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课件_第1页
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课件_第2页
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课件_第3页
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课件_第4页
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HealthSurveillanceandDiseasesControlofChildrenandAdolescents儿童少年卫生学第五章儿童少年卫生学1儿童少年卫生学案例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测。2004年对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7-22岁城乡182694名学生进行了健康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体能指标(爆发力、力量等)及肺活量呈下降趋势,超重和肥胖继续呈上升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问题1.我国学生健康监测的是如何实施的?2.我国学生健康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儿童少年卫生学案例2第一节健康监测

第一节健康监测一、学生健康监测1.学生健康监测(students’healthsurveillance)

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按统一的技术标准,对确定的监测点校和目标人群进行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方面长期的动态观察。第一节健康监测第一节健康监测一3掌握学生群体的健康状况变化趋势,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评价不同地区学校卫生工作质量的主要手段为各级政府制定改善学生健康状况的政策、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意义第一节健康监测掌握学生群体的健康状况变化趋势,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4二、健康监测的实施

(一)监测对象:应具有代表性,覆盖所在地区城乡各级学校的学生。为减少样本数量:小学:一、三、五年级的学生中学:初一、初三、高二年级的学生大学:大一、大三年级的学生

每一性别年龄组的监测人数≥300人(二)监测时间:每一年的同一时间。第一节健康监测二、健康监测的实施

(一)监测对象:第一节5

(三)监测内容:

1、生长发育状况

形态指标、功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心理指标、生化指标近视、弱视、沙眼、龋齿、牙周疾病、营养不良、肥胖症、脊柱弯曲异常、神经症贫血、蛔虫2、疾病或异常3、因病缺课状况月病假率学生平均因病缺课日数及其病因分析第一节健康监测(三)监测内容:形态指标、功能指标、近视、弱视、沙眼、6设计阶段:检测对象的确定和抽样原则,检测的指标、内容、方法和实施过程等现场复测检验检测指标误差发生率>5%,必须及时研究原因及改进办法,并对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的指标进行复测复查,加以改正。

若检测指标误差发生率>20%,提示检测质量很差,当天全部检测数据无效运算前逻辑检验剔出不符合要求的调查表第一节健康监测(四)监测的质量控制设计阶段:第一节健康监测(四)监测的质量7三、儿童少年时期患病特点

(一)常用评价群体儿童少年健康状况的指标2.发病率:在一段时期内某群体中发现的患病的百分率。1.检出率:在一定时间调查某病人数占受检人数的百分率。第一节健康监测三、儿童少年时期患病特点

(一)常用评价群体儿童少年健康状况8三、儿童少年时期患病特点

(一)常用评价群体儿童少年健康状况的指标1.检出率:在一定时间调查某病人数占受检人数的百分率。第一节健康监测三、儿童少年时期患病特点

(一)常用评价群体儿童少年健康状况92.发病率:在一段时期内某群体中发现的患病的百分率。第一节健康监测某些慢性病的新发病者所占的比例2.发病率:在一段时期内某群体中发现的患第103.月病假率(因病缺课率)

4.平均因病缺课日数(每人平均病假日数)第一节健康监测3.月病假率(因病缺课率)

4.平均因病缺课日数(每人平均11分期患病特点

(二)儿童少年患病特点呼吸道、消化道疾病、蛲虫病、佝偻病婴儿期及幼儿前期幼儿期急性呼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仍然较多;肠道寄生虫病、龋齿、沙眼等患病率增加;消化道疾病有所下降童年期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呼吸系统疾患、消化道疾病仍占主要位置;蛔虫、沙眼多见;龋齿、近视、脊柱弯曲异常患病率上升;结核病、意外事故青春期沙眼、蛔虫明显减少;龋齿患病率降低;近视明显增多;月经异常、肾炎、结核、慢性鼻炎、副鼻窦炎、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第一节健康监测分期患病特点12四、儿童少年死亡率和死亡原因1.儿童少年死亡率

