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地区哨棚嘴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初步研究
一、相关遗迹及问题的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前,重庆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限于对河流及其遗址的理解。由于缺乏地层学的基础,对文化形式和时间的评价往往是模糊的。1992年以来,配合三峡工程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大规模展开,使这一状况开始改变。至1996年,对渝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认识有了开拓性的进展。王鑫先生依据1993、1994年对忠县哨棚嘴遗址发掘所获资料,将哨棚嘴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命名为“哨棚嘴一期类型”,认为其是“存在于井河流域有一定时间和分布范围的一支新考古学文化类型。”“年代范围应相当于中原仰韶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之间”。此后,峡江地区发现的与此面貌类似的遗存还有:1995老关庙T1~T5④层、1993和1994老关庙甲组遗物、1997哨棚嘴一期2、3段、1999年度哨棚嘴第三期文化遗存、2000年度巫山大溪遗址五期遗存以及忠县王家堡、丰都县玉溪坪、合川大土、小鼓浪丘、老菜园等遗址出土的相关遗存(图一)。另据报道,云阳丝栗包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陶尖底厚壁缸、卷沿罐、折腹盆、敛口盆、盘等,可能也属于此类遗存。以上提到的遗址虽多,但发表的材料却有限,从已发表的相关资料看,这类遗存在文化面貌上体现出较多共性:1.陶系特征:均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较少。中坝遗址19层以后各层及其它遗址所出陶器均以褐陶为多,且多以红褐陶为主。2.纹饰特征:均以有纹饰陶为主,素面较少。纹饰以绳纹(包括菱格纹)为主,甚至占绝对多数,其它种类纹饰数量较少。3.器物组合:器类中均有较多缸、深腹罐类器,这两种器物在陶器群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它共有器物还有高领罐、贴边罐、钵等。上述共同特征的存在表明这类遗存当归属于同一种考古学文化范畴。学者们也对这类遗存的研究争议较多,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对这一阶段的遗存,学者即有“哨棚嘴一期类型”、“哨棚嘴文化”或“哨棚嘴一期文化”、“老关庙下层文化”、“老关庙文化”、“中坝文化”、“羊子岩文化”等多种称呼,这说明研究者均已认识到了重庆峡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类遗存的独特性,但这种文化命名不统一的情况对于该类遗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又是不利的。赵宾福先生认为老关庙下层文化(包括中坝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和老关庙遗址下层遗存等)的年代与湖北库区大溪文化的中、晚期相当,绝对年代为公元前4000~3000年间。孙华先生则认为以中坝遗址为代表的羊子岩文化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两湖地区的石家河文化,而以老关庙遗址下层为代表的老关庙文化很可能已经到了龙山时代末期至夏代初期。其他学者对此问题也多有研究,结论也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如哨棚嘴文化,最初学者是以哨棚嘴1993、1994年发掘材料,或1997~1998年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代表提出的。后有学者指出,1997年哨棚嘴遗址一期1段可归入玉溪坪文化,其一期2、3段与包括老关庙、魏家梁子在内的重庆峡江其它龙山时期遗存合并,仍然可以哨棚嘴文化命名。