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寒食原文译文(十五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确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寒食原文译文篇一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炼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又何必,待过家上冢,书锦荣华。
十五年来,每逢寒食节,都是远离家乡,漂泊在天涯。在下雨的天气里,思念着坟墓上的柏树;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却又羞于见到飞花。寒食节自己不能供奉麦饭、纸钱、鸡和酒祭扫祖茔,林间的喜鹊乌鸦也空等了!老天笑道:这不是由于我,也不是由于元军的入侵。
自己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宛如鼎中丹砂炼熟,随时可以升天,以紫府清都仙界为家了。想以前仙人驾鹤常游于天上的绛阙;世俗之身宛如蝉蜕壳一样被丢弃,岂能留恋于尘埃浊世?帝王命臣子守坟、修葺墓园,男子应当这样报效君王。又何必等到回家上坟,宛如白天衣锦还乡一样显示荣华!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郓(yùn)
州:北宋州名,治所须城,即今山东东平。这里用北宋旧名,以示不忘故国。
宰柏:坟墓上的柏树,又称宰树、宰木。
飞花:切寒食节。
只鸡斗酒:均指祭品。
几误林间噪喜鸦:祭扫过后,林间的鸦鹊就可来啄食这些祭品,由于自己多年末能祭扫,故耽搁了鸦鹊。几,屡次。
紫府清都:道家称仙人居住之地为紫府;清都,指天帝所居的官。
绛阙:指神仙宫阙。
黄沙:意指尘埃浊世。
过家上家:回家乡上坟。此处非泛说,而是特指奉皇帝之命回家祭告先祖,显示皇帝的恩宠。
书锦:意指富贵还乡。
该词是谢枋得当年过郓州时所作。宋朝灭亡之后,元朝不断南征。其间,一直隐居在闽中,直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统治者强行逼迫词人北上,中途遇寒食节,遂作此词。词人四月到了燕京,但最终绝食而死,年仅六十四岁。
上片主要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已经十五年没有回家过寒食节,说明词人在外漂泊已久,“皆在天洲〞是夸诞手法,说明词人思乡情浓,也暗含当时国破家亡,百姓饱受流离失所之苦。“叹雨濡〞四句写词人虽背井离乡,但无时无刻不在挂念家中。十五年都没有回家为祖茔扫坟祭墓,连“宰柏〞都令词人思念不已。而在阳光明媚的时节,词人羞见飞花〞,羞见的原因不想自知。“飞花〞此处指热同繁盛之所,国破家亡之际,自己身为人臣,却无力挽大厦之将倾,实在羞愧。“麦饭〞三句,写林中的喜、乌鸦原本可以食祭祀之物,但由于自己多年未祭,连它们都要空等了。表面词人在怜喜乌鸦,实则在为自己的不幸慨叹。最终一句,词人委婉地表达了对元统治者的愤慨。
下片一改上片凄怆沉郁之风,转而抒发豪情。起首两句,词人借用道家之说,流露出自己早已看破生死、愿与神仙天帝成作一家的想法,说明词人为坚守气节,视死如归。“想前人取〞四句,进一步说明词人不恋红尘俗世,不愿荀且偷生,甚至渴望像前人一样,解脱之后驾鹤云游,逍遥逍遥。“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三句,词人再次明志,说明自己誓死效忠宋朝,宁死不屈臣节的思想。正由于有了这种“忠臣不事二主〞的思想,所以词人最终说此次北上,虽被元人逼迫,但自己心意已决,他们也不能奈何。再次强调自己的顽强信念。
该词由寒食节写起,词人先写自己的思乡之情,继而由家至国,说明自己决不愿做背信弃国的叛臣,即便舍弃性命也要保全臣节,从而升华了全词的思想境界,加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寒食原文译文篇二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唐代:窦巩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水面上薄烟散去,远远望见岸边大量户人家。
见:现,显露。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在这美丽的春天,却没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单独纵马游览,马蹄踏着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着花瓣。
水面上薄烟散去,远远望见岸边大量户人家,在这美丽的春天,却没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单独纵马游览,马蹄踏着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着花瓣。
寒食:即寒食节,清明前一二天。
宇文籍:从诗的内容看应是的一位友人。
见:现,显露。
此诗描绘了襄阳城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襄阳城四周环水,春来烟水朦胧,当艳阳高照,轻雾才退去,方现出参差人家。一个“见〞字,十分生动。“东风吹柳〞、“马踏春泥〞,十分传神。马踏春泥半是花:点名季节;有“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意境,写出春天的可爱。如此美景却只能单独消受,对友人的思念尽在其中矣。
