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超敏反应课件_第1页
十九超敏反应课件_第2页
十九超敏反应课件_第3页
十九超敏反应课件_第4页
十九超敏反应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重点内容:1、掌握超敏反应(变态反应)的概念2、掌握第Ⅰ型变态反应的机制和防治原则3、掌握各型变态反应常见疾病病名4、掌握Ⅱ、Ⅲ、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病机理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超敏反应主要是机体对抗原物质产生的异常、病理性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概念:超敏反应分型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II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超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Ⅰ、Ⅱ和Ⅲ型均由抗体介导,可经血清被动转移;Ⅳ型由T细胞介导,可经淋巴细胞被动转移。

Ⅰ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

Ⅱ型超敏反应

细胞毒型

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Ⅳ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

超敏反应的类型流行病学:发病率逐年增高。我国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病因:1、遗传2、环境3、过敏原第一节I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typeⅠhypersensitivity)特点:

①发作快,消退亦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②常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但无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患者对某些抗原易产生IgE抗体,称为特应性素质个体。根据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速度差异,可分为即刻反应和晚期反应两种类型。(一)变应原

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免疫应答,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临床上常见的变应原:①吸入性变应原②食物变应原③药物此外,由动物血清制备的抗毒素。一、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常见的几种变应原禾本科花粉豚草花粉长蠕孢子格链孢子DustMite9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医学免疫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二)参与的抗体IgEIgE主要由鼻咽部、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变应原ThTh2B细胞

IgEIgE+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机体致敏IL-4(三)参与的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皮下小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和黏膜下层,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外周血中。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Fc受体,胞质中有嗜碱性颗粒。激活后可释放出颗粒性物质。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组织中,被一些细胞因子作用后可表达高亲和性FcεRI,可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一)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特异性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IgE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Ⅰ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二、发生机制(重点掌握)(二)激发阶段1.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结合2.致敏靶细胞活化和脱颗粒3.释放活性介质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活化后释放的活性介质有两类,即预先存在于颗粒内的介质和新合成的介质。1)组胺(histamine):是引起即刻反应的主要介质。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多,作用于神经末稍至奇痒;2)激肽原酶(kininogenase):可将血浆中激肽原转变成缓激肽(9肽)和其他激肽类物质。为参与晚期反应的重要介质。导致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刺激痛觉神经产生疼痛;⑴预存于颗粒内的介质:

⑵新合成的介质1)

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D2,PGD2):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2)白三烯(leucotriene,LT):可使平滑肌强烈长久收缩、痉挛且不能被抗组胺药缓解。3)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可凝聚和活化血小板而使之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4)细胞因子IL-4、IL-5、IL-6、IL-13等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全身或局部的过敏反应。(三)效应阶段发生机制(图例概括)发生机制(图表概括)(一)过敏性休克1.药物过敏性休克最常见为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附:初次注射也可发生的原因:①空气吸入青霉菌孢子②注射器被青霉素污染(使用注射过青霉素的注射器)常规皮试

阳性者禁用

紧急抢救:肾上腺素2.

血清过敏性休克

破伤风抗毒素(TAT)等。三、临床常见疾病最常见者为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变应性炎症过敏性鼻炎:花粉症主要吸入植物花粉致敏。花粉季节前脱敏疗法常能收到较好效果。(二)呼吸道过敏反应NasalpolypsTonsillitisasthma

食入鱼、虾、蛋乳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易发生食物过敏症者,胃肠道sIgA、蛋白水解酶缺乏。(三)胃肠道过敏反应(四)皮肤过敏反应:

主要有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由药物性、食物性或吸入性变应原诱发。主要有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多由药物性、食物性或吸入性变应原诱发。(四)皮肤过敏反应:

医学免疫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水土不服

eczema

应从两方面考虑(变应原,机体反应性)一方面尽可能找出变应原,避免与其再次接触另一方面,阻断或干扰变态反应的某些环节、从而防止其发生发展四、防治原则1.详问病史2.皮肤试验,青霉素、抗毒素,花粉提取液等(一)检出变应原并避免接触

检测变应原采用特异性变应原通过注射或其它途径多次接触患者,以提高机体对致敏原的耐受能力,从而达到患者接触较大剂量变应原也不发生临床症状的治疗方法(二)特异性脱敏疗法(1)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方法:采用小量(0.1ml、0.2ml、0.3ml),短间隔(20~30分钟)、多次注射;应用:外毒素所致疾病危及生命又对抗毒素血清过敏者。(2)

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方法:采用微量(g、ng),长时间反复多次皮下注射。应用:已查明且难以避免接触的环境中抗原如尘土、花粉、螨虫、霉菌类等的病人。1.抑制介质合成和释放:阿斯匹林、色甘酸二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2.拮抗生物活性介质,苯海拉明、扑尔敏、息斯敏、乙酰水杨酸3.改善器官反应

葡萄糖酸钙、Vitc、糖皮质激素(三)药物治疗(1)IL-12的应用(2)DNA疫苗的应用(3)单抗的应用(4)IL-4受体的应用(四)免疫新疗法Ⅱ型超敏反应(typeⅡhypersensitivity)又称为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变态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较快,抗体(IgG或IgM)直接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导致靶细胞溶解。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一)

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引起II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主要有以下几类。1.同种异型抗原例如:①ABO血型抗原②HLA抗原2.异嗜性抗原3.自身抗原4.外来抗原或半抗原

一、I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Ag诱发Ab后,它结合于细胞膜上Ag,通过下列途径导致靶细胞损伤或功能障碍:1.激活补体溶解细胞靶C+Ag-Ab+补体→细胞溶解2.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3.ADCC作用NK.Mф等参与4.刺激或阻断靶细胞受体功能→靶细胞功能亢进或降低

(二)抗体介导靶细胞破坏的机制图:I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图表概括)图:II型超敏反应细胞损伤机制(图例概括)(一)输血反应一般发生在ABO血型不符的输血(二)新生儿溶血症

1.母胎ABO血型不符2.

