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病概述(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传播及转归的全部自然经过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引起疾病的流行,或使已流行的疾病终止。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病概述1(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孳生、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感染他人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①病人在多数情况下是重要的传染源。病人体内含有大量病原体,可随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排出体外,使易感染者感染;②携带病原体没有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称为病原体携带者,包括病后期携带者、健康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③患病或带菌的动物。某些动物间的传染病,如狂犬病、鼠疫、病毒性出血热等也可传染给人类。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孳生、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感2(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受感染者体内排出后,再侵人易感者机体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传播方式。病原体通过局部或血液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称为内源性传播;病原体从体外感染的方式称为外源性传播。①空气传播:主要见于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②食物传播:主要见于肠道传染病,如甲肝、痢疾等。③接触传播: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指直接接触传染源所引起,如性病、狂犬病;间接接触指传染源排出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日常生活用品,易感者接触这些污染物品而被感染,如接触被污染的毛巾而感染沙眼,接触被污染的衣帽而感染疥疮等。(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受感染者体内排出后,再侵人易感者机体3(2)传播途径:④虫媒传播: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吸血或机械携带传播,如蚊传播疟疾、苍蝇传播痢疾等。⑤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体液、血制品可以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⑥土壤传播:通过病原体的芽孢、幼虫或虫卵污染土壤,再通过多种方式侵入易感染者机体而传播,如蛔虫卵通过被污染的手指经口侵入。⑦垂直传播:病原体经过母体的胎盘或产道传给胎儿或新生儿,使其受感染,叫垂直传播,如乙肝、艾滋病等。(2)传播途径:④虫媒传播: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吸血或机械携带4(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传染病的流行取决于易感者在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当易感者比例增高,同时有传染源的进人和适合的传播途径时,就会引起传染病的暴发流行。(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5(二)传染病的预防原则(1)控制传染源: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传染病人,及时报告,及早隔离,及早治疗。对于传染病的接触者和病原携带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检疫措施,密切临床观察,进行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二)传染病的预防原则6(2)切断传播途径:卫生处理和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关键环节,包括疫源地的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类。消毒的方法分为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物理消毒法是利用物理因素作用于病原体,将它消除或杀死,如刷、洗、擦等。化学消毒法是应用化学消毒剂,使病原体凝固变性,或失去活性而将其杀灭。常用消毒剂有84消毒液、75%乙醇、戊二醛等。(2)切断传播途径:卫生处理和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关键7(3)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有效的手段。通过接种疫苗,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对病毒、细菌、毒素等起特异免疫作用,叫主动免疫。主动免疫保护作用大多可持续数年;通过接种抗毒素使机体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叫被动免疫。被动免疫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2~3周。(3)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有效的手段。8二、常见传染病(一)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变为结肠黏膜弥漫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本病终年发生,夏、秋季多见。二、常见传染病91、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其中轻症病人、慢性病人及带菌者由于症状轻或无症状而易被忽略。(2)传播途径:本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感染,也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传播。(3)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免疫力短暂且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和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重复感染和复发。(4)流行特征: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以夏、秋季高发,主要是由于这个季节适宜细菌繁殖和苍蝇孳生,发病年龄以儿童发病率高,其次中青年。1、流行病学102、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2天,短则数小时,长可达7天,临床上分急性期和慢性期两期。急性期又分普通型、轻型和中毒型。慢性期分迁延型、隐匿型和慢性急性发作型。急性普通型起病急,有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每日排便10余次至数十次。急性轻型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排便数次,稀便,不发热或低热,无里急后重。急性中毒型起病急骤、高热、惊厥、嗜睡、昏迷,伴有严重的毒血症,多见2~7岁儿童。慢性菌痢指病程超过2个月病情未愈者,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耐药菌株感染,因营养不良,暴饮暴食,受凉,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使免疫力低下等有关。2、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2天,短则数小时,长可达7113、预防措施