寒食原文译文篇三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江山确实美好但这里不是我的家乡,我漂泊异乡暂栖于此已经将近百年。
青山、屋舍、坟墓、田地、曲折的流水和家乡的一致,没有什么区别,但我不能忍受梦中醒来听到杜鹃凄苦的鸣叫声。
至正:1341年,元顺帝改年号为“至正〞,这一年(农历辛巳年)的寒食日,写了这首诗,给自己的弟弟子侄辈们看。
梦觉:梦醒。
寒食时节,诗人与族中后生祭扫先人之墓,不禁感慨系之。首句以三国时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语意,抒发故土之情。意谓此地虽肥沃美丽,却非家乡,不免有漂泊离根之感。虞集家乡本在四川,自其父迁居江西,至今已有多年。面对葬于异乡的先人坟茔,故土之思就更加猛烈了。富足的江南水乡,怎能隔断对蜀中故土的深切思念。每当清早醒来,杜宇之啼声声萦耳,此种情怀更显得刻骨铭心。
寒食原文译文篇四
李清照〔宋代〕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来,花钿已掉落在枕边床上。海燕还未飞回,邻家儿女们玩起了斗草游戏。江梅已经过季,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黄昏时分下起了稀稀稀稀的小雨,打湿了院中的秋千。
淡荡:和舒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时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玉炉:香炉之美称。
沉水:沉香。
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钿(diàn):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柳绵:即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
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爱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画寒食节的初春风景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此词通过寒食时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
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神态。“山枕〞谓枕形如山。“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觉察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惊讶。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依稀如见。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输赢的一种游戏。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微弱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特别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突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缕。
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神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全词都是景语,细心体会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爽淡雅,充分表现了高雅的情趣和高明的写作技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闲静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大方,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寒食原文译文篇五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
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见飞花。
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
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炼熟丹砂。
把紫府清都作一家。
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
又何必,待过家上冢,昼锦荣华!
十五年来,每逢寒食节,都是远离家乡,漂泊在天涯。在下雨的天气里,思念着坟墓上的柏树;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却又羞于见到飞花。寒食节自己不能供奉麦饭、纸钱、鸡和酒祭扫祖茔,林间的喜鹊乌鸦也空等了!老天笑道:这不是由于我,也不是由于元军的入侵。
