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教信仰与长白山信仰
长白鸥路是中国的名山。自古以来,它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历史学家记载了它的历史沿革与沧桑变迁,诗人们表达了对它的赞美和敬仰,学者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它的诸多“奥秘”。然而,到目前为止,不仅其名称的沿革在学界依然众说纷纭,对于与之相关的历史问题亦多有歧见。笔者撰写此文,谨就中朝两国历史上对长白山所发生的崇拜阐述一点看法,不当之处,恳请大方之家予以斧正。一、严肃慎、不咸山《山海经·大荒北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长白山的最初名称为“不咸山”,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公认,但“长白山”这一称谓的由来和含义,学界的观点却有所不同,有满语“长白”说,(1)赫哲语与满语的“魂魄”说,(2)“源出阿尔泰语系”说,(3)韩语(朝鲜语)的“光明”说,(4)蒙语的“神巫”说,(5)“其色似盐而其味不咸”说(6)等,笔者对以上观点均持异议。笔者认为,既然不咸山为古代肃慎之国的居地,其名称应当是与肃慎族有所关联的,“不咸”二字应该是古肃慎语,是音译名,词意应当按照古肃慎语去解释,但由于我们对古肃慎语并不了解,姑且可以存疑。“不咸山”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晋代。《晋书·四夷传》云:“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去夫余可六十日行。”但这里要说明的是,“古肃慎”的南疆曾抵达不咸山之北麓,只是到了铁器时代,由于“西团山文化”的主人秽人部分东迁,同土著的古肃慎人融合而形成了“沃沮族”(“团结———克罗乌诺夫卡文化”的主人),沃沮族之北的古肃慎族改名为“挹娄”,而“肃慎”之名则与“挹娄”并用;到了曹魏之时,玄菟太守王颀北征北沃沮之后,挹娄人趁机南下而重新回到“古肃慎”之故地。1所谓“古肃慎”是指新石器时代的肃慎,而“挹娄”则是铁器时代的肃慎。“不咸山”之名出现的时间上限,由于学界对《山海经》成书时间的推定不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亦有异议。汉代的刘歆认为《山海经》成书于夏代之前,2梁启超和袁珂认为该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年,3徐显之认为该书“草创于禹益,成书于夏代,完善于春秋战国之际”4。笔者认为,肃慎的历史虽然可以上推至传说时代,但“不咸山”之名的出现未必一定会那么早。“不咸山”被中原史家所知,则可能始于商末周初,这从《逸周书·王会篇》的记事中可以推知。彼时东北地区的稷慎(即肃慎)、发人(即貊人)、秽人(“西团山文化”的主人,夫余人的先人)、高夷(高句丽的先人)、良夷(即乐浪夷,古朝鲜的先人之一)皆曾到中原参加过周天子召集的“成周之会”,作为肃慎地区标志性的大山“不咸山”,便为中原史家所确知了。南北朝时,“不咸山”之名被“徒太山”、“太白山”、“白山”所代替,直到隋唐时期仍然沿用。例如,《魏书·勿吉传》云:“勿吉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大白(即“太白”)”。勿吉和靺鞨都有“白山部”,位于今朝鲜半岛东北部,足见“白山”亦即“徒太山”、“太白山”。《新唐书·黑水靺鞨传》云:“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徒太山。”《新唐书·高丽传》云:“有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色若鸭头,号鸭绿水。”徒太山、太白山、白山即指昔之“不咸山”、后之“长白山”,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公认。辽代时,“长白山”之名出现了。辽代有“长白山三十部女真”,该部落联盟即是以长白山命名的,分布于今朝鲜两江道和咸镜南、北道的山地一带。5清代时,出现了“白头山”的名称,与“长白山”通用。“白头山”之名称传至朝鲜后,被一直沿用下来,至今朝鲜、韩国仍使用这一称谓。二、作为神的崇拜与崇拜众所周知,长白山被认为是满族的“圣山”,史书有明确记载。