2003年,赞同使用“哨棚嘴文化”这一名称的孙华先生,又结合哨棚嘴遗址1999~2000年发掘材料对哨棚嘴文化的含义进行了重新界定。将1997年发掘的一期1段归入哨棚嘴文化,而一期的2、3段归入羊子岩文化。这样,目前学界使用的“哨棚嘴文化”这一名称便也具有了至少以上三种含义。同样,对于老关庙下层文化(或老关庙文化)应包含的遗存范畴,学者间也存在不同认识。鉴于此类遗存在中坝遗址发现较早,且颇具典型性,且前述哨棚嘴文化、老关庙(下层)文化都已被学者赋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歧义,本文暂用“中坝文化”一名来指代这类遗存。需要指出的是巫山境内发现的同期遗存,有学者称其为魏家梁子文化,且有学者将其归入(或用来指代)我们所说的中坝文化。而我们认为巫山境内的遗存体现了峡江地区东西文化间的过渡性特征,是否将其归入中坝文化还需待资料增多再行判定。二、发表资料及分析中坝文化的各遗址中,中坝和哨棚嘴两遗址均曾做过多次工作,发表的资料较好,又有层位关系的支持,可作为中坝文化分期研究的首选资料。另外,老关庙遗址所获材料也很重要,我们下面分别进行讨论。1.唇缘饰压印纹或戳印纹,器表饰粗绳纹或戳印纹中坝遗址位于忠县县城正北6公里井河两岸的台地上,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该遗址的考古工作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9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中坝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998、1999年度在中坝遗址发掘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者将中坝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为三期,由于发掘者的分期有明确的层位关系为依据,并且抓住了遗存发展变化的阶段性规律,所以其分期结果对于中坝文化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综合中坝遗址已发表资料及论文中披露的相关资料我们以为将中坝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归纳为四期为好,我们先从陶器形制分析入手。缸最重要器类之一,以《忠县中坝遗址Ⅱ区发掘简报》(下文称《简报》)发表资料为例,缸占器物总数50.06%(此处统计依据简报正文中公布的标本数量进行,统计中未计缸底和器底数量,以下统计同)。(22)层出土缸为直口或口微侈,唇面施绳纹或浅戳印纹,形成浅锯齿状(浅波浪状),器外表饰绳纹菱格纹。H283、H297、H601出土缸的特征与此相似,表明时代大体相当。(20)层(包括(20)A、(20)B)出土的缸为直口,有的已出现唇部加厚现象,唇缘饰不规整压印纹或戳印纹,器表饰粗绳纹或戳印纹。H318出土缸特征与此相似。(21)层所出缸的特征则正处于前两者之间,既有与(22)层相似者,也有与(20)层相似者,这也正与从层位上体现的年代关系相符合。(19)、(18)、(16)层出土的缸,有内沿贴边者,唇部多较厚,唇缘饰压印绳纹或有戳印纹,形成较深的花边口,且从中坝T0406(19):14、T0406(19):13、T0406(18):63、T0406(16):75等标本看,深腹缸有随年代由早至晚唇部花边凹槽加深的趋势。所以它们之间还可再进一步详细划分,由于目前标本较少,故放在一起讨论。但根据简报线图(如《简报》图一二)可以看出此时唇部花边下凹处所饰绳纹或戳印纹还较为规整。H633、H292、H291出土缸多与此形似。(14)、(13)层所出缸,形制与上面提到的(16)层所出标本相似,但唇上压印的花边凹槽更深。缸底从深腹缸的缸底特征也能看出其形制上的阶段性变化规律来。中坝遗址早于T0406(19)层之前的层位目前未见完整器,但从年代大体同于T0406(22)层的H283看应为小平底。在相当于T0406(21)、(20)层的时段内也应为小平底,这从后面要提到的哨棚嘴遗址出土缸的形制上即能够明确的看出来。(19)、(18)、(17)层,缸底明显变小,多呈圆柱体或扁圆柱体,有的有刀削痕。(14)、(12)层,缸底均为尖底,有的有刀削痕,有的则无刀削痕而多饰绳纹。(16)层,缸底特征处于以上两者(即(19)、(18)、(17)层和(14)、(12)层)之间,即有圆柱体和尖底两类。