年龄别死亡率:指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为止,各年龄组每千名儿童少年中死亡的人数。第一节健康监测年龄别死亡率=某时期内某年龄组儿童死亡人数同年该年龄组平均人口数*1000‰衡量一个国家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四、儿童少年死亡率和死亡原因1.儿童少年死亡率13婴儿死亡率(infantmortalityrate,IMR)指婴儿出生后0岁内死亡率,即未满周岁前死亡数与活产婴儿数的比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nder5mortalityrate,U-5MR)第一节健康监测IMR

=某年内0岁婴儿死亡人数同年活产婴儿数*1000‰U-5MR

=当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同年活产儿数*1000‰婴儿死亡率(infantmortalityrate,IM14年份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全国城市农村全国城市农村199150.217.358.061.020.971.1199343.615.950.053.118.361.1199536.414.241.644.516.451.1199733.113.137.342.314.347.7199933.311.938.241.414.347.7200032.211.837.039.713.845.7200130.013.633.835.916.340.4200325.511.328.729.914.833.4200519.09.121.622.510.725.7全国婴儿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第一节健康监测1960年我国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09.9‰年份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全国城市农村全国城市农村1915

图2-1

1991—2003年我国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图资料来源:根据卫生部网站()公布数据整理第一节健康监测

图2-1

1991—2003年我国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图16第一节健康监测儿童死亡率年龄分析:0岁组死亡率最高随年龄增加死亡率逐步下降5~15岁阶段:降至最低15~24岁阶段:死亡率略有上升儿童死亡率性别分析:男孩高于女孩儿童死亡率城乡分析:农村显著高于城市第一节健康监测儿童死亡率年龄分析:17第一节健康监测

2.死因分析婴儿死因围产因素、先天因素、恶性肿瘤居前列5岁以下死因:20世纪90年代后先天异常致死的5岁以下儿童在增加偏远地区仍以呼吸、消化系统感染在死因顺位的最前列儿童青少年死因:与婴幼儿期不同第一节健康监测2.死因分析婴儿死因18儿童少年与婴幼儿死亡率比较的两大特点死亡率显著低于婴幼儿。死亡率与患病率不呈平行关系。儿童少年死因分析:意外伤害成为当今0~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占总死亡数的40~50%;个别群体高达70%达因病死亡者的2倍以上意外伤害的死因顺位依次为:溺水、车祸、跌坠、电击等第一节健康监测儿童少年死因分析:第一节健康监测19第二节

学校常见病预防国务院于1990年6月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应做好:视力低下(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等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单纯性肥胖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第二节常见病预防第二节

学校常见病预防国务院于1990年6月20视力低下一、儿童视觉器官的发育二、视力低下三、近视(myopia)(一)近视概念与诊断(二)儿童少年近视眼的性质(三)近视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四)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措施(五)近视的矫正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视力低下一、儿童视觉器官的发育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21一、儿童视觉器官的发育特点

不同年龄眼球前后轴长度(mm)年龄眼轴新生儿18.73岁男:23.2女:22.514岁男:24.016岁:女:23.5男1~3岁:3年增长量4.5mm

年增长值1.5mm

快速生长期:1~3岁,缓慢生长期:3岁以后至发育成熟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1.眼球:出生后眼球的发育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男3~14:

十年约增长0.8mm

一、儿童视觉器官的发育特点不同年龄眼球前后轴长度(mm)222.晶状体:

3.屈光状态

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

儿童时期晶状体的弹性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核心部分弹性渐渐减弱2.晶状体:3.屈光状态231.概念:用远视力表检查视力,凡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二、视力低下3.视力低下诊断时注意的问题

视力低下=视力不良≠视力下降2.原因:各种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等各种眼病: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远视力4.51.概念:二、视力低下3.视力低下诊断时注意的问题2.原因:244.视力低下分类5.视力低下率的计算6.视力低下的流行病学特点

(发生规律)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

程度

对数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轻度视力低下4.9~4.80.9~0.7中度视力低下4.7~4.60.6~0.4重度视力低下4.5以下0.3以下4.视力低下分类5.视力低下率的计算6.视力低下的流行病25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全国概况

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全国概况26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中国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中国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27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中国汉族学生视力低下率年龄变化曲线

