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备课资源八年级上册《蝉》_第1页
主题备课资源八年级上册《蝉》_第2页
主题备课资源八年级上册《蝉》_第3页
主题备课资源八年级上册《蝉》_第4页
主题备课资源八年级上册《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7课时组文阅读课《蝉》《蝉的歌唱》《蟋蟀之话》1梳理文章思路,了解蝉的特点及生活习性。2体会说明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学习目标在炎热的夏季,空气中那此起彼伏的蝉鸣总显得聒噪,使人在难耐的酷暑中徒增一丝烦恼,同时也不禁置疑:这小小的蝉为何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今天,就让我们近距离了解这神奇的蝉。一、导入新课1快速阅读《蝉》,法布尔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蝉?理清文章写作思路。2作者没有按照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蝉,而是选择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呢?二、速读,梳理行文思路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幼虫穴道→幼虫出穴→成长脱壳→飞离树枝)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成虫产卵→孵化幼虫→幼虫落地→挖穴隐藏)2思考:作者没有按照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蝉,而是选择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呢?(1)为了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重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活动在地下。难点:最不易为人所指的地下生活)(2)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3)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1朗读《蝉》中以下语句,说说红色的词能否删去?(1)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3)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三、品读,领会科学精神(1)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约”表猜测,说明这小圆孔的口径为一寸左右,并不是十分确定,如删去,就说明这小圆孔的口径只有一寸,过于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三、品读,领会科学精神(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大多数”表范围,说明大部分掘地昆虫的窠外面都有土堆,但不是百分之百,如果删去则变成所有的掘地昆虫都会如此,不符合实际,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常常”表频率,说明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与地面时,多数情况下是在邻近的地方徘徊,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如删去,就说明一定在邻近地方徘徊,过于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赏析以下句子,各抒己见。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里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蝉脱壳时的模样,很有画面感。3快速浏览《蝉的歌唱》和《蟋蟀之话》两篇文章,找出文中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的句子,或者找出非常具有画面感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科学精神。组内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昆虫的生命过程写得准确有序、引人入胜?四、课堂小结(1)因为作者以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常年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长期观察让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便可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地呈现最准确最科学的丰富信息。(2)因为作者带着人文关怀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