(l)大学生要了解痢疾的防病知识,注意饮用水卫生和饮食卫生,不饮生水,不食生的海、水产品,不吃腐败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剩余的食品要正确存放,食用前要彻底加热。(2)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3)不购买不洁、不安全、过期食品。(4)在菌痢高发季节多吃生蒜头,能起到杀菌作用。(5)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提高抗病能力。3、预防措施
(l)大学生要了解痢疾的防病知识,注意饮用水卫12(二)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可侵犯许多脏器,但以侵犯肺部最为常见,占结核病总数80%~90%。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及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二)肺结核131、流行病学(1)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的主要传染源,一些被结核菌污染的牛乳也是重要的传染源。病牛、病猪等哺乳类动物也可作为传染源。(2)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说话时排出的飞沫(直径1~5μm)中的结核菌,被健康人吸入可引起感染。病人咳出的痰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土等飞扬,亦可造成吸入感染。摄人被结核污染的牛奶及奶制品,结核菌直接侵入呼吸道黏膜、皮肤伤口也会导致感染。(3)易感人群:感染结核菌的危险性与暴露程度直接相关。儿童、老人为高危人群,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是肺结核的易感因素。(4)流行特征:结核病是人类疾病中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人类与之斗争数千年。目前结核病疫情在全球仍呈迅速增长趋势,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均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每年有10万人死于结核病。1、流行病学142、主要临床表现全身症状主要有长期低热,午后及傍晚开始、次日早晨较为正常,伴有乏力,夜间盗汗。呼吸系统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和气短等现象。2、主要临床表现153、预防措施(1)做好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工作。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菌苗。新生儿一出生就应接种,如果出生时未及时接种,应在1岁以内补种。(2)加强结核病的规范管理,确保病人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减少复发。(3)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早发现病人,发现后及时治疗。(4)注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咳嗽时用手帕或纸掩口,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垃圾。(5)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营养和休息,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6)学生宿舍、教室等场所要注意通风,采用湿式打扫,衣物、书报常晒,利用太阳、紫外线消毒。3、预防措施16(三)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坏的,有潜在致死性的肝脏疾病。乙肝在已知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严重,可引发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在慢性肝炎中乙肝约占80%~90%。(三)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是171、流行病学(1)传染源:乙肝的传染源主要是乙肝病人和HBsAg携带者,其中以慢性乙肝病人和HBsAg携带者最为重要,目前我国有1.2亿HBsAg携带者,对广大人群构成更大的危险。(2)传播途径:HBV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或血制品传播,凡含有HBV的血液或体液,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人体内感染。①经血传播:是乙肝低流行地区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输血(血清、血浆、全血)和使用血制品、注射、手术、采血、内窥镜检查、针刺、文身、医疗或意外都可被感染。②母婴传播:指产前的宫内、产程中和产后早期护理期间引起的传播。③性接触传播:男性传女性比女性传男性更容易。④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生活中如共用牙刷、剃须刀、洗澡巾、皮肤破溃等都可引起HBV感染。家庭人员间的密切接触可造成家庭中HBV感染的聚集现象(农村更为明显)。(3)人群易感性:人对HBV普遍易感,我国的主要易感人群目前是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新生儿和约40%的未感染者。人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性免疫力。(4)流行特征:乙肝是一种世界性传染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一般为散发,可因传染事件引起局部多发。我国HBV流行率平均为57.63%,一般情况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1、流行病学182、主要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60~120天,平均70~80天。临床主要有急性乙型肝炎型和急性无黄疽型肝炎。(1)急性乙型肝炎型(典型症状):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等,本期持续1~21天,平均5~7天。随后渐渐出现巩膜及皮肤黄染明显,约1~2周内达到高峰。皮肤瘙痒,肝脏肿大、叩击痛、ALT显著升高,此期持续2~6周。最后黄疽渐退,症状减轻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此期持续2周~4个月。(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比黄疸型常见,占急性病例的90%以上。症状轻、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及肝区疼痛等,少数有发热、恶心、腹泻等症状。肝脾肿大、叩击痛、肝功轻度、中度异常。由于症状不明显,一般不易被诊断,病程约3个月,约有5%~10%转为慢性肝炎。2、主要临床表现193、预防措施(1)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人群中接种乙肝疫苗,在儿童预防乙肝感染取得了巨大成绩。(2)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预防急性HBV感染,HBV感染者的血或分泌物由皮肤破口或针刺部位进人体内时意外暴露而进行紧急注射预防,应在24小时内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3)管理乙肝病人:病人确诊后,应及时报告疫情,急性期的病人采取隔离措施,对从事餐饮、保育等职业人员应调离岗位。(4)管理HBsAg携带者:携带者不能从事饮食业、托幼老师,不能作为献血员。生活上不要与健康人共用毛巾、牙具、刀具及过度生活密切接触。(5)服务行业的严格消毒管理:服务行业的理发、美容、刺青、刮胡、修脚等用具必须做好消毒处理工作。(6)预防医源性传播: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加强对各种医疗器械、用品的消毒处理;严格对血液污染物品作无害化处理;加强血液透析病人的管理;防止医护人员发生意外事故。(7)避免日常生活感染:牙刷、剃须刀、洗澡巾严禁混用。(8)防止性传播,阻断吸毒等感染。3、预防措施20(四)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遍布全世界,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甲型肝炎发病率与地区的居民密度、环境卫生好坏、经济生活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以秋冬季为高发季节。(四)甲型病毒性肝炎211、流行病学