城男城女乡女乡男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中国汉族学生视力低下率年龄变化曲28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不同年龄组学生视力低下增长情况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不同年龄组学生视力低下增长情况29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中国汉族学生视力低下年增长率曲线

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中国汉族学生视力低下年增长率曲线30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汉族视力低下学生中不同程度视力低下构成程度例数构成比轻度4277214.67中度7072824.26重度17808461.07合计291584100.00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汉族视力低下学生中不同程度视力低31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中国汉族学生

不同程度视力低下率年龄变化曲线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中国汉族学生

不同程度视力低下率32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中国汉族学生不同程度

视力低下构成年龄变化曲线

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中国汉族学生不同程度

视力低下构33在视力低下中:80%以上为近视眼

小学:50~60%中学:70~90%大学:90%以上因此,保护学生视力重点在于预防近视

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在视力低下中:80%以上为近视眼小学:5034三、

近视(myopia)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一)近视概念与诊断概念: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5米以上)经过角膜、晶状体的屈折后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焦点。诊断:远视力<5.0----------视力低下远视力<5.0;近视力≥5.0

-----------近视状态屈光检查为近视屈光状态-----------近视眼三、

近视(myopia)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35(二)儿童少年近视眼的性质性质:

由于眼对光的屈折力与眼轴长度不相适应造成的。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分类及近视的形成屈光性近视:轴性近视:(真性近视)混合性近视眼轴的长度正常,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能力过强所致。假性近视、调节性近视、功能性近视由于眼球的前后轴过长所致,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能力正常。具有屈光性近视和轴性近视的共同特点(二)儿童少年近视眼的性质性质: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36(三)近视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1)时间因素学习年限、视近工作时间看电视时间、睡眠时间2)空间因素采光照明条件书籍课本的印刷质量3)读写习惯眼物距离看书姿势(躺着看书)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三)近视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第二节常见病(372.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性:高度近视大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双生子研究:近视遗传度65%中、低度近视的遗传度为50.5%3.体质、营养和健康因素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2.遗传因素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38(四)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措施

1.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课外活动:1h;充足睡眠;眺望:5米外,3~4次/日2.重视读书写卫生3.开展体育锻炼,加强室外活动4.合理饮食,注意营养5.改善学习环境6.定期视力检查7.健康教育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四)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措施1.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第39(五)近视的矫正主要针对调节紧张性近视进行矫治。解痉药:阿托品类

云雾法:凸透镜配戴眼睛第二节常见病(视力低下)手术治疗:(五)近视的矫正主要针对调节紧张性近视进行矫治。解痉药:阿40弱视amblyopia第二节常见病(弱视)弱视amblyopia第二节常见病(弱视)41一、

概念

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且通过屈光校正仍达不到正常的视力不良,称为弱视。

二、弱视的分类轻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8~0.6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5~0.2重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1第二节常见病(弱视)一、

概念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42三、弱视的病因1.斜视性弱视:

斜视眼中有1/2以上伴有弱视2.屈光参差性弱视3.形觉剥夺性弱视4.屈光不正性弱视

未戴过矫正眼睛的高度屈光不正的患儿,两眼视力相等或相近。5.先天性弱视第二节常见病(弱视)三、弱视的病因1.斜视性弱视:第二节常见病(弱视)43四、临床表现1.视力减退远视力在0.3(国际标准视力)以下,矫正视力≤0.8者2.拥挤现象3.眼位偏斜4.异常注视5.眼球震颤第二节常见病(弱视)四、临床表现1.视力减退第二节常见病(弱视)44五、防治预防1.广泛进行宣传教育2.应定期为婴幼儿检查视力疗效与年龄关系密切3~6岁最佳治疗年龄12岁以后疗效不显著治疗中心注视性弱视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第二节常见病(弱视)五、防治预防第二节常见病(弱视)45(一)中心注视性弱视1.常规遮盖+精细目力作业1岁幼儿遮盖健眼与遮盖弱视眼的比例天数为3:12岁幼儿遮盖健眼与遮盖弱视眼的比例天数为4:13~4岁以后就可以按时复查双眼视力2.散瞳的“遮闭”作用