自己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宛如鼎中丹砂炼熟,随时可以升天,以紫府清都仙界为家了。想以前仙人驾鹤常游于天上的绛阙;世俗之身宛如蝉蜕壳一样被丢弃,岂能留恋于尘埃浊世?帝王命臣子守坟、修葺墓园,男子应当这样报效君王。又何必等到回家上坟,宛如白天衣锦还乡一样显示荣华!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郓(yùn)州:北宋州名,治所须城,即今山东东平。这里用北宋旧名,以示不忘故国。
宰柏:坟墓上的柏树,又称宰树、宰木。
飞花:切寒食节。
只鸡斗酒:均指祭品。
几误林间噪喜鸦:祭扫过后,林间的鸦鹊就可来啄食这些祭品,由于自己多年末能祭扫,故耽搁了鸦鹊。几,屡次。
紫府清都:道家称仙人居住之地为紫府;清都,指天帝所居的官。
绛阙:指神仙宫阙。苏轼《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
黄沙:意指尘埃浊世。
过家上冢:回家乡上坟。此处非泛说,而是特指奉皇帝之命回家祭告先祖,显示皇帝的恩宠。
书锦:意指富贵还乡。
这首词是谢枋得当年过郓州时所作。宋朝灭亡之后,元朝不断南征。其间,一直隐居在闽中,直到1289年,福建参知政事魏天佑,为了向朝廷取媚,强迫词北上,在寒食节,过郓州,四月到了燕京,但最终绝食而死,年仅六十四岁。
词的上片,由寒食节起笔,表达对祖茔冢柏的眷念之情。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讲的是十五年来,到寒食节“皆在天涯〞,而不能祭扫祖茔尽孝。这是的回忆。枋得于宋德祐元年(1275)出任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不久,元军攻陷信州,枋得改名换姓入建宁唐石山中,后又隐居闽中,一直未回家乡江西弋阳。到现在已十五年。字面是说寒食节,实际上也暗含了对国破家亡的回忆。用“皆在天涯〞写沦落飘泊,无家可衣,四字包含了血泪经历。“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见飞花。〞承起句写十五年飘泊之中每逢寒食的思想感情,分两层意思:前二句是说在“雨濡露润〞的天气里,思念着“宰柏〞。“宰柏〞,坟墓上的柏树,也称“宰树〞、“宰木〞。寒食节是祭扫祖茔的日子,经常是细雨濛濛,故云“雨濡露润〞,这种状况最简单引起在异乡飘泊的人的“宰柏〞之思。后两句说在“风柔日媚〞的天气里,却又“羞见飞花〞。“飞花〞指的是喧嚷的景象,而无家可归之人,则不忍着,也“羞见〞,——国破家亡,自己无力挽救,因而只能埋名深山,岂不羞对“飞花〞!这两层意思总起来是说无时无刻都在思国念家,痛楚不堪。一个“叹〞字领起四句,“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三句,仍从寒食祭扫着笔。“麦饭〞、“纸钱〞、“只鸡〞、“斗酒〞,皆是祭品,祭扫完毕,便被那些乌鸦喜鹊所取走,这里,则说自己不能用“麦饭〞等物祭扫祖茔,林间的喜鹊乌鸦也空等了!“几〞,屡次,与“十五年〞相互照应。这三句写得依旧很凄怆。对祖茔的追念,同时也是对故国的追念,更是对自我不幸遭遇的慨叹。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为上述状况寻觅原因。“我〞是指“天〞;“他〞则是指蒙元贵族。从字面上看,好象是放达,实际上是悲愤而且有意用作反语“不由乎我(天)〞,正是“由我(天)〞,“不由他〞正是“由他〞,既怨天又尤人。这里用反语的原因,倒不一定在于当时身在蒙元贵族统治之下,枋得是特性格刚烈无所畏惧的人。反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格,用于嘲弄讥讽。上片虽沉痛悲愤,但其基调却显得消极。下片则变为至大至刚,充满了视死如归的精神。“鼎中炼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鼎〞,这里指丹炉,道家在丹炉内炼丹,丹成可以飞升;“紫府〞,道家称仙人所居之地,“清都〞指天帝所居的宫阙。这两句是说自己对于自己的去处早在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宛如鼎中丹砂炼熟,随时可以升天,以紫府清都为家了。枋得这次北上,早已有了死亡的准备,所以才有如此言语。“想前人鹤驭,常游绛,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就此意作进一步发挥。四句用一“想〞字领起,滔滔而下,说明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神仙或得道之士每骑鹤上天,游于绛阙,其乐无穷;而世俗之身,当如“蝉蜕蛇解,游于太清〞岂能留恋于尘埃浊世(“黄沙〞)。他不想苟且偷生,屈节苟活,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以下就“寒食〞此题,再表白自己的志向与气节。“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词句“男子正当如是〞,是确定语气,故以“那〞“即〞“也〞足成七字句,并以叶韵,赞羡庸珏他们的爱国正义行动,表示自己作为好男儿正当仿效他们的精神,效忠宋室。另一方面,“又何必,待过家上冢,昼锦荣华〞,则就此次被迫北上强令降元做官而言。“昼锦〞,用指富贵还乡。“过家上冢〞,即还旧居,祭祖坟,指的是夸耀邻里的事。概以“又何必〞一语抹煞之。“待〞表示将来可以实现之意,即今已断言并无可能,因此不仅多此一举,言辞杀辣,不留余地。“上冢〞一语,也是就寒食祭扫事生出,与“守坟〞、“修墓〞,同回应上片所说情事,紧扣题意。
这首词先抒发思乡之情,继而抒发自己报国之情,全词大方悲歌催人泪下。这首词精彩之处,在于重视心理刻画,含有感染力,因此是具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魅力。
寒食原文译文篇六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后来即于清明前一日为寒食。
