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证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是由两2个不同的结构系统来实现的生物工程学院021班向生光证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是由两2个不同的结构系统来实1前言三羧酸循环等呼吸代谢过程中脱下的氢被NAD+或FAD所接受。细胞内的辅酶或辅基数量是有限的,它们必须将氢交给其它受体之后,才能再次接受氢。在需氧生物中,氧气便是这些氢的最终受体。这种有机物在生物活细胞中所进行的一系列传递氢和电子的氧化还原过程,称为生物氧化(biologicaloxidation)。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脱氢、失去电子或与氧直接化合,并产生能量。然而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不同,它是在生活细胞内,在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的pH和有水的环境下,在一系列的酶以及中间传递体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地完成的,而且能量是逐步释放的。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被偶联的磷酸化反应所利用,贮存在高能磷酸化合物(如ATP、GTP等)中,以满足需能生理过程的需要。前言三羧酸循环等呼吸代谢过程中脱下的氢被NAD+或F2概念电子传递过程包括包括电子从还原型辅酶通过一系列按照电子亲和力递增顺序排列的电子载体所构成的电子传递到氧的过程。氧化磷酸化作用指的是伴随电子从底物到氧的传递,ADP被磷酸化形成ATP的酶促过程。概念电子传递过程包括包括电子从还原型辅酶通过一系列按照电子亲3氧化磷酸化的机理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自由能是怎样转入ATP分子中的,这就是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理问题。有多种假说,如化学偶联学说、化学渗透学说和构象学说。不过,目前为大家所公认的、实验证据较充足的是英国生物化学家米切尔的化学渗透学说。
氧化磷酸化的机理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自由能是怎样转入A4经典实验1968年E.Racker等人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碎可自然卷成颗粒朝外的小膜泡,这种小膜泡称为亚线粒体小泡(submitochondrialvesicle)或亚线粒体颗粒(submitochodrialparticles)。这些亚线粒体小泡具有电子传递和磷酸化的功能。如用胰蛋白酶或尿素处理,则小泡外面的颗粒可解离下来,这样的小泡便只能进行电子传递,而不能使ADP磷酸化生成ATP。如果将这些颗粒重新装配到无颗粒的小泡上时,则小泡又恢复了电子传递和磷酸化相偶联的能力。由此可见,由NADH脱氢酶至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整个呼吸链的各种组分均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中,而颗粒是氧化磷酸化的偶联因子,位于内膜的基质侧,它是基粒(ATP酶复合物)的组分之一。经典实验1968年E.Racker等人用超声波将线粒5氧化磷酸化的分子结构基础电子传递链ATP合成酶的分子结构与组成氧化磷酸化作用与电子传递的偶联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和抑制剂氧化磷酸化的分子结构基础电子传递链6结论从以上各方面可以得知,线粒体的电子传递是由电子传递链来实现的,而氧化磷酸化也就是ATP的合成是在ATP合成酶中完成的。二者是偶联的却又是相对独立的。从而说明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是由两个不同的结构系统来实现的。结论从以上各方面可以得知,线粒体的电子传递是由电子传递7THANKYOU!THANKYOU!8电子传递链所谓呼吸链(respiratorychain)即呼吸电子传递链(electrontransportchain),是线粒体内膜上由呼吸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总轨道。呼吸链传递体能把代谢物脱下的电子有序地传递给氧,呼吸传递体有两大类:氢传递体与电子传递体。氢传递体包括一些脱氢酶的辅助因子,主要有NAD+、FMN、FAD、UQ等。它们既传递电子,也传递质子;电子传递体包括细胞色素系统和某些黄素蛋白、铁硫蛋白。呼吸链传递体传递电子的顺序是:代谢物→NAD+→FAD→UQ→细胞色素系统→O2。电子传递链所谓呼吸链(respiratorychain)即9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复合体I辅酶Q复合体II复合体III细胞色素c复合体IV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复合体I10化学渗透假说1.呼吸传递体不对称地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呼吸链上的递氢体与电子传递体在线粒体内膜上有着特定的不对称分布,彼此相间排列,定向传递。2.呼吸链的复合体中的递氢体有质子泵的作用它可以将H+从线粒体内膜的内侧泵至外侧。一般来说一对电子从NADH传递到O2时,共泵出6个H+。从FADH2开始,则共泵出4个H+。膜外侧的H+,不能自由通过内膜而返回内侧,这样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在内膜两侧建立起质子浓度梯度(△pH)和膜电势差(△E),二者构成跨膜的H+电化学势梯度△μH+,若将△μH+转变为以电势V为单位,则为质子动力。质子的浓度梯度越大,则质子动力就越大,用于合成ATP的能力越强。化学渗透假说113.由质子动力推动ATP的合成质子动力使H+流沿着ATP酶(偶联因子)的H+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时,释放的自由能推动ADP和Pi合成ATP(图片)。化学渗透学说已得到充足的实验证据。当把线粒体悬浮在无O2缓冲液中,通入O2时,介质很快酸化,跨膜的H+浓度差可以达到1.5pH单位,电势差达0.5V,内膜的外表面对内表面是正的,并保持相对稳定,证实内膜不允许外侧的H+渗漏回内膜内侧。但当加入化学渗透假说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时,跨膜的H+浓度差和电势差就不能形成,就会阻止ATP的产生。有人将嗜盐菌的紫膜蛋白和线粒体ATPase嵌入脂质体,悬浮在含ADP和Pi溶液中,在光照下紫膜蛋白从介质中摄取H+,产生跨膜的H+浓度差,推动ATP的合成。当人工建立起跨内膜的合适的H+浓度差时,也发现ADP和Pi合成了ATP。3.由质子动力推动ATP的合成质子动力使H+流沿着ATP12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反应的一般机理