健眼散瞳后的视力必须低于弱视3.视觉生理刺激疗法等第二节常见病(弱视)(一)中心注视性弱视1.常规遮盖+精细目力作业第二节46(二)旁中心注视性弱视1.常规遮盖或反转遮盖2.精细目力作业3.散瞳的“遮闭”作用4.后像疗法5.红色滤光胶片疗法6.压抑疗法

第二节常见病(弱视)(二)旁中心注视性弱视1.常规遮盖或反转遮盖第二节常见47龋齿Dentalcaries第二节常见病(龋齿)龋齿Dentalcaries第二节常见病(龋48一、龋齿的概述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分解,随病程发展而从色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全球范围需重点防治的第三位非传染性疾病一、龋齿的概述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49二、龋齿的流行特点(一)常用指标1.龋患率2.龋失补牙数(DMFT,dmft)

DMFT:恒牙龋失补牙数D:龋DecayedM:失MissingF:补FilledT:牙Toothdmft:乳牙龋失补牙数第二节常见病(龋齿)二、龋齿的流行特点(一)常用指标2.龋失补牙数(DMFT,503.DMFS龋失补牙面数4.龋均:反映龋齿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龋均=总龋数(牙)/受检总人数

12岁龋均5.患者龋均:反映龋齿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患者龋均=总龋数(牙)/患龋齿总人数第二节常见病(龋齿)3.DMFS龋失补牙面数第二节常见病(龋齿)511.患龋率发达国家的龋病流行情况美国12岁儿童的恒牙龋患率为90%欧洲国家小学生龋患率为98%我国儿童患龋率特点1.幼儿园高于小学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2.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3.我国12岁男生的恒牙龋患率为15.95%

第二节常见病(龋齿)(二)流行特点1.患龋率第二节常见病(龋齿)(二)流行特点522.龋均和患者龋均第二节常见病(龋齿)2.龋均和患者龋均第二节常见病(龋齿)533.龋齿的度数分布乳牙龋的浅龋率47.2%,深龋率52.3%恒牙龋的浅龋率85.4%,深龋率14.6%

4.好发牙与好发部位

乳龋的好发牙:第1、2乳磨牙(第4、5乳牙),尤其是第2乳磨牙恒牙的好发牙:第1、2恒磨牙(第6、7恒牙),尤其是第1恒磨牙好发部位

咬合面(乳、恒牙分别占60%~70%)第二节常见病(龋齿)3.龋齿的度数分布第二节常见病(龋齿)54三、致病因素

------四联因素1.细菌: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乳酸杆菌等2.食物: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3.宿主:指牙对龋病的抵抗力或敏感性牙齿的形态、结构、排列唾液的流量、流速全身状况:营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内分泌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4.时间:平均需要18个月的时间第二节常见病(龋齿)三、致病因素

------四联因素1.细菌:变形链55四、龋齿的预防措施1、加强口腔保健宣传2、定期口腔检查3、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4、药物防龋:氟化物5、窝沟封闭:6、其他防龋方法化学制剂防龋:洗必泰0.2%溶液漱口酶防龋:葡聚糖酶和变聚糖酶,含漱激光防龋、免疫防龋、微量元素防龋7、饮水加氟第二节常见病(龋齿)四、龋齿的预防措施1、加强口腔保健宣传第二节常见病(龋齿56龋病的分级预防1.一级预防:2.二级预防:3.三级预防:第二节常见病(龋齿)提高人群的口腔卫生水平,预防龋齿的发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建立适当的饮食和营养程序,推广饮水加氟和局部使用氟化物、封闭剂。欧美地区主要采用饮水加氟和窝沟封闭,已使龋病率下降了95%控制龋病早期症状,以阻止或减缓龋病的发展,促使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以发现和诊断早期病损为逆转或终止疾病过程提供机会。处理明显病损,应尽可能恢复已损害组织原来的牙体形态和功能。龋病的分级预防1.一级预防:第二节常见病(龋齿)提高人群57单纯性肥胖obesity单纯性肥胖obesity58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课件59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课件60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课件61序言