H292、H636出土缸底与(19)、(18)、(17)层所出圆柱体缸底相似,但不见尖底缸。另外,H633、H291出土的缸底部虽为尖底状,但尖部较(14)、(12)层的稍短。盘口罐占中坝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陶器群的13.48%。H283、H297中所出的缸指示这两个单位年代都处于中坝遗址中坝文化的最早期。这两个单位及(22)层出土的盘口罐表现出盘口特征多样化的特点。如H297:25微显弧形盘口,H283:6则为近口部微外侈显出盘口特点,而T0406(22):14虽盘口特征明显,却盘口底部外弧,此种形制特征此后则不见。不过,我们倒发现其特点与新津宝墩盘口圈足尊T1929⑦:115相似,且两者盘口外壁均饰戳印纹。或许这件盘口器亦为盘口圈足尊,而非深腹罐。以上或许说明此时中坝文化的盘口罐正处于发展的初始时期,盘口部位的形制还不固定。(21)、(20)层处于盘口罐发展的高峰阶段。除了数量较多外,此时的盘口罐口部特征较为统一。盘口罐的盘口部位多显外侈的特征,极少为竖直口。H644出土的盘口罐形制与此相似。(18)、(17)、(16)层出土盘口罐的数量明显减少,盘部较前变浅,且多为竖直口,这三个单位所出盘口罐还表现出盘口部位逐渐变浅而使盘口部位特征渐不明显的过程。其中(18)层虽口部较前变浅,但仍特征明显,而至(17)层阶段,则盘口内壁微显下凹,至(16)层则盘口内壁几乎变平,仅外视似为盘口,或可称为假盘口。所以,这三个层位在时代上还可再进一步细化,限于标本数量暂放在一起讨论。H643出土的盘口罐形制可大体归入这一组。根据《简报》看,晚于T0406(16)的层位似不再出土盘口罐类器物。这还需等正式的发掘报告出版后方可定论。与盘口罐的数量变化及有无相对应,我们发现贴边罐从T0406(19)层开始出现(此处依据《简报》),直至中坝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最晚阶段也有。根据中坝遗址发表的资料,贴边罐占陶器数量的9.75%。其和盘口罐之间的相互消长变化或许有某种替代作用,而非纯粹的巧合吧!折沿深腹罐数量占中坝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陶器群数量的5.42%。从中坝T0406(22)、H297、H283等单位看,折沿深腹罐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斜侈折沿,下腹斜收;另一种则为上腹近竖直,下腹斜收,口部已微显盘口形态。至T0406(21)、(20)层阶段,出土折沿罐中已有较多明显显出盘口特征,如中坝T0406(20)B:5、T0407(21):18、T0406(21):15等器。折沿罐中还有外鼓腹、竖直腹等形态者。不难看出此时盘口罐的盘口特征对于折沿罐产生较大影响,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盘口罐在T0406(21)、(20)层阶段处于发展的最兴盛时期。此后,折沿罐虽仍存在,但基本不见口部有呈盘口特征者。这也与盘口罐本身的发展情况对应,反映了同一考古学文化中各器类间存在形制相互影响的情况。通过上文对于缸及其底部、盘口罐、贴边罐、折沿深腹罐等陶器的分析,反映出中坝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图二、三):1段:包括(22)层、H283、H297、H601等。2段:包括(21)、(20)、H318、H640、H644等。3段:包括(19)、(18)、(17)、(16)层、H291、H292、H643、H633、H644等。4段:包括(14)、(12)层等。2.《裁决》所见中坝文化遗迹的价值哨棚嘴遗址位于忠县忠州镇红星村六组长江西北岸井河右侧的三角形台地上。该遗址1957年发现,此后经过了多次复查和发掘。发掘者将1999~2000年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为三期,其中的第三期遗存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报告又将第三期遗存细分为早、中、晚三段。早、中段遗存所见缸多为花边口沿,外壁饰菱格纹。由于几乎不见完整器,形制上难以进一步区分。另外早、中段的其他器类也有形似者,如早段的折沿深腹罐T103(21):1与中段的T112(14):12相似;早段的高领罐99ZGST103(23):2与中段的99ZGST103(19):14相似;早段的卷沿罐99ZGST322⑦:3也与中段的99ZGST113(20):1大体相似。