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解宋代的政治与军事的相关知识点,主要内容包括“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等相关知识点。在经过初中的历史教学后,学生对于宋代的重要历史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宋代的历史人物如“宋太祖”,“王安石”,“岳飞”,“秦桧”等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这可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以历史人物为线索将本课的历史知识串联在一起,便于讲解本课的历史知识点。学生处于高一阶段,其思维模式并没有摆脱初中思维的影响,也没有发现历史发展中的深刻规律,对于史料的发掘与解读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所以,本课讲解应该以历史材料为基准,以突出历史解释,史料分析,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不可“满堂讲”,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内容,理解教材的知识线索。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共有四个子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四个子目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本设计在不割裂教材上子目之间前后递进的逻辑关系前提下,将每个子目主要表现出来的历史事实或历史解释层面上的问题提炼出来,由此切入组成课程的三大部分,即祖宗家法、积贫积弱和家法自缚,以祖宗家法的发展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并且进一步思考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之间的关系。课件三个主要部分并没有割裂课本子目前后递进的逻辑关系,先涉及“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相关知识,由强化集权的弊端进入第二部分“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有关内容。由于解决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的需要,引发变法运动,也就是第三部分“王安石变法”相关知识。变法引起激烈党争,加速北宋衰亡,北宋灭亡后出现南宋,因此又有王安石变法之后“南宋的偏安”相关内容;与教材逻辑高度符合,能够较好地辅助教学。在引导过程中,以“岳飞的悲剧”为主要线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做到趣味性与教育性并存的过程。在教学中以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对王安石、岳飞的评价。(四)教学目标1.知道两宋时期政治、军事方面的基本史实;通过各种图文资料,梳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采取的主要措施,对宋代国家政策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有所了解。(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借助各种图文资料,梳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弊端、并且认识王安石变法原因和影响,并尝试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学习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等内容,体悟他们忧国忧民、不惧困难、舍身报国的精神,涵养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五)教学过程故事导入:岳飞的悲剧材料一: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与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逼迫岳飞撤军。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材料二:一个普通的北宋文官,因为太普通连个名字都没留下,他当时运粮延误使得军队大败。但是,宰相蔡确劝谏宋神宗说:“祖宗以来,未尝杀士”。最后,这个文官只是被流放。设问:宋代为什么有这种政治体制?在这个体制下,岳飞的悲剧是必然吗?(设计意图:通过岳飞与一个普通文官的政治生涯,突出北宋政治制度的核心特色,并且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学习兴趣。)正式讲解第一节:祖宗之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历史背景(展示材料1)“五代与北宋建立者”与“黄袍加身图”五代与北宋建立者与其登基前职位后梁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存勖河东节度使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北宋赵匡胤殿前都点检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展示材料二:宋太祖的忧患)宋太祖赵匡胤: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宰相赵普: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设问:从材料看唐末五代之弊有哪些?怎么解决?学生回答:弊在“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武将专权”,解决措施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加强中央集权)教师引导:通过以上材料,同学们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学生回答:历史背景: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吸取唐末以来的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设计意图:通过图表,文字材料等构建历史情景,让学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与教师的引导了解到唐末五代的基本政治情况,揭开宋初加强集权的核心目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集权措施预习检测: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完善下表。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分散机构权力中央1.分割宰相权力(行政、军政、财政);2.行政军政财政又再次分权:增设副相、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下设三司;以台谏监察宰相。地方1、设“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2、州一级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收归地方权力1.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夺其权(行政)】2.设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大部分上交朝廷【制钱谷(财政)】3.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守内镇外定期换驻地【收精兵(军政)】崇文抑武1、制定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2、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检测学生的预习成效,为之后的讲解奠定基础,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思考1:观察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的“二府三司制”的不同?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学生回答:唐:程序分权(草拟、审核、执行)宋:领域分权(行政、财政、军政)作用:分化宰相的军权,财权,行政权,强化皇权;同时职权分散,机构重叠,导致行政机构效率的低下。思考2:观察北宋地方权力分配图,并且联系唐末藩镇制度,指出宋初统治地方的特点?具有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唐代藩镇制度的特点是方镇权重,外重内轻,武将专权;而宋代的制度是对于唐末五代的反思,我们可以观察到宋代加强了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将地方的财权,政权,军权收归中央,并且派遣文官管理地方,防止防止武将势力过大。那么,宋初统治地方的特点是?这样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宋初统治地方的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文官政治。这样做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但是过度集权,造成地方体制僵化。