诊断标准肥胖的流行情况肥胖发生原因肥胖的预防和治疗序言62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课件63一、概述概念:是指由于营养过剩、缺乏运动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身体中脂肪过度堆积。肥胖不是健康。儿童时期的肥胖主要是单纯性肥胖。肥胖产生的物质基础:脂肪细胞的数目与体积一、概述概念:64一、概述目前,国标上已将肥胖症和儿童期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同样视为成人期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和预防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对控制某些成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一、概述目前,国标上已将肥胖症和儿童期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识别和65二、流行情况随着我国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变化、体力活动量的减少等原因,肥胖儿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发生率:中国:85年:0.91%;96年:1.76%。部分大城市已达到15%日本:8~10%发达国家:发生率10~~15%。二、流行情况随着我国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变化、体力活动量的减66Fig.TheprevalenceofchildhoodobesityinChina,1985-2000.Fig.Theprevalenceofchildh67

二、肥胖流行情况国外一些国家肥胖发生率美国超重率54%肥胖率22%(97年)国家男(%)女(%)年代前东德英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泰国20.515125.911.53.026.816.51413.313.23.81992年1994年1992年1989年1989年1991年二、肥胖流行情况国家男(%)女(%)年代前东德20.68居民81~84年(%)92~94年(%)98年(%)男女男女男女北京W北京F北京C黑龙江c*河北W河北F山东F1山西F上海C四川C江苏F陕西F浙F1广州W广州F江西F32.718.3--15.75.1--2.11.35.65.90.51.539.723.4--26.715.2--6.64.37.313.61.42.946.241.136.130.931.310.120.219.112.13.26.113.46.49.050.347.741.538.449.633.025.817.024.47.111.420.66.413.551.954.654.651.2-37.241.417.536.225.918.410.517.122.111.98.244.262.342.348.4-51.558.842.336.122.122.315.923.627.111.314.3W:工人,F:农民,C城市居民,F1渔民。*BMI≥25kg/m2成人超重率居民81~84年(%)92~94年(%)98年(%)男女男69居民81~84年(%)92~94年(%)98年(%)男女男女男女北京W北京F北京C黑龙江c*河北W河北F山东F1山西F上海C四川C江苏F陕西F浙F1广州W广州F江西F1.92.2--1.5---0.1--0.10.10.10.20.00.047.23.0--4.3--1.8--0.20.10.90.90.40.23.94.42.81.52.8--0.41.30.80.20.00.00.50.70.99.49.26.0-15.1--4.32.40.21.70.30.42.00.31.45.88.17.46.6-3.55.71.62.10.51.20.41.31.31.51.07.114.19.88.8-9.615.06.15.62.01.40.31.95.31.21.0W:工人,F:农民,C城市居民,F1渔民。*BMI≥30kg/m2成人肥胖率居民81~84年(%)92~94年(%)98年(%)男女男70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课件71

1.我国各地人群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差异较大,北方高于南方,大中城市高于内地农村,女性高于男性,经济发达地区偏高,其中以北京最高,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分别为51.1%、8.7%。2.发展趋势3.我国肥胖的特点是肥胖总的发生情况超重率增长速度肥胖率增长速度1982年28.5%4.4%2.6%3.6%5.2%6.5%1992年43.8%5.95%1998年51.1%8.7%1.我国各地人群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差异较大,北方高于南方72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部委公布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7—22岁城市男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是13.25%和11.39%7—22岁城市女生、乡村男生和女生的肥胖和超重的检出率,比200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部委公布的2005年全国学生73近5年来,中国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仍在继续增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则更是未成年人肥胖的“重灾区”。近5年来,中国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仍在继续增长。”74三、诊断方法与诊断标准人体测量法物理测量法化学测量法三、诊断方法与诊断标准75

1.人体测量法

⑴身高标准体重法⑵皮褶厚度法

⑶体质指数(BMI,bodymassindex)BMI的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2,单位为kg/m2

WHO亚洲中国正常体重超重肥胖18.5~24.9≥25~29.9≥3018.5~22.9≥23~24.9≥2518.5~23.9≥24~27.9≥281.人体测量法WHO亚洲中国正常体重18.5~24.76