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反应的一般机理131.复合体Ⅰ
又称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NADH∶ubiquinoneoxidoreductase)。分子量700X103~900X103,含有25种不同的蛋白质,包括以黄素单核苷酸(flavinmononucleotide,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和多种铁硫蛋白,如水溶性的铁硫蛋白(ironsulfurprotein,IP)、铁硫黄素蛋白(iron
sulfurflavoprotein,FP)、泛醌(ubiquinone,UQ)、磷脂(phospholipid)。复合体Ⅰ的功能在于催化位于线粒体基质中由TCA循环产生的NADH+H+中的2个H+经FMN转运到膜间空间,同时再经过Fe-S将2个电子传递到UQ(又称辅酶Q,CoQ);UQ再与基质中的H+结合,生成还原型泛醌(ubiquinol,UQH2)。该酶的作用可为鱼藤酮(rotenone)、杀粉蝶菌素A(piericidinA)、巴比妥酸(barbitalacid)所抑制。它们都作用于同一区域,都能抑制Fe-S簇的氧化和泛醌的还原。
1.复合体Ⅰ又称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NADH∶ubi14证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是由两2个不同的课件152.复合体Ⅱ
又称琥珀酸,泛醌氧化还原酶(succinate∶ubiquinoneoxidoreductase)分子量约140×103,含有4~5种不同的蛋白质,主要成分是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SDH)、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adeninedinucleotide,FAD)、细胞色素b(cytochromeb)和3个Fe-S蛋白。复合体Ⅱ的功能是催化琥珀酸氧化为延胡索酸,并将H转移到FAD生成FADH2,然后再把H转移到UQ生成UQH2。该酶活性可被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henoyltrifluoroacetone,TTFA)所抑制。
2.复合体Ⅱ又称琥珀酸,泛醌氧化还原酶(succi16证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是由两2个不同的课件173.复合体Ⅲ
又称UQH2∶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ubiquinone∶cytochromecoxidoreductase),分子量250×103,含有9~10种不同蛋白质,一般都含有2个Cytb,1个Fe-S蛋白和1个Cytc1。复合体Ⅲ的功能是催化电子从UQH2经Cytb→FeS→Cytc1传递到Cytc,这一反应与跨膜质子转移相偶联,即将2个H+释放到膜间空间。也有人认为在电子从Fe-S传到Cytc1之前,先传递给UQ,同时UQ与基质中的H+结合生成UQH2。UQH2再将电子传给Cytc1,同时将2个H+释放到膜间空间。3.复合体Ⅲ又称UQH2∶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ubiqu18泛醌︰线粒体复合物Ⅲ(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的假想构成和膜局部构造泛醌︰线粒体复合物Ⅲ(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的假想构成和膜194.复合体Ⅳ
又称Cytc∶细胞色素氧化酶(Cytc∶cytochromeoxidase)分子量约160~170×103,含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主要成分是Cyta和Cyta3及2个铜原子,组成两个氧化还原中心即CytaCuA和Cyta3CuB,第一个中心是接受来自Cytc的电子受体,第二个中心是氧还原的位置。它们通过Cu+Cu2+的变化,在Cyta和Cyta3间传递电子。其功能是将Cytc中的电子传递给分子氧,氧分子被Cyta3、CuB还原至过氧化物水平;然后接受第三个电子,O-O键断裂,其中一个氧原子还原成H2O;在另一步中接受第四个电子,第二个氧原子进一步还原。也可能在这一电子传递过程中将线粒体基质中的2个H+转运到膜间空间。CO、氰化物(cyanide,CN-)、叠氮化物(azide,N3-)同O2竞争与Cytaa3中Fe的结合,可抑制从Cytaa3到O2的电子传递。4.复合体Ⅳ又称Cytc∶细胞色素氧化酶(Cytc20线粒体复合物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假想结构和膜局部结构
线粒体复合物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假想结构和膜局部结构
21电子传递的方向(图片)黄素蛋白中的FADH2
琥珀酸-Q还原酶↓NAD→NADH-Q→Q→细胞色素→细胞色素c→
还原酶还原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氧
