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4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a7c422adb6e4be3e3e3eafc7ac71d4/8fa7c422adb6e4be3e3e3eafc7ac71d41.gif)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4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a7c422adb6e4be3e3e3eafc7ac71d4/8fa7c422adb6e4be3e3e3eafc7ac71d42.gif)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4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a7c422adb6e4be3e3e3eafc7ac71d4/8fa7c422adb6e4be3e3e3eafc7ac71d43.gif)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4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a7c422adb6e4be3e3e3eafc7ac71d4/8fa7c422adb6e4be3e3e3eafc7ac71d44.gif)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4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a7c422adb6e4be3e3e3eafc7ac71d4/8fa7c422adb6e4be3e3e3eafc7ac71d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鸿蒙创世纪·前沿导高考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考情预览·明考向构建体系·理思路基础考点·自诊断
核心考点·课堂研考情预览·明考向年份题型、题号考查角度备考导航2022年全国卷甲卷选择,第7~8题结合区域海岸线变化,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命题特点:全国卷对本部分考查从总体来看,内力作用对地貌影响出题频率低,外力作用对地貌影响频率较高,
乙卷非选择,第37题结合海平面升降,考查海岸线变化及影响因素。年份题型、题号考查角度备考导航2021年全国卷甲卷非选择,第13题结合剖面图,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组成物质的影响。分值较大,考查侧重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发育、洪积扇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海岸地貌的成因及其变化分析。选择,第9~11题结合火山剖面图考查珊瑚礁发育过程。2020年全国卷卷Ⅰ非选择,第37题结合地形剖面图,考查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年份题型、题号考查角度备考导航2020年全国卷卷Ⅱ非选择,第37题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考查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貌的成因,金沙江中沙金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从高考考查方式看,选择题一般涉及单一外力要素的分析,非选择题所占比重增加,涉及内、外力因素的综合分析。卷Ⅲ选择,第7~8题结合地质剖面图考查地壳的运动状况。年份题型、题号考查角度备考导航2019年全国卷卷Ⅰ选择,第9~11题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堆积性游荡河道为切入点,考查流水作用规律、成因及影响。备考策略:复习备考中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基础上,结合地质剖面图、地貌景观图等分析地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描述常见地貌成因,
卷Ⅱ选择,第9~11题以霍林河流域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卷Ⅲ非选择,第37题以某河河面宽度变化与河水深度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河道宽度及河水深度的原因。年份题型、题号考查角度备考导航2018年全国卷卷Ⅰ选择,第6~8题以河流阶地切入,考查流水作用和地壳运动。结合高考题和典型模拟题,训练地理知识、原理运用能力,分析和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卷Ⅲ选择,第6题以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切入,考查贝加尔湖的成因。构建体系·理思路基础考点·自诊断(2022·甘肃一模)浮石是由火山在爆发的同时跟海水相互接触,岩浆经过海水的冷化,形成的一种细小的质地很轻的颗粒。2021年8~9月间,右图中小笠原群岛的海底火山“福德冈之场”连续喷发十几次,海底火山在爆发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浮石。据此完成1~3题。1.小笠原群岛火山活动位于
(
)A.生长边界 B.消亡边界C.板块内部 D.无法确定2.浮石的成因类型属于
(
)A.砂砾岩 B.石灰岩C.花岗岩 D.玄武岩3.对小笠原群岛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多平地和海岸悬崖 B.火山喷发而成的岛屿C.动植物稀有而独特 D.年内的气温变化较小BD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小笠原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属于消亡边界,B正确,故选B。第2题,根据材料“浮石是由火山在爆发的同时跟海水相互接触,岩浆经过海水的冷化,形成的一种细小的质地很轻的颗粒”可知,浮石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形成,属于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是喷出型岩浆岩,D正确,故选D。第3题,据材料分析可知,小笠原群岛是火山喷发而成的岛屿,地势起伏大,平地少,A错误;B正确;四周是海域,距离大陆较远,动植物稀有而独特,C正确;位于热带,纬度较低,且受海洋影响大,年内的气温变化较小,D正确,故选A。(2022·浙江模拟)图示为我国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主要为
(
)A.断层 B.褶皱C.地垒 D.火山5.图示甲处的主要地貌类型最可能是 (