7~ 17.4 19.2 17.2 18.98~ 18.1 20.3 18.1 19.99~ 18.9 21.4 19.0 21.010~ 19.6 22.5 20.0 22.111~ 20.3 23.6 21.1 23.312~ 21.0 24.7 21.9 24.513~ 21.9 25.7 22.6 25.614~ 22.6 26.4 23.0 26.315~ 23.1 26.9 23.4 26.916~ 23.5 27.4 23.7 27.417~ 23.8 27.8 23.8 27.718 24.0 28.0 24.0 28.0年龄(岁)男-超重男-肥胖女-超重女-肥胖7~ 17.4 19.2 1777

2.物理测量法

全身电传导生物电阻抗双能X线吸收计算机控制的断层扫描法核磁共振扫描

3.化学测量法包括:稀释法、40K计数、尿肌酐测定法。2.物理测量法78

四、肥胖发生的原因(发病机理)摄入能量>消耗能量1.遗传性肥胖2.继发性肥胖3.单纯性肥胖四、肥胖发生的原因(发病机理)79

(一)肥胖发生的外因

⒈社会因素

肥胖以每年7%~8%的速度递增;动物性食品、脂肪等高热能食品摄入明显增加;由于交通的发达、方便快捷,人们的活动量明显减少;由于电视机、电脑的普及人们坐着的时间明显比活动时间增多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能量摄入大于支出,从而引起肥胖。

⒉饮食因素在胚胎期另外出生后人工过量喂养

⒊行为心理因素

行为心理→肥胖→行为心理→肥胖(一)肥胖发生的外因80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既使单纯性肥胖,也同样存在家族性被领养的儿童单卵双胞胎之间的BMI对单卵双胞胎进行长期过度摄食研究,这些例子都说明遗传因子在起作用另外一些研究(比如移民流行病学)发现这说明环境因素对遗传因素有重要的影响遗传因素占30%,环境因素占60%以上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既使单纯性肥胖,也同样存在家族性81