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
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往往断炊,不禁也无火。
明朝(zhāo):明天。
子推:介子推,春秋时人。他曾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回国,作了国君(即晋文公),赏赐功臣,竞忘了他。介子推即与其母隐居绵山(今XX省介休县)。文公遍寻他不见,便焚山求索,结果被烧死。后人为纪念他,于寒食节日不举烟火。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经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生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匹配的应当是赏心乐事,其次句却出人意外的写出了“堪悲〞。是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还暗含少食、无食的意味,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可悲了。
诗中往往以哀景写哀情,即陪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风景,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风景,便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更有力量。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试看晚唐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就其从寒食断火逗起贫居无烟、借题发挥而言,艺术构思显有因袭孟诗的痕迹。然而,它言贫之意太切,清点了一番家产不算,刚说「堪笑」、「堪怜」,又道「惭愧」;说罢「断火」,又说「无烟」。不但词芜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远不如孟云卿此诗,虽写一种凄怆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每日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特别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别致,构思巧妙,特别是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才使它成难为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寒食原文译文篇七
寒食
唐代:沈佺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天下家家熄灭火焰,整个大地都已不见炊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不知道哪里的火,能够温暖我这凄凉的游子之心。
普天皆灭焰,匝(zā)地尽藏烟。
匝地:遍地,满地。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在此诗中,沈佺期运用早期宫廷诗的“封闭式〞结尾,并能利用这种巧妙的结尾表现个人情绪。
寒食节本来意味着开心和团聚,但对于游子来说,却只能突出他的孤独。“然〞不仅隐喻他的忧愁,并且与外部世界形成悬殊对照,这种不一致与他的境遇是相应的。但沈佺期也能够运用较时新的“开放式〞结尾,以示意和描写终止诗篇。
寒食原文译文篇八
苏轼〔宋代〕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不不珍惜春光想将它挽留,春天自管自归去不容人惋惜。今不又苦于连连阴雨,绵延两个月气候萧瑟一如秋季。独卧在床听得雨打海棠,胭脂样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造物主煮秀美的海棠偷偷背去,夜半的雨真有神力。雨中海棠仿佛一位患病的少不,病愈时双鬓花白已然老去。
春江暴涨仿佛要冲进门户,雨势凶猛袭来似乎没有穷已。我的小屋宛如一叶渔舟,掩盖在濛濛水云里。空空的厨房煮着些寒菜,潮湿的芦苇而在破灶底。哪还知道这一天竟然是寒食,却看见乌鸦衔来烧剩的纸币。天子的宫门有九重,深远难以归去,祖上的坟茔遥隔万里不能吊祭。我只想学阮籍作穷途痛哭,心头却似死灰并不想重新而起。
⑴寒食:旧历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⑵“两月〞句:言两月来雨多春寒,萧瑟如秋。⑶胭脂雪:人海棠花瓣。⑷“暗中〞两句:《庄子·大宗师》:“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这里用以喻海棠花谢,象是有力者夜半暗中负去。⑸何殊:何异。⑹不已:一作“未已〞。⑺濛濛(méng):雨迷茫的样子。⑻庖(páo):厨房。寒菜:原特人冬季之菜,此系泛人。⑼“那知〞二句:是说见乌衔纸才知道今天是寒食节日。见,一作“感〞。⑽“君门〞句:宋玉《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注曰:“君门深邃,不可至也。〞九重,人宫禁,极言其深远。⑾“坟墓〞句:谓诗人祖坟在四川眉山,距黄州有万里之遥,欲吊不能。⑿“也拟〞句:晋阮籍每走到一条路的终点,就感慨的哭起来。这里隐言拟学阮籍途穷之哭。⒀死灰:人上面“乌衔纸〞的纸钱灰,隐用汉韩安国的话,《史记·韩长孺传》:“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而乎?’田甲曰:‘而则溺之!’〞
