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2_第1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2_第2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2_第3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2_第4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要名词:

租庸调、两税法、募役法、科差、一条鞭法、金花银、摊丁入亩、关税、厘金、改订新约、个人所得税赋役制度:含义:是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以土地和人口为依据,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目的:维持庞大的军队与官僚系统,并以此维持其统治地位。特征: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赋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概念解释现代中国的赋税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在“统一税法,公平赋税,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的税制思想指导下规范了税种,形成了五大类十八个税种的较为合理的税制体系。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时空定位封建社会

征收部门封建政府主要对象农民大众赋役类型田赋、户税、丁税,徭役等征收依据土地、人口、财产赋役特征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制度实质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农业税:田赋(田税、田租、)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人头税:(丁税、户调)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以户口为依据的财产税(调);商业税:(市税、关税)财产税:(车船税、算缗、税民资)其它杂税: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徭役:以成年男子为依据,为封建国家无偿从事劳动的劳役。

(军役、力役、杂役)本质: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奴役古代人民哪些负担?古代民众的义务:“赋+役”赋:古代王朝依据自己所颁布的法律向臣民征收的实物或货币役:古代王朝强制民众(主要是成年男子)承担的无偿劳动。粮食、布帛1.西周时期: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以上贡的形式缴税,为王室服役。2.春秋时期:(1)背景:①铁犁牛耕出现。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国财政收入减少。(2)表现:①齐国:相地而衰征。

②鲁国:“初税亩”。(3)实质: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制。(4)影响:

①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②推动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③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劳役地租役重于赋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孟子·滕文公上》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一是打破井田和私田的界限,所有土地都按统一的标准征税;二是赋税一律征粟,缴纳粮食,以鼓励百姓务农;三是制定户籍制度,登记人口劳动力数字,按人口抽人头税,征伐徭役和兵役。

3.战国时期:秦国(二)秦汉时期:田赋、人头税和徭役时间田赋征收情况秦朝汉朝2.人头税:口赋、算赋时间口赋算赋秦朝——汉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即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与民休息”,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景帝:三十税一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不分男女,7—14岁每人每年缴口赋20钱;汉武帝以后加征3钱。15-56岁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编户齐民:秦汉时期,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即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标志古代赋役制度正式形成。材料: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边鄙……先帝(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国家)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边费。县官(政府)鼓铸铁器……民用纯弊,割草不痛,盐铁价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除草)、土耰(碎土农具)、淡食,百姓疾苦之。

——《盐铁论》因为匈奴的入侵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汉武帝开始,汉朝的人头税发生了哪些变化?3.财产税:汉朝对车船征税,对商人和高利货者征收算缗钱,对财产总额征收“税民资”,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

汉武帝以后加征3钱,15—56岁以上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汉朝的赋役措施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妻子(52岁)老王(58岁)次孙(1岁)长孙(8岁)女儿(25岁)儿子(30岁)儿媳(28岁)算一算:汉代(武帝时期)老王一家一年缴税多少?田赋:丁赋:其他:劳役:共计:1664钱西汉普通自耕农家庭收入在11200钱左右土地产量1/30,(土地总产量120石,相当于7200钱)每年240钱7-14岁,每人每年23钱15-56岁,每人每年120钱,共480钱大龄剩女,每人每年五倍赋税,补交480钱献税,每人每年63钱,共441钱老王和小王还要各承担不同劳役数据来自黄今言《秦汉商品经济研究》缴纳田产三分之二;口赋、户赋口赋(7—14)20钱算赋(15—56、商人和奴婢加倍)120钱更卒、正卒、戍卒一年屯边两年兵役一个月繁重劳动对车船征税,对商人和高利贷者征收算缗钱。百姓们,你们好,只要举报隐瞒财产的商人,就可以得到他的一半财产!谢谢合作!田租较轻而人头税较重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

秦汉时期的赋役特点:田租较轻而人头税较重人民的赋役负担过重,农时也无法保证3.徭役:更卒、正卒、戍卒种类役龄役期任务更卒秦朝男子17岁起役,后来汉昭帝改为23岁起役。正卒戍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运粮一般是两年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一般是一年到边塞屯戍更卒正卒戊卒(三)隋唐时期:(演变情况:隋(租调役)——唐(租庸调制)——唐后期(两税法))1.隋:租调役1)背景: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2)基础:均田制3)内容:租——田赋,土地上的产出