(二)肥胖发生的内因

遗传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环境因素与基因相互作用的五种模式:(二)肥胖发生的内因82该领域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刚刚起步的研究热点。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在肥胖研究中,近几年有了很大突破表与肥胖有关的基因神经肽Y(NPY)增食因子A、B(OrexinA、B)黑色素浓缩激素(MCH)解偶联蛋白瘦素(Leptin)黑色素皮质激素(Melancortin)蛙皮素(Bombesin)胆囊收缩素(CCK)胰升糖素样肽类(GLP-L)该领域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刚刚起步的研究热点。神经肽Y83五、肥胖的易发时期儿童肥胖有四个多发期:孕后期婴儿期青春早期青春后期这与儿童少年发育的几次脂肪重聚相吻合.肥胖发生的年龄越早,肥胖度越高,日后发展为成人肥胖的可能性越大。五、肥胖的易发时期儿童肥胖有四个多发期:84五、肥胖的易发时期近年来,研究发现:胎儿第30周到出生1岁之间,脂肪细胞有较为活跃的增殖期,也称为“敏感期”;脂肪细胞的体积大小的敏感期是在6岁。另外需说明:脂肪细胞一旦产生,就会象神经细胞一样,终生存在。五、肥胖的易发时期近年来,研究发现:85五、肥胖的易发时期儿童时期的肥胖主要是脂肪细胞过多成年时期的肥胖主要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儿童时期的肥胖主查单纯性肥胖。成年时期的肥胖主要是继发性肥胖。五、肥胖的易发时期儿童时期的肥胖主要是脂肪细胞过多86六、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肥胖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肥胖儿童生长发育提前,第二性征发育显著早于正常体重儿童。形态的影响如:扁平足。O或X形腿肥胖对心理行为、智力也有不良影响。行为商数(ADQ)肥胖儿童明显低于对照组。肥胖男生倾向于抑郁和情绪不稳肥胖女生倾向于自卑和不协调反应速度低、阅读量慢、大脑工作能力指数等指标的均值低于对照组六、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肥胖对生长发育的影响87对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影响肥胖儿童的生长激素和泌乳激素大都处于正常的低值;甲状腺素T3升高,T4大都正常;性激素,肥胖男孩血清睾酮降低,血清雌二醇增加,而肥胖女孩雌激素代谢亢进,可发生高雌激素血症。另外,肥胖儿童可发生胰岛素抵抗、糖代谢障碍、患糖尿症危险性增加。肥胖儿童,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影响88七、肥胖的预防避免过食:儿童少年的热能除维持正常代谢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要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采用节制饮食的方法控制体重时应慎重。孕期开始,避免体重增长过快。提倡母乳喂养。体育锻炼健康教育七、肥胖的预防避免过食:89八、肥胖的治疗治疗途径:减少能量的摄入、增加肥胖患者的能量消耗及手术治疗。治疗方法:膳食治疗、运动疗法、行为疗法、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治疗措施主要是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八、肥胖的治疗治疗途径:90八、肥胖的治疗由于对肥胖症的发生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自然在治疗问题上也有有各种各样的方案。以运动疗法为最佳。因为运动不仅仅是出汗使体内多余的水分丢失,更理想的是人体在运动中要有热能供应,这些热能的消耗,在摄入量保持不变且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必然要动用体内储备的能源,人体内最大能源仓库就是脂肪,只能消耗人体内的脂肪才可能达到减肥的目的。八、肥胖的治疗由于对肥胖症的发生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自91八、肥胖的治疗中等强度的运动最适宜减肥。中等强度的运动,能够动员体内的脂肪变为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此脂肪酸可做为能源在运动中消耗了。这样就真正送减掉了体内的脂肪。中等强度的运动不会增加食欲,这就避免了通过饮食摄入更多热量加剧脂肪在体内的积蓄。八、肥胖的治疗中等强度的运动最适宜减肥。92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93概述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症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生命的常见病。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发病年龄的提前:与生命行为因素有关的成年期疾病始于儿童期。病死率也有增加的趋势尽管医疗水平在不断向前发展。事实引起人们的反思概述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症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生命的常94一项总投资超过400万元专门研究儿童成人慢性病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将在3年时间内对本市2万孩子进行首次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从源头控制和延缓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快速上升趋势。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等成人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得患病率、危险因素等最新资料,建立筛查标准、诊断标准,以及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综合防治方案。时间:2004-03一项总投资超过400万元专门研究儿童成人慢性病的北京市科技计95(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96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心脏病源于心血管,血管病变是心血管疾病的始动因素。最常见的血管病变就是动脉硬化,它也可以说是心血管疾病的罪傀祸首了。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而最重要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心脏病源于心血97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早期,由于病变轻微而在临床上无任何的不适症状,这就消弱了人体的防范隐慝了病情。但是,只有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非常严重时,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种种不适的症状和体征,如常见的症状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等。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早期,由于病变轻微而在临床上无任何的不适98动脉粥样硬化现代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机制是血管壁通过脂肪浸润、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损伤反应、平滑肌细胞克隆增生等作用发生的。6个月即可出现主动脉脂肪纹。3岁以上儿童的主动脉出现脂肪纹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要做些什么?动脉粥样硬化现代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机制是血管壁通过99危险因素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而造成。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吸烟糖尿病危险因素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而造成。100吸烟,高血压

LDL,糖尿病

炎症内皮功能不全

内皮通透性NO,血管收缩功能异常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自由基氧化的LDL进入内皮下间隙增加氧化的LDL被巨噬细胞吞噬泡沫细胞脂质斑块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移行生长因子吸引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脂质条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关键步骤吸烟,高血压

LDL,糖尿病

炎症内皮功能不全内皮通101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原则首先应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一级预防)。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二级预防)。已发生并发症者,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延长病人寿命(三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原则首先应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一级102预防措施健康教育高危儿童:血脂检查家族史:高血脂、高血压等合理营养膳食热量勿过高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103预防措施体育锻炼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避免肥胖,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等。戒烟尽管吸烟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重要关系,但吸烟却有年轻化的趋势。故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体育锻炼104(二)高血压hypertension(二)高血压hypertension105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中国人患冠心病的第一危险因素中美心血管疾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近二十年的研究:中国人患冠心病的最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其次才是吸烟和血清胆固醇增高。医学研究表明: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早期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并发症得到预防和控制。政府将每年的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可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概述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概述106流行情况我国是高血压的高发地区,患病人数高达一亿之众。治疗率:12.5%有效控制率:5%以下有何后果????流行情况我国是高血压的高发地区,患病人数高达一亿之众。107