第一首借寒食前后阴雨连绵、萧瑟如秋的景人,写出他悼惜芳春、悼惜年华似水的心情。诗人对海棠情有独钟,并屡屡在诗中借以自喻,其《寓食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诗中说:“陋邦何处〞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且对自己与花“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共同命运,发出深深叹息。这首诗后段对海棠花谢的叹惋,也正是诗人自身命运的写照。他对横遭苦雨摧折而凋落的海棠,以“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的绝妙比喻,正是对自己横遭政治迫害、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的命运的借喻。
假使说前一首诗表现贬谪之悲还较含蓄,其次首则是长歌当哭,宣泄了诗人心头无限的积郁。诗中先描写雨势凶猛,长江暴涨,似欲冲入诗人食所。而风雨飘摇之中,诗人的小屋如一叶渔舟,飘荡于水云之间的状况“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二句,描写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表现了诗人在黄州时常迫于饥寒的窘况。诗人从前在京师、杭州等地,每逢寒食佳节,曾经有过大量赏心乐事,如今却只有满目萧条、满目凄凉,他不由〞悲极而发出“那知是寒食〞的设问。寒食、清明又是祭祖、扫墓的日子,看见“乌衔纸〞,诗人这才恍悟,当前确实正是寒食时令,这故作旋绕的笔《,突显了诗人痛定思痛的心情。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明言君门九重欲归不能,亲人坟墓远隔万里欲祭不可,于是篇末说是要学阮籍穷途之哭,又反用韩安国典,表示对政治的冷淡和忧谗畏讥的心情。
在艺术特色上,《寒食雨二首》分别以人声韵与上声韵传达诗人苦闷的心境。通篇紧扣寒食节的主题。章法结构紧凑,虚实相间。还以“空庖〞、“寒菜〞、“破灶〞、“湿苇〞等空寒物人,突现窘迫的物质生活;以“纸〞、“坟墓〞、“死〞〞等死亡意人,渲染凄怆悲凉的基调,风格沉郁,显示出一种沉稳悲壮的人格力量。但是,即使在“春江欲入户〞的艰苦环境中,仍不失那份天真的童心。大水都快淹进门了。他还在想人“小屋如渔舟,潆潆水云里〞的那种乐趣。这正是东坡独特、可爱的地方。他很少作愁苦的呻吟,更不会无病呻吟,还时不时浮现几分幽默感,如“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小屋如渔舟,潆潆水云里〞,几乎已经从忍受苦难升华为诙谐欣赏的态度了。
贺裳《载酒园诗话》说诗人“黄州诗尤多不羁〞,认为此诗“最为沉痛〞。黄州时期,苏轼写了不少旷远清超的诗词,但这首诗实在写出了他最为真实、沉痛的内心感情。诗人手书此二诗的真迹至今犹存,也可见其对此二诗的重视。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XX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爽豪健,善用夸诞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寒食原文译文篇九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唐代: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惋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家乡家园,令人凄怆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寒食:寒食节。
可怜江浦(pǔ)望,不见洛阳人。
可怜:惋惜。
北极怀明主,南溟(míng)作逐臣。
怀:惦念。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故园:家园。日夜:日日夜夜。柳条新:新的柳条。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五言律诗,是诗人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机要逃还洛阳探知友人所作的诗。
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
在路途中,正是寒食节,在阳春三月年,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追念之情,对君主的惦念。
寒食原文译文篇十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卢挚〔元代〕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瞬凝眸多时,大约是称赞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寒食: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一说前二天)。新野:县名,今属河南省。参差(cēncī):不整齐。柴荆:柴门。用林木棍、荆条搭成的院门。茅茨:茅屋的屋顶。这里指屋檐。老瓦盆:指民间粗陋的酒器。杜甫诗《少年行》:“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媪(ǎo):年老的妇人。柘(zhè):桑树,常绿灌木,叶可喂蚕。髻双鸦:即双丫形的发髻。转眄(miàn)移时:转瞬斜视多时。眄,斜视。哦(é):低声吟咏。