(设计意图:通过图表等资料可以深入引导学生分析宋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利弊,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分析与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也体现历史学习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与时空观念。)历史影响教师引导:指出宋代加强集权的特点:1、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3、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在这三个特点之后,要求学生结合之前对于宋代加强集权措施的分析,指出宋代加强集权的历史影响。学生活动: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消极:1、制度僵化,效率低下,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2、重文轻武,守内虚外,造成北宋长期积弱局面。3、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积贫局面。(设计意图:学生分析宋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利弊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得以加强,本节可以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把之前的分析过程再简单的回忆,并且将之前的分析结果综合起来,做到知识整合与归纳。目的再强化学生的知识整合与归纳能力。)第二节:祖法之弊: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积弱:边防压力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宋与西夏对峙,宋与契丹对峙的相关知识。学生回答:1)北宋与辽的对峙①北宋两次夺取燕云十六州失利。②“澶渊之盟”: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兄弟相称,宋每年给辽“岁币”。2)北宋与西夏的对峙①北宋与西夏战争,屡战屡败。②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实际保持帝号;北宋每年给“岁赐”。(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对于教材的掌握程度。)探究: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教材P54页思考点)学生回答:1)不可取:屈辱求和,财政受损,增加人民负担;2)可取:经济受损有限,一定程度上缓解北宋面临的边疆军事困境。和议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3)这一做法有利有弊,综合以上两种看法。(设计意图:综合之前的知识,让学生从知识点出发对于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积贫:财政危机展示材料:北宋官员变化图与北宋军队变化图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以上图表,你们看到北宋的那些社会问题?什么造成北宋的这些社会问题?学生回答:1)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2)冗费: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3)冗兵:军队过多,军费庞大,军队战斗力低下。问题根源:北宋加强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弊端(设计意图:综合之前的知识,指出北宋“三冗两积”的根源所在,加深学生们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第三节:变法强宋:王安石变法(1)王安石变法的概况问:在“积贫积弱”的危机下,有没有看到“祖宗之法”的弊端,并且加以改革呢?学生回答: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教师引导:庆历新政是范仲淹主导的改革,目的在于整顿官僚机构,但是因为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而失败。这直接影响王安石变法。预习反馈:阅读教材第三目,概括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原则、目的、措施及影响。王安石变法背景基本原则目的措施结果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加深社会危机②宋仁宗时庆历新政失败③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富国①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青苗法)②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市易法)达到富国目的,增加收入强兵①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保甲法)②恢复征兵制,取代募兵制强兵效果不明显,与西夏开战,以失败告终(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检测学生的预习成效,为之后的讲解奠定基础,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2)结局与回音教师引导:观察以上漫画,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学生回答:失败原因: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2、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3、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4、改革涉及面广,头绪过多,且推行操之过急。结局:哲宗初年,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史称“元祐更化”历史影响:积极作用:①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政府收入。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③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消极作用:①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以失败告终。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③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对于王安石变法背景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与其本质,加强学生对于教材的解,同时也综合之前的知识,让学生理解王安石雄心改革,不惧艰辛的精神,突出家国情怀这个历史核心素养。)第四节:守法续宋两宋交替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且总结两宋交替的历史脉络。南宋的建立1、北宋灭亡: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2、南宋建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二)南宋的偏安1、南宋抗金: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但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2、宋金和议绍兴和议:划界;南宋对金称臣;“岁贡”。(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对于教材的掌握程度。)思考:观察“中兴四将”结局和“绍兴和议”说明了什么问题?岳飞绍兴十一年(1141年),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在杭州风波亭韩世忠绍兴十一年(1141年),剥夺其兵权。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张俊首请纳兵权,被罢枢密使,参与促成岳飞冤狱刘光世绍兴七年(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和议时间内容绍兴和议1141年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学生回答:说明南宋在政治体制上开始回归“祖宗之法”,继续实行“崇文抑武、守内虚外”的政治。讨论:岳飞的悲剧是必然的吗?我们们会怎么评价岳飞?(设计意图:综合之前的知识点,让学生理解两宋政治的核心特点与历史影响,同时在以上材料的分析中,让学生了解两宋政治的延续性,在以“岳飞”的悲剧为引导,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趣味性,也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与知识应用能力,也可以凸显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教学反思在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