)A.断层谷 B.背斜谷C.峡谷 D.向斜谷BB【解析】第4题,读图分析,该地区岩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但是没有出现断裂和错动位移,由此判断该地质构造为褶皱,而不是断层和地垒,B正确,A、C错误;图示没有显示熔岩的喷发,因此不是火山,D错误。故选B。第5题,读图分析,从地质构造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从地貌看,甲处地势比两侧低,为谷地;因此甲地的地貌类型最可能是背斜谷。故选B。(2022·青海西宁一模)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以高、险、陡峻著称,其中海拔1611米的必鲁图峰是世界沙漠之最,被誉为“沙漠珠峰”。沙漠底部多泉眼,地表有湖泊,周边地区断裂发育。在这里登顶远望,沙漠、绿洲风光尽收眼底,壮观至极。下图示意当地新月形沙丘链景观和风向玫瑰图。据此完成6~7题。6.沙丘链缓坡主要朝向
(
)A.西北方 B.东南方C.西南方 D.东北方7.推测必鲁图峰成为世界最高沙峰的关键原因是 (
)A.地壳抬升表土沙化B.盛行风携带沙尘沉积增高C.地下水丰富,沙丘湿度大D.气候冷暖波动频繁AC【解析】第6题,据玫瑰风向图可知,该地盛行西北风,在盛行风影响下,沙丘链缓坡即迎风坡主要朝向西北方,A正确,故选A。第7题,必鲁图沙峰底部多泉眼,地表多湖泊,地下水上涌、水汽蒸发引起沙丘表面湿度增大,固沙性增强,随着沙尘持续堆积,使其成为最高沙峰,C正确;地壳抬升表土沙化,不会形成新月形沙丘链,A错误;盛行风携带沙尘沉积是形成沙丘的必要条件,但不一定使必鲁图峰成为最高沙峰,B错误;气候冷暖波动与沙山的形成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核心考点·课堂研(2022·浙江高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核心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貌真
题
再
现(1)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2)图中甲处
(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思维流程BA一、地质剖面图判读的五大技巧1.建立正常地层的特点模型。(1)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说明地壳下沉,没有受到挤压力或拉张力作用。(2)岩层弯曲,说明岩层受到挤压力作用。(3)岩层平直但有断层出现,说明受到强大张力作用。备考锦囊2.判断地质剖面图中的特点。(1)有弯曲→背斜或向斜的地质构造。(2)有断层线→断层地质构造。(3)有岩层上下错位→地垒或地堑的地质构造。3.判断岩层新老关系。(1)正常状态的岩层→下老上新。(2)背斜→两翼新、中间老;向斜→两翼老、中间新。(3)侵入岩层的岩体→侵入的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形成时间晚。4.分析岩层缺失原因。若某岩层缺失,一种情况是形成该岩层时,地壳上升,没有形成该岩层;另一种情况是该岩层形成后,由于地壳上升,将该岩层全部侵蚀掉。5.判断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由于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层谷、断层崖、断块山等。注意: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壳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技巧点拨:地质景观类题目分析。二、板块运动与地貌:1.板块的张裂运动。2.板块的碰撞运动。考向一结合地质剖面图考查地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预测演练(2022·安徽合肥一模)研究地层是人类了解地质历史的主要途径。右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质剖面。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四个岩层中相对较老的岩层为 (
)A.① B.②C.③ D.④2.据图可知该地遭受明显侵蚀的次数为 (
)A.1 B.2C.3 D.43.图示地质剖面没有记录的地质作用为 (
)A.火山喷发 B.岩浆侵入C.断裂下降 D.流水侵蚀DCC【解析】第1题,根据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可以判断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最老的岩层是位于最下面的④岩层。D正确,故选D。第2题,根据图中岩层接触面状态可以判断,图中地下岩层有两处不整合面,说明该区域以前岩层有两次升降运动,再加上地表,该区域遭受明显侵蚀的次数是3次。C正确,故选C。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有一处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和火山灰,说明可能有过火山喷发活动和岩浆侵入,A、B错误;图中没有断层结构,说明该区域岩层没有发生过断裂下降或上升运动,C正确;图中地表有溪流,可能存在流水侵蚀作用,D错误。故选C。考向二结合地质地貌图,考查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2022·高考样卷)右图为某区域地质地貌示意图,A、B、C为地质年代依次变老的沉积地层。据此完成4~5题。4.图中地质构造与地形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背斜谷 B.乙——向斜谷C.丙——背斜山 D.丁——向斜山5.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区域以内力作用为主B.中部地区属于同一水系的流域范围C.西部区域古今地形倒置显著D.区域至少存在两对水平方向挤压力DD【解析】第4题,甲处有河流流经,可知是河谷,沉积地层地质年代从中心向两侧岩层变老,属于向斜,综合来看是向斜谷。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可知为山谷,沉积地层地质年代由老向新,属于背斜,此处为背斜谷。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可知为山谷,从地层新老关系看是背斜,因此为背斜谷。丁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根据地层新老关系看是向斜,故此处为向斜山。第5题,背斜的初始形态为山地,背斜谷的存在说明东部区域以外力作用为主。根据等高线分布来看,甲与丙之间有一山岭,图中两条河流可能是同一水系也可能是不同的水系。西部地区的地形为向斜谷,保持着原始的向斜谷地形,因此古今地形是保持一致的。图中西部地区向斜为东北—西南方向,受东南—西北方向的挤压力,东部地区向斜为西北—东南方向,受东北—西南方向的挤压力,表明该区域至少会存在两对水平方向上的挤压力。(2022·全国甲卷)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城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2)题。
核心考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真