鬓发已白的夫妇,活泼天真的孩子;似雪的梨花,朦胧的.柳树;还有荆门上的犬吠,茅茨上的燕语,一幅自然的没有任何雕饰的美丽画卷:人与人和谐,物与物相融,各安其位,自然和谐。更有意思的是那桑柘树上荡着秋千的孩子,梳着发髻,插着花枝,闲适、开心,却被我这路人吸引,她好奇的顾盼,眸子里的疑问,只因我在摇头晃脑地吟诗。江山一片秀,温暖在心头。这是眼中的美,不仅美在景,更是美在一片和谐的人间之情。用清丽的笔法、温柔的色调,表现出曲中人陶然忘机的情怀和一片活力盎然的农家生活情趣。
这支曲子所写景象喜人,表现出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平民意识。此曲抒写于清明前的寒食节在新野道中看到的农村初春景象。开头三句是写农村的自然风光。接着是写农村老年人的闲静生活。“桑拓〞两句是写农村孩子们的开心生活。最终三句是写看到这些迷人的景象后,感到无比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转眄移时〞,在马上不住吟诗称颂。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XX省涿县)人。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追念。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寒食原文译文篇十一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适合,锁窗薰绣衣。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风吹不停,浓云阴沉,雨时断时续,寒食节马上要来临了。昨夜风将樱桃吹得凌乱不堪。雨天阴冷潮湿,我也小病刚好,是该用炉子烘烤衣物了。
我想去唤女伴麻烦她来替我画眉,但又懒得动身,多么希望黄莺给捎个信儿。迟疑半晌才开启梳妆盒,镜中的容貌虽然娇艳,但还是嫌自己不够美丽。
1、菩萨蛮: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阙两仄韵转两平韵。本篇守谱用四部韵,两仄两平相间,句句皆叶,两句一换。
2、阑风伏雨:指风雨不止。
3、寒食:寒食节。旧俗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当此节日,禁火三天,食冷食。
4、狠藉:指樱桃花败落。
5、锁窗: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窗子。
6、薰绣衣:用香料薰绮丽的衣物,
7、央及:请求、恳求。
8、流莺:啼莺,以其啼鸣委婉,故云。
9、半响:许久、好久。
10、奁(liá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泛指精良的小匣子。
11、自嫌:自己对自己不满。
词的上片写由狼藉满地的樱桃花牵惹出思妇的一腔春愁。一阵阵的风雨将寒食节催来了,春天是来也匆促,去也匆促,窗外的樱桃花昨天还开得明媚娇艳,一夜风雨便将花儿吹打得散乱满地。由狼藉的樱桃花,她想到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这飘零的春花“刚与病适合〞,恰好同自己多愁多病的身体一。多病而又寂寞无聊,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怎样也排遣不了这种思绪,只好关起窗户“薰绣衣〞。“琐窗薰绣衣〞句将闺中女子孤单寂寞、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表现得凄婉、含蓄,耐人寻味。
下片写这位少妇越是思念丈夫,越耐不住这种寂寥,强打精神为自己梳妆打扮。“画眉烦女伴〞,她又想起了丈夫在家时闺房中的乐趣,可现在为她画眉的人远游他乡,她只得“烦女伴〞了。“画眉〞典出“张敞匦眉〞。女伴不在身边,她又得央求侍女莺儿去请她来。紧接着,诗人用“半饷试开奁〞这个极微弱的动作描写,把人物的繁杂心理表现得逼真而细腻。女伴来了,她多么急忙地想把自己打扮得姣好动人,可又畏惧镜中现出的自已是憔悴多愁的姿容,所以踌蹰半晌,才试着开启镜匣。没想到镜中人是那样柔弱娇美,她不免暗中欣喜,可是马上想到丈夫不在身边,为谁梳妆呢!于是更觉尢聊,连自己也嫌她“娇多〞了。方才的兴致一下被扫尽,心又冷下来了。
词人在寒食节时,看到一位女子病起后又喜又悲,从而发出联想,所写的一首词。
寒食原文译文篇十二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适合,锁窗薰绣衣。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风吹不停,浓云阴沉,雨时断时续,寒食节马上要来临了。昨夜风将樱桃吹得凌乱不堪。雨天阴冷潮湿,我也小病刚好,是该用炉子烘烤衣物了。
我想去唤女伴麻烦她来替我画眉,但又懒得动身,多么希望黄莺给捎个信儿。迟疑半晌才开启梳妆盒,镜中的容貌虽然娇艳,但还是嫌自己不够美丽。
阑风伏雨:指风雨不止。
寒食:寒食节。旧俗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当此节日,禁火三天,食冷食。
狠藉:指樱桃花败落。
锁窗: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窗子。
薰绣衣:用香料薰绮丽的衣物。
央及:请求、恳求。
流莺:啼莺,以其啼鸣委婉,故云。
半响:许久、好久。
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泛指精良的小匣子。