1.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

高血压(hypertention)是一种独立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冠心病、脑卒中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之一。

1.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

108成年期高血压起源于儿童时期的依据1.儿童血压与成年期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少数人在青少年阶段即出现原发性高血压。2.膳食钠盐摄入过多、缺乏体育锻炼和精神紧张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常自幼形成。成年期高血压起源于儿童时期的依据1.儿童血压与成年期血压有一109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期开始.在我国:血压偏高的儿童少年已接近10%城市显著高于农村,男孩高于女孩.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课件1102.高血压的诊断筛查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WTO的儿童青少年血压正常值上限:12岁以下为18.0/11.3kpa(135/85mmHg)13岁以上为18.7/12.0kpa(140/90mmHg)2.高血压的诊断筛查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111注意:能否准确测量个体儿童的血压,是对高血压进行准确诊断和提供有效干预的关键.而在各种有效影响血压测量的技术要素中,以血压计袖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为直接.注意:能否准确测量个体儿童的血压,是对高血压进行准确诊断和提112根据受测儿童的上臂长度和围度来选择袖带.袖带所带气囊的宽度应覆盖上臂长的2/3,长度包绕上臂一周,无短缺和重叠现象.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课件1133.儿童血压偏高的原因(1)遗传因素:高血压的发生属于多基因遗传。儿童高血压表现出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子女血压与父母血压呈较高的正相关。双生子法:0.17~0.34其它方法:0.68~0.83.儿童血压偏高的原因(1)遗传因素:114(2)膳食因素钠盐的摄入过多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膳食因素115钠盐摄入过多引起高血压的证据:1.从低盐饮食区移居到高盐饮食区后,血压水平明显上升;2.高血压人群中有高盐饮食习惯者众多,减少钠的摄入后,血压随之降低;3.高血压的高发人群伴随着高钠盐摄入,低发人群中伴随着低盐饮食.钠盐摄入过多引起高血压的证据:116膳食与高血压的关系:1.钠是高血压的肯定危险因素,降低钠盐摄入是高血压早期干预的重要措施。2.增加蔬菜、水果和豆制品,有助于防止血压上升。3.降低膳食总脂肪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以防止高血压。膳食与高血压的关系:1.钠是高血压的肯定危险因素,降低钠盐摄117(3)体格发育水平儿童少年个体的血压水平受其年龄和生长发育状况的双重影响。(3)体格发育水平118历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发现:同龄学生中,身材高者收缩压均值高,矮者收缩压均值低;体重越大,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都越高.凡体重超过正常值20%的,尤其是体重增长超过身高增长速度的孩子,容易发生高血压。历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发现:同龄学生中,身材高者收缩压均值高119(4)体育锻炼的影响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可显著提高儿童少年的心血管适应能力。(4)体育锻炼的影响120(5)心理社会因素精神紧张持续的焦虑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心理压力(5)心理社会因素121升学考试前由于复习紧张、睡眠不足,常常导致不少孩子的血压偏高。而中学生精神压力比小学生更大,所以有高血压症状者的比例要大得多;

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课件1224.预防(一)应通过学校、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了解早期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意义。4.预防123具体措施:1.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2.早期筛查发现高血压儿童,最好从三岁起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发现血压偏高者后及时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3.对高血压高危儿童少年的预防。具体措施:124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生活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125健康生活方式: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2.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平衡摄入营养素,多吃蔬菜水果;3.低盐饮食,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钠不超过2g)。健康生活方式: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126(1)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或/和舒张压超过筛检标准的(或值),排除继发性原因。特点:患儿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可不用药物,采取行为疗法。(1)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或/和舒张压超过筛检标127行为疗法包括:1.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运动要适量,不宜剧烈。2.控制钠盐摄入,最好控制在2.5g/日以下,同时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3.肥胖者按科学原则减肥。4.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保持心情愉快。行为疗法包括:1.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运动要适量,不宜剧烈。128注意:如已有症状,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