从肃慎始,满族的先人与长白山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山海经·海外西经》云:“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人伐(代)帝,于此取之。”郭璞云:“其俗无衣服,中国有圣帝代立者,则此木生皮可衣也。”关于“雄常”,有学者认为是桦树。6长白山区多桦树,用桦树皮制成衣服出席重要的典礼,表示对中原“圣帝”即位时的祝贺,是可能的。我国史书《尚书》、《竹书纪年》、《逸周书》、《国语》、《左传》、《史记》、《大戴礼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皆有古肃慎同中原通贡的记载。从《山海经》的记载来看,在肃慎人尚处于“无衣”的原始生活状态下,对中原朝代的更替就已经颇为关注,于是,古老的肃慎人及长白山文化便同时被中原人所知晓了。至于肃慎人对“不咸山”的尊崇,虽无明文记载,但从史书记载“肃慎之国”时以“不咸山”为标志,可以推知“不咸山”对肃慎族的重要程度。原始社会中,原始人对大自然的崇拜通常是以生活环境中的标志物为对象。可以推想,对雄伟而神秘的不咸山发生崇拜,很有可能是原始状态下肃慎人宗教意识表现的必然结果。而作为延续,肃慎人的后裔勿吉对长白山的崇拜,开始被史家记录了下来。《魏书·勿吉传》有载:“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大白。有虎豹罴狼,不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汙,行径山者,皆以物盛去。”据《北史·勿吉传》记载:“靺鞨国南有從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人不得山上溲污,行径山者以物盛去,上有熊罴豹狼,皆不害人,人亦不敢杀。”此处的“徒太山”、“大白”、“從太山”、“太皇”都是长白山当时的称谓。可以看出,在勿吉人眼中,长白山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灵异之山。这座雄伟的大山之中,生活着令人生畏的猛兽,但奇怪的是,它们并不伤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共同享受着这一神圣之山所赐予的无限厚爱。山的圣洁净化了人的灵魂,人们踏入此山,不允许有任何玷污这一神异之地的不洁之举,在山上不能随地大小便,而若大小便,必须将其装入器物之中带走。勿吉人将“不咸山”改称为“大(太)白”,无疑是在强调该山神圣洁白的特质,同时亦赋予一些宗教理念,将对大自然的崇拜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类最初的宗教意识便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人们面对着生机勃勃变化有常而又无常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与神秘感,依赖感与敬畏感,“认为万物万象背后都有一个活生生的主宰,他们像人一样有灵魂但能力又远远高于人类,可以给人类赐福或降祸,这便是神灵,人们对神灵顶礼膜拜,才能获得他们的护佑”7。如果说,远古时期人们对于长白山的崇拜可以归结为原始的、简单的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敬畏,那么,辽代时契丹族对长白山的崇拜,开始转为对神的崇拜,长白山被赋予神的色彩,被美化为“白衣观音”居住的净土———长白山中有神灵。对此,《契丹国志》卷二七记载:“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盖白衣观音所居,其山禽兽皆白,人不敢入,恐秽其间,以致蛇虺之害。”众所周知,辽代崇佛。太宗时起,辽王朝的统治者敬佛便极为虔诚,皇室对佛教亦给予极大的支持。当时民间最流行的信仰为期愿往生弥陀或弥勒净土,其次为炽盛光如来信仰、药师如来信仰以及白衣观音信仰。辽太宗耶律德光将幽州大悲阁观音像请到了契丹族的发祥地木叶山,建庙供奉,将其尊为民族的守护神;又将白衣观音请到长白山,把长白山视为白衣观音居住的仙境。白衣观音是善良与纯洁的象征,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美好形象存在于人们心中,将长白山看作白衣观音的居所,足见长白山在辽代所受到的敬仰之高。8可以说,辽代时的长白山崇拜已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其已被融入了丰富的内涵,业已进入宗教信仰阶段。