题
再
现(1)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
)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2)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思维流程CA一、外力作用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分析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备考锦囊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区域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中高纬度地区既有古代冰川作用也有现代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峡湾,多湖泊、冰碛地貌等高寒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名师提醒】某个区域的地貌,往往是多种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例如,南美洲南端地貌破碎。影响的外力:风力侵蚀、海浪侵蚀、冰川侵蚀等。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地貌形态外力作用高山上的破碎岩石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流水的溶蚀作用沙丘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海岸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二、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方面进行分析。(1)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3)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明显。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方面的影响。(1)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侵蚀、溶蚀作用。(2)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3)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4)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1)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2)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三、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区别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对象岩石岩石及其风化物,如土壤、岩屑方式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物理方式时间过程往往漫长而平静,较少能看得见有些侵蚀时间比较短,如雨水对地表的侵蚀、流水对边坡土壤的侵蚀等。有的侵蚀时间比较漫长,如黄河对黄土高原的侵蚀、海水对海岸的侵蚀、冰川侵蚀地表形成的冰斗等结果岩石破碎、变小物质被移走,留下千疮百孔、沟壑纵横的面貌次序就某一处地表的变化而言,风化在前,侵蚀在后四、典型外力作用的地貌1.河曲地貌根据河流的弯曲状况,判断凹岸凸岸(看岸勿看河),熟悉凹岸凸岸特点:(1)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为主,河岸陡立;凸岸流速慢,以堆积为主,河岸平缓。(2)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底层水流趋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2.河流湖泊的顶托作用顶托是指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易发生顶托作用的地区:(1)支流汇入干流处:如黄河下游汇入的支流——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干流河床淤高,遇黄河涨水,支流来水就受到顶托。(2)河流注入湖泊处:湖水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河水不易下泄。(3)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的成因之一就是潮流的顶托作用。3.沟谷的发育过程4.风力堆积地貌(1)形成机理: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或者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风力减弱,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等。(2)地貌类型及分布:沙丘(垄)及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区及沙漠边缘,其次是沿河、沿湖及沿海地区。(3)风向判断: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黄土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为风向。如下图所示:考向一结合沉积构造图考查沉积规律(2022·河南二模)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克拉玛依组的岩石类型以细砾岩、中砾岩、粗砂岩为主,岩石碎屑颗粒分选差,磨圆度相对较好。下表示意克拉玛依组沉积构造的部分垂向序列(岩相组合)。据此完成1~3题。预测演练1.红山嘴地区绝大部分岩心缺失三叠纪初期的地层,说明当时该地
(
)A.地势比较低平 B.处于抬升状态C.植物异常繁茂 D.地壳多发断层2.克拉玛依组岩石成分特征说明 (
)A.沉积区与物源区很远 B.间歇性水流堆积而成C.主要由冰川沉积形成 D.稳定的风力沉积而成BB3.图示沉积构造的垂直分布反映克拉玛依组是 (