(1)传染源:甲肝的传染源主要有3种,急性期病人、亚临床感染者、隐性感染者。①急性期病人:病人自感染甲肝病毒后2~4周左右开始随粪受洋出素毒.持续约3周时间,此时传染性最强,急性黄疽型病人又是所有临床型别中感染最强的病人。②亚临床感染者:病人受甲肝病毒感染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黄疸。异常并检测出抗-HAVIgG阳性,粪便中排出高滴度的HAV。③隐性感染者:无临床症状,无肝功能异常,仅能检测出抗-HAVIgG阳性,粪便中检测出HAV。1、流行病学
(1)传染源:甲肝的传染源主要有3种,急性期病22(2)传染途径:甲肝主要通过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粪便污染的食物、水和物品传播。一旦食物或水源被污染,就有可能造成甲肝的暴发或流行。①经食物传播:特别是水产品;②经水传播:一般发生在卫生较差地区;③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手、用具、食品、玩具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播。④其他少见途径:经血传播、输血、血制品,经注射毒品传播,经性接触传播(男性同性恋者),经母婴传播(分娩时感染)。(2)传染途径:甲肝主要通过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粪便污染的食物、23(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甲肝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4)流行特征:甲肝的发病具有明显暴发性。中国甲肝暴发具有潜在的危险,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使人群的抗体水平普遍减低。人口流动的增加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均增加了甲肝暴发的危险性。1988年上海甲肝暴发大流行,发病人数达32万人,死亡47人,原因为食用了含有甲肝病毒的毛蚶。1999年某区小学甲肝暴发流行,流行49天,小学生发病166例,经调查证实为食源性引起的流行。(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甲肝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242、主要临床表现(典型病例)潜伏期一般为15~50天,平均30天,但儿童潜伏期最长者可达70天。常见有两种类型:(1)急性期黄疸型肝炎:大多数急性起病,畏寒、发热、倦怠、无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呕吐、上腹不适等。发病1周后出现黄疸,尿黄似浓茶,巩膜、皮肤黄染,1~2周内黄疸达到高峰,并出现肝脏肿大,肝区叩击痛。(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和肝区痛,可有肝肿大和转氨酶升高。成人感染甲肝病毒后以临床型为主,病情也较重,感染后临床型占70%以上。儿童特别是幼儿感染以后,以轻型和亚临床型多见,有典型临床表现的占10%。2、主要临床表现(典型病例)253、预防措施(1)传染源管理:急性病人住院隔离,粪便必须无害化处理,对其居住和活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进行45天医学观察,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甲肝的发病。(2)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加强食品餐饮、环境卫生管理;针对性地开展消毒、粪便管理等防治工作。(3)防治知识提高:广泛开展甲肝的预防宣传,通过网络电视、公益电影广告、电视广告、宣传海报等,提高广大群众预防的自觉性。(4)甲肝疫苗接种:由于目前我国的甲肝发病率较高,推荐在儿童及青年中应该大力接种甲肝疫苗,以控制其发病。(5)甲肝疫情:一旦遇到甲肝疫情,各相关单位应积极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发病原因、传染来源、感染途径(食物、水)调查及消毒处理,迅速查明原因,控制疫情。预防甲型肝炎感染传播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接种甲肝疫苗。控制或消除一种传染病必须依靠疫苗。3、预防措施26(五)细茵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疾病。临床分为胃肠型与神经型两类。胃肠型食物中毒较常见,其特点为潜伏期短、集体发病、大多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且多见于夏、秋季。神经型食物中毒又称肉毒中毒,是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而引起,临床上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如眼肌和咽肌瘫痪,如不及时抢救,病死率较高。(五)细茵性食物中毒271、流行病学
(1)传染源:传染源为病人,感染的家禽和家畜、带菌的正常人等。(2)传染途径:主要通过进食被污染的食物而传播,通过带菌的粪便直接或间接途径污染水,通过苍蝇或蟑螂污染食品、水或生活用具,再经过口而引起中毒也常见。(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多无明显免疫力。(4)流行特征:突然发病,潜伏期短,集体发病,发病前进食同一污染食物,发病高峰为夏、秋季。1、流行病学
(1)传染源:传染源为病人,感染的家禽和家畜、282、主要临床表现潜伏期均较短,多在进食后数小时发病。主要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进食的食物,腹痛以上腹或脐周较明显,腹泻频繁,每日数次至数十次,易引起脱水,严重者出现酸中毒,甚至休克。部分病人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和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2、主要临床表现293、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常集体发病,后果严重,故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做好饮食、饮水、食品加工的卫生管理,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1)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吃不洁或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到无卫生许可证的路边摊点饮食;肉、禽、蛋类应煮熟后食用,剩余食物使用前重新煮熟煮透;吃海鲜及水产品应注意新鲜和烧熟。(2)搞好食堂卫生,建立良好的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做到食品洗净、煮熟,加工过程生熟分开,严防熟食再次被污染,防止苍蝇、蟑螂、鼠类等污染食品。