理论指出:与行为有关的过分的处分理由会具有与希望相反的效果。以提供优惠券或以优惠价为特征的广告实际上减弱了顾客对那些商品的依赖。再有就是购买后失调。决策:当一个人在数个被择方案中选中一个方案,作出了决定。当实行了这个方案之后,发现他是一个拙劣的方案,但他往往回坚持自己所做的决定。更糟糕的是,一旦选择了某个方案之后,明知他有缺陷,还常常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导致失败的行动过程中去。这种现象称为“承诺升级”。“承诺升级”现象的原因是决策后的认知失调。5印象形成中的效应和偏见:1对他人知觉的顺序效应:优先效应也称首印效应,指的是在信息呈现的过程顺序中,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价值。新近效应也称近因效应,既我们所获得的最新信息会对于形成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认识到他人知觉中的有限效应和新近效应,在实践上是有意义的,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也可能存在着悠闲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注意第一印象的副作用,全面的历史的看待一个人。2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3定型:4印象形成的结果一自我实现的预言:当我们对其他人形成了一个印象后,我们常常依据这个印象行动,这个现象叫做“自我实现预言”6印象管理:1所谓印象管理就是试图控制他人对我们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2自我表现:是有意或无意的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向他人显示自己,以达到影响管理目的的技术。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主要是情景因素、参照群体的认同和其他人的影响。3印象管理的作用:是社会交往的一个基本事实,任何人都有意无意的进行印象管理。2有助于维护我们的真面目,使他人了解我们的真实意图、心理特点和个性。印象管理本身无所谓好坏,而所谓的好坏,只是人们对印象管理的事实加上了对于具体行为进行评价的感情色彩。同样的印象管理,可以为了正当的目的,也可以为了卑鄙的目的;以为了更好的真面目示人,也可以为了以虚伪的假面目欺骗人。7归因理论的应用:1心理健康: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中了解到,人们具有许多问题明显取决与他们对消极事件的解释,而不在于消极事件的本身。因此如何解释消极事件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作出外在归因,为有机会尝试新职业、找到一条发展的新路子而感到高兴。在为体处于归因的情况下,归因训练对心理健康是有帮助的。归因的一个办法是引导个体改变对因果的知觉,把稳定的、内在的原因改变到外在的、不稳定的原因。另一个办法是引导个体把原因归于可控的、不稳定、内在的因素,如努力。2积效评价:积效评价是平定员工过去成绩的过程,这里归因起的作用,一是影响了管理人员对下属的评定,二是影响了他们对下属提供的反馈;三是影响了管理人员对下属不良积效原因的结论;四是影响了管理人员对纠正这些不良积效所采取的措施。3冲突,在影响冲突的多种因素中,归因起着重要作用。8自我归因的应用:1痛苦归因:通过自我归因中的一些因素,研究者可以使被试增加或减少其痛苦的知觉和忍耐力。2“错误归因”治疗:一般治疗等心理疾病,有好几类基本方法:一类是心理分析治疗,就是试图找出焦虑的隐藏根源;另一类是学习治疗,主张在原来产生焦虑的情景中采用放松手段,使病人重新学习;自我归因的研究提出第三类心理治疗方法,既“错误归因”治疗。它不主张用寻求隐藏根源或重新学习的方法,而是主张使病人对激起原因作出错误的归因,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疗。3习得无助与心理健康:个人对缺乏控制所做的归因决定了他是否变的抑郁以及决定了抑郁的程度。归因治疗概述了可以利用认知上的重新评价策略进行干预的四种方法:一是可以引导他改变结果的评价;二是改变认知的目的指向性;三是改变一个人的期望使之从不可控的期望改变为可控的期望;四是将一个人对失败做的归因,从对内部的,整体的稳定的归因改变为外部的、特殊的、不稳定的归因。9论述影响遵从的因素:个体的特点:是总的结果。当个体期望将来还需要和群体交往,与当个体认为将来不会再与群体交往,前者更会遵从。二是个体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觉得完成任务的能力较强,他就不大可能去遵从。三是个体差异问题。女子比男子更容易遵从。四是文化差异,有一些民族更容易遵从。2.群体的特点:是当群体的规模增加了,遵从也增加了,二是群体的一致性。3.任务的特点:模糊的、困难的任务比较容易的,清楚的任务相比较,人们在完成前者时表现了更大的遵从。10论述社会对个人的影响:社会舆论:实质上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众人对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公开的表达一致意见,或者说是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牢骚现象:是舆论的一种情绪表现形式。当意见得不到采纳,某种情况得不到改善,舆论就转化为牢骚。社会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群体中,在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相仿效和传播流行的观念、爱好、习惯、传统和行为。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所谓社会助长是指他人在场或和他人一起活动可以促进行为效率的提高。社会惰化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做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情况。11论述态度转变的方法:1参与活动法:要求人们通过参加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态度。心理学中的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交往,人们的态度往往从交往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改变。也就是说通过频繁交往改变原有态度。(改变对黑人的态度和黑人交往)2登门拜访法: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然后向大请求过度,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3团体规定论:群体所具有的公约、规章、准则等可以改变人们的态度。(班级公约)全面宣传法:一般的,要求个体改变态度,既要进行积极方面的宣传,也要进行消极方面的宣传,要把正反两方面结合起来,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态度,当然不同的宣传对不同的个体效果是不一样的。(文化低的单方面,高的双方面;一致的单方面,相反的两方面)4沟通信息法:在态度转变中,信息沟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信息沟通中,引起的恐惧情绪越强,最后在态度上改变的效果越差。1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情景因素:时空距离: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结群:结群的需求确实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不过人类的这种需求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两个人的物理距离比较接近,而且交往者又有这种结群的需要时,交往的机会变可大大的增加。体验:这种体验表现在交往者对交往对象的态度上。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