所以,我们暂将报告中的早、中段合为一段,简称1999哨1段。但必须指出的是,原报告是在细致分析地层和包含物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待将来资料增多或可作进一步探讨。1999~2000年度“哨棚嘴三期文化”的晚段,反映出与以上1999哨1段出土器物一定的差异,其最主要的器类为盘口罐,还有折沿深腹罐、卷沿深腹罐、器盖等,其中的盘口罐形制多与中坝遗址2段相似,反映出两者时代大体相当。这样,我们将1999~2000年哨棚嘴遗址出土的中坝文化遗存重分为两段,暂分别称为1999哨1段、1999哨2段(图四)。1997年度的发掘简报将哨棚嘴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为3段。简报中一期2段的小平底深腹缸如97ST431⑧:12、ST311⑥:20等均可在1999哨1段中找到相似的同类器,表明它们时代大体相当。另外,还需说明的是,简报中归入3段的97ZGST403(11)所出的缸ST403(11):21形制却与2段及1999哨1段中的同类器形似,或可归入2段。简报中一期3段所出盘口罐的形制同于1999哨2段,两者时代大体相当。这样,我们暂将1997年度简报中一期2、3段分别称为1997哨1、2段(图五)。至于简报中的一期1段遗存,我们同意将其归入玉溪坪文化。王鑫将1994年哨棚嘴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为两段,1段包括1994T2(16)、(15)、(14);2段包括1994T1(10)、1994T2⑧、⑨、⑩。对比1994年资料与1997、1999年度哨棚嘴的资料,可以看出花边缸1994T2(14):18形制同于1997哨1段和1999哨1段所出同类器物。其“折沿盆”1994T2(16):1形制与新津宝墩盘口圈足尊T1929⑦:52相似,而上文中亦提到中坝1998年(22)层所出亦有与宝墩⑦层相似者,则可能1994T2(16)时代或与中坝1期相当。这样王鑫文中一期1段与1997、1999哨1段相当。王鑫文中一期2段所出盘口罐形制与1997、1999哨2段相似,时代大体相当。王鑫文中所分一期1、2段可暂称为1994哨1、2段(图六)。这样,哨棚嘴遗址所出中坝文化遗存总体可分两段:1段,包括1997哨1段、1999哨1段、1994哨1段;2段,包括1997哨2段、1999哨2段、1994哨2段。3.文化的定型化老关庙遗址位于奉节县长江北岸的白帝镇瞿塘村。1993~1995年吉林大学考古学系等单位连续对老关庙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在第三次发掘中找到了原生地层。总结三次发掘所获新石器时代遗存并与中坝、哨棚嘴等遗址相比,可看出老关庙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其一,不见盘口罐;其二,缸底多为高尖底、柱状或蹄状;其三,遗址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贴边深腹罐(即口部加厚,有附加堆纹者)。综合这几个特点,老关庙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时代和中坝遗址4段大体相当。从以上各典型遗址的分段及相互之间的年代对应关系看,中坝遗址所分四段基本代表了中坝文化从形成至衰落的发展全过程,并且体现了明显的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所以,我们把这四个阶段作为中坝文化发展的四期(参见图二~六)。第一期:中坝文化的形成阶段。包括中坝1段、哨棚嘴1段,杜家院子也有这一时期遗存。出土陶器以夹砂灰陶居多,其次是夹砂红陶,还有少量夹砂褐陶、黑陶等。纹饰以菱格纹为主。这一时期的陶器群以深腹罐、大口缸等为主,还有盘口罐、高领罐、钵等器类。此时大口缸唇面花边较浅,盘口罐的盘口部位形制还不统一,这些都与二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期:中坝文化特征完全确立及文化发展高峰阶段。包括中坝2段、哨棚嘴2段,云阳大地坪遗址可能有这一阶段遗存。夹砂陶器居多,绳纹增加,菱格纹有所减少。这一时期的陶器种类最为齐全,以大口缸、盘口罐为主,还有折沿罐、卷沿罐、高领罐、钵、器盖等。