)A.冲积扇沉积 B.深海区的机械沉积C.三角洲沉积 D.咸水湖的化学沉积【解析】第1题,某一时期地层缺失,是因为当时地势较高或处于抬升状态,而与植被状况无关,B正确,AC错误;断层会导致地层断裂和错位,而不能导致当地大部分地区某一地层缺失,D错误,故选B。C第2题,克拉玛依组岩石以砾岩、粗砂岩为主,说明形成其岩石的碎屑物粒径较大,因此沉积区与物源区距离较近,A错误;据材料,岩石碎屑磨圆度较好,不可能是冰川沉积,C错误;稳定的风力及流水沉积分选性好,而当地岩石碎屑分选性差,故由间歇性水流堆积而成,B正确,D错误,故选B。第3题,据材料,克拉玛依组岩石以砾岩、砂岩为主,结合图可知,其为河湖相物理沉积,B、D错误;图中M2和M1地层分别为河相(或陆相)、湖相沉积,说明该地位于河流与湖泊交界处,为三角洲沉积,A错误,C正确。故选C。考向二结合区域图考查外力作用塑造地貌及特点(2022·福建泉州二模)雅丹地貌是发育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沉积岩或沉积物上的风蚀地貌。左图示意新疆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分布,右图示意②观测点雅丹地貌的空间形态及分布。据此完成4~6题。4.推测该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5.左图中①、②、③三个观测点开始发育雅丹地貌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①③ D.③②①BA6.研究发现,河流在罗布泊②地雅丹地貌形成过程中有较大影响,其影响包括
(
)A.河流堆积扩大雅丹总体面积B.河流堆积减小雅丹相对高度C.河流侵蚀削低雅丹单体顶部D.河流侵蚀拓宽雅丹单体范围【解析】第4题,雅丹地貌通常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间歇性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表现为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B读图可知,罗布泊地区长条形土墩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延伸,并且西北和东南侧有山地阻挡风力,因此排除西北风和东南风,A、C错误;该地位于新疆地区,南部有青藏高原阻挡西南季风对该地的影响,西南季风对该地影响小,D错误;在罗布泊东北地区山地有缺口,东北风经过狭小山口吹入,由于两侧山地影响,狭管效应,使东北风力加大,长期侵蚀形成的。B正确,故选B。第5题,由材料可知,雅丹地貌是发育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沉积岩或沉积物上的风蚀地貌。罗布泊当地沉积物主要是由西侧的塔里木河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由图可看出,罗布泊最大范围能够覆盖①观测点,后来由于塔里木河来水减少,导致罗布泊面积逐渐变小,向西萎缩。①观测点最先出露地表受到风蚀,然后是②观测点,而③观测点离缩小的罗布泊最近,最后出露接受风蚀,形成雅丹。A正确,故选A。第6题,读图可知,②观测点的位置最靠西,离塔里木河最近,因此河流带来泥沙形成的堆积物使地势逐渐升高,从而减小了该地雅丹的相对高度。B正确,故选B。(2022·湖南高考)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1)~(3)题。核心考点三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真
题
再
现(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2)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a处 B.b处C.c处 D.d处(3)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③抑制土壤盐碱化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思维流程AAC一、地形对其他自然要素影响备考锦囊环境因素主要影响气候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④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环境因素主要影响河流①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河流的落差及流速;③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土壤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植被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山地不同海拔地带分布不同的植被二、地形对人文要素影响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地区聚落分布原因分析聚落形态高原地区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呈狭长的条带状地区聚落分布原因分析聚落形态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聚落发展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密集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2.地形对交通布局的影响交通建设大多是在陆地表面进行的,在建设中要求体现“成本低、时效高”的原则。因此,建设成本(工程难度、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方式、交通线路的选择以及交通密度的大小。结合地形状况分析评价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第一步,以型定方式。即根据地形类型确定交通运输方式。平原区各种方式都可选择,限制性小;山区,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如果地形内外阻隔无法克服,且面积广大,路途遥远,可以考虑优先发展航空加强对外联系,如青藏高原等。第二步,以资(金)定级量。山区,资金少、技术水平低时,先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交通线路短,密度小;资金多、技术水平高时,除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外,还可根据需要适当建设高等级公路甚至高速公路或高铁,交通线路增长,密度增大。第三步,考虑地质灾害和山洪等对交通设施的制约。3.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拔高低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坡度小于25°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发展林业或养殖业。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低一定程度受地形影响。4.地形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一般情况:工业生产需要地势平坦的地方,有利于厂房的建设和货物、产品的运输,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工业比较密集。特殊情况:对环境或资源要求严格的工业,多建在山坡上、山麓或者山洞里。考向一结合分布图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及规模影响(2022·福建模拟)土族传统村落大多分布于青海河湟地区的川水、浅山、脑山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此地群山起伏,河流广布,地形复杂多样。下图示意土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题。预测演练1.推测土族传统村落具有的建筑特点是 (