及至女真人建立金朝,长白山崇拜亦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长白山成为了“神”。金代时,女真人已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将《史记》、《汉书》、《易经》、《尚书》、《论语》、《孟子》、《老子》、《杨子》、《文中子》、《刘子》、《贞观政要》、《新唐书》等经史著作翻译成了女真文字,对尊孔读经颇为重视。金代时,佛教也很兴盛。在吸收了汉文化的丰富营养并创造了自己独特文化之后的女真人,将对自然物与祖先的崇拜结合起来,为长白山赋予了更为厚重的文化内涵。史载,金大定十二年(1172),有司奏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于是,金世宗完颜雍将长白山封为“兴国灵应王”,在长白山北建了灵应王神庙,定期祭祀,且礼用三献,如祭岳镇。9明昌四年(1193)十月,章宗完颜璟册封长白山为“开天弘圣帝”10。此时,长白山在女真人心目中的地位,近似于中原山祭中的泰山。所谓“三献”,就是在祭祀时献酒三次:第一次为“初献爵”,第二次为“亚献爵”,第三次为“终献爵”。三献乃祭祀之大礼,足见女真人对长白山尊崇的程度。而此时,长白山崇拜由辽代的包含了极大宗教信仰因素的尊崇被进一步“拟人化”,长白山先后成“王”、成“帝”,成为了山之至尊。清代时,人们对长白山的崇拜发展到了极致。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长白山地区作为发祥地被重点保护起来,朝廷严格禁止普通百姓进入长白山从事狩猎、采参、放牧等活动,只有政府才能在特设的禁山围场内采捕蚌珠、人参、貂、鹿、猞猁、虎等,以供皇室享用。这种政策一直施行至19世纪末,当东北地区几乎全面驰禁之后,长白山作为最后一块封禁地才被开放。清王朝的统治者对长白山所给予的高度关注和推崇是空前的。《满洲实录》等官修文献中,记载着三仙女于长白山布勒珊里(布儿湖里)湖沐浴,诞生了满族始祖的神话:“满洲,原起于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一泊名布勒瑚里。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古伦。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色甚鲜妍,佛古伦爱之不忍释手,遂衔口中。甫著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后生一男,生而能言,倏尔长成。母告子曰:‘天生汝.实令汝以定乱国,可往彼处。’将所生缘由一一详说。言讫,忽不见。其子乘舟顺流而下,至于人居之处。彼时长白山东南鄂漠辉鄂多理内有三姓,争为雄长,终日互相杀伤。适一人来取水,见其子举止奇异,相貌非常。回至争斗之处,告众……三姓人闻言罢战,同众往观。及见,果非常人,异而倍之。答曰:‘我乃天女佛古伦所生,姓爱新觉罗,名布库里雍顺,天降我定汝等之乱。’因将母所嘱之言详告之。众皆惊异。三姓人息争,共奉布库里雍顺为主,以百里女妻之。其国定号满洲,乃始祖也。”11传说三仙女沐浴之湖便为红土山下之园池,至今园池仍有“天女浴躬池”的美称。这一神话广泛流传于民间,并被载入正史,可见长白山在满族心目中已被衍化成一座绝不容许生出纤毫不敬的“祖宗之山”。而这一神话的被推崇,显然是统治者向百姓灌输其统治为“天命所归”思想的一种方式,是爱新觉罗家族向世人所作出的其为“天子”的骄傲的昭示,是统治阶级用来强调其政权正统性的手段。自此,清王朝统治者将本民族与长白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祭祀长白山便成为祭祀始祖的形式之一。这种表现具体实施于康熙帝临政之后。康熙朝时,出于对沙俄的防范、对龙兴之地的怀念以及编纂《一统志》的需要等原因,清王朝政府对于封禁的东北地区加强了管理,对长白山的关注也显著加强。康熙十六年(1677)四月十五日,康熙帝派遣武默讷、费耀色等四人前往长白山拜谒,谕曰:“长白山乃祖宗发祥之地,今无确知之人,尔等前赴镇守乌剌将军处,选熟识路径者导往,详视明白,以便酌行祀礼。”又曰:“长白山发祥重地,奇绩甚多,山灵宜加封号,永著祀典,以昭国家茂膺神贶之意。”12武默讷等人踏查后,向康熙建议:“山神应加封号致祭,永垂典礼,以国家蒙神明眷佑之意。”13翌年,康熙便册封长白山为“长白山之神”,如同五岳一般,年年享受祭祀之礼,并令宁古塔副都统在吉林郊区之温得亨山(吉林之小白山)设祭台,于每年春秋两季对长白山进行遥祭。