这一时期的大口缸除了有与第一期形制相似的以外,多出现唇部加厚现象,浅花边口沿,器表多饰粗绳纹或戳印纹。这一时期的盘口罐数量明显较上期增多,盘口部位较深且盘口多外侈,整体特征较为统一,盘口罐当进入其形制定型化阶段。而且根据我们的研究,这一时期中坝文化以盘口罐为代表的因素对鄂西峡江地区的白庙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所以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中坝文化的全盛时期。第三期:中坝文化的持续发展阶段。包括中坝3段。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大部分陶器均饰绳纹。此时的陶器群以小平底和尖底缸为主,还有盘口罐、贴边罐、折沿罐、卷沿罐、高领罐、陶钵等。这一时期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缸出现尖底,盘口罐的盘口部位变浅,又出现了贴边罐。第四期:文化发展末期阶段。包括中坝4段、老关庙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2000年度大溪遗址五期遗存也可归入此期。陶器特征同于三期。但器物组合发生变化,此时仍以尖底缸为最多,但基本不见盘口罐。其它器类还有贴边罐、折沿罐、卷沿罐、高领罐、陶钵等。另据报道,巫山江东嘴遗址也存在“哨棚嘴文化”和“老关庙文化”时期遗存。孙智彬根据中坝遗址的碳十四测定数据推定中坝文化的年代在距今5000~4000年。此外,我们也可通过将中坝文化遗存与周邻地区同期遗存比较来求得其大致年代。据我们研究,中坝文化的年代与鄂西地区白庙文化大致相当,而白庙文化中发现有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晚期相似的陶器,这样中坝文化与中原地区同期文化的年代即可间接获得。我们将白庙文化分为四期,其一、二期分别与中坝文化一、二期年代相当,而白庙文化三、四期则大体与中坝文化三期的年代相当。通过陶器比较,白庙文化二期中,柳林溪高领罐T0916⑤:51、高领瓮T1016⑤:62分别与煤山一期T2⑤C:5、T25③C:18相似,则白庙文化第二期大体相当于煤山一期或稍晚。白庙文化三期中,白庙深腹罐如T28⑨:19、H21:1、T28(11):15与新砦H8:8、H8:18相似,白庙深腹罐T27⑨:6也与新砦H8:16相似。所以,白庙文化三期的年代大致与“新砦期”遗存相当。白庙文化四期中,白庙深腹罐T33⑥:13与新砦H19:101及二里头遗址一期ⅧH53:12较为相似,或许它们的年代大体相当。白庙文化一期出土的器物很少,还未见与中原地区相似的器物。但从上面的比较可知其年代相当于煤山一期或更早。这样中坝文化的年代上限也当大致与此相近,至于中坝文化的下限年代当已进入二里头文化早期。很明显,这一年代推断要较通过碳十四测定获得的年代数据晚得多。不过,现在确定中坝文化的上限还有些为时过早,因为之前的玉溪坪文化还有再仔细研究的必要。以往学者将其年代定在大溪文化末期至屈家岭文化中晚期。但我们根据秭归庙坪遗址所出的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高领罐(如H2:22、3、6等)、折沿深腹罐(H3:5等)等器物看,还是受到了玉溪坪文化的影响,而与中坝文化的器物不类似。这说明玉溪坪文化的时代可能延续到了石家河文化阶段。所以,渝东地区中坝文化的上限年代还需在该地区整个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完整细致确立之后方可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中坝文化年代下限的推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方面,此后的三星堆文化时期遗存与中坝文化间是否紧密衔接以及两者间的关系,我们在目前的资料情况下都还不能完全确定;另一方面,中坝文化的四期与鄂西南地区甚至江汉地区的文化关系以及大体同期遗存的年代对应关系也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这势必影响我们对于中坝文化年代下限的判断。所以,以上通过与周邻地区遗存的比较所得到的中坝文化的年代还有待于随着资料的增多进一步深入探索。三、盘口罐类能力是中国坝从目前已发表的材料看,中坝文化只有至四期阶段才将巫山地区纳入其分布范围,在这之前可能主要分布于忠县至云阳一带。