(3)严格执行食品管理制度,严禁出售腐败变质食品。饮副食从业人员要定期体检,如发现有皮肤化脓感染、腹泻或带菌者要及时暂时调离本岗位,等彻底康复后再从事此行业的工作。3、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常集体发病,后果严重,故预防工作非常重30(六)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病人病后1~7天均有传染性,发病早期传染性最强。(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通过咳嗽、打喷嚏排到空气中,易感者吸人后引起感染。也可通过近距离直接接触传播。传播速度与人群密集程度、环境条件、气候都有关系。(3)易感人群:除新生儿外,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由于各型流感病毒之间以及甲型流感病毒不同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加之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人一生中可反复感染。(4)流行情况:如果人群中有1%的人患流感,可以说是流感小流行,大于1%小于10%的人患流感是中等流行,10%以上50%以下,可以看做大流行,而人群中50%的人患流感就称为暴发。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区,流感的流行或局部暴发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每年有1亿多人遭受流感的困扰,就医者超过50万人,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六)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312、主要临床表现
人类感染了流感病毒后,潜伏期一般是1~3天。病人主要表现是急性高热,体温迅速高达39~40℃,畏寒,头痛剧烈,全身酸痛,背部与四肢疼痛最显著,全身乏力。全身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2、主要临床表现
人类感染了流感病毒后,潜伏期一般是1~3天323、预防措施(1)室内经常保持通风换气,降低病毒、细菌的密度,可减少传染机会。冬、春季节,家庭、办公室等工作场所应每天开窗通风,每次开窗保持10分钟以上,商场、餐饮、娱乐场所等较大公共场所每次通风时间应持续30分钟以上。(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御寒能力,减少流感的诱发因素。(3)季节交替时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感冒。(4)流感流行期间减少聚会(秋冬季),少去公共场所、人员拥挤的地方。(5)讲究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手。(6)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可以减少被感染,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感染流感后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大大降低流感引起的病死率。3、预防措施33(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而且是首发症状,体温38~40℃,偶有畏寒、伴有或不伴有头痛、关节和全身酸痛,肺部炎症,严重者可以引起急性肺损伤,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而致死。(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一种由341、流行病学(1)传染源:迄今已知病人是本病传染源,尤其在感染初期病人咳嗽症状明显,传染性很强。(2)传播途径:主要是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排出的含病毒的分泌物而污染手、器具等经口鼻黏膜、眼结膜而传播。(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发病。病人的密切接触是本病的高危人群。病后病人可获得较持久免疫力。(4)流行特征:“非典”是21世纪发现的一种新的严重传染病。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此病例,主要疫区为东南亚地区,我国内地、香港、台湾及新加坡、越南的河内为高发地区。据目前的资料显示:该病发病高发于冬、春季,各年龄均可发生,以青壮年为主,死亡病例以老年人为主。1、流行病学352、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2~14天,平均4~5天。起病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伴有咳嗽。开始为干咳少痰,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较为频繁的刺激性咳嗽,咳白色黏液。若合并感染,痰色可变黄或呈无色泡沫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胸闷,个别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2、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2~14天,平均4~5天。起病重,以363、预防措施
(1)传染源控制:加强疾病监测,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机关集体要加强环境卫生和健康管理工作,各类公共场所、居室要保持经常性的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新鲜。(3)加强个人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厨师用工及厨房设备更新改造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回迁房屋抵押贷款风险评估合同3篇
- 河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Unit7Topic2SectionA 公开课说课稿2023-2024学年仁爱科普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印刷工艺》期中试题答案
- 贵州黔南经济学院《智能决策与机器学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塔城地区(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小升初真题((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18年北京市昌平区初三(二模)物理含答案
- 新疆克拉玛依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专题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DB21-T 3502.6-2024 设施蔬菜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6部分:潜叶蝇
- 2024年道路清障拖车服务合同协议3篇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河南新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建设工程检试验工作管理实施指引
- 软件租赁合同范例
- 汇川技术在线测评题及答案
- 双方个人协议书模板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银行内部管理档案制度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电气自动化年终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