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结构之起承转合》教学设计+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结构之起承转合》教学设计+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结构之起承转合》教学设计+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结构之起承转合》教学设计+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结构之起承转合》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试题讲评:诗歌结构之起承转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2.重点掌握“转”的几种常见类型,明确其在诗歌中的作用。3.借助“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读懂诗歌,体会诗歌的意蕴和魅力。【教学重点与难点】“转”的几种常见类型及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试题再现送陆务观福建提仓韩元吉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杨载有言,“颈联起笔呼应,上承颔联,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试简析本诗颈联“转”在何处?2.典型试卷,问题大家谈。展示批阅时的典型试卷,并让学生理解其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二、预习检测1.何谓“起承转合”?明确:“起”句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景、事、物。往往有统率全诗、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等作用。“承”句承接起句而展开,是对“起”句的延续、深化。同时,它往往对后面的内容起铺垫和蓄势作用。“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等的思路上的转换。“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是作者“感发意志”的“诗眼”和“词眼”所在。“合”句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2.理解下面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明确:首联点题,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颔联,承接首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写声写色,均骇人听闻,使得境界幽深险僻。颈联,转写幽静、安谧的夜景,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尾联写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看到桑柘树和炊烟,内心感到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三、课堂任务诗歌中如何“转”?“转”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派代表发言,任务如下:一组:例1和例2;二组:例3;三组:例4和例5;四组:例6;五组:例7和例8;六组:例9和例10;七组:例11和例12;八组:例13;九组:例14和例15。明确:由景及情;由景及理;由事及景;由事及情;由事及理;由物及人;由实及虚;由静及动;时、空;反转式:抑扬、情感悲喜。四、小结:“转”的艺术效果明确:“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转”是指诗词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由景及情、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的转换。简单说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要制造些波澜。“转”句在全篇中最为关键,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虽然是“转”,但与“起”“承”也必须有一定内在的关联,上下勾连的要紧之处。要出人意料,而又不可离题太远,能上下互相照应方为杰作。整首作品能不能成篇,尾句合拢够不够力,转句最为关键。“转”不仅在章法上给人一种回环往复、摇曳多姿之感,更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进而品味作者的情感和诗作的主旨。故历代诗人在诗歌的“转”上,无不绞尽脑汁,“转”宜跌宕转深,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五、试题再现送陆务观福建提仓韩元吉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杨载有言,“颈联起笔呼应,上承颔联,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试简析本诗颈联“转”在何处?【参考答案】①“转”在内容(时空、实虚)。前四句抒写眼前两人依依惜别时的感慨,颈联转向描写设想的福建来年春茶和红梅一片。②“转”在手法(由情及景)。前四句为抒情,抒发今昔对比,时光流转的人生感触,颈联转为写景。③“转”在情感(悲喜反转)。前面四句写依依别情、离阔之思,写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遗憾,而颈联笔锋一转,借美景抒壮怀,见出诗人旷达的胸怀,对未来的展望。六、实战演练官居戏咏(其一)陆游万里飘然似断蓬,桐庐江上又秋风。判余牍尾栖鸦湿,衙退庭中立雁空。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谁言病守无欢意,也与邦人一笑同。[注]栖鸦:比喻稚嫩拙劣的字。立雁:指站立两边的衙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断蓬”为喻写出自己宦游之状,用江上“秋风”营造出凄凉的意境。B.诗人忙完公务后,文书上稚嫩拙劣的字迹未干,空荡的庭院内衙役早已散尽。C.颔联和颈联实现空间变换,由空寂的衙内而至灯火通明的酒楼与丰收的乡村。D.全诗写诗人任所内外的常见之物、常见之事,语言生动自然,情感真挚动人。16.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清刘熙载《艺概》中说律诗“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本诗的第三联“转”出了新境界,请对此进行分析。(6分)明确:【参考答案】(1)在意境上,由萧瑟孤寂,转为祥和热闹;(2)在情感上,由羁旅之愁、仕宦之苦,转为欢愉快乐;(3)在思想境界上,由关注个人,转向关注百姓,体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预学任务单【知识链接】起承转合结构论之成立在元代诗论中,杨载、范椁明确提出了“起——承——转——合”说,标志起承转合结构论的正式成立,进入了起承转合结构论发展的第三阶段。杨载在《诗法家数》中明确指出,“律诗要法”是“起承转合”,并且具体解释了怎样起承转合: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破题是起,故曰“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颔联是承,故曰“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是转,故曰“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结句是合,故曰“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以七言律诗为例,第一、二句是起,第三、四句是承,第五、六句是转,第七、八句是合。请看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起以“风急”、渚清”句勾勒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为全诗奠定了悲秋的情感基调;承以“无边”、“不尽”句描绘、渲染了萧杀的秋色:落木萧萧而下,长江滚滚而来;转以“万里”、"百年”句由景及人,写到了诗人的多重之悲——地远之悲,秋时之悲,久旅之悲,暮年之悲、多病之悲和孤独之悲;合以“艰难”、“潦倒”句感叹时世多艰,潦倒不堪,意味深长。据傅若金《诗法正论》所载,范梈对起承转合也做了较为具体的概括:大抵起处要平直,承处要从容,转处要变化,结处要渊永。起处戒陡顿,承处戒迫促,转处戒落魄,合处戒断送。范椁的诠释从“平直”、“从容”、“变化”、“渊永”正面说明起承转合,又从反面指出“陡顿”、“迫促”、“落魄”、“断送”四戒,比杨载的阐释多一个维度。而且范椁的表述比杨载更简练、平实。以绝句为例,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是承,第三句是转,第四句是合。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首句是起,交代了秦淮的水与月,平易质直;次句是承,描写诗人所乘之船停泊在秦淮靠近酒家的地方,写得从容不迫;第三句是转,由秦淮夜景转到了酒家歌女,写出了变化;尾句是合,说歌女还在唱亡国之音《后庭花》,韵味隻永。【预习任务一】认真研读以上的知识链接内容,理解这首诗歌的“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并用文字表述出来。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预习任务二】认真阅读以下课内外诗歌,读懂诗歌的表层意思。例1: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例2: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例3: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例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例5: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例6: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例7: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例8: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例9: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例10: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例11: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例12: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例13:禹庙杜甫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云气噓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例14: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例15: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实战演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官居戏咏(其一)陆游万里飘然似断蓬,桐庐江上又秋风。判余牍尾栖鸦湿,衙退庭中立雁空。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谁言病守无欢意,也与邦人一笑同。[注]栖鸦:比喻稚嫩拙劣的字。立雁:指站立两边的衙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