该文化出土的陶器可以大体分为四群(图七):A群:包括深腹罐、缸、盘口罐、喇叭口高领罐(壶)等。这群因素均见于渝东峡江地区此前的玉溪坪文化,应来自于后者。此外,中坝文化在陶质和纹饰上也与玉溪坪文化表现出较大相似性。如这两支文化均以夹砂陶为主,且共见有菱格纹、绳纹、戳印纹、花边口装饰、水波状划纹等纹饰。这些都表现出中坝文化与玉溪坪文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但这群因素并非完全照搬玉溪坪文化的器物,而是或多或少有了一定变化,较突出的如下。①缸在玉溪坪文化中仅有极少量存在,但中坝文化中的缸数量却急剧增多,占新石器时代遗存陶器标本的50.06%。1995年发掘的老关庙遗址下层遗存中缸类的口沿残片有140件,占52.43%。当然,由于缸类器物形体较大,一件器物可以碎裂成多片,且器形易辨,容易导致统计中出现较高的比例,但以上所列标本数也足以反映缸类器物在陶器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②盘口罐迅速流行。此前的玉溪坪文化中仅有少量存在,而《简报》公布的新石器时代遗存陶器标本中盘口罐占13.48%。并且,盘口罐类在中坝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至少两方面:其一,在中坝文化一、二期阶段,有较多的折沿罐口沿亦模仿盘口形制,如中坝T0406(20)B:5、T0407(21):18等;其二,盘口罐类器物对于鄂西峡江地区和乌江下游地区的影响十分强烈。在白庙文化和信宁县第四期遗存中发现的众多盘口罐就是最好的说明。③中坝文化中的深腹罐、高领罐(壶)、钵等器物相较玉溪坪文化中的同类器在形制上也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另外,玉溪坪文化中的瓦棱纹盆、折腹钵等已基本不见于中坝文化。B群:包括盘口器、卷沿鼓腹罐、浅腹豆(或称为盘?)等。这群因素数量很少,我们可在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中找到其来源。如盘口器中坝T0406(22):14与宝墩遗址盘口圈足尊T1929⑦:115相似,2000年度巫山大溪遗址五期遗存所出的浅腹豆(?)与宝墩文化鱼凫村遗址H73③:156相似,老关庙遗址的卷沿鼓腹罐T4④:42也和温江鱼凫村H73④:172相似。事实上,我们能看到的中坝文化与宝墩文化共见的文化因素还要多得多。在这两支文化中都见有折沿深腹罐、折沿鼓腹罐、喇叭口高领罐等器物,并且有的在形制上还较为相似,如宝墩遗址的罐T1929⑦:67、T2029⑦:129、T2129⑦:79、喇叭口高领罐T2029⑦:58、T2130⑦:62等都可在中坝文化中找到大体相似的器物。但由于这群陶器见于中坝文化前的玉溪坪文化,而在成都平原找不到更早的来源,所以,有可能是宝墩文化受到中坝文化或玉溪坪文化的影响而产生。C群:包括高领瓮(中坝T0406(21):32)、厚胎缸(如中坝T0406(2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上)数学期末:破十法练习题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暑假作业口算练习题(每日100题)
- D图像的基本操作电子教案
- 特殊教育学校校医招聘合同
- 招投标信息安全与合同管理课件
- 电子产品环境测试管理办法
- 消防安全严禁参与违规作业承诺书
- 保定市物业管理人员素质
- 挖掘机考古挖掘施工协议
- 水坝建设钻探施工合同
- 小班语言《两片树叶》课件
- 毛泽东诗词鉴赏
- (高清版)DZT 0426-2023 固体矿产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 中国经济增长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龙井营销方案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护理
-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
- 2024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精华版
- 高三化学试卷讲评课件
- 半导体DIF是什么工艺
- 财务管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