此时,长白山由金代的“王”、“帝”被衍化为至高无上的“神”,人们对它的崇拜在升华到极致的同时,还被统治者赋予了一定的政治意义。为了强调长白山的神圣与重要地位,康熙帝甚至提出长白山是泰山的“发龙”。据《吉林通志》记载,康熙帝文曰:“古今论山脉九州,但言华山为虎、泰山为龙。地理家亦仅云:‘泰山特起东方,张左右翼为障’,总未根究泰山之龙于何处发脉。朕细考形势、深究地络,遣人航海测量,知泰山实发龙于长白山也……其一干自西而北至纳绿窝集,复分二支……西支入兴京门为开运山,蜿蜒而南,……至金州旅顺口之铁山,而龙脊时伏时现,海中皇成,龟矶诸岛皆其发露处也。接而为山东登州之福山、丹崖山,海中伏龙于是乎陆起,西南行八百余里结为太山,穹崇盘屈,为五岳首。”14以上康熙帝关于泰山发端于长白山的论说,今日看来显然颇为牵强,但是我们却可以看到,康熙朝时长白山被赋予何等重要的地位,其中倾注了满族何等深厚的感情。清王朝的几代皇帝还曾亲自祭拜长白山。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帝首次东巡吉林,便于松花江边对长白山施以望祭之礼,并赋诗曰:“名山钟灵秀,二水发真源。翠霭笼天窟,红云拥地根。千秋佳兆启,一代典仪尊。翘首瞻晴昊,宫峣逼帝阍。”(1)及雍正朝,在吉林之小白山建筑了“望祭殿”,专门用以祭祀“长白山之神”。15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帝东巡吉林,亦望祭长白山。16据学者统计,清王朝历代帝王中,康熙帝曾三次、乾隆帝四次、嘉庆帝两次、道光帝一次,亲自对长白山行过祭祀礼。17后世清人的许多著述中,对长白山进行过美好的描述。例如,《长白山江岗志略》云:“(长白山上)冬夏雪积,四时望之,色白异常……”18《长白汇征录》云:“山上经年积雪,草木不生,望之皆白,故曰长白山。”19人们对长白山的描绘,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表现了对这一东北镇山的热爱和崇敬。作为满族及其先祖肃慎族、勿吉族以及女真族的发祥地,长白山地区自古便接受了中国历代王朝的管辖。周时,被视为周之“北土”;20战国时期,曾为战国之“东城”;唐代时,长白山地区设置有府、州;辽代时,“长白山三十部女真乞受爵秩”21,长白山一带属东京道辖区;金代时,这一地域属上京会宁府、东京婆速府路、曷懒路;元代,长白山地区是辽阳行省的辖区;明代时,明王朝政府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沿岸设置了卫、所,“建州卫境内,有满洲部五,长白山部三,清室之先,即为满洲部内之一”22。清代时,清王朝政府在长白山一带先后设有府、厅、州、县等各级行政机构,由珲春副都统管辖。三、英祖的建议与朝鲜祭祀白头山如同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一样,朝鲜民族自古以来也有自己的自然崇拜。例如,古代的新罗人有“五岳之祭”,居于“中祀”地位,其中“北岳”为今荣州东北江原南道境内的“太白山”,23该山之名虽与今之长白山的曾用名“太白山”相同,但绝不是同一座山。新罗第七代王逸圣尼师今曾于其在位五年(138)时的冬十月“北巡,亲祀太白山”24,由此可见新罗人对“太白山”的崇拜历时也已经十分久远。及高丽时期,僧人一然(1206—1289)著《三国遗事》,载有“檀君神话”,谓其“始祖”檀君诞生于“太伯山”,并自注太伯山为“今妙香山”。“太伯”亦作“太白”,是朝鲜半岛上又一个与作为长白山的“太白山”之重名者。由于“太伯山”被写作檀君的诞生之地,此山便成为高丽人及后来的朝鲜人所崇拜的圣山、灵山。古代的朝鲜人对妙香山的崇拜亦包含着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两重涵义。檀君虽是神话人物,但朝鲜人将其视为本民族的人文祖先,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到了朝鲜王朝时期,安鼎福(1712—1791)却在《太伯山考》(载于《东史纲目》)中将“太伯山”认作“白头山”,即长白山,完全颠覆了一然的原解。此后,朝鲜附和者渐众,竟然扭转了对檀君“太伯山”的历史认识,认其为今长白山。远古时期,长白山与朝鲜不相关是众所周知的。甚至在15世纪中叶图们江成为中朝两国的天然界限之后,朝鲜亦未接近长白山。朝鲜英祖三十七年(1761)二月,朝鲜礼曹判书韩翼謩首次向国王提出“请祀白头山”的建议,英祖王“命问大臣以奏”25,但这一建议最终未能通过。反对者认为,长白山不归属于本国,而是“胡地”,对其进行祭祀没有正当理由,而且祭祀起来存在诸多不便;更为重要的是,改祀长白山还有违世宗朝传下的旧典。