母胎Rh血型不符

二、临床常见疾病医学免疫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医学免疫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医学免疫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某些药物半抗原与红细胞膜分子结合,或因病原微生物感染,均可改变红细胞膜抗原性质,并诱生相应抗体而致病。(四)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发生机理:药物机体与血细胞膜蛋白或血浆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抗体

与药物结合的红细胞或粒细胞、血小板作用

血细胞减少(五)肺-肾综合征:此病又称Goodpasture综合征。1.临床特点以肺出血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

2.发生机制

肺泡基底膜抗原改变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产生IgG类抗体

肺泡基底膜和肾小球基底膜存在共同抗原肾、肺组织损伤(六)其他相关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又称Graves病):即属刺激型超敏反应。重症肌无力:是抗受体抗体介导的功能受抑制的病症。80%以上患者有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

Ⅲ型超敏反应(typeⅢhypersensitivity)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变态反应。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和血小板、嗜碱性、嗜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一)抗原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与Ⅲ型超敏反应有关的抗原可分为两类:内源性抗原包括变性DNA、核抗原、肿瘤抗原等;外源性抗原包括病原微生物抗原、异种血清,以及药物半抗原与组织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全抗原等。这些抗原主要诱导产生IgG、IgM或IgA类抗体,再遇相应抗原时结合形成IC。一、

发生机制抗原+抗体大分子的免疫复合物易被吞噬细胞清除小分子的免疫复合物不沉淀、易被滤过排出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存在于循环,可能沉淀(二)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IC沉积或镶嵌于血管基底膜,此乃造成血管基底膜炎症和组织损伤的始动因素。1.激活补体产生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等。趋化至局部的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释放活性介质。上述介质和过敏毒素共同导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渗出和局部水肿。

2.吸引白细胞浸润和集聚中性粒细胞趋化至局部,在吞噬IC时释放毒性氧化物和溶酶体酶,损伤邻近组织。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主要参与IC引起的慢性组织损伤。3.活化血小板局部聚集和激活的血小板可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加剧局部渗出和水肿,并激活凝血机制,形成微血栓,引起局部缺血、出血和组织坏死。(三)IC引起炎症损伤的机制57孙汶生主编-2005春-朱Ⅲ型超敏反应导致的疾病被称为免疫复合物病(ICD),分为两类:局部ICD发生于抗原进入部位;全身ICD乃IC随血流播散沉积在多个部位所致。

二、临床常见疾病(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1.Arthurs反应给家兔皮下多次注射马血清,局部出现剧烈炎症反应。2.人类局部ICD可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类似Arthurs反应。长期大量吸入植物性或动物性蛋白质以及霉菌孢子,可引起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或间质性肺泡炎,也属此类反应。医学免疫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2.常见疾病(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rthus反应1.血清病(serumsickness)初次注射大剂量异种抗毒素血清7~14天后,可发生血清病。此外,大剂量使用青霉素、磺胺药等也可出现血清病样反应。(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2.急性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溶血性链球菌(可溶性抗原)

机体

产生抗体

形成免疫复合物

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

肾小球肾炎。3.类风湿性关节炎

体内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IgM类),形成IC,沉积于全身小关节滑膜处,引起小关节红肿、变形僵直、失去运动功能。

细胞核物质(如DNA、RNA、核内可溶性蛋白)刺激机体产生抗核抗体,形成IC,沉积于周身毛细血管、关节滑膜、心脏瓣膜等处,引起全身性损伤。4.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Ⅳ型超敏反应(typeⅣhypersensitivity)亦称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是由致敏淋巴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所致、以单个核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损伤。Ⅳ型超敏反应属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缺陷者不发生Ⅳ型超敏反应。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一)抗原致敏抗原刺激后,T细胞活化、增殖,产生特异性致敏淋巴细胞,机体形成致敏状态。(二)致敏淋巴细胞介导DTH致敏淋巴细胞包括CD4+(Th1)和CD8+(CTL)两个亚群,通过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抗原肽-MHC-Ⅱ或Ⅰ类分子复合物而被活化,并发生反应。1.

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2.Th1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一、发生机制图: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一)传染性变态反应机体对胞内感染的病原体(如胞内寄生菌、病毒、某些寄生虫和真菌等)主要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但在清除病原体或阻止病原体扩散的同时,可因产生DTH而致组织炎症损伤。例如麻风、血吸虫病、结核等。二、临床常见疾病图:Granulomainaleprosypatient(二)接触性皮炎某些个体接触油漆、染料、化妆品、农药、药物或某些化学物质,可发生接触性皮炎。Contactdermatitisreactiontomangosap(三)DTH参与的其他疾病

DTH在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甲状腺炎、多发性神经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1、掌握超敏反应(变态反应)的概念2、掌握第Ⅰ型变态反应的机制和防治原则3、掌握各型变态反应常见疾病病名4、掌握Ⅱ、Ⅲ、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病机理5、了解各型变态反应疾病的临床本章小节超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