)A.高墙合院 B.尖顶木屋C.白墙黑瓦 D.宽门大窗2.影响河湟地区河谷两岸土族传统村落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土地面积C.土壤肥力 D.生态环境AA3.图中四处聚落规模最大的是 (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1题,土族传统村落所在区域(青海河湟地区),气候寒冷,高墙合院可防风避寒,A正确;尖顶木屋是云南西双版纳的典型民居,尖顶有利于雨水滑落,木屋有利于通风散热,B错误;白墙黑瓦是我国江南水乡的民居特点,与山水田园风光相映成趣,C错误;宽门大窗利于采光和通风,不符合该地的环境,D错误。故选A。C第2题,如图,河流北岸(阳岸)村落数量多,且较高海拔处也有分布,而南岸(阴岸)村落数量少,且仅分布在低海拔处。说明气候(热量)条件是影响河湟地区河谷两岸土族传统村落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A正确;两坡的土地面积相差不大,土壤肥力材料没有提及,南坡植被覆盖率更高,生态环境好,B、C、D错误。故选A。第3题,丙处位于河流北岸(阳岸)低海拔地区,气候相对温暖、临近水源、地形平坦、土壤较为肥沃,适合居住和耕作,因此聚落规模大,C正确;甲、乙海拔高,坡度大,土地规模较小,离水源地远,A、B错误;丁位于河流南岸,阴坡,光照条件较差,湿气重,居住条件差,规模小,D错误。故选C。考向二结合区域图考查地形对农业的影响(2021·海南卷)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马蹄形山弯中的小山村,村前是开阔而肥沃的土地,村后是群山峻岭。平山有“北方的鱼米之乡”之称。据县志记载,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踞其西”“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右图为西柏坡区位图。据此完成4~5题。4.西柏坡所在区域
(
)A.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 B.位于黄土高原C.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 D.河流汛期在五六月5.平山形成“北方的鱼米之乡”的主要地理要素是 (
)A.地形、河流 B.技术、降水C.土壤、植被 D.水文、习俗CA【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位置可知,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太行山以东,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A错误。太行山以东为华北平原,B错误。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C正确。华北的汛期应出现在7、8月份,D错误,故选C。第5题,材料中提道: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踞其西……,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结合图中位置可知,平山位于太行山东侧河流冲积扇平原,地势平缓,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适宜农耕,成为“鱼米之乡”,A正确。平山成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与技术、习俗关系小,B、D错误。植被对“鱼米之乡”的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A。1.河流阶地的形成:(1)概念: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微点四河流阶地微点通关(2)形成: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特点:河流谷地可以发生多次淤积和下切,从而出现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一级阶地,向上的另一级阶地称二级阶地,以此类推。阶地级序通常由下向上标记,年龄越来越老、完整性越来越差。这是由于低阶地形成期较晚,形态保存比较完整,而高阶地往往残缺不全。2.分析河流阶地形成的思维过程:3.河流阶地的地理意义阶地是农业发展、聚落选址、建筑布局、沉积矿床及研究地质活动等的理想或重要场所。(1)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无论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水量都有保障。(2)阶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3)阶地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4)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携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2022·陕西咸阳一模)地质时期,新疆喀什河中游发育了4级阶地(如图T1、T2、T3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具售后服务考核试卷
- 关于临时打工合同范本
- 书面解聘合同范本模板
- 废弃化工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与化工工业升级考核试卷
- 园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置流程考核试卷
-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与维护考核试卷
- 摩托车的座椅设计与车身舒适性考核试卷
- 做旧涂装改造合同范本
- 2025-2030年手机外置高清摄像头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可穿戴式助听器音质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施工周报表(标准模版)
- 4.5MWp分布式光伏项目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建筑工程安装工程)
- von frey丝K值表完整版
- 云南省普通初中学生成长记录模板-好ok
- SB/T 10415-2007鸡粉调味料
- 考古绘图基础
- GB/T 32574-2016抽水蓄能电站检修导则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标准论
- 变更索赔案例分析
-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及处理流程教材课件(28张)
- 《花婆婆》儿童绘本故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