电子传递的方向(图片)黄素蛋白中的F22图5-11植物线粒体内膜上的复合体及其电子传递Ⅰ、Ⅱ、Ⅲ、Ⅳ分别代表复合体Ⅰ、Ⅱ、Ⅲ、Ⅳ;UQ库代表存在于线粒体中的泛醌库图5-11植物线粒体内膜上的复合体及其电子传递23ATP合成酶adenosinetriphosphatesynthase,又叫H+-ATP酶复合物。由8种不同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是8.2×103~55.2×103,它们又分别组成两个蛋白质复合体(F1-F0)。F1从内膜伸入基质中,突出于膜表面,具有亲水性,酶的催化部位就位于其中。F0疏水,嵌入内膜磷脂之中,内有质子通道,它利用呼吸链上复合体Ⅰ、Ⅲ、Ⅳ运行产生的质子能,将ADP和Pi合成ATP,也能催化与质子从内膜基质侧向内膜外侧转移相联的ATP水解。ATP合成酶adenosinetriphosphates24证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是由两2个不同的课件25图5-14ATP生成过程中构造变化的模型。F1复合物有三个核苷酸结合位点。每一部位有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构状态。松散的核苷酸结合部位(L),紧密核苷酸结合部位(T)和开放核苷酸结合部位(O)。在任何时候。F1复合物包括这三种不同的结构,其中有一个与酶复合物的每一个催化中心相连。ADP和Pi开始被结合到开放状态未被占有的部位(1)。质子运动通过F0释放能量引起γ亚单位旋转。这种旋转自发改变了三个核苷酸结合位点的构造。结合有ATP的T型被转变成O型,ATP被释放出来。同时,结合有ADP和Pi的L型被转化成T型,疏水性的结合正有利于ATP生成。第上步中结合ADP和Pi的开放部位转化或松散型结构(2)。被紧密结合的ADP和Pi转化生成ATP,此步骤不需消耗能量和构型改变(3)
图5-14ATP生成过程中构造变化的模型。26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和抑制剂
1.解偶联剂(uncoupler)2.抑制剂(depressant)
3.离子载体抑制剂(ionophoredepressant)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和抑制剂
1.解偶联剂(uncouple271.解偶联剂(uncoupler)
植物在遇到干旱或某些化学物质作用时,会抑制ADP形成ATP的磷酸化作用,但不抑制电子传递,使电子传递产生的自由能以热的形式散失掉,导致氧化过程与磷酸化作用不偶联,这就是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现象。能对呼吸链产生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作用的化学试剂叫解偶联剂。最常见的解偶联剂有DNP,含有一个酸性基团的DNP是脂溶性的,可以穿透线粒体内膜,并把一个H+从膜外带入膜内,从而破坏了跨内膜的质子梯度,抑制了ATP的生成。解偶联时会促进电子传递的进行,O2的消耗加大。1.解偶联剂(uncoupler)
植物在遇到干旱或某些282.抑制剂(depressant)
抑制剂与解偶联剂的区别在于,这类试剂不仅抑制ATP的形成,还同时抑制O2的消耗。这是因为像寡霉素(oligomycin)这一类的化学物质可以阻止膜间空间中的H+通过ATP合成酶的Fo进入线粒体基质,这样不仅会阻止ATP生成,还会维持和加强质子动力势,对电子传递产生反馈抑制,O2的消耗就会相应减少。
2.抑制剂(depressant)
抑制剂与解偶联剂的区293.离子载体抑制剂(ionophoredepressant)
离子载体抑制剂与解偶联剂的区别在于它不是H+载体,而是可能和某些阳离子结合,生成脂溶性的复合物,并作为离子载体使这些离子能够穿过内膜,这样就增大了内膜对某些阳离子的通透性;同时因为在转运阳离子到基质中时消耗了自由能,降低了质子动力,从而抑制了ATP的形成。例如缬氨霉素(valinomycin)与K+形成的复合物较易通过内膜进入基质,会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3.离子载体抑制剂(ionophoredepressant30氧化磷酸化作用与电子传递的偶联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氢原子的转移其本质也是电子转移,因为H原子可分解为H+
与e-。当电子从NADH或FADH2
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形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成ATP的一种主要方式,是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出租车司机聘用合同2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品订货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种植与农业保险合作合同3篇
- 2025木材买卖的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出差文化与价值观融入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厂房安全责任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许可证转让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村房屋租赁权转让与装修改造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项目投资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公司对赌协议合同-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3篇
- cad自定义线型、形定义线型、cad斜坡线学习
- 任上线立塔架线施工专项方案
- 139.华师《管理沟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
-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
-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解析(线路部分)课件
- 小学英语不规则动词表
- VIC模型PPT课件
- AQL2.5抽检标准
- 征信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理想系列一体化速印机故障代码
- 现代电路技术——故障检测D算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