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

徭役——成年男子承担一定徭役2.唐朝:唐前期

:租庸调制→唐中后期

:两税法(1)唐前期——租庸调制①对象: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②内容: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创新之处:以庸代役③基础:“均田制”。材料:丁男如不愿服劳役,年龄不限,均可以纳绢或布代替,一天折合绢三尺,叫作“庸”。——《《中国通史》第六卷(隋唐)》调调租庸户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纳绢代役。服徭役期间,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④作用: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发展.B:保障了财政收入,巩固了府兵制,国家富强起来。唐朝规定:每丁每年缴纳租粟2石,是为“租”。“调”随乡土所产而出,每丁每年纳绢(或绫)2丈,绵3两,不产绢绵的地方,或纳布2丈5尺,麻3斤。此外,每丁每年服役20天,闰年22天,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一天折合纳绢3尺,称为“庸”。"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2)唐中后期:两税法①背景:唐朝中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降。②目的:缓和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③实施: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④内容(特点):财政原则:量出制入。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先做预算,定出总税额,再分配到各地征收(创中国预算原则之先)课税标准: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劳役用钱代替。纳税期限: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相对集中并节省了征收时间)课税对象:不区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登入户籍,缴纳赋税。贵族、官僚、

商人也要交税。(扩大征税面,保证财政收入)征收内容:按户等纳钱

,按田亩纳粟米.课税形式:“以钱定税,临时折征杂物。(“定税之初,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相对简化了纳税手续,便于国家计算征收。⑤意义:A: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有利于避免官吏乱摊乱派,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B: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对后世影响深远,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制度的基础。(四)宋朝:王安石变法(1069年)1.背景:(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2)征收代役金,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徭役繁重,阶级矛盾尖锐。2.内容: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漏税。

募役法:政府雇人服役,不服役者交免役钱或助役钱。(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生产时间,增加国家田赋收入。)3.特点:

募役法以雇役代替力役,并且征收货币;方田均税法以土地为主,按亩收税.4.影响:减轻百姓负担,增加财政收入。(五)元朝:①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叫“丁税”“地税”,在南方叫“夏税”“秋粮”。沿袭唐制,南北有别。②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代徭税),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科差科差,亦称差科,相当于唐代的调,以户为课税对象,“各验其户上下而科焉”。科差在南北方实行方法有所不同。科差在北方征丝料与包银,按户征收,科差在江南纳户钞与包银。征收内容有包银、俸钞、丝料、户钞。一般按户摊征,并视情况有所区别,其时,力役、职役仍与科差并征。货币地租有所恢复(六)明朝:1.明初: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米麦实物2.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3.明朝后期:一条鞭法(1)背景:A: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量增加。B: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入不敷出,贪污腐败严重。(2)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3)内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银两,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

(4)意义:①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终结了两税法,开清朝地丁合一税制的先河;②赋役合并使赋役负担更加均衡,使封建政府对人丁的控制进一步松弛。③一概折银,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扩大了货币税的课征范围,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七)清朝1.康熙年间:1712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2.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影响:①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失地和无地农民及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②税制的简化,加之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一定程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兼并现象,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政府的征收。

所谓“摊丁入亩”,就是将历代相沿的人头税(丁税),并入田赋,征收统一赋税(“地丁银”)的一种赋税制度。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摊丁入亩制度的实行,直接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人头税”,失地和无地农民及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由于加重了有土地者的赋税负担,摊丁入亩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当时愈发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由此,朝廷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被征税”担心的消失,……,中国由此进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嘉庆十七年已到3.6亿,这仅仅花了127年时间。——摘编自《历史上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四大改革》

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人丁统计数24621334、丁银数额335万余两)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中国古代赋税史上的四大税种(特征分类):A、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人头税”,即丁税。如编户

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B、以土地和财产(田亩)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土地税,即田

租。如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C、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D、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另外,还有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苛捐杂税。规律总结:

二、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可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2.赋役形式:由劳役地租为主到实物地租为主逐渐向货币地租为主发展,后者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以两税法为标志;4.

征收种类:由繁到简,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5.劳役地租: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到明一条鞭法后折银代役。三、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原因:1、生产力、商品经济的发展;2、维护统治、缓和社会危机;3、土地兼并严重。4、农民反抗斗争,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史实:秦朝和隋朝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使王朝灭亡;西汉和唐朝采取轻徭役薄赋政策则出现了“盛世”。)

四、赋役制度变化的影响:1、推动生产力进步,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2、扩大国家税源,增加财政收入;缓和矛盾,巩固统治;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4、农民依附关系松驰,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促进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消极:加重了人民负担,成为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一)含义:

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二)演变历程:

1.古代关税制度:(1)起源: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2)特点:①政治军事功能第一,后延伸出财政功能;②属于通过税;③国内税和国境税并存;④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一、中国的关税制度

“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厘”

——《周礼•地官》

我国早期关卡属于“国家”之间的防御体系,政治军事功能第一。设关的目的只是稽查过往货物有无违禁品,过境而不征税。其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卡开始延伸出财政功能。因此,我国早期的关税实际上也是一种通过税,关卡是公共权力的施政部门,同时也是国家课征关税的权力机关。——《试论中国关税制度的起源》(楚)错金鄂君启铜节《辞源》释义:“关:关口、关门。古设关于界上,以稽查行旅”。《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关: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列强攫取协定关税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②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民国初年,坐落于上海就将路外滩海关大楼前的赫德铜像。赫德,英国人,28岁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1861年起,代理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11月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仍挂总税务司的头衔。掌权长达45年。代表列强把持我国海关大权,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经济: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传统的经济遭到冲击;政治:破坏了国家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有何消极影响?2.近代中国(1840-1949):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回收③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948年5月)收回关税主权的努力192719281930宣布关税自主,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宋子文,宋家长子,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1925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1928——1930年间通过谈判收回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有权确定关税税率和监督税收。日本也终于同意了《中日关税协议》结果: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时期建设成就改革开放前制度创立:《》及其实施条例。

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改革开放后法制化建设①原因: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②表现:1985年《》和《》,强化了……进一步完善1987年,通过《》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3.新中国的关税制度建设:中国真正收回关税主权(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收回国家主权,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配套的关税政策;

③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适应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2)过程:(3)作用:①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②保护生产,调节经济;

③增加财政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一)含义: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二)发展历程:(1)民国时期:①起步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但并没有实施。②开始征收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个人所得税制。(2)新中国成立以后:①中断:改革开放前:1950年第二次全国税务会议时,决定对薪给报酬所得税停止开征。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②确立:改革开放后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完善,符合社会发展实际。

③提高起征点:2018年10月1日起,新个税法将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三)个税征收的作用:个人所得税制度是深化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a.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思考1: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在个人和家庭收入整体差别不大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征收的必要;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才制定颁行。思考2:个税起征点的变迁呈现什么趋势,说明了什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18年10月1日起,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了5000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材料: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8月31日修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关税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朝代赋役制度秦汉魏晋-隋唐前期中后期宋元明明初正统后期清田赋、人头税、财产税徭役:更卒、正卒、戍卒租调役租庸调制两税法两税法;募役法租庸调与两税法,“科差”两税法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聚焦高考1.(2021·海南)如表反映了清代前期主要财政岁入一览表单位:万两(银)年代总额地丁银%盐课%关税%杂赋%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3424282382.438811.31223.6912.71724年(雍正二年)3649302883.038710.61353.7992.71753年(乾隆十八年)4266296469.570116.445910.81423.3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4254299170.357413.554012.71493.5A.繁荣背后潜藏危机

B.近代前夜发展停滞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土地兼并程度加深A聚焦高考2.(2021·山东)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A.

B.C.D.A

《汉书严安传》载:“(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由此可见秦朝()A.徭役、兵役繁重B.刑罚十分严酷C.赋税很沉重D.人民很勤劳课堂练习A随堂训练1.汉武帝时期,政府颁布了算缗令,即对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每2000钱纳税一算(120钱),同时实行告缗令,即鼓励告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政府的这项举措()A.引发了统治危机 B.导致吏治严重腐败 C解析:汉武帝通过算缗令和告缗令打击了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诸多举措提供了物质保证,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故选C项,排除D项。汉武帝此举旨在抑商,而小农经济在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故“引发了统治危机”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针对的是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与官吏无直接关联,故排除B项。2.公元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国家财政收入明显增加。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以资产为宗,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选B项;两税法简化了税收的种类和项目,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排除A项;两税法的推行减少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加剧了土地兼并,排除C项;据材料“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可知D项错误。B3.湖南蚕桑业原本比荆(州)、襄(阳)落后,在五代时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治通鉴》记载:“湖南民不事蚕桑,(高)郁令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抒大盛。”这一变化表明()A解析:材料“郁令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抒大盛”体现的是赋税制度变革对民间手工业的影响,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C项排除;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D项。4.明太祖时期,赋税主要是征收实物,由于棉布征收颇受地方官的喜爱,导致棉花种植普遍。1581年张居正改革后“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说明了明朝时期()解析:根据材料“1581年张居正改革后‘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可知,明朝赋税制度采用“折银缴纳”的办法,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活跃了商品经济,促进了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