26英祖四十三年(1767)闰七月,韩翼謩再次“以白头山祀典仰达”27,称“白头山乃我国之朝宗山,北道亦国朝发祥之地也。北岳之祀秩宜移设于白头山”,俞拓基附和曰:“我国诸山之脉,皆发于白头山,而山之近旁又是列圣发祥之地,立国以来虽经四百年,尚未崇祀,恐为缺典,祀白头山事,臣无容别议。”英祖命二品以上的“儒官”就此事于会宾厅“献议”,并且特别强调众臣须“持龙飞歌入侍”28。“龙飞歌”即《龙飞御天歌》。这次提议仍然有众多的反对者。判府事徐志修言曰:“圣上起感于发祥之说,有此询问之举……意甚盛也。第伏念我国朝发祥之地,盖在庆兴,而白头山之于庆兴,为四、五百里之远。则揆以发祥毓庆之所在,或似有间。至于朝宗山之说,不见于经,又不见于正史,不过数家之论,恐非可据。《五礼仪》祀典之定,在于六镇开拓之后,而北岳祀秩,在于鼻白,而不在于白头者,似有意义。今若有所增减,则太常神室所奉山川位次,必有掣碍之端。以臣肤浅之见,不敢質言。伏惟圣明,博询知礼之臣,以尽慎重之道焉。”29可见,英祖将长白山与朝鲜王朝的肇兴之地庆兴联系在一起,是牵强的。朝鲜的“北岳”一直是鼻白山,是世宗朝时所定。而当年世宗没有将长白山定为“北岳”是有原因的,这一原因也不难得知,15世纪中叶,朝鲜在图们江南岸先后设置了六个镇,但该时朝鲜的行政管辖范围仍然距离图们江有一段距离,长白山显然是朝鲜境外之山。直至1712年清打牲乌拉总管穆克登查边之时,朝鲜北部的实际控制线仍远在今朝鲜两江道的甲山一带,“白头山距甲山六、七日程,而人迹不通,故我国镇堡把守皆在山南五、六日程”30。自穆克登于小白山分水岭上立碑,划定了江源地带的边界之后,分水岭以南之地才正式归属于朝鲜,而长白山显然仍是清王朝的内山。31刑曹判书洪重孝从长白山的归属和祭祀的客观困难两个方面提出了反对意见:“白头山为我国山脉之宗,今此望祀之议,诚非偶然。而第念《礼》云:‘诸侯祭封内山川。’臣未知此山果在封域之内欤?顷年穆克登定界时,立碑分水岭以为界,则岭之距山殆一日程,恐未可以谓之封内也。至于设坛之所,未知定于何邑?而独茂山、甲山可以望见,两邑之地,早冻晚解,仲秋雪或袤丈,二月冰犹过寻。势将发民治道、扫雪、凿冰,而后乃可行祭。若值风寒雨雪,则人吏、驿卒之能免冻死,亦未可必也。考之礼经,既不合验之,天时又难行,而丰沛民瘼之不可不顾者,又如此。岂不可已而应行者耶?臣之浅见恐不可轻议也。”32以上,徐、洪二人列举了不可将祭祀鼻白山改为祭祀长白山的诸多理由,其中最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粤人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版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新世纪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新版高三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文学类百科常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500题)
- 2025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
-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技术标准要点
- 社团活动经费预算申请表
- 经营范围登记规范表述目录(试行)(V1.0.2版)
- 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物理真题(附答案详解)
- 第八讲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王崧舟: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变革 2022版新课程标准解读解析资料 57
- 招投标现场项目经理答辩(完整版)资料
- 运动竞赛学课件
- 202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数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 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对比论证 课件14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