自嫌:自己对自己不满。
词的上片写由狼藉满地的樱桃花牵惹出思妇的一腔春愁。一阵阵的风雨将寒食节催来了,春天是来也匆促,去也匆促,窗外的樱桃花昨天还开得明媚娇艳,一夜风雨便将花儿吹打得散乱满地。由狼藉的樱桃花,她想到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这飘零的春花“刚与病适合〞,恰好同自己多愁多病的身体一。多病而又寂寞无聊,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怎样也排遣不了这种思绪,只好关起窗户“薰绣衣〞。“琐窗薰绣衣〞句将闺中女子孤单寂寞、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表现得凄婉、含蓄,耐人寻味。
下片写这位少妇越是思念丈夫,越耐不住这种寂寥,强打精神为自己梳妆打扮。“画眉烦女伴〞,她又想起了丈夫在家时闺房中的乐趣,可现在为她画眉的人远游他乡,她只得“烦女伴〞了。“画眉〞典出“张敞匦眉〞。女伴不在身边,她又得央求侍女莺儿去请她来。紧接着,诗人用“半饷试开奁〞这个极微弱的动作描写,把人物的繁杂心理表现得逼真而细腻。女伴来了,她多么急忙地想把自己打扮得姣好动人,可又畏惧镜中现出的自已是憔悴多愁的姿容,所以踌蹰半晌,才试着开启镜匣。没想到镜中人是那样柔弱娇美,她不免暗中欣喜,可是马上想到丈夫不在身边,为谁梳妆呢!于是更觉尢聊,连自己也嫌她“娇多〞了。方才的兴致一下被扫尽,心又冷下来了。
词人在寒食节时,看到一位女子病起后又喜又悲,从而发出联想,所写的一首词。
寒食原文译文篇十三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翱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译文及解释:
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泊在东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1.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故称“寒食〞。
2.一道:一条。穿:穿过。
3.演漾:荡漾。涵:沉浸。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4.凡:总共,一共。
5.蹴(cù)踘(jū):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蹴,踢。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温和的东西。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
6.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太平御览》卷三〇引《古今艺术图》云:“寒食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越者也。〞
7.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一说犹逐日,意为一每日、每天。又说指春分之日。
8.清明:节气名。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旧俗当天有扫墓、春游、插柳等活动。《淮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项规定手写承诺书范本
-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课件
- 2025-2030全球等离子处理设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医用无纺布电极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锂电池用隔膜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发泡奶精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油炸方便面生产线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超薄壁PET热缩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耐高温耐火绝缘砖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卫星锂离子电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房地产调控政策解读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产前诊断室护理工作总结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寒假作业(综合复习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AP内容介绍》课件
- 医生定期考核简易程序述职报告范文(10篇)
- 市政工程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 公园景区安全生产
- 安全创新创效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
- 初级创伤救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