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湖南的水旱虫灾_第1页
民国时期湖南的水旱虫灾_第2页
民国时期湖南的水旱虫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国时期湖南的水旱虫灾

一、然灾害中湖南造成危害湖南一直是一个灾难已决的地方。民国时期,湖南持续不断的自然灾害。在众多的自然灾害中,给湖南造成危害较大者要数水灾,旱灾和虫灾。据《湖南自然灾害年表统计》,民国时期的38年期间,共发生水灾37年次,旱灾20年次,虫灾21年次,给湖南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1.化期及产品所发生的开发时间民国时期,水灾是湖南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民国时期共历时38年,而发生水灾的年份则有37年之多。其中9年竟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同时受灾,尤以1918年、1922年、1931年、1935年、1937年、1948年、1949年这7年的水灾最为严重。2.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概况旱灾是民国时期湖南危害程度仅次于水灾的第二大自然灾害。据统计,民国时期共有20年发生旱灾。最为严重的是1921年、1925年、1928年、1929年、1934年和1945年。3.害虫灾害民国时期湖南全省共发生虫灾21次,最为严重的是1929年,其次是1947年。二、自然灾害的特点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作进一步考察,不难发现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虫灾和洪水的灾害概况这一时期的自然灾害以水、旱、虫三灾为主。民国时期湖南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虫灾、风灾、雹灾、冰冻及瘟疫等。笔者对《湖南自然灾害年表》上的记载作了认真的统计,发现整个民国时期湖南共发生水灾37年次,旱灾20年次,虫灾21年次。(同种自然灾害一年发生二次以上算一年次)三种灾害占了这一时期所有自然灾害总数的80%以上。在三种最主要的自灾害中,又以水灾最为频繁。这一时期发生水灾37年次,位居各类自然灾害之首,分别比旱灾及虫灾多出17次和16次。同时,水灾不仅最为频繁而且造成的破坏性也最大。这是因为一方面水灾的发生如决堤、溃垸等具有突发性,另一方面水灾发生后直接毁灭人的生存空间,在这一点上其危害性也远比其他自然灾害要大。这一时期的水灾,有9年竟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同时受灾。几次较大的水灾,如1931、1935、1948、1949受灾灾民都在200万以上,而这一时期最严重的旱灾,1921年辛酉大旱受灾灾民也不超过200万。2.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概况民国时期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呈现增高的趋势。根据笔者对《湖南自然灾害年表》的整理统计,以水、旱、虫三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为例,清朝前期(1644年—1839年)历时共196年,其中发生水灾152年次,旱灾119年次,虫灾43年次,三大自然灾害合计共314年次平均每年1.6次。晚清时期(1840—1911)可以说是湖南历史上自然灾害高发时期,终其晚清72年间,共发生水灾57年次,旱灾49年次,虫灾26年次,以上各灾合计为132年次,平均每年1.8次。而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38年间,共发生水灾37次,旱灾20次,虫灾21次,以上各灾合计为78年次,平均每年达2.1次之多,超过了灾害频发的晚清时期。从波及的范围来看,表现为受灾地域越来越广,仅以水灾而言,民国时期竟有9年水灾的受灾面积占全省一半以上。而1931年达54县,1947年达47县,1949年灾况波及范围更广,几乎是全省性的大水灾。以旱灾为例,1921年辛酉大旱波及范围也非常广泛,受灾范围共有50多县。这一时期自然灾害受灾范围从总体上超过了清朝前期和晚期。多灾交替、并发也是民国时期自然灾害的一个特点。各种自然灾害,本来有着相互的关联,如大旱之后,常有蝗灾、水旱灾害之后,常有疫病等。如果防治疏忽,那么多种灾害的连续发生,势必难于避免,其为害也就势必更加惨重,因而导致各种灾害连续不断,甚至有时出现同时并发的情形。1928、1930年,全省除水灾外,还有虫灾和旱灾交替发生;1932年2月,沅江、浏阳等县发生水灾,水灾之后,浏阳等6县虎疫流行;1934年、1936年湘潭、宜章分别发生水灾,水灾之后继以旱灾;1940年湘阴、江华先涝后旱;1945年全省54县大旱,有的地方水旱交乘。除以上地区发生不同自然灾害持续交替,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不同自然灾害同时并发的情形。如1933年浏阳在发生旱灾同时又有瘟疫发生,1935年7月石门水灾时,突然发生地震;1938年新化在遭受旱灾时同时受虫灾的袭击;1945年全省54县大旱,个别县同时遭受风灾。3.因灾情况分析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破坏性极大。自然灾害不仅导致大批灾民死亡,家庭财产遭受浩劫外,还造成了农业生产的急剧下降。如1921年辛酉大旱,麻阳收成仅及往年1成,因而许多农村地区经济破产,沅江收成也仅往年6成。1929年湖南发生虫灾,宁乡收获只有平时的十分之二三,攸县田里禾苗大部分被虫吃光,汝城庄稼收成与上年相比只有一半。1931年大水,全省仅稻谷损失即达2000万石,1934年旱灾使湖南农村经济遭受极大破坏,全省95县竟有68县受灾,其中农作物受灾成数8成多的1县,7成多的9县,6成多的8县,5成多的14县,4成多的14县,3成多的12县,2成多的4县……。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破坏性大”是湖南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对1931年大水江淮流域遭灾诸省情况作一比较。1931年,江淮流域多省普遍发生水灾,根据李文海《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的记载:整理成表格如下:省份被灾县数(个)灾民数(万)湖南661400湖北45950安徽481069江苏35654江西37/浙江40/如上表所示,我们选取受灾县数和灾民数两个重要指标对1931年水灾对江淮流域诸省的危害程度进行比较分析。1931年大水席卷江淮流域,受灾较大者主要有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六省。从上表可知,此次大水湖南共有66个县受灾,而湖北为45个,安徽为48个,江苏为35个、江西为37个,浙江为40个。从受灾县数来看,湖南居六省之首。从灾民数来看,此次大水湖南灾民达1400万,远远高出湖北、安徽、江苏三省,另外,江西、浙江灾民数因资料原因未能准确统计。可见同样一场水灾,以湖南所受危害较大。另外,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亦曾对江淮流域之湘、鄂、赣、皖、苏、豫6省90县中2366村11791户作调查,发现各该地区田地中水最深时平均在9呎以上,其中皖北最浅,亦有5.9呎,皖南达11.5呎,湖南最深达11.7呎。以上调查资料显示:同样一次水灾水位也以湖南为最深,足见湖南自然灾害破坏性之大。4.湘桂非灾后自然灾害为了说明不同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我们仍以水灾和旱灾为例加以分析。从地域性上讲,由于湖南特殊的地理地质因素,水灾以洞庭湖区(滨湖地带)最为集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滨湖地区地势低洼,境内河湖星罗棋布,由于洞庭湖的淤积和历史上无节制的围湖造田,致使湖道残破蓄水能力极其有限,加上长江四口江水顶托倒灌,所以常为水灾的暴发之地。湘南各县从地形上看属丘陵地区,境内多山,岩层复杂,地表广泛存在紫色砂页岩,这种紫色砂页岩颗粒较大,物质疏松,涵养水分能力差,这种地质极易诱发旱灾,因而湘南各县发生旱灾的频率最高。从季节性上讲,由于湖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于4、5、6、7月份,所以水灾多发生于春夏之交,同时6-7月以后,湖南便常常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温高,降水少。而丘陵地区本来可利用自然水源较少,一般小塘坝蓄水有限易于干涸,因而夏秋之间极易发生旱灾。总之,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