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多灾种综合预警及应急模式研究
城市灾害防治是当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课题,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课题。一个高度安全的城市主要反映在安全对策、公共安全、环境、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全球安全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制定了一种独特的城市灾害管理体系模型。这导致了城市缺乏统一有效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未能及时有效地分配和分散灾害部门的救灾资源,造成许多缺点。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密度的增加,受影响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后果无法想象。人为灾害、自然灾害和恐怖事件容易导致城市不稳定。然而,中国城市灾害的应急能力是非常脆弱的。因此,应考虑提高城市灾害的急救能力。1灾害应急管理能力与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关系未来城市要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及综合安全预案能力,绝少事故及危险性成为国际竞争力及现代化的标志.在1997年7月由国务院领导批阅的有关专家完成的《21世纪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纲要》中特别强调城市综合减灾研究是跨世纪中国最值得关注的保障技术.一个全面安全的城市,主要体现在安全防灾、治安、环保、人防等多位一体的大安全上,使城市各大系统时刻处于安全状态监控之中.建立以市级政府指导下的城市安全综合指挥管理中心,制定城市安全综合管理制度,实现快速反应、统一行为、井然有序、迅速控制局势,化解各类突发性灾难的危险状态.我国政府已高度重视减灾事业,初步建立起一个减灾法规和减灾管理体系,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整体上讲比1976年唐山地震时无抗震设防能力有根本的转变.但是1998年的大洪水的救灾经历和2003年SARS疫情爆发过程,说明了我国在普遍水平上与国际要求的减灾能力相比差距很大,与客观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防灾减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事业.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按部门制定的分部门、分灾种的单一城市灾害管理模式,一类灾害由一个部门管理,造成城市缺乏统一有力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表面看各尽其职的城市管理体系在面对群灾齐发的复杂局面,即不能形成对极端事件的统一力量,也不能及时有效的配置分散在各部门的救灾资源.造成“养兵千日”,却不能“用兵一时”的被动局面.各种应急力量难以及时协调地按要求到位,因综合协调能力不力而导致政策不一,步调不齐,甚至出现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或重复撞车.另外,在城市灾害管理上形成的重灾轻伤的旧观念,导致在防灾减灾的物资投入上长期不协调,这使有限的防灾减灾投入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又弱化了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使城市在应对极端事件更加脆弱.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立法体系不健全,法制不完善.迫切呼吁“人大”通过修改宪法,制定完善的《紧急状态法》,促进统一的灾害救援指挥体系的建立.2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研究了城市民防活动的主要内容2.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研究确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城市防灾减灾的指导思想,重点要解决在可持续发展思路下设立全社会的灾害管理的总体发展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建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保障体系和支撑体系.2.2建立综合预警和应急事务管理机制研究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法律体系和灾情指标体系.重点解决城市综合减灾法制化,以此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高度重视.明确综合预警及应急模式的启动标准、应急事务管理机制的设置与衔接、应急方针与应急原则、应急预案、信息传递与公众监督,区域与国际联合、奖励机制与法律责任.改变现有减灾法律覆盖灾种偏少、内容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的状况,形成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科学的法律体系.2.3建立统一的城市灾害预警系统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自然致灾因素的种类多.重点要解决各种灾害灾情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多灾种综合预警与应急模式研究和建立的基础.应用和完善城市灾害风险数学模型,把新的边缘学科理论(模糊数学、灾变理论、协同理论、安全系统理论、卫星遥感技术等)渗透到现代灾害科学中,科学地揭示相关减灾体系的特征、结构、功能、组织及自我调节机制,为减少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害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城市多灾种综合预警.预警是灾害、事故危险管理关注的重要领域.因此应重点研究人类面临的灾情与警情.解决各种灾害数据源、多尺度数据的融合和整合问题,构成灾害事故的预警系统,以保障社会安宁及生活安全.2.4研究如何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和大安全观研究防灾减灾安全文化教育.防灾减灾安全文化的传播、实践和发展对保护人民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社会稳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众只有具备了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和行动的能力,才能将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地减少.因此应该研究如何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和大安全观的确立,研究如何将安全文化与精神文明和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相结合.2.5注重政策协调,构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协调机制研究和建立城市多灾种应急模式.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我国的应急模式机制和各种不同紧急事件的处理预案进行认真检讨.经验教训必须重点解决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处理公共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将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克服以往地域条块的分隔和部门利益的划分,使资源利用往往不能实现最优配置,需要通过政策协调来加强其配置的合理性.上海能在较短时间内将非典防治导入可控状态,一个成功的经验是有“一个能快速整合各种资源投入抗灾的危险管理机制”.在研究开发中应坚持以可持续性发展理论作为防灾减灾的总构想.在整合社会资源中坚持政府要始终发挥主导作用,构建与社会统一的管理指挥协调机制,形成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合力.要充分认识到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自然与社会、技术与经济的系统工程.所以应加强科学行为和社会行为并重的防灾减灾研究,从被动减灾向自动性减灾转化,加强减灾投入意识和行为,研究和建立多灾种的综合预案和应急模式.3注重公众应急能力的提高(1)确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城市防灾减灾的指导思想,设立全社会重大灾害安全管理的总体发展目标.(2)从单类型减灾转变为综合型减灾,认真总结2003年SARS疫情爆发的经验教训,认真检讨我国的应急机制和各种不同紧急事件的处理预案.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分部门、分灾种的单一城市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模式.研究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处理公共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3)从被动性减灾向主动性减灾转化,加强减灾投入意识和行为,研究如何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和大安全观的确立,如何将安全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与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相结合.公众的应急能力直接关系到灾害中公众自身和他人生命、财产的保护能力.具有较高灾害素质的民众不仅是防灾的主体,更是减灾的主体.从城市社区抓起,建立以市级为单位的城市灾害管理和救援体系,制定科学的应对城市多种重大灾害事件的应急预案.(4)强化城市重大灾害源的管理,在关注以往已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同时,也要重视应对城市信息灾害、生物生化恐怖袭击和战争,城市经济恐慌等新的灾害源,把环境科学和安全减灾科学融为一体.重点要放在多灾种综合预警和应急模式的研究和建立.(5)充分利用多学科的集中力量组织公关,将新兴的成熟的边缘学科理论应用到现代防灾减灾研究,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建立主体结构的预警系统.(6)利用防灾减灾已有的工程技术成果,研究人类面临的各种灾情和警情.首先要解决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多灾种数据源、多尺度数据的融合和整合问题,构成灾害事故预警系统.拟定多灾种灾情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多灾种综合预警与应急模式研究和建立的基础.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成果及法律、经济、教育等手段,防灾减灾在过去概括的“测、报、防、抗、救、援”六个方面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自然与社会